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重难点讲解■■一分析探究文本主旨(难点)
一、知识点详解?
把握主题,探究文本
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题
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的精神。同时要求
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
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多数考生认为探究题不设置唯一性答案,因此答题技巧便也无章可循,要么脱离文本随
意回答,要么拘泥文字表面无法深入剖析,得分率往往不高。鉴于探究题具有开放性、综合
性'拓展性的特点,并且在小说鉴赏中它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我们从探讨探究
题的类型作为解决此考点的突破口,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其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对人物的个性探究;2.情节结构是否合理;3.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题型一:对人物的个性探究
常见提问方式
1.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
2.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丰富的个性,你认为主人公是哪一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
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3.请你谈谈对义X人物的看法。
解题思路
1.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2.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论述或作适当的合理拓展。
常用答题模式
1.亮出自己的见解——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的
见解。(总一分式)
2.亮出自己的见解—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的
见解——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点。(总一分一总式)
题型二:情节结构是否合理的探究
常见提问方式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解答思路
1.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T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T从文本主题引述论据分析T从
写作时代上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
2.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或不合理)T从文本情理上分析T从文本叙事形式上分析T从
现实的实际上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
常用答题模式
表述观点+论证分析+点题总结,一般采用总分总式,有时也采用总分式。
题型三:主题多样性的探究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02/60
2.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3.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探究。(典例四就属于第四种提问方式的变相提问。)
解题思路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探究小说的主题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
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
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药》,“药”的表层意思是人血馒头不是治跨病之“药”,它是使人早日丧生的迷
信之药。但它的深层意思还在于让人们思索如何去探索济世良方。题目语带双关,小栓得了
痍病服错药而致死了,“病态”的社会要服什么“药”才有“疗救”希望呢?民众是愚昧的、
痛苦的,革命者是悲哀的、寂寞的,真是“路曼曼其修远兮”,人们需“上下以求索”。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
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探究作品的主题。如《项链》作者在结尾出人意料地告诉读者,
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构成了反讽,促使读者思考路瓦栽夫人十年青春耗费的价值。你可以
说它是有价值的,因为路瓦栽夫人由此找回了生存的意义,获得了人的尊严;你也可以说它
毫无意义,十年的青春空耗,人的命运被偶然的灾难播弄。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
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就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
二、真题重现
(2020•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
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
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
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
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
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
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
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蟀喏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
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
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
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
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
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
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
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
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荒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溃斑斑的暗黑色桌
04/60
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
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
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
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
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
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
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L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
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
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
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
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
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
【答案】LD????2.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
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3,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
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
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
思。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
牵绊。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
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06/60
"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
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
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
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
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
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
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
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三、习题演练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园尚安
刘庆祥
①再一次睡在老宅里,已经是十五年后。一觉醒来,宽大的玻墙窗透进清晨的微光,抬眼目视上方,
是雪白的天花板,我意识到,这是在老宅新建的房子里。
②再闭上眼睛,曾经的记忆又出现在眼前。楝子和苇箔浸润了油烟,散发着暗亮光泽。一条被称作“净
木”的房梁,通体没有疤痕,熏成了古钢色,成人一抱粗细。早展醒来,我时常望着那架粗大的房梁出神。
有时候,我会努力想象它作为一棵大树时的样子,它又来自何方?脑海里会生出一片茫然。
③颈椎毛病让我微微不适,我习惯性地用力摇晃几下脖子,怀念起母亲做的长条枕头,城里用的扁平
枕头,始终没能适应。新房里,是一应全新的家具。床垫偏硬,躺在上面,恰如火炕的坚实可靠,有种放
平身心的踏实。一夜无梦,再次醒来,是久违的轻松舒爽。目光转向窗外,已经天光大亮,屋外开阔的院
落里,是一片自小看惯的黄色土地。
④这所宅子,承载着刘氏家族八十余年历史。八十年前的一个春天,16岁的父亲,推着一辆独轮车,
一边是农具家什,一边是铺盖,铺盖上坐着腿有残疾的奶奶,爷爷身背细软之物徒步跟随。他们顺黄河而
下,目的地是二十公里外一块黄河新淤土地,那里已经有了一个地名,叫张怀荣屋子。张姓是最早流落此
地的人家,此后,有人投亲而来,聚居成一族大户,所谓大户也不过三五户人家。
⑤此后数年,我的父亲和爷爷一直过的是“走耕"的日子。农忙时节,到黄河口耕种、除草、保苗管理:
农闲时,回到利津老家,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人种天收,秋季一副担子或一辆手推车,将一年收获运
回。遇黄河泛滥年份,大河漫流,黄河口一片泽国,汛期过后,一年艰辛化为乌有,荒原上满目凄凉。前
来秋收的人们,变成了拾荒者,他们打捞起高处残存的庄稼,捡拾些胡绿豆、野豆子带回家,贴补贱年。
胡绿豆、野豆子都是荒年“代食品"。两种食物,耐火极强,不怕蒸煮,口味苦涩难当,食用过量会造成通
便不畅,甚至可致死,研磨成粉,掺入其他主食一起烹制方可食用。
⑥母亲过门时,正值冬季农闲。一番热闹过后,安静下来,发现一家人寄居在别人家的偏房里,家徒
四壁。结婚倾尽了一家所有,接下来的春节,正面临“吃不上饺子”的窘境。母亲是姥爸唯一的女儿,遗传
了姥爷刚强秉性,三日回门,来到娘家,只字不提一个"难”字。她出嫁后,一直不愿认这门穷亲的姥爷,
终没忍住对女儿的牵挂,悄悄来到刘家,只在门口看了一眼,没等一家人做出反应,遂转身离去。第二天,
家门口来了一辆马车,送来半车年货,赶车人是家里的长工大换。
⑦那时候,象征一家烟火气息的奶奶,已经埋尸黄河口荒野。除夕夜,原本两个男人的家庭,因多出
一个女人,有了延续香火的希望,也平添了几分烟火气和温度。新婚不久的父亲,特意在桌子上多摆了一
副碗筷,那碗筷属于"天堂"的奶奶,奶奶孤独地待在二十公里以外的黄河口,那是张怀荣屋子地界上的唯
---座新坟。
⑧老宅上第一代低矮的土屋里,曾经共同生活着一家十口人。每到吃饭,八个孩子就会在锅台前排成
一条长龙,等待父亲亲自盛上的第一碗粘粥。十年后,不知不觉,兄弟姊妹像一颗颗漂泊的种子,离开故
土,各上旅途,故园变成回望中的风景。这十年间,家境有了起色。我当兵第二年,老宅上建起了第二座
房子,在村里形如“龙盖子"的低矮土屋中,俨然一种鹤立鸡群之象。数十年,它伫立村子西头,昭示着刘
氏家族的气象。
⑨一次,父亲不在家,六弟尚小,正独自蹲在门前菜园子里玩儿,一位老者从门前路过,指着房子提
到了曾祖那个陌生的名字:“刘长山家能有今天,真是没想到啊!”这话恰被六弟听到,直到多年以后,六
弟还经常提及此事。
⑩近年,村里新建房屋,都是高大宽敞的红色砖瓦房,老屋在时光变迁里日渐萎靡。尤其父母离世之
后,房子无人居住管理,在风吹雨淋中迅速老去。它像二个老人,孤独地站立在路旁。渐渐地,它成为兄
弟姊妹的一桩心事。终于,随着一场大雨降临,偏房开始坍塌、颓败,正房也变得岌岌可危。应大哥召唤,
兄弟姊妹再次齐聚老宅。我看到它的第一眼,首先想起的是那位老者的话,心中兴起“兴也勃焉,衰也忽
焉”的感慨。
?“老宅上重建一所新房吧。"大哥说。于是老宅上又伫立起第三代房子。是年中秋,逢国庆节长假,
姐弟八人携同后辈二十个小家庭从各地赶来,庆祝新房安居。院子里十几张小桌排开,以家庭为单位就座。
一家团聚,和乐融融。
?半年后,我与妻子再次来到老宅,在新建的房子住了七天,这是我当兵离家以后住得最长的一次。
08/60
我和妻子说:“以后我们要经常回来,因为这里有我生命的根,是我安心之处。”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第④段写父亲初到张怀荣屋子时推着独轮车的情景,在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沧桑感。
B.新婚的父亲特意在桌上多摆一副碗,表达怀念的同时蕴含着他对幸福生活的满足。
C.六弟提及老者的话时是一种自豪,作者想到老者的话时则有一种事无常的伤感。
D.在对刘氏家族史的描述中,透露出自己对祖辈父辈坚韧品格的肯定与钦佩。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对老宅房梁的回忆照应了第①段中一觉醒来"目视上方,是雪白的天花板",使文章的结构更加
严谨。
B.经历过八个孩子在锅台前排成长龙等待父亲盛粥的艰难,国庆长假新屋里十几张小桌排开的和乐更显
珍贵,由此凸显作者情感。
C.文章在往事追忆中穿插了许多富存哲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带有很强的抒情性,这
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异曲同工。
D.文章末段写再次回到老宅,以"这里有我生命的根,是我安心之处”作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
平凡生活含着生生不息的家族文化传承。
3.本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本文是如何将全文内容融聚在一起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0•福建•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晚阳(节选)
阿成
说起来这普天下的落日景观,见的实在是多了,也只当是一道自然界的寻常风景而已。然而此番观看
营口的海上落日,改变了我这一固化的旧识。
海上的西天处,还浓浓淡淡地扯着幔帐似的薄云,那晚阳像归省时羞涩的新娘,在朦胧的云帐里缓缓
地向西走来。
或是因那强劲的海风,那西天上的薄云,竟然渐渐地收起它薄薄的帷慢,让晚阳露出了它俏美的面庞。
这个时候,有人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能看到这样落日的陆地,在营口也只有短短的几公里,而其中最佳观
看海上落日的地方,就是您所在的这个观景台上。这番话,让我顿时对眼前的海上落日肃然起敬了,我立
刻意识到这一时刻的珍贵。我得感谢这强劲的海风,是它用无形的巨手拉开了薄云形成的帷帐。我还要感
谢这像音符一样在海上跳动的海鸥,它们俨然是这海上落日的伴舞者,把这天海间的奇观装点得如此神奇,
如此美妙。我还要感谢海上那几艘泊在落日余晖中的渔船,我似乎在海风中听到了渔民们赞美落日的歌
唱……
晚阳一点点地向下坠,或许在这缓慢的坠落当中生出一丝无端的焦急来,像海风轻轻地吹拂着你的衣
襟一样把你莫名的焦急表达得那样有声有色。或者是我们的真情,或者是我们的感动,或者是我这颗虔诚
的欣赏者的心,让这硕大的晚阳变得圆润起来,像一樽美酒那样通透,像一块无与伦比的宝石那样涧泽。
海上的晚阳,似乎经历了一天的运行,经历一整天对人们生活的检阅,带着无比的满足与幸福回到自己的
家中。
巨大的晚阳终于与海平面衔接在一线上。这半浸在海中的巨大落日,像一个半圆形的玫瑰色的风帆,
渐渐地驶向视线的深处。浩瀚的海面被晚阳的余晖披上一件薄如蝉翼般的彩色霓裳,并随着这晚阳之帆优
美地抖动着,直至滑入无穷无尽的天边。这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我似乎感受到这晚阳在我的肌体里
注入巨大的能量,让我精力充沛且信心满满地去面对未来、逐日而行。
(有删改)
5.简要概括第四段中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7.文章多次写到海上“晚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举一例简要赏析。
(2021•天津红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有删改)
彭程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
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
的玉带,结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通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
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
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轼曾这样赘美:“三吴行尽千人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
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
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
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
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周波渺,
10/60
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
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
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
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
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住,以盛礼邀严子
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
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意空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数十年间,仰观
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
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氤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
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
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
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
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
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记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着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
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
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了生活品质的追求,
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
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
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
情致。
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城边
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补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
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
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
繁华都市。从这里起步的那几家快递巨头,占据了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可以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
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
星移斗转,入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合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
诗画情韵。
B.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
生命方式。
C.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
的理念。
D.作者在文中信手拈来的古诗文充分说明桐庐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汲汲以求功名利禄之徒感悟生命
真谛的首驿。
E.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
深沉的思考。
9.分析“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0.对于已成为桐庐人们共识的"慢生活"理念,你有着怎样的看法?
11.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12.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
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尔内柳斯•贝格的悲哀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廖练迪译
①自从回到阿姆斯特丹那天起,科尔内柳斯•贝格就住在客栈里。他经常换地方,每到要付房租的时
候就搬一次家。他有时给人画肖像,有时应买主的要求画风俗画,有时为收藏家画裸体作品,但更多的时
候是在街上溜达,碰运气画画广告招牌。不幸的是他的手发颤,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再加上,在意大
利养成的嗜酒、抽烟等毛病又破坏了他那虽然不怎么熟练但确曾自鸣得意的笔触。一气之下,他决定不再
卖画,并把所有的作品涂改得一塌糊涂,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
12/60
②他经常在烟雾腾腾的小酒馆的角落里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他往日的那一点点才能耗尽了,仿佛又有
了新的灵感,经常躲在乱七八糟的阁楼里,坐在画架前,面对高价买来的新鲜水果写生。他必须赶在发亮
的果皮干瘪之前尽快画下来。但是,他很快就得摆下画笔。从前,他经常给买主画维纳斯的卧像和正在为
赤膊儿童和蒙面妇女祝福的金须耶稣像。现在,他画一小会儿就觉得手指发麻,无法在画布上表现出那水
气弥漫的天空。他每次用畸形的双手抚摸自己没有画过的东西时,心里总是充满柔情。他身居阿姆斯特丹
凄凉的街头,却梦游在渺无人迹、露珠闪烁的田野。这田野真比阿尼奥河畔的黎明还要美丽。这位极度贫
困的老人似乎得了心脏水肿,潦潦草草地涂抹着可怜的画稿,但心却比伦勃朗还要高。
③他同家庭的联系也全都断了,有些亲友不认他,有些则装着不知道他还在人世,唯一同他有来往的
是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
④整个春天他都呆在那个阳光充足而又十分整洁的小城里,白天受雇去为教堂描画假护墙板,工作完
了之后,晚上总爱去这位墨守陈规、性格温和的老人家里做客。老人没有妻子,在一个女佣人的细心照料
下生活。他对艺术一窍不通。贝格推开单薄的上漆栅门,在小花园里水渠旁的花丛中,受到特别喜爱马兰
花的主人的接待。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兴趣,但对它们在形体和色调上的细微差异却极为敏
感。他知道老代表请他来只是为了听听他对新花种的意见。没有人能用语言确切她表达出白色、蓝色,玫
瑰红和淡紫色的无穷变化。各种名花的幼芽又细又硬,从肥沃的黑土里钻了出来,虽然闻不到花香,但空
气中却弥漫着潮湿泥土的芬芳。老代表双手捧着膝上的花盆,正在修枝剪叶。他用两个指头夹着花梗,默
默地让客人欣赏幼嫩的花朵。他们彼此说话不多,科尔内柳斯只是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的赞许。
⑤这一天,老代表对新培育成功的一种罕见花种十分得意:花瓣白紫相间,还带有彩虹般的条纹。他
翻来倒去地欣赏了一阵,然后把花放到脚边说道:
⑥“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⑦科尔内柳斯没有回答。性格温和的老代表接着说:
⑧“上帝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⑨科尔内柳斯一会儿看看花儿,一会儿又看看水渠。渠水犹如一面青灰色的镜子,照出了花坛、砖墙、
和女佣人喙晒的衣裳,但是,疲惫的流浪画师却从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他眼前浮现出长途跋
涉中见到过的某些人的容貌及其他种种景象:东方的肮脏,南方的散漫,普天之下的贪婪、愚昧和残暴,
破旧的房屋,花柳病,小酒店前的械斗,当铺老板的冰冷面孔,还有躺在弗里堡医学院解剖台上的弗雷德
里克•格里多切的模特儿那美丽丰腴躯体。他还想起另一件事情。他曾在康士坦丁诺布尔住过,并给联合
省驻那里的大使画过几幅苏丹像和有机会参观一位帕夏引以骄傲和非常得意的马兰花花园。帕夏指望画家
能把他在这个花园里度过的短暂美好时光画下来作永久的纪念。堆放在大理石路面上的马兰花,呈现出鲜
艳而柔和的色彩。喷水池旁,翠柏参天,一只小鸟儿正在歌唱。但是,奉主人之命向来客介绍这些名花的
却是一个独眼仆人,成群苍蝇麋集在他刚刚瞎掉不久的眼珠上。想到这儿,科尔内柳斯摘下眼镜说道:
⑩“上帝确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接着,又悲伤地低声补充说:
?“代表先生,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
【注】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
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尔内柳斯•贝格虽然极度贫困,老眼昏花,甚至似乎有心脏水肿,但是他依然“心比伦勃朗高",说明
他有着较高的画作追求。
B.科尔内柳斯•贝格没有亲友,但是唯一与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交往,因为这个老人和他一样都没有亲人,
都特别喜欢马兰花。
C.老代表说“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表明了自然美就如画作一样美丽,引出科尔内柳斯・贝格对社会的关
注,推动情节发展。
D.小说以科尔内柳斯•贝格的一句"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收束全文,既归结了上文,照应了老
代表的话,又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14.小说主人公科尔内柳斯•贝格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5.小说所反映的"悲哀"这一主题,是指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还是指社会性的,你有怎样的看法?请
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2021・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
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
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汉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
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
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
14/60
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
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
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
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
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
“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
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
出J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
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
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
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
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
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
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
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
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
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
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
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
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
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
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
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
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始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16.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
17.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18.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19.评析本文思想意义。
(2021•江苏盐城•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格诺书法的时间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一九一四年夏天,两名穿浅色制服、骑着马的沙俄士兵来抓米哈乌。米哈乌眼看着他们从耶什科特菜
的方向慢慢向他走来。炎热的空气里飘荡着他们的阵阵笑声。米哈乌站立在自家的门槛上,身穿一袭由于
沾满了面粉而发白的宽大长袍,等待着——虽说他心知肚明这些大兵所为何来。
米哈乌从他们手上接过一张纸条,拿去交给了妻子。妻子格诺韦法一整天哭哭啼啼,为米哈乌打理参
战的准备工作。由于哭了一整天,她实在太虚弱,身心是那么地疲惫而沉重,以至于没能跨出自家的门槛,
目送丈夫过桥。
当马铃薯的花凋谢,而在开花处结出一些小小的绿色果实的时候,格诺韦法肯定自己是怀孕了。她掰
着手指头算月份,算出孩子该是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的时候怀上的。不错,正该是那个时候。
现在令她伤心绝望的是,她没来得及把怀孕的事告诉米哈乌。或许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是某种征兆,
说明米哈乌会回来;他必须回来。格诺韦法亲自管理磨坊,就像米哈乌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她照管工人
们干活儿,给送粮食来的农民开收据。她倾听推动磨石的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面粉落满了她的头发和
睫毛,以致她晚上往镜子跟前一站,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个老太婆。老太婆对着镜子脱衣服,研究自己的肚
子。她躺到床上,尽管身边塞了好几个小枕头,脚上还穿着毛线袜子,可她仍然睡不暖和。因为她总是像
赤着脚跨进水里一样进入梦乡,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她便有很多时间祷告。她从''我们的天父”开始,念
到“圣母马利亚”,最后到了睡意蒙胧的时候,她以自己所喜爱的对守护天使的祈祷来作结。她祈求自己
的守护天使关照米哈乌,因为战争中的人或许需要不止一位守护天使。后来这祷告逐渐变成了战争的画面
——简单又乏味,因为格诺韦法除了太古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
她不知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那种喝的醉醺醺的男人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
间的徒手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所以她感到奇怪,战争竟然会持续这么久。
16/60
有时,她到小镇购物的时候,偶然听见人们的交谈:“沙皇比德国人更强大。”他们说。或者:”到
圣诞节,战争就会结束。”但是战争既没有在圣诞节结束,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
束。
就在节日前的某一天,格诺韦法到耶什科特莱去采办过节的用品。市场上男人三五成群都在谈论战争。
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居民的财产都散乱地堆放在大街上。人们为躲避炮弹的袭击纷纷逃亡。妻离子散,兄
弟分隔。雄也不知究竟是俄国人更坏还是德国人更坏。德国人放毒气,一挨着毒气眼就会变瞎。青黄不接
的时候将是普遍的饥饿。战争是第一灾难,其他的灾难将随之而来。
格诺韦法绕过一堆堆马粪,那些马粪融化了中贝尔特商店门前的积雪。门上钉的一块胶合板上写的是:
本店只卖一流产品:
肥皂、漂白内衣的群青
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
橄榄油、蜡烛、火柴
杀虫粉....。
“杀虫粉”几个字突然使她感到恶心。她想起了德国人使用的毒气,眼睛一遇上就变瞎。如果拿申贝
尔特的杀虫粉去撤蝗螂,蜂螂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为了不致呕吐,她不得不一连做了好几次深呼吸。
“太想买点儿什么?”一个肚子挺得老高的年轻孕妇用唱歌似的噪音问道。她朝格诺韦法的腹部瞥了
一眼,笑了起来。
格诺韦法要了煤油、火柴、肥皂和一把新的棕毛刷子。她用手指去碰了碰尖尖的鬃毛。“过节我要大
扫除,清洗地板,洗窗帘,清刷炉灶。”
“我们不久也要过节,要净化神庙祈神赐福。太太是从太古来的,对吗?是从磨坊来的吧?我认识太
太。”
“现在我们两人已经彼此相识了。太太您的预产期在什么时候?”
“二月。”
“我也是二月。”
申贝尔特太太开始把一块块灰色的肥皂摆到柜台上。“太太考虑过没有,这儿周围都在打仗,我们这
些傻女人干吗还要生孩子?”
“一定是上帝……”
“上帝,上帝……那是个优秀的账房先生,照管着‘亏欠'和'盈余’项目,必须保持平衡。既然有
人丧命,就得有人降生……太太这么漂亮,准会生个儿子。”
格诺韦法拎起了篮子。
“我想要个女儿,因为丈夫打仗去了,没有父亲的男孩不好恭。”
申贝尔特太太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送格诺韦法到门口。
“我们压根儿需要的就是女儿。倘若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生女儿,世界上就太平了。”
两个孕妇都笑了起来。
文本二:
贪婪、不尊重自然、自私、缺乏想象力、无休止的竞争和丧失责任感,这些已使世界沦落为一个物体,
可以被初成碎片、被耗费、被毁灭。编写故事意味着赋予物体生命,赋予世界微小碎片以存在感,正是这
些碎片映照着人类经验、生存境况和记忆。温柔让与之有关的一切个性化,让这些事物有发出声音的可能,
有生存空间和时间的可能,有被表达的可能。温柔是对另一种存在的深切的情感关怀,关怀它的脆弱、独
特,以及无法抵挡痛苦和时间的承受力,温柔感知我们之间的纽带、我们之间的相似和一致,它向我们展
现这世界的生机、鲜活和相互连接。
【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本一选自其代表作《太古和其
他的时间》,文本二选自其诺奖获奖演说《灵性消失的时代需要温柔的力量》
20.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九一四年夏天”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引出下文米哈乌被征参战后,妻子生活所发生
的变化。
B.文中用"马铃薯的花凋谢""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等生活场景来标识时间,有助于表现太古环境的农耕特
色。
C."(战争)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拉长了故事的时间跨度,拓宽了小说的叙
事空间。
D."二月"和"我也是二月"写出两个新生命都将在初春时节降生,饱含了作者对旺盛、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
美。
21.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管工人干活”"给送粮农民开收据""倾听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白描式叙事写出了格诺韦法的辛劳
与能干。
B.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与她看到的战争灾难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太古人的封闭与质朴,也表现了战争的
残酷与无情。
C.结尾处关于“生女儿”的对话描写,与杜甫诗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一样,都是对战争的
直接控诉。
18/60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叙述者灵活自如地周游在小说人物之间,给读者以客观、真实、有
序的阅读体验。
22.文本一中,"杀虫粉"让格诺韦法几乎呕吐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
23.根据文本二,你从文本一中读出了哪些"温柔的力量”?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泽乡[注]
茅盾
算来已经是整整的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地下着。军营早已移到小丘上。九百成卒算是
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颛预军官的唯一的格略。军官呢,他们的祖父是
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
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
半夜酒醒,听到那样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又感着硬骨似的秋夜的寒冷。听说昨天从鱼肚子
里发现一方素帛,朱书三个字:陈胜王!陈胜?两屯长之一是叫作陈胜呀。突然,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
空闯来了尖厉的哀嗥。是近来每夜有的狐狸叫,然而今番的是魔鬼的狐狸叫,是要撕碎你的心那样的哀嗥,
断断续续地,是哭,是诉,是吆喝。分明还辨得出字眼儿的呀。
"说是‘大楚兴‘罗?""又是‘陈胜王'!”面面觑着的两位军官的僵硬的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
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睛前闪动。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
农的面孔。也是这次新编入伍,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拨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
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给养缺乏;天哪,再是七
日七夜的雨,他们九百多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下,光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吧?
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
鳖代替了米粮,但吃得太多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
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
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语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
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王"那样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得够了。一切他们的期望是挣断
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
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便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
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
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
风还是虎虎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成卒的鼓噪,现在是一阵紧一阵
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
“看出来么?不是我们死,便是他们灭亡!”
“先斩俩屯长?”
“即无奈何,九百人一齐坑吧!"
先开口的那位军官突然将右臂一挥,用重浊的坚决的声调说了。
"谁给我们掘坑?”
不是异议,却是商量进行手续,声音是凶悍中带着沉着。"这茫茫的一片水便是坑?”
当这样的意念再在两位军官的对射的目光中闪着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这么不成体统的嚷闹:
“守在这里是饿死……到了渔阳……误期……也是死……大家干吧,才可以不死……将官儿……让他
们醉死!”
两位军官的脸色全变了,嘴唇有些抖颤。交换了又一次的眼色,咬嘴唇,又剔起眉毛,统治阶级的武
装者的他们俩全身都涨满了杀气了,然而好像还没有十分决定怎么开始应付,却是陡地一阵夹雨的狂风揭
开了帐门,将这两位,太早地并且不意地暴露在嘿闹的群众的眼前了。面对面的斗争再没有拖延缓和的可
能!也是被这天公的多事微微一怔的群众朝着帐内看了。是站着的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
个“人!
“军中不许高声!左右!拿下扰乱营房的人!”
拔出剑来的军官大声吆喝,冲着屯长之一叫作吴广的走过来了。
回答是几乎要震坍营帐那样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
了!
风是凯歌,雨是进击的战鼓,弥漫了大泽乡的秋潦是举义的檄文;从乡村到乡村,从郡县到郡县,他
们九百人将尽了历史的使命,将燃起一切茅屋中郁积已久的忿火!
始皇帝死而地分!
1930年10月6号于上海
[注]《大泽乡》脱胎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率
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起而
亡秦族矣。”
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了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连绵秋雨以及九百戍卒此时糟糕的处境等,营造了一种凄苦、悲
20/60
凉、哀伤的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B.两个军官因为祖上的功德,担任了率领"闾左贫民"到渔阳的任务,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醉成泥猫,小说
以小见大,从侧面表现了秦朝当时的社会现实。
C.对鱼肚子中的帛书、狐狸的鸣嗥两件事,军官心生疑惑,成卒心生诧异;但总体态度是无所谓,军官
认为陈胜不懂兵法,戍卒认为只要给土地,谁当王都可以。
D.小说对大泽乡起义前的内容描写很详细,涉及军官、戍卒、陈胜等,但对起义的内容却一笔带过,运
用了抒情的笔调和比喻的修辞等。
25.与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相比,《大泽乡》到最后才揭示这次起义是经过谋划的。请从叙述视角的角
度分析,小说《大泽乡》是如何在叙述故事时保守起义谋划这个秘密的。
26.茅盾认为自己写历史小说《大泽乡》是在“向现代发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茅盾"向现代发言”的
历史小说体现的具体特点。
(2021•安徽省舒城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重返乡下
陈忠实
①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一些吃食,回到祖居的乡村老屋。站
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
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②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又站在这方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小的院里。我不会
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
儿叫龌龊。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不尽的内蕴。
③南窗前丁香的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暴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
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④回到屋里,架在大炉上的水壶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工工艺培训课件
- 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的编结
- 年产xx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物流客服新人培训
- 年产xx印刷工业专用设备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x烟熏小贝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年产xx玉石电动雕刻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创业计划)
- 2023年内螺纹铜管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智能电子腰围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4.3 海洋与人类 课件 高一上学期 湘教版(2019)必修一
- 机械行业质量奖惩制度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
- 古典诗词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4 Reading time
-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这也是收获》2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情况汇报3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题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第四届“长城杯”网络安全大赛(高校组)初赛备赛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