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特色_第1页
诗歌语言特色_第2页
诗歌语言特色_第3页
诗歌语言特色_第4页
诗歌语言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诗歌语言特色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趣味思考第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第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东坡

)“推敲”的典故(贾岛)古人非常讲究炼字第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第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关照动词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词)关照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炼字的角度第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一、关照动词第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有“埋怨”之意。(字的含义)这里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声,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结合诗句分析)

“何须怨”表现了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重大的卫国情怀。

(情感)第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字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结合诗句分析)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情)第10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细雨伴随着和风到来。且写出了春雨润物的默默之情。二、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词)第11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第1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练习)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题型示例第1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纷纷第1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三、关照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第1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迭,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第1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叠词的表达效果: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第1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呢喃燕子语梁间《题屏》刘季孙间关莺语花底滑《琵琶行》白居易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莅临长江之滨,耳听得落木萧萧之声,眼见那长江汹涌之状;仿佛凭栏远眺,见帘外潺潺春雨,激起不尽的故国之思;仿佛亲耳听到燕语呢喃、莺语间关。拟声词的巧妙运用,使读者可以越过词语的概念意义,仅凭其语音就获得了对诗句全部或局部意蕴的理解。

第1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第1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颜色词第20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红、绿:催红、染绿“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练习)“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第21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效果: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颜色词的表达效果第2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2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第2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第2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意象名词罗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诗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风之中的那匹马也是瘦的。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景中之人,断肠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这首曲词蕴含诗人很复杂的愁绪:既有凄凉无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飘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无奈。

这就是意象组合,它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创设了极其丰厚的意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炼性,运用名词组成意象,可谓是一词一景,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到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仅是自然之景,因为包含诗人无限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2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第2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语言的风格特点: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第30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第31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3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第3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第3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第3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第3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语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第3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12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第3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婉约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第3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