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债权教材_第1页
第五章债权教材_第2页
第五章债权教材_第3页
第五章债权教材_第4页
第五章债权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债的一般规定

第一节债的概念第二节债的发生根据和债的变更第三节债的消灭第一节债的概念一、债的概念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债的关系含有三个要素:

(一)债的主体

债的主体,是参加债的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享有权利的一方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为债务人。

(二)债的客体债的客体为债权、债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定的劳动成果、智力成果等。

(三)债的内容

债的内容为债权、债务。

债权,即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并受领该特定行为的权利。任何债权均有两个要素:(1)给付受领权。(2)给付请求权。债务,即债务人应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三、债的法律特征债权的相对性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债权的有偿性四、债的分类单一之债与多数之债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单纯之债与选择之债案例1994年7月23日,农民张某与其邻居王某共同向邻村村民吴某购买大豆,双方商定购买大豆500公斤,每公斤l元,一个月内偿还价款。当日下午张某和王某就将大豆拉回家,各半分用。此后张某和王某没有按期付款。吴某多次讨款未成,遂于同年8月24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和王某偿还购豆款500元。

法院在审理本案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和王某应连带偿还购豆款500元。因为,购豆是双方共同进行的,由此发生的债务的标的也是同一的,故应负连带偿还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和王某应各半承担偿还责任,即每人各偿付购豆款250元。因为,双方并未约定负连带债务,只能按按份债务认定。

法律问题张某与王某之间应承担什么债务?本案中,张某与王某之间不能成立连带债务。民法通则第87条规定:“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据此规定,连带债务的承担须有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既然本案当事人未约定负连带债务,又无负连带债务的法定事由,那么就不能令两债务人负连带债务。

张某与王某只能负按份债务。本条规定:“债权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债务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本案张某和王某既然不能负连带债务,就只能按此规定负按份债务。大豆是由两人各半分配的,故亦应各半偿付购豆款。

案例昌盛贸易信托部,是由经理张某与副经理王某、李某三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1987年7月25日,信海劳动服务公司与昌盛贸易信托部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由昌盛贸易信托部供给信海劳动服务公司3号全新镀锌铁丝30吨,每吨2200元,分期付款供货。7月31日,信海劳动服务公司汇给昌盛贸易信托部货款23000元,因昌盛贸易信托部提供的铁丝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信海劳动服务公司拒绝收货并提出退款。双方于8月25日签订了一个月内还清货款的协议。但昌盛贸易信托部到期未能履行该协议。信海劳动服务公司派人找到昌盛贸易信托部的经理张某,而张某以该合同是王某所签为由,主张货款应由王某负责退还;王某认为,张某是经理,应由张某承担;李某则认为此合同与己毫不相干。三人互相推诿,于是信海劳动服务公司起诉到人民法院,请求强制对方退还货款。张、王、李三人应承担什么责任?法律问题

本案中,昌盛贸易信托部是个人合伙经营。民法通则第35条2款规定:“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条规定:“债权人或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两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全部义务的人,有权请求其他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

本案所涉及之债系连带之债,债务人为三个互有连带关系的合伙人,三人对债权人都负有连带债务。因此,张某、王某、李某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均负有清偿债权人全部货款的义务,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

第二节债发生的根据和债的变更

一、债发生的根据(一)合同合同是债发生的最为普遍的根据。(二)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不法行为。实施侵权行为的不法行为人有义务赔偿给他人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利请求侵害人赔偿。因此,侵权行为也能引起债的发生。(三)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约定的或者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为他人管理事务或者进行服务。由此而产生的债务称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的管理人管理他人的事务依法有权要求本人偿还其所付出的必要费用。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案例

1992年9月,原告倪某某接到北京某大学的通知,通知说正在该大学读书的倪某某的儿子由于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要求家属速去学校。倪某某夫妇连夜赶往北京。此时倪某某已将麦子割下堆放在场院中。倪某某夫妇心急如焚,已无心多管家中之事,也未来得及安排人帮助处理割好的麦子。倪某某走后的第二天,天气预报说近期当地将有一场大范围的持续的降雨过程。倪某某的邻居高某某(即本案中的被告)出于好心,认为倪某某家出了事,自己这时应尽量帮助把倪某某家的农事处理一下。于是高某某就主动用自家的拖拉机将倪某某的麦子进行了脱粒。

第三天,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高某某家人找出毡布将脱好的麦子共7000公斤盖好。该地区在连降了3天大雨后放晴,气温上升很快。但此时高某某由于忙于照看自己承包的渔塘而忘了倪某某院子中还有7000公斤的麦子需打开毡布晾干。几天后,被告高某某回到家中时才想起此事,赶忙安排家人去撤毡布,结果发现大约有一半的麦子已发霉、发芽而无法出售。高某某及其家人将尚未变质的部分麦子收好并妥善处理。因麦子发霉、变质部分的损失约为3000元左右。

几天后,原告倪某某夫妇返回村中,被告高某某将此事告诉原告倪某某。倪某某认为,高某某虽然帮自己将麦子脱粒,但事后未加妥善处理致使自己遭受如此重大的财产损失,高某某已构成侵权行为,应承担赔偿责任。高某某认为,自己是出于善意而帮助倪某某照管收好的麦子,是一种无因管理行为,为此自家的麦子由于脱粒较晚还造成了八百元的损失,自己及家人出了近3天的工,因此高某某不同意赔偿倪某某所遭受的损失。双方意见分歧太大,村民委员会多次调解无效。倪某某向某自治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的处理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无因管理行为应符合本人的意愿及利益,只有这样才符合该项制度设立的目的。被告高某某帮助原告倪某某将麦子脱粒,但事后没有及时将覆盖麦子上的毡布撤掉,主观上存在过失。原告倪某某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被告高某某的行为客观上也造成了原告倪某某的财产损失。因此被告高某某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应该赔偿原告倪某某的损失。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高某某的行为构成一种不适法的无因管理。不适法的无因管理是违反本人意思且又无客观适法事由的无因管理。这种行为的共同特点是管理人为他人管理事务,包括违反本人意思又不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和虽违反本人意思但有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还有虽符合本人意思但不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在本案中,被告高某某帮助原告倪某某脱粒而未及时晾干麦粒的行为应当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来看待。这一行为无疑违反本人意思又对本人不利,故属于不适法的无因管理。对于此类无因管理应适用侵权行为的规定,根据高某某的过错程度,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原告倪某某亦可请求无因管理所得利益,但对于被告高某某因无因管理所支出的费用和损失不予偿还。第三种意见认为,依据法律规定,构成无因管理的要件有三,一是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二是管理他人事务;三是以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目的。在本案中,被告高某某为帮助原告倪某某将麦子脱粒,而且为防止雨淋而用毡布将麦子盖上,是一种典型的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另外,在倪某某有急事麦子无人帮助处理的情况下高某某帮助倪某某将麦子脱粒并用毡布盖上确是为了避免原告倪某某可能遭受的损失,虽然在客观上被告高某某的行为给原告倪某某造成了损失,不利于倪某某,但这只是对后一阶段而言的。

如果被告高某某不及时将原告倪某某的麦子脱粒并用毡布盖上,倪某某的麦子因不能及时脱粒被雨淋湿后而将损失贻尽。被告高某某的行为毕竟保全了原告倪某某的一半的麦子,这与麦子因无人管理而全部烂掉相比,总体上仍然是有利于原告倪某某的。可见,被告高某某的行为具备无因管理的要件,构成无因管理。原告倪某某无权请求被告高某某赔偿由于部分麦子变质而遭受的损失。原告倪某某还应偿付被告高某某人工费和其他费用支出。法院最后采纳了第三种意见而作出的判决。法院认为,被告高某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行为,但原告倪某某的利益也有损失,故判决原告倪某某在所得利益范围内偿付被告高某某支出的费用和其他损失。本案主要涉及如何认定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是适法的无因管理行为还是侵权行为的问题。

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

从形式上看,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参与或干涉他人事务;二是这种参与或干涉的行为既非基于行为人的权利,也不是出于行为人本身固有的义务。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侵权行为会给受害人的利益带来损害,无因管理通常使本人受益;侵权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无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在主观上并没有为受害人的利益考虑的意思,而无因管理人则是以保护本人的利益为目的的。尽管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许多不同,但对于二者的界定,只能以是否具有避免他人利益受损的目的为唯一标准。不能从客观上是否给本人造成损害作为划分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行为的标准。

因此,以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目的是界定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的惟一标准。用这个标准来重新审视本案,被告高某某行为主观上完全是为了避免原告倪某某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与侵权行为毫不搭界。后来被告高某某的行为在主观上有疏忽之处,但这并不影响无因管理的成立,即由于管理人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原因而使管理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未达成一致,无因管理也已完全成立。原告倪某某与被告高某某之间的无因管理之债已成立。因此,原告倪某某应在所得利益范围内偿付被告高某某支出的费用和其他损失。因此,人民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四)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不当得利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不合理、不正常的现象,法律确认不当得利之债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的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案例

原告刘某某之夫李某锦生前就职于某工程局。在李去世后,该单位按有关政策规定,自1992年1月份起每季度给原告寄生活困难补助费。由于原告在农村居住,为了邮寄方便,工程局应原告的要求,从1993年5月开始,将该款寄到原告之女李某华所在单位某勘测设计院,收款人仍为刘某某。被告张某某与原告之女李某华在同一单位工作,其妻名字也叫刘某某。当设计院将汇款单交给两被告时,两被告未提异议并去邮局将款取走。

自1993年5月至1997年4月,两被告共支取此项款3681元。在此期间,原告一直认为汇款由其女儿领走。直到1997年4月,原告因病向其女儿要此款时,才发现此事。原告遂委托其女儿向两被告追要该款及利息损失,两被告不愿返还,原告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两被告返还3681元汇款及其占有期间的利息损失。

两被告答辩称:对错收汇款我们没有责任,同意返还3681元。

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刘某某、张某某即时给付原告刘某某人民币3681元、诉讼费160元,共计3841元。原告即时接收。

本案中,被告刘某某、张某某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

1.在主观方面,不当得利的受益人一般没有过错,本案中,两被告取得不当得利,并不是两被告故意或过失的违法行为造成的,两被告主观上并无过错。

2.在客观方面,不当得利的受益人取得他人财产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本案两被告支取原告生活费的行为并不具有违法性。

3.不当得利是由于受损人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本案的发生,是由于原告没有将其女儿代收其款的情况向第三人工程局讲清楚,第三人也没有将此事弄清,就将款寄到了原告女儿单位,但收款人却为刘某某。故此,两被告由于他们的过失获得了利益。

4.从两者的法律后果看,不当得利的受益人只负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

民法通则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他人的不当得利返还受损的人。”返还不当得利,还包括原物所生的孳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不当利益,应当返还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

习题在债的发生根据中,()是指既未受人之托,也不负有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是自觉为他人管理事物的行为。

A.合同B.侵权行为

C.不当得利D.无因管理

答案:D

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不当得利的是()。A、甲某在大街上捡到一个钱包

B、乙驾车撞倒一老人,但老人并未要求其赔偿

C、学生丙通过作弊的方式获得一笔奖学金

D、农民丁购买的一头母牛半月后领回一头牛犊E、教师戊买彩票中了头等奖

答案:AD下列法律事实中,不属于无因管理的是:A、船工甲冒险救人致使船桨损毁

B、村民乙及时发现并扑灭了邻居家的火灾

C、警察丙生擒了小偷并不幸负伤

D、消防队员丁舍生忘死从大火中救出一妇女

E、暴雨将至,市民戊拿自家的物料加固邻居的房屋

答案:CD

刘某家门前有一泥沟,某日运粮车经过此地,由于颠簸落一袋面粉。刘某占得便宜后,又将此沟深挖一尺,次日又拾得两袋面粉。刘某的行为属于()

A.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D.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答案:D

下列情况中()属于无因管理。

A.未受委托,为他人代收信件B.未受委托,代他人放弃继承权

C.路遇自杀者进行抢救

D.受人委托修缮房屋答案:C二、债的变更(一)主体的变更(二)内容的变更(三)客体的变更第三节债的消灭债的清偿债的抵消债的免除债的混同债的提存当事人死亡作业1993年11月间,钟某某和同村郭某某为谈婚姻之事,从某县同去广东省。11月16日,两人同乘一车返回某县,途经福建武平县东溜路段时发生撞车事故,钟某某不幸受伤并住院治疗,由郭某某进行护理。后肇事单位补给钟某某伤残补助费及其他费用共计为6707元,由郭某某之弟代为领取后转交给郭某某,郭某某收到此款后,只付给钟某某500元,余款未付。为此,钟某某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余款被郭某某私吞,要求法院判令其如数返还。被告郭某某辩称:钟某某的补助款确在我处,但已给付钟某某500元。余款之所以未付是因为我已为钟某某住院支付各种费用6076·33元,而且钟某某现在仍住我家,由我照顾其生活,因此,主张钟某某要求返还余款的要求无理。【审理及结果】某县人民法院受理此案,经调查审理认为:1993年11月,钟某某因婚姻之事由郭某某带到广东省。因婚姻之事未谈成,两人同返某县时,在福建省武平县境内发生撞车事故,钟某某受伤住院,并由郭某某进行护理。后肇事单位赔偿给钟某某伤残补助费等共计6707元,由郭某某的弟弟代表钟某某亲属签名领取,并转交给郭某某。在此期间,两人均未将赔偿数额告诉钟某某。钟某某于1993年12月10日出院后,又住在郭某某家继续治伤20天。在此期间,郭某某付给钟某某500元。后来钟某某得知真情,遂要求郭某某返还余款,而郭某某以应扣除钟某某受伤后所花费用为理由予以推诿。为此,钟某某诉至法院。审理期间,因钟某某家庭生活困难,无钱治伤,某县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裁定郭某某先行给付未付的余款。郭某某分两次给付了钟某某2810元。某县人民法院据此认为:钟某某因车祸致伤,从肇事单位那里所获得赔偿款共6707元,是其理应获得的合法财产,他人包括郭某某不得侵犯。尽管郭某某在钟某某受伤住院后主动进行护理照顾,并与其出院后接入自己家中照料疗伤,精神可嘉,但是,郭某某扣留钟某某的赔偿款不付给钟某某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应负民事责任。另一方面,考虑到郭某某护理照料钟某某付出了劳动,为此也支付了部分的费用。某县人民法院根据郭某某所列举的各项费用,确定郭某某为钟某某支出的各种费用及郭某某应得的护理报酬共计为1676·63元,此费用应当由钟某某承担。某县人民法院遂判决除郭某某已给付钟某某500元和先予执行所给付的2810元外,郭某某还应返还钟某某1720·37元。

法律问题1、被告郭某某收取肇事单位给钟某某的赔偿费用却不付给钟某某的行为是侵权还是不当得利?2、被告郭某某对原告钟某某的护理行为属什么性质?【问题解说】

1、

是侵权还是不当得利?

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得利,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这就是关于不当得利的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

由此可见,所谓不当得利,就是指没有法律上的规定也没有合同上的约定,是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一)一方受损。不当得利的成立,以一方受损,一方受益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方受损的事实,即使另一方由此受益,也不构成不当得利。例如,某所有人以抛弃所有权意思,抛弃自己的旧彩电,并为他人拾走,则该他人虽然受有利益,但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因为另一方即所有人并没有受损害的事实。

一方受损,通常表现为其现有财产的积极减少,这叫直接损失;但也可以是受损人财产的消极减少,即其应得的利益却没有得到 ,这叫间接损失。在本案中,原告钟某某因车祸受伤,肇事单位赔偿给她的6707元钱是其应得利益,但由于被告郭某某的扣留行为而没有得到,显然是受到了损失,这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这一特征。

(二)一方受益。一方获得利益是构成不当得利的基本要件之一,它和一方受损紧密联系,构成了不当得利区别于侵权行为的一般特征。即在不当得利中,一方受损,必须同时一方受益,如果一方并未因此受益,则不构成不当得利,在侵权行为中,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必然使受害人受到损害,但是加害人并不一定由此加害行为而获得利益。一般在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况下,有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得利人受益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所谓积极增加,是指现有的财产总量得到增大;所谓消极增加,是指其财产本应减少却没有减少所产生的利益。本案郭某某得到的利益明显属于财产的积极增加,即肇事单位赔偿给钟某某的6707元钱,在扣除郭某某因护理照顾钟某某的各项合理支出及劳务费以后,本应返还给钟某某,由于其扣留行为而未返还,使自己的财产得到了积极的增加

(三)一方受损,一方受益没有合法根据。即一方当事人受到损失,另一方当事人因此受到利益既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也没有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所谓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是指一方受益一方受损没有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例如法律直接规定了侵权行为之债中,加害人应当赔偿受害人,这种一方受损一方受益就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有合法根据,因为侵权行为之债本身就属法定之债。所谓没有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指一方受损一方受益并不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如果当事人之间有约定,如双方约定由一方向另一方赠与钱财,一方受损一方受益就有了合法根据,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本案中郭某某扣留其应返还给钟某某的赔偿款即属没有合法根据,其获得该款项既没有法律的直接规定,也没有郭某某与钟某某之间的某种约定,只是该赔偿由郭某某之弟代领之后,把款交给郭某某,此时法律只承认郭某某将此款交给钟某某的行为,而不承认其占此款为已有的行为。因此,本案中郭某某受益和钟某某受损是没有任何合法根据的。

(四)受损和受益之间有因果关系。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一方取得利益系因他方受损所致,即受益和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一方面是受益与受损之间互为原因、结果,即一方受益是一方受损的原因,而一方受损则是一方受益的结果;反过来,一方受损又是一方受益的原因,一方受益是一方受损结果,没有一方受益、受损的事实,也就没有另一方受损、受益的结果。另一方面,受益与受损是基于同一事实而发生的,只有基于同一事实同时发生,受益与受损才构成不当得利。否则,如果受益与受损由两个不同的事实造成,即使受益与受之间有牵连关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例如,甲向乙借钱用于修理丙的房屋,当甲无力还钱时,乙不得向丙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因为乙受损与丙受益并不是基于同一事实。

本案郭某某受益与钟某某受损显然是基于同一事实,即郭某某的扣留行为。基于这一行为,郭某某应当返还的款项而没有返还,获得利益,同样基于这一扣留行为,钟某某应当获得的款项而没有获得,由此受到损失。

综上所述,被告郭某某的行为构成了典型的不当得利。

二.被告郭某某的行为是否既属侵权又构成不当得利?

我们上面分析了郭某某的行为是属于不当得利,但并不能由此否定郭某某的行为属侵权行为。其实,根据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来看,郭某某的行为也构成了侵权:首先从损害要件来看,原告钟某某应获的赔偿款而没有得到,其损害是明显的;其次从不法要件来看,被告郭某某扣留款项的行为没有合法根据,对损害的造成也是不合法的,因为她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使原告钟某某不能得到其应得的赔偿款,因此,其不法行为要件也是存在的;第三,从因果关系要件来看,郭某某扣留该赔偿款是导致钟某某受损的直接和唯一的原因,我们在前述问题一已经详细提及,此不再多说;第四,从过错要件来看,郭某某实施扣留行为是有明显过错的,具体表现为故意,即郭某某明知该赔偿款是由肇事单位赔偿给原告钟某某的,并且由其弟代领后,交给她并由她转交给钟某某,但其并没有转交,此属明显的故意。

由此可见,郭某某的行为完全满足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侵权,如此一来,郭某某的行为同时构成了侵权和不当得利,这就是侵权与不当得利二者的竞合。

所谓侵权与不当得利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违反义务的行为,在民事法律效果上既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又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从而在法律上导致这两种责任形式的并存和相互冲突。本案就是明显的一例。因此,尽管侵权区别于不当得利,但,二者也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侵权的场合,二者常常发生竞合,例如非所有人无权处分他人之物而获利,非法使用他人之物而获利,非法侵占他人财产而获利等等。但是侵权行为并不是必然导致不当得利的产生,因为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并非必然使自己受益,相反,在许多侵权的场合,行为人并不受益,有的只是使他人受益,有的行为人自己也因此受到损失。所以,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的竞合一定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一)受益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并因此致他人损害。此是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的不法行为要件,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都是基于该不法行为而同时在法律上产生的效果,虽然这种效果都是广种债权债务关系,但侵权行为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作为两种法定之债在具体的给付效果上仍有不同之处;另外,基于这种行为必须有损害结果,否则不可能有二者的竞合。

(二)受益人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受有利益。如果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但并没有因此受益,则不构成不当得利,仅成立侵权行为,这时也不存在二者的竞合问题。

(三)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也就是说,不管是侵权中的损害,还是不当得利中的受益与受损都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侵权行为中,受害人的损害肯定是没有合法根据,这是由侵权行为本身的不法性所决定的,被加害行为所侵害的权利都是为法律所保护的对象,任何对此权利的侵犯都具有不法性,为法律所否认,因此绝无所谓合法根据可言。

因此,具备了上述条件,就可以产生侵权与不当得利二者之间的竞合。那么在二者竞合的情况下,权利人是依侵权还是依不当得利请求法院保护,或者同时依二者提起诉讼来实现自己的权利,这是民法理论和司法审判实践都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应明确,即受害人不能依同一受损事实而两次得到补偿,即受害人不能先提起侵权之诉获得补偿后,又提起不当得利之诉再获补偿,也不能相反而为之,更不能同时提起不当得利之诉和侵权诉要求获得两次补偿。因此,受害人只能依侵权或依不当得利之一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由于发生了侵权与不当得利的竞合,因此,原告钟某某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而某县人民法院不论钟某某依侵权还是不当得利起诉都应受理,并由此判决郭某某返还钟某某应得的赔偿款。

三.被告郭某某对原告钟某某的护理照顾行为属什么性质?

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本案时考虑了郭某某在护理照顾钟某某时付出了劳动并支付了部分费用,因此判决郭某某应付给钟某某的款项中扣除了这部分费用。应该说某县人民法院的这一判决是十分正确的。那么被告郭某某的行为到底属什么性质呢?这涉及到上述判决的依据问题。

实际上,被告郭某某的护理行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这就是无因管理适用的明确法律依据。因此,所谓无因管理,就是指没有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