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_B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和人格三个方面。(5.0分)社会群体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知识点:1.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用户解答:经济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哪几个层次?()(5.0分)三个四个一个两个
知识点:1.2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用户解答:三个3.“文化是人的行为模式、态度和价值的总和,人的个性是整体文化中观念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个体超越了某些文化以适应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产物”,这属于()。(5.0分)社会交换理论文化相对论社会角色理论文化决定论
知识点:2.2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用户解答:文化决定论4.“一个社会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文化对心理的造型作用,例如人的风俗习惯便是由文化决定的。”这是()在《原始人的心理》一书中提及的。(5.0分)弗兰兹·包亚士玛格丽特·米德马林诺夫斯基爱德华·沙皮尔
知识点:2.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用户解答:弗兰兹·包亚士5.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社会领域来划分,它强调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三个方面。(5.0分)价值观念社会化文化社会化法律社会化经济社会化
知识点:3.1社会知觉
用户解答:法律社会化6.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成分的是()。(5.0分)认知风格知识组成性格气质
知识点:3.2社会印象
用户解答:知识组成7.关于人际关系的类型,按所属群体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5.0分)正式人际关系和非正式人际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长期与短期的人际关系、依赖与独立的人际关系、从属与平衡的人际关系小群体人际关系和群众性场合的人际关系
知识点:4.1社会动机概述
用户解答:小群体人际关系和群众性场合的人际关系8.沙莲香从态度与其他社会心理过程的区别分析态度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其中不属于这些方面的是()。(5.0分)一元性持久性统合性压迫性
知识点:5.1社会态度概述
用户解答:持久性9.从社会角度而言,不属于群体功能的是()。(5.0分)群体发挥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亲体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全部的、唯一的途径群体是社会存在的标志群体功能的分化促成了社会结构的分化
知识点:6.1人际交往概述
用户解答:亲体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全部的、唯一的途径10.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形成阶段和定型阶段。(5.0分)产生阶段探索阶段开始阶段起源阶段
知识点:6.2人际沟通
用户解答:探索阶段11.从心理的内容看,民族心理和个体心理一样,其结构主要由民族认知心理、民族情感心理、()以及各自特征构成。(5.0分)民族意志心理民族生活心理民族性格心理民族文化心理
知识点:7.1社会群体概述
用户解答:民族意志心理1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家()等人从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出发,在许烺光“情境取向”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人是“社会取向”的看法。(5.0分)瞿海源黄光国沙莲香杨国枢
知识点:7.2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
用户解答:杨国枢13.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群体的生产效率最高?()
(5.0分)弱凝聚力+消极诱导强凝聚力+消极诱导强凝聚力+积极诱导弱凝聚力+积极诱导
知识点:7.3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用户解答:强凝聚力+积极诱导14.“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这是()关于心理健康的论述。(5.0分)梅尼格尔英格里希冯特波孟
知识点:8.1社会控制的概述
用户解答:英格里希二多项选择题1.克莱奇和克鲁切菲尔所著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和问题》一书中将认知理论的研究命题进行了系统整理,其中属于知觉和认知结构方面的命题是()。(5.0分)知觉是非功能性地进行选择的知觉和认知场的自然状态是有组织的和有意义的一个子结构的知觉和认知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所属结构的特性知觉是功能性地进行选择的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或相似的物体易被知觉为属于同一结构
知识点:2.1社会心理学方法概述
用户解答:知觉和认知场的自然状态是有组织的和有意义的|一个子结构的知觉和认知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所属结构的特性|知觉是功能性地进行选择的|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或相似的物体易被知觉为属于同一结构2.社会规范有两类,一类是软性规范,一类是硬性规范,属于软性规范的包括()。(5.0分)信念习惯与风俗法规与条例法律传统道德与伦理
知识点:3.1社会知觉
用户解答:信念|习惯与风俗|传统道德与伦理3.社会角色扮演失常通常包括以下哪几种情况?()。(5.0分)角色不清角色混乱角色越位角色冲突角色中断
知识点:3.3认知判断
用户解答:角色冲突|角色中断4.动机对行为具有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5.0分)指向性功能强化功能自我报偿功能始动功能动机的清晰度
知识点:4.2社会动机理论
用户解答:指向性功能|强化功能|始动功能5.下列哪些行为是利他行为?()(5.0分)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为获得较多的利息,把钱借给他人路见不平,制止犯罪行为救助受害者克制自己,为使他人免受烟雾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而戒烟主动无偿地帮他人带路
知识点:4.3利他动机与利他行为
用户解答: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路见不平,制止犯罪行为救助受害者|克制自己,为使他人免受烟雾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而戒烟|主动无偿地帮他人带路6.人为什么要形成或保持某种态度,这是一个态度功能的问题,美国学者丹尼尔·卡茨的观点,态度具有的基本功能是()。(5.0分)区别于他人的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
知识点:5.1社会态度概述
用户解答: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作业一课堂讨论请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攻击行为的例子,并尝试用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来分析这些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讨论后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答:1.为什么有的人要对别人实施暴力,甚至杀戮,比如赵承熙制造弗吉尼亚惨案?为什么有的群体要对另外的群体实施暴虐的行为,比如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屠杀?为什么一个民族对别的民族要实施侵略,比如德国和日本发动世界大战?在心理学里,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对攻击行为作了精神分析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生存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死亡本能指向生命的结束和毁灭。死亡本能的攻击性在于,它并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求杀的欲望。死亡本能向外表现时,就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而当它向外界的侵犯受到挫折时,便退回到自我,体现为自杀和自我惩罚的倾向。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战争也是由死亡本能决定的,它的破坏和杀害具有生物性的基础,因此是无法避免的。有一种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相似的理论认为,攻击的本能在人体内会不断积聚能量,达到一定度后就会变成攻击的冲动而向外释放。2.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开始时,实验员送来许多诱人的玩具让孩子玩。但不到10分钟,正当孩子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实验员就打断了他们,将玩具收起来,放在金属丝网的后面(这些玩具看得见却摸不到)。这时有些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冲实验员喊叫,用脚踢金属网……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攻击行为有时是对挫折的一种反应。“挫折——攻击”的理论假说把攻击行为看作是人受了挫折的一种后果,它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这种理论强调了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由挫折而引发攻击行为的现象,我们的确在生活中能找到不少例子。但是这种理论假说也很快遭到了否定。因为人们发现人在受到挫折之后并不必然爆发侵犯行为,有些人在受到挫折之后恰恰表现为退缩的行为。于是又有人出来修正这个“挫折——攻击”假说,指出挫折只是引起攻击行为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否发生攻击要看具体情况,并且这种“准备状态”并不只是由挫折引起,还可能由别人的攻击或者习得的侵犯习惯引起。但是这种修正的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的3.案例:倩倩在玩具小屋前玩过家家的游戏,她一会儿当妈妈,一会儿又当孩子。早上起床、吃饭、白天活动、上床睡觉,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被模仿下来。但问题是,“妈妈”对“孩子”非常不耐心、易激动,“孩子”淘气的行为立即受到了惩罚。“孩子”对于“妈妈”的惩罚行为不时地反抗,一点也不顺从。过了不久,一个孩子过来想和倩倩一块儿玩,她不耐烦地将别人推倒,继续自己的游戏……晚饭时间到了,妈妈来叫倩倩去吃饭。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快回去洗干净!”倩倩没有理妈妈。用沉默来对抗妈妈,妈妈伸手将女儿
拎起来,孩子尽力挣脱妈妈,气呼呼地跺脚……最后是以一记清脆的耳光结束。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倩倩在游戏中模仿了妈妈的暴躁行为,这使她在游戏和现实生活中都很粗鲁地对待他人。以班杜拉的研究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是来自示范的作用。班杜拉提出,生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通过学习的过程最后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所以攻击行为常常是儿童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的,比如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形象、父母的暴力示范都能引起儿童对攻击行为的学习和模仿。班杜拉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耳闻目睹一种行为时,他会把观察到的知觉经验包括行为者的反应序列、行为后果及该行为发生时的环境状况等以一种抽象的符号形态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若有类似的刺激出现,他会将贮存于记忆系统中的感觉经验取回而付诸行动。
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5章)阶段性测验(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填空(1.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_人际交往____,根据认知对象的__外在特征___,推测与判断其_内在属性____的过程。2.社会认知具有的特点包括:_选择性____、__双向性___、__整体性___和易出偏差性。3.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__行动者___、_行动者知觉的对象____和_行动产生的环境____。4.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_服从____、__认同___和__内化___三个阶段。5.个体通过学习形成态度的方法主要有:_联想学习____、__强化学习___和_观察学习____。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在题中的括号内,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2.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C)。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宽大效应
3.在改变态度的方法中,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D)。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D.活动参与法
(
4.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B)对态度改变的影响。A.权威性B.相似性C.吸引力D.可信赖性5.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A)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A.接受区B.潜意识区C.拒绝区D.不明朗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共25分)名词解释(每小题分,1.再社会化:它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2.归因: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3.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4.宽大效应: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比较关注与重视负性信息,但是人们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的评价。5.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四、简答题(每题10分,3道题,共30分)1.社会认知具有哪些特征?答:1.选择性;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面临很多外界的刺激,但我们只会选择注意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2.双向性;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甲在感知乙,乙也在感知甲。3.整体性;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2.由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费斯廷格担出,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认知上所感知到的行为。因此说,人们所持有的认知是非常多的。在费斯廷斯看来,这些认知之间首先是存在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关系。其次,在具有相关关系的各种认知之间才会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关系,才会产生协调或失调状态。3.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答: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第一,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服从。第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第二,内化;态度改变进入内化阶段以后,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五、论述题(20分)论述题(劝说宣传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促使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试述在使用劝说宣传法时,发起者的特性和目标人群的特性对说服效果有哪些影响?答:1.发起者的特征;发起者自身具备的各种特点常常对态度改变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重要特征本身往往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证明,仅此就足以使人们信服而不再猜疑。其中,发起者的几个特征会影响说服的力度,如权威性、可信赖性、吸引力和相似性等。(1)权威性。这是由发起者所受过的教育、专业训练和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身份决定的。一般情况,专家身份足以使发起者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所说服的信息比没有专家身份的人更易被人接受,更令人信服。(2)吸引力;这是指发起者自身具备的人格特征,仪表体态以及言谈举止所具有的吸引力。(3)相似性。这是指发起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说服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相似性也是喜欢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有助于态度改变。2.目标人群的特征;目标人群,也就是被说服者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对说服效果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或者是有助于说服的有效进行,或者是妨碍和抵制说服的进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说服。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个体对说服的易感性各不相同。(1)目标人群的原有态度。人们自小形成并保持一生不变的态度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态度已经是一种内化了的态度,已经成为个体主观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目标人群的人格特点。有的人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信服权威,因而较易接受他人的说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有的人则固执己见,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故态度较难改变。(3)目标人群的信息加工。在说服中,除要考虑到被说服者的原有态度及自身人格这两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被说服者是如何接受说服信息,也即是说服信息在被说服者的头脑中是怎样被加工、储存和提取的。(4)目标人群的心境与卷入。目标人群的心境与态度改变相关。
作业三案例分析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18岁青年刘某为抓小偷被歹徒刺穿心肺,血流不止,在他身边有几十个围观的群众,却无一人帮忙。直到五六分钟后,才出现一好心男子,将刘某抱入诊所。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200字)答:造成这种“1.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主要原因有:1.“责任扩散”。所谓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2.“集体淡漠”的形成。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能提供帮助,那么这个人就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而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会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以及不愿给予帮助所付出的心理代价都由大家共同分担,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减少,这样当然会减少利他行为。而且,旁观者甚至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产生一种“即便我不去,也会有别人去救”的想法,造成“集体淡漠”的局面。3.情境的社会定义当我们遇到一个件事时,要对这件事的性质进行解释,即判断它是否属于紧急情境,是否需要我们介入?我们要做出判断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4.影响旁观者效应的第三个因素是评价焦虑。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作业四阶段性测验(第6至10章)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填空1.人际关系具有_个体性____、__直接性___和__情感性___三个特点。2.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_信息____、沟通__思想___和交流__情感___的过程。3.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反社会规范,可将其分为__反社会的攻击行为___、__亲社会的攻击行为___和_被认可的____的攻击行为。4.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__弗洛伊德的本能论___、__洛伦茨的习性学理论___和__挫折攻击理论___。5.暗示可以分为__直接暗示___、__间接暗示___、___反暗示__和自我暗示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在题中的括号内,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米尔格拉姆(Milgram)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D)行为的普遍存在。A.模仿B.暗示C.从众D.服从
2.“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C)现象。A.社会抑制B.社会促进C.社会惰化D.从众
3.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中体现的暗示属于(D)。A.自我暗示B.间接暗示C.反暗示D.直接暗示
4.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C)现象的存在。A.模仿B.暗示C.从众D.服从
5.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C)。A.顺从B.从众C.服从D.盲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共25分)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1.领导方式:又称领导风格,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时所采纳的行为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特征。2.群体规范:群体所确立的一套规定成员如何做的行为准则和标准。3.社会促进: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就称为社会促进。4.攻击行为:就是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5.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其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四、简答题(每题10分,3道题,共30分)1.简述从众的定义以及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1.信息性社会影响。是人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2.规范性社会影响。是由社会规范而引发的从众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而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2.简述去个性化的定义以及影响去个性化的主要因素。答:去个性化现象就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也叫去个性化行为。影响去个性华的因素:首先,匿名性是引起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群体成员身份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其次,责任分散的影响。随着加入群体,成为群体成员,融化了个性,群体成员便会觉得自己是个匿名者而肆意破坏社会规范。最后,自我意识下降。3.简述优势反应强化说的基本内容。答:优势反应强化说认为,一个人在动机强烈的时候,他的优势反应能够很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所谓优势反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瘫患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影响-洞察分析
- 威胁狩猎与追踪-洞察分析
- 云计算在商务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洞察分析
- 提升柑橘生产效率研究-洞察分析
- 虚拟化天线技术研究-洞察分析
- 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与创新
- 内容创作者如何应对信息过载风险
- 利用电影资源辅助提升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 从零开始设计家庭健身计划
- 企业管理的决策与解决问题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22691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试题及答案-开放专科
- 平潭港区进港航道及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2023年江财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 366天平和生活冥想手册
-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招聘真题
- 设备维修报价单
- 经销商申请表
- 上海民办杨浦凯慧初级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六上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