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课标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单元导语1.国家①含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基本职能:公共权力、社会治理2.政治制度①主要形式: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与共和制等②差异性:各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朝代制度概况特征夏世袭制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2.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内外服制1.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2.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4.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西周分封制1.含义: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纲上P6)2.地区:除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方3.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4.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权利: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6.义务: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7.影响:开疆拓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纲上P6);诸侯在各自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以后的割据混战埋下隐患。宗法制1.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纲上P7)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纲上P6)春秋1.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2.表现: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1.原因: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2.表现: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1.地位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2.名称由来三皇五帝3.特点①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②皇权至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③皇位世袭: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三公九卿制1.概况◆三公①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②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③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泛指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诸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2.地位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廷议,最后由皇帝裁决郡县制1.概况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置郡守、郡丞和郡尉,设监御史掌监察)、县(置县令/长、县丞、县尉)两级行政机构2.特点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免和考核(纲上P15)文书制度1.内容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②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传送到全国各地2.作用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比较辨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1.联系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2.区别分封制郡县制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官员任免世袭中央任免考核与中央政府关系独立性强中央政府下属地方行政机构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两汉中外朝制1.汉武帝时:为加强集权,设立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纲上P21)中央行政中枢权力逐渐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外朝丞相权力削弱2.西汉晚期:中朝尚书权力逐渐增大3.光武帝时: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西汉:郡国并行制1.郡县①郡:设太守、君尉、郡丞②县:设县令/长、县丞、县尉2.王国和侯国①原因: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批同姓诸侯王(纲上P20)②影响:给汉朝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③结果:景帝(削藩)、武帝(推恩令)后,诸侯国权力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东汉:州、郡、县三级制①概况:州由监察区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②影响: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局面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纲上P39)州、郡、县三级制隋朝三省六部制1.演变①确立:隋文帝(纲上P39)②完善:唐太宗(纲上P39)2.概况◆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①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诏令②门下省:审议封驳机构,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③尚书省: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诏令④政事堂: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六部:设在尚书省下吏、户、礼、兵、刑、工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3.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4.影响①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纲上P39)②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③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纲上P40)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唐朝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1.道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2.藩镇割据①概况唐玄宗在一些战略重地增置藩镇,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②影响削弱中央集权,也延续唐朝统治宋朝二府三司制1.二府①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长官是同平章事②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长官是枢密使2.三司最高财政机构,长官是三司使州、县二级制→路、州、县三级制1.路:改道为路,设立“四监司”,(纲上P49)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2.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纲上P49)元朝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省、路、府、州、县多级制1.性质: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后来,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2.概况: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纲上P57)3.特点:辖区广泛,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提高(纲上P57)4.影响: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和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纲上P57)明朝废除中书省和宰相1.目的:加强皇权(纲上P72)2.废除:1380年,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3.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纲上P72)设立内阁1.原因:废宰相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部门,工作压力倍增(纲上P72)2.设立:明成祖(纲上P72)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3.职责: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票拟)4.性质: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纲上P72)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省、府、县三级制废行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朝设立军机处1.设立①时间:雍正时②地点:皇帝寝宫旁边(纲上P78)③人员: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纲上P78)2.职责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3.性质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省、府、县三级制1.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一省长官)、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治理2.边疆:东北、北部和西部,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纲上P79)※概念解释※全面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①专制主义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民主政体相对,强调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②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矛盾:①皇帝与宰相的矛盾。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特点:①通过分割甚至废除宰相的权力,强化君主专制。②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4.趋势:①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中央的权力不断扩大,地方的权力不断缩小。5.影响:①积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②消极:容易导致腐败和暴政,抑制商品经济发展,钳制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以图解史※【教材问答】1.教材P2思考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不同点:①内外服制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国家结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较弱。②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国家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教材P4学思之窗:东汉政论家仲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汉光武帝刘秀针对西汉晚期以来皇权旁落,强臣擅权的历史教训,矫枉过正,将中枢权力收归尚书台,三公仅是门面而已,没有实际权力。3.教材P5思考点: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秦:丞相府→西汉武帝:中朝→东汉光武帝:尚书台→隋唐:三省→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明:内阁→清:军机处。从总体上看,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重要演变阶段。总体趋势是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4.教材P7问题探究: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本内容,想一想: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出现,推动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诞生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郡县制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很长,其间有很多变化,但两大阶级基本性质没有改变,因此郡县制也就不会改变。②作用: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层级上历代有不同划分,但本质没有改变,对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都产生很大作用。5.教材P7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廷议、朝议、集议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下中央决策的方式。中国古代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