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00819训诂学押题及答案1.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体例叫
A、疏B、注C、传D、笺
2.训诂学常讲“离经辨志”,“辨志”是指
A、注释文章里难懂的词语B、辨别作者的是非C、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D、读准文章的字音
3.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体例叫
A、传B、注C、笺D、疏
4.我国第一部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专著是
A、尔雅B、说文解字C、语助D、集韵
5.《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中“蒙冲”的含义是
A、蒙盖B、大船C、小船D、袭击
6.《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中“蒙冲”的含义是
A、蒙盖B、小船C、大船D、袭击
7.《说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是义训方法中的
A、义界B、描写C、譬况D、比较
8.从文字最古的字形,常常能看出这个字的
A、引申义B、本义C、互文D、假借字
9.把《说文解字》540部减为214部的书籍是
A、《尔雅》B、《集韵》C、《康熙字典》D、《字汇》
10.《说文解字》每个字头的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C、金文D、楷书
11.我国第一位语源学家是
A、许慎B、刘熙C、王念孙D、段玉裁
12.《诗经•卷耳》:“采采卷耳”和《诗经•苤苡》:“采采苤苡”中的“采采”含义
A、采摘B、茂盛的样子C、采集D、高大的样子
13.宋代人王圣美提出的一种学说叫
A、上文说B、下文说C、右文说D、左文说
14.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进行解释,这是训诂内容中的
A、解释词义B、注音C、解释文意D、校勘
15.《说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是义训方法中的
A、义界B、描写C、譬况D、比较
16.把《说文解字》540部减为214部的书籍是
A、尔雅B、集韵C、康熙字典D、字汇
17.训诂术语“乙”的作用是
A、校勘文字B、表示形训C、串讲文意D、点破假借
18.《方言》的作者是
A、杨雄B、扬雄C、杨熊D、扬熊
19.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是
A、切韵B、说文解字C、尔雅D、释名
20.声训又叫
A、因声求义B、求本义C、析字形D、破假借
21.《尔雅•释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采用的训释方法是
A、互训B、同训C、递训D、反训
22.我国第一位语源学家是
A、许慎B、刘熙C、王念孙D、段玉裁
23.孔子名丘,有些古书“丘”缺右边一竖,这种情况属于
A、古今字B、通假字C、避讳字D、讹误字
24.《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中“陆离”的含义是
A、奇怪的样子B、长长的样子C、庄严的样子D、神圣的样子
25.《五经正义》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郑玄D、孔颖达
26.训诂的萌芽时期是
A、西汉至唐代B、春秋战国C、宋代D、清代
27.《诗经·卷耳》:“采采卷耳。”和《诗经·苤苡》:“采采苤苡。”中的“采采”含义是
A、采摘B、采集C、茂盛的样子D、高大的样子
28.《释名》的作者是
A、许慎B、刘熙C、郑玄D、孔颖达
29.《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许慎B、戴震C、段玉裁D、王念孙
30.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称为
A、正读B、假读C、通读D、破读
3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许慎B、戴震C、段玉裁D、王念孙
32.《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戴震D、王念孙
33.异体字又可以称为
A、假借字B、同形字C、同音字D、重文
34.《礼记•礼运》:“选贤与能。”中“与”的含义是
A、举用B、参与C、加入D、和
35.《五经正义》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孔颖达D、郑玄
36.《荀子•非相篇》:“文而致实,博而党正。”中“党”的意思是
A、知晓B、党派C、赞同D、群体
37.古人注释用语“辞也”和“语助”是指
A、专指助词B、专指动词C、实词D、虚词
38.《荀子.非相篇》:“文而致实,博而党正。”中“党”的意思是
A、群体B、党派C、赞同D、知晓
39.我国关于虚词的训诂材料,最早见于
A、论语B、易经C、孟子D、墨经
40.《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中“陆离”的含义是
A、奇怪的样子B、庄严的样子C、长长的样子D、神圣的样子
41.《方言》的作者是
A、杨雄B、扬雄C、杨熊D、扬熊
42.《世说新语.俭啬》:“王武子因其上直。”中“上直”的含义是
A、值班B、上等价钱C、高级官员D、正直
43.假借的两种情况是“有本字的假借”和
A、无本字的假借B、古今字的假借C、同源字的假借D、异体字的假借
44.异体字又可以称为
A、假借字B、同形字C、重文D、同音字
45.《察变》:“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中“槛”字的含义应该是
A、窗户B、墙壁C、屋顶D、门
46.《说文解字》每个字头的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C、金文D、楷书
47.训诂的变革时期是
A、汉代B、宋代C、唐代D、明代
48.《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中“杜门”的含义是
A、关门B、毁坏房门C、加固房门D、开门
49.《世说新语•贤媛》:“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中“愧”的正确解释是
A、惭愧B、愤怒C、喜欢D、感谢
50.“龙钟老态”中“龙钟”的含义是
A、身体弯曲的样子B、疲弊的样子C、有龙形图案的钟D、年代久远的钟
51.《说文解字》对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排列是
A、部首的音序B、部首的笔画数C、始一终亥D、部首内字数的多少
52.义训最常用的方式是
A、反义相训B、歧训C、同义相训D、音训
53.《察变》:“槛外诸景,历历如在几下。”中“槛”字的含义应该是
A、门B、墙壁C、屋顶D、窗户
54.训诂学常讲“离经辨志”,“辨志”是指
A、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B、辨别作者的是非C、注释文章里难懂的词语D、读准文章的字音
55.《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中“杜门”
A、关门B、毁坏房门C、加固房门D、开门
56.《周礼》:“犯令陵政,则杜之。”中“杜”的含义是
A、疏通B、管理C、杜绝.D、上报
57.只就某字的字面来进行解释,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这是旧训诂弊病中的
A、望文生训B、随意破字C、烦琐寡要D、穿凿附会
58.训诂术语“乙”的作用是
A、点破假借B、表示形训C、串讲文意D、校勘文字
59.古书由于历代刻写传抄而产生的错误文字,称为
A、倒文B、互文C、重文D、讹误字
60.假借可以分为“有本字的假借”和
A、无本字的假借B、古今字的假借C、同源字的假借D、异体字的假借
61.《世说新语.方正》:“(预)不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中的“物”应该是解释为
A、人B、动物C、物体D、植物
62.《说文解字》对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排列方式是
A、部首的音序B、部首的笔画数C、始一终亥D、部首内字数的多少
6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戴震D、王念孙
64.我国训诂的变革时期是
A、春秋战国B、清代至近代C、宋代D、西汉至唐
65.汉代确定了训诂的两种形式,是“通释语义”和
A、随文注解B、解释大意C、解释旧注D、加注语音
66.通过形训方法分析字的本义,必须借助
A、假借字B、异体字C、同源字D、本字
67.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体例叫
A、传B、疏C、注D、笺
68.《世说新语·贤媛》:“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中“愧”的正确解释是
A、惭愧B、愤怒C、喜欢D、感谢
69.不属于训诂学与语法学关系的是
A、词性影响词义B、序影响词义C、词的读音影响词义D、构词影响词义
70.不属于训诂的称谓是
A、传B、解C、注D、音
71.《汉书•游侠传》:“解为人静悍。”中“静”的含义是
A、安静B、精C、沉静D、稳重
72.现在我们所说的“标点”,古人称为
A、倒文B、假借C、互文D、句读
73.不属于同义相训的训诂方式是
A、同训B、互训C、反训D、递训
74.《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谷中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乙正文字B、解释词义C、说明语序D、解释方言
75.不属于训诂学与语法学关系的是
A、词性影响词义B、词序影响词义C、词的读音影响词义D、构词影响词义
76.直音法是用来注音的字是
A、假借字B、避讳字C、同音字D、异体字
77.古代典籍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现象是
A、通假B、互文C、重文D、倒文
78.我国第一部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专著是
A、尔雅B、说文解字C、语助D、集韵
79.《说文解字》每个字头的字体是
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楷书
80.《释名》的作者是
A、许慎B、刘熙C、郑玄D、孔颖达
81.训诂中最通行的名称是
A、传B、解C、疏D、注
82.《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中“诬”的含义是
A、抹杀B、诬篾C、诬陷D、辨明
83.唐朝人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而把“民”用“人”字代替,这种情况是
A、避讳字B、同音字C、古今字D、异体字
84.古人注释用语“辞也”和“语助”是指
A、专指助词B、专指动词C、虚词D、实词
85.陶潜《感士不遇赋》:“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中“奇”的意思是
A、奇特B、美好C、稀少D、好奇
86.汉代确定了训诂的两种形式,是“随文注解”和
A、解释大意B、通释语义C、解释旧注D、加注语音
87.《说文解字》部首的前后次序是
A、部首产生的早晚B、部首的音序C、部首的笔画数D、据形系联
88.《世说新语·方正》:“(预)不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中的“物”应该是解释为
A、人B、动物C、物体D、植物
89.通过形训方法分析字的本义,必须借助
A、假借字B、本字C、同源字D、异体字
90.直音法用来进行注音的字是
A、假借字B、避讳字C、异体字D、同音字
91.“典故”又可以称为
A、用事B、典章C、词典D、法典
92.训诂的兴盛时期是两汉至
A、宋代B、元代C、明代D、唐代
93.义训最常用的方式是
A、反义相训B、歧训C、同义相训D、音训
94.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中“顾”的正确解释是
A、返回B、愿意C、考虑D、行走
95.解释文意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对一句、几句或全章的大意进行解释,它叫做
A、分析句读B、阐述语法C、显示修辞D、串讲大意
96.形训的作用是
A、确定字的写法B、确定字的读音C、探求字的本义D、确定字的结构
97.《汉书•游侠传》:“解为人静悍。”中“静”的含义是
A、安静B、稳重C、沉静D、精
98.古代典籍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现象是
A、互文B、通假C、重文D、倒文
99.最早提到同音替代,即古音通假问题的书籍是
A、《尔雅》B、《说文解字》C、《玉篇》D、《广韵》
100.不属于训诂学功用的是
A、指导经济建设B、指导古文教学C、指导辞书编纂D、指导古籍阅读
101.注书叫笺,开始的人是
A、王圣美B、许慎C、刘熙D、郑玄
102.“兵”的本义是“兵器”,后来又有“士兵”的意思,这是词义演变中的
A、词义减少B、词义缩小C、词义扩大D、词义增加
103.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称为
A、正读B、破读C、通读D、假读
104.从文字最古的字形,常常能看出这个字的
A、引申义B、互文C、本义D、假借字
105.训诂的萌芽时期是
A、春秋战国B、西汉至唐代C、宋代D、清代
106.我国第一部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专著是
A、尔雅B、说文解字C、集韵D、语助
107.《国语》:“戎狄冒没轻儳。”中“冒没”的含义是
A、侵掠财物B、消失C、冒失D、冒险进攻
108.声训又叫
A、破假借B、求本义C、析字形D、因声求义
109.不属于训诂学功用的
A、指导经济建设B、指导古文教学C、指导辞书编纂D、指导古籍阅读
110.把彼此无关的事理任意牵合,强加比附,是旧训诂弊病中的
A、望文生训B、随意破字C、烦琐寡要D、穿凿附会
111.宋代人王圣美提出的一种学说叫
A、右文说B、左文说C、上文说D、下文说
112.《世说新语•贤媛》:“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中“愧”的正确解释是
A、惭愧B、喜欢C、愤怒D、感谢
11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段玉裁B、戴震C、许慎D、王念孙
114.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使用了不同形体的字,这种情况叫
A、同源字B、古今字C、避讳字D、假借字
115.下列对“反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注音法B、义训法C、形训法D、指事法
116.《礼记》:“大夫不得造车马。”中“车马”的含义是
A、马B、车C、马和车D、玩具
117.《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中“诬”的含义是
A、抹杀B、诬篾C、诬陷D、辨明
118.训诂中最通行的名称是
A、传B、注C、疏D、解
119.《维摩诘经讲经》:“只徒来问疾,意要话其因。”中“徒”的含义是
A、没带礼物空手而来B、通“图”,打算C、徙步,步行D、白白地
120.同音通假的原则中,“音”指
A、今音B、古音C、方言音D、通语音
121.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体例叫
A、传B、注C、疏D、笺
122.《世说新语》:“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阿堵”的含义是
A、人的名字B、堵塞C、这D、墙壁
123.现在我们所说的“标点”,古人称为
A、句读B、假借C、互文D、倒文
124.古书校勘时,表示原文上下字序倒置的术语是
A、之B、别C、乙D、言
125.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是
A、尔雅B、说文解字C、切韵D、释名
126.不属于训诂的称谓是
A、传B、解C、音D、注
127.《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谷中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乙正文字B、解释词义C、说明语序D、解释方言
128.《汉书•游侠传》:“解为人静悍。”中,静的含义是
A、安静B、沉静C、精悍D、稳重
129.汉代确定了训诂的两种形式,是“通释语义”和
A、解释大意B、随文注解C、解释旧注D、加注语音
130.《周礼》:“犯令陵政,则杜之。”中“杜”的含义是
A、疏通B、杜绝C、管理D、上报
131.孔子名丘,有些古书“丘”缺右边一竖,这种情况属于
A、古今字B、通假字C、避讳字D、讹误字
132.《礼记•礼运》:“选贤与能。”中“与”的含义是
A、举用B、参与C、加入D、聘用
133.“眼”本义为“眼珠”,后来有“眼睛”的意思,这是词义演变中的
A、词义减少B、词义扩大C、词义增加D、词义缩
134.《尔雅•释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采用的训释方法是
A、同训B、互训C、递训D、反训
135.我国关于虚词的训诂材料,最早见于
A、论语B、易经C、墨经D、孟子
136.解释文意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对一句、几句或全章的大意进行解释,它叫做
A、分析句读B、串讲大意C、显示修辞D、阐述语法
137.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使用了不同形体的字,这种情况叫
A、同源字B、古今字C、避讳字D、假借字
138.同音通假的原则中,“音”指
A、今音B、古音C、方言音D、通语音
139.同音通假的原则中“音”指
A、古音B、今音C、方言音D、通语音
140.下列对“反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训法B、注音法C、义训法D、指事法
141.《搜神记》:“其去甚驶,逐之不及。”中“驶”的含义是
A、驾驶B、奔跑C、行驶D、迅速
142.《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它的作者是
A、卢以纬B、朱熹C、许慎D、段玉裁
143.训诂的鼎盛期是
A、清代至近代B、宋代C、春秋战国D、西汉至唐代
144.把彼此无关的事理任意牵合,强加比附,是旧训诂弊病中的
A、增字强释B、随意破字C、不解语法D、穿凿附会
145.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是
A、论语B、毛诗C、尔雅D、说文解字
146.《世说新语》:“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阿堵”的含义是
A、人的名字B、堵塞C、墙壁D、这
147.我国第一位语源学家是
A、许慎B、段玉裁C、王念孙D、刘熙
148.训诂的兴盛时期是两汉至
A、宋代B、元代C、唐代D、明代
149.形训的作用是
A、探求字的本义B、确定字的读音C、确定字的写法D、确定字的结构
150.假借字与本字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音不通,意义没有联系B、二者音相通,意义没有联系C、二者音相通,意义有联系D、二者音不通,意义有联系
151.注书叫笺,开始的人是
A、郑玄B、许慎C、刘熙D、王圣美
152.“龙钟老态”中“龙钟”的含义是
A、疲弊的样子B、身体弯曲的样子C、有龙形图案的钟D、年代久远的钟
153.《说文解字》对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排列是
A、部首的音序B、部首的笔画数C、始一终亥D、部首内字数的多少
154.说“训诂之旨,本于声音”的人是
A、许慎B、段玉裁C、王念孙D、罗振玉
155.《世说新语•方正》:“(预)不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中的“物”应该是解释为
A、动物B、人C、物体D、植物
156.“嗅”本义是气味的总称,后来指难闻的气味,这是词义演变中的
A、词义减少B、词义增加C、词义扩大D、词义缩小
157.宋代人王圣美提出的一种学说叫
A、右文说B、左文说C、上文说D、下文说
158.古代典籍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现象是
A、倒文B、互文C、重文D、通假
159.通过形训方法分析字的本义,必须借助
A、假借字B、异体字C、问源字D、本字
160.元、明时代全用白话释解经书的方式称为
A、章句B、义疏C、音义D、直解
161.古书校勘时,表示原文上下字序倒置的术语是
A、之B、别C、乙D、言
162.《春秋》:“襄公二十有五年,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中“门”的意思是
A、开门B、入门C、造门D、关门
163.不属于训诂的称谓是
A、传B、音C、解D、注
164.《诗经•卷耳》:“采采卷耳”和《诗经•苤苡》:“采采芣苡”中的“采采”含义是
A、茂盛的样子B、高大的样子C、采集D、采摘
165.异体字又可以称为
A、重文B、同形字C、假借字D、同音字
166.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称为
A、正读B、假读C、通读D、破读
167.《左传.昭公三年》:“既成昏,晏子受礼。”中“昏”与“婚”字的关系是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讹误字
168.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进行解释,这是训诂内容中的
A、解释词义B、注音C、解释文意D、校勘
169.唐朝人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而把“民”用“人”字代替,这种情况是
A、避讳字B、同音字C、古今字D、异体字
170.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是
A、尔雅B、说文解字C、切韵D、释名
171.《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谷中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乙正文字B、解释词义C、说明语序D、解释方言
172.我国第一位语源学家是
A、许慎B、刘熙C、王念孙D、段玉裁
173.《说文解字》部首的前后次序是
A、部首产生的早晚B、部首的笔画数C、部首的音序D、据形系联
174.《左传•昭公三年》:“既成昏,晏子受礼。”中“昏”与“婚”字的关系是
A、讹误字B、通假字C、异体字D、古今字
175.《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中“诬”的含义是
A、辨明B、诬篾C、诬陷D、抹杀
176.不属于同义相训的训诂方式是
A、反训B、互训C、同训D、递训
177.《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它的作者是
A、卢以纬B、朱熹C、许慎D、段玉裁
178.我国第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是
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
179.假借的两种情况是“无本字的假借”和
A、有本字的假借B、古今字的假借C、同源字的假借D、异体字的假借
180.直音法是用下面的哪种字来进行注音?
A、假借字B、避讳字C、同音字D、异体字
181.《诗经·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中“乐”解释为“治疗”,这种情况是
A、假借字B、古今字C、异体字D、同避讳字
182.《方言》的作者是
A、杨雄B、杨熊C、扬雄D、扬熊
183.汉代确定了训诂的两种形式,是“通释语义”和
A、解释大意B、加注语音C、解释旧注D、随文注解
184.《世说新语·俭啬》:“王武子因其上直。”中“上直”的含义是
A、值班B、上等价钱C、高级官员D、正直
185.训诂术语“乙”的作用是
A、校勘文字B、串讲文意C、表示形训D、点破假借
186.训诂学常讲“离经辨志”,“辨志”是指
A、读准文章的字音B、辨别作者的是非C、注释文章里难懂的词语D、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
187.训诂学常讲“离经辨志”,“辨志”是指
A、注释文章里难懂的词语B、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C、辨别作者的是非D、读准文章的字音
188.把《说文解字》540部减为214部的书籍是
A、尔雅B、字汇C、康熙字典D、集韵
189.训诂的兴盛时期是两汉至
A、宋代B、元代C、唐代D、明代
190.《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它的作者是
A、许慎B、朱熹C、卢以纬D、段玉裁
191.《五经正义》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孔颖达D、郑玄
192.《春秋》:“襄公二十有五年,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中“门”的意思是
A、开门B、关门C、造门D、入门
193.《国语》:“戎狄冒没轻儳。”中“冒没”的含义是
A、冒失B、侵掠财物C、消失D、冒险进攻
194.《国语》:“戎狄冒没轻儳。”中“冒没”的含义是
A、冒失B、消失C、侵掠财物D、冒险进攻
195.我国训诂的变革时期是
A、宋代B、清代至近代C、春秋战国D、西汉至唐
196.元、明时代全用白话释解经书的方式称为
A、章句B、义疏C、音义D、直解
197.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使用了不同形体的字,这种情况叫
A、同源字B、古今字C、避讳字D、假借字
198.我国关于虚词的训诂材料,最早见于
A、论语B、易经C、墨经D、孟子
199.《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许慎B、戴震C、段玉裁D、王念孙
200.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中“顾”的正确解释是
A、行走B、愿意C、考虑D、返回
201.现在我们所说的“标点”,古人称为
A、句读B、假借C、互文D、倒文
202.古人对“训诂”的称谓有
A、解故B、解C、说D、微E、章句
203.古人常用下列词语对古书进行解释
A、传B、注C、笺D、疏E、说
204.训诂学的任务是
A、解决古籍中词语的障碍B、解释不同方言的词语C、阐明训诂的方法D、解释现代著作中的词语E、总结前人对词语解释的经验
205.以下属于形训的有
A、假借B、会意C、指事D、象形E、转注
206.古人注音的方法有
A、直音法B、对仗法C、反切法D、譬况法E、互文法
207.训诂学的主要功用有
A、指导古籍阅读B、指导辞书编纂C、指导外语学习D、指导古籍整理E、指导古文教学
208.训诂学的任务是
A、解决古籍中词语的障碍B、解释不同方言的词语C、阐明训诂的方法D、解释现代著作中的词语E、总结前人对词语解释的经验
209.形训的作用有
A、探明引申义B、辨别读音C、探求本义D、识别假借字E、通释语义
210.古人常用下列词语对古书进行解释
A、传B、注C、笺D、疏E、说
211.训诂的内容包括
A、语法史B、注音C、研究外语D、解释词义E、解释文意
212.下列属于古人对“训诂”的称谓有
A、解故B、解C、说D、微E、章句
213.音义类的训诂书籍又可以称为
A、音训B、音释C、音证D、校注E、音解
214.训诂的内容包括
A、语法史B、研究外语C、注音D、解释词义E、解释文意
215.“互文”又可以称为
A、倒文B、互辞C、变文D、互言E、连文
216.义疏又可以叫做
A、义注B、义章C、义略D、义证E、义赞
217.训诂学的主要功用是
A、指导古籍阅读B、指导辞书编纂C、指导外语学习D、指导古籍整理E、指导古文教学
218.声训的作用主要有
A、准确注音B、寻求本字C、找形声字D、诗词押韵E、推求语源
219.古人常用下列哪些词语对古书进行解释
A、传B、注C、笺D、疏E、说
220.属于“六书”的有
A、比喻B、象形C、象征D、会意E、指事
221.训诂学利用音韵学的成果,取得的成果有
A、从音变规律通“古今异言”B、分析形体结构C、探索语源D、诗词押韵E、论证同音替代的问题
222.狭义的校勘包括
A、古书辨伪B、校订错字C、补缀脱文D、书籍辑佚E、乙正错简
223.由修辞引起的阅读障碍情况有
A、假借B、互文C、倒文D、避讳E、变文
224.下列属于古书在语法上的障碍是
A、句法上的障碍B、标点上的障碍C、词法上的障碍D、段落上的障碍E、虚词上的障碍
225.古人进行声训的方式有
A、利用象形字B、利用形声字C、利用音同、音近字D、利用会意字E、利用同形字
226.同义相训的形式主要有
A、声训B、形训C、同训D、互训E、递训
227.古人注音的方法有
A、直音法B、对仗法C、反切法D、譬况法E、互文法
228.校勘的方法有
A、正校B、对校C、理校D、他校E、本校
229.形训的作用。
230.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
231.训诂学利用音韵学的成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请列举主要的三个方面。
232.列举音义类书籍的不同名称。
233.《说文解字》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P187-188结合教材列举论点论述
234.声训的作用。
235.《尔雅》的主要缺陷。
236.清代训诂学的特点。
237.声训的三种方式。
238.“增字足意”和“增字强释”的区别。
239.声训的作用。
240.望文生训的表现。
241.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P43-51结合教材举例论述
242.传统“六书”理论的六种汉字构造方式。结合教材论述
243.训诂学与语法学的关系比较紧密,请列举其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
244.请举例分析异体字产生的方式。
245.古书在文字方面一般性质的文字障碍。P19-55请结合教材分析
246.《方言》的价值。
247.清代训诂学的特点。
248.“说文四大家”姓名和代表作。
249.请说明“章句”这个术语的含义。
250.旧训诂有很多弊病,请至少举出五个方面并用实例分析。
251.请分析“增字足意”和“增字强释”的区别。
252.什么叫反切?请举例说明。
253.《方言》所载词语的类别。
254.古书在文字方面一般性质的文字障碍。
255.古人常见的五种注音方式。请结合教材论述
256.清代训诂学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内容。P155-157结合教材举例论述
257.注与疏的区别。
1.答案A
解析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一种方式。
2.答案C
解析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3.答案D
解析义疏类是指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
4.答案C
解析《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著。今见最早版本为明代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
5.答案B
解析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的翻译为:单单大型的战舰和帆船,就数以千计。
6.答案C
解析蒙冲:三国时代的一种帆船,斗舰:大型战船。
7.答案A
解析“口,人所以言食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8.答案B
解析无
9.答案D
解析《说文解字》是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其作者许愼也是部首的发明者。《说文》共分540部首。
10.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以小篆作为字头,与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则作为重文。这是正例。
11.答案B
解析我国第一位语源学家是刘熙。
12.答案B
解析无
13.答案C
解析右文说因为形声字大部分的声旁都在右边,宋代王圣美创立的一种学说,就是形声字的声旁能够表意的学说。
14.答案C
解析解释文意:是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的意思更加明了。
15.答案A
解析“口,人所以言食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48.训诂学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方式叫反训。
16.答案D
解析《字汇》是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字汇》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至《康熙字典》出,《字汇》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17.答案A
解析乙:训诂术语,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语序上下倒置,格式是某某二字互乙。
18.答案B
解析《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作者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于公元18年去世。
19.答案C
解析我国第一部词典叫《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20.答案A
解析因声求义说。声训训诂学有一种方法叫声训,也叫音训,是跟形训、义训相并列的一种训诂方法。
21.答案B
解析同训:用同一个训释字训释多个语词,即把不同的词语(被释词)列为一组,用某一个词语(释词)来解释这一组词。
22.答案B
解析东汉刘熙撰写的《释名》是中国第一部以音训为主要手段的训诂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语源学方面的专著。
23.答案C
解析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24.答案B
解析“带长铗之陆离兮”——带着长长的宝剑。长铗——长剑。陆离——形容剑长长的样子。
25.答案D
解析《五经正义》系唐孔颖达等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编撰,初名《五经义疏》,是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儒家经典注释本。
26.答案B
解析先秦时期的训诂尚未尚未独立和系统化,它属于训诂的萌芽时期,它因思想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由语言的分化与文字的演变所引起。
27.答案C
解析无
28.答案B
解析《释名》是第一部汉语语源学著作,采取的训诂方式是因声求义,作者为东汉的刘熙。
29.答案C
解析《说文解字注》是有关《说文解字》注释、研究著作中用力较深、较有成就的一部。该书共30卷。该书全面阐述了汉字的构造原则,对经字、音韵亦多有创见。书后附有《六书音韵表》,根据《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分古韵为六类17部,也是古音学的重要著作。
30.答案D
解析破读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31.答案C
解析清代段玉裁所撰,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种之多。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凡典籍训诂与《说文解字》有异同者,无不采集考订,故本书考辨精当之处。段玉裁注《说文》,多所创见,考辨精当,较之《说文解字》当然要详赡得多。从段注中,一方面可见他的征引浩博,一方面也看到作者凝聚的生活经验。
32.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创作的语言学著作。
33.答案D
解析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文字。
34.答案A
解析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35.答案C
解析《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此书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36.答案A
解析无
37.答案D
解析古人注释用语“辞也”和“语助”是指虚词。
38.答案D
解析无
39.答案B
解析我国关于虚词的训诂材料,最早见于易经。
40.答案C
解析“带长铗之陆离兮”——带着长长的宝剑。长铗——长剑。陆离——形容剑长长的样子。
41.答案B
解析《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文学家、哲学家,又是著名语言学家。
42.答案A
解析上直:当值;值班。王武子趁他去值班。
43.答案A
解析词的假借字也就是通常说的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韵部)的字可以通用。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为“背叛”的“背”,“内”假借为“纳”;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没有”,“焉”本义是鸟名,假借为语气助词。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边说的“莫”,本来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来又造“暮”字,又如“益”,本来是“水从器皿中涨出”的意思,后来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应称为古今字,但有些书上不这么严格区分,也统列入通假范围之内。
44.答案C
解析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
45.答案A
解析无
46.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其共收字头9353个。
47.答案B
解析宋代是训诂的变革时期。
48.答案A
解析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
49.答案D
解析无
50.答案B
解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51.答案C
解析《说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部首,以“一”开始,以“亥”结束。
52.答案C
解析义训,即不借助字形和字音的分析而直接解释词义。义训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标明义界、描述比况、反训、同义相训等。
53.答案D
解析无
54.答案A
解析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55.答案A
解析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
56.答案C
解析无
57.答案A
解析望文生训:旧训诂的弊病之一,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
58.答案D
解析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的学科,训诂学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是校勘、探求语源等内容。
59.答案D
解析古书由于历代刻写传抄而产生的错误文字,称为讹误字。
60.答案A
解析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本字的假借,一是有本字的假借。
61.答案A
解析《世说新语》“杜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说杜预年轻时打架斗殴不受邻里乡党们待见。此处“物”显然指的是“众人、他人”。
62.答案C
解析《说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部首,以“一”开始,以“亥”结束。
63.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注》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64.答案C
解析宋代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
65.答案A
解析两汉确定了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专著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正是训诂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66.答案D
解析形训方法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通常适用于以象形、指事、会意,及形声字字符的古文字字形分析它所代表的单音节单纯词的本义。
67.答案B
解析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一种方式。
68.答案D
解析无
69.答案C
解析无
70.答案D
解析训诂的称谓包括:(1)传;(2)解;(3)注。
71.答案B
解析《汉书·游侠传·郭解》:“解为人静悍,不饮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四》:“静与精同,故《史记》作‘精悍’。
72.答案D
解析现在我们所说的“标点”,古人称为句读。
73.答案C
解析训诂的方法指的是探求词义的方法。前人习惯把它分成三类:声训、形训和义训。
74.答案C
解析无
75.答案C
解析无
76.答案C
解析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77.答案A
解析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78.答案C
解析《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著。
79.答案A
解析《说文解字》以小篆做字头,隶书做注解,共收录了9353个篆字和1163个先秦文字。
80.答案B
解析《释名》的作者一般认为是东汉刘熙,是一部采用声训的方式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字书。
81.答案D
解析注:训释叫注,是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的。注是训诂中最通行的名称。
82.答案A
解析
诬:轻蔑,妄加品评。指对后来的人不能轻视。
83.答案A
解析避讳字在某些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相对低地位或阶级的人直呼相对高地位或阶级的人姓,名,字,号是不合礼仪的,为了合乎礼仪,用词必须有所改变。
84.答案C
解析语助辞虚词的一种。宋代朱熹《论语集注·微子》:“而,语助辞。”元卢以纬《助语辞》、清代刘淇《助字辨略》等,沿用此名。
85.答案B
解析美好”义陶潜《感士不遇赋》:“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86.答案B
解析在汉代已确立的训诂的两种基本体式是随文释义的传注体和通释语义的专著体。
87.答案D
解析《说文解字叙》中“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88.答案A
解析《世说新语》“杜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说杜预年轻时打架斗殴不受邻里乡党们待见。此处“物”显然指的是“众人、他人”。
89.答案B
解析通过形训方法分析字的本义,必须借助本字。
90.答案D
解析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给汉字注音。
91.答案A
解析典故可以是“用事”,也可以是“用言”,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言典。
92.答案D
解析从先秦到晚清,训诂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是萌芽期(先秦)、兴盛期(两汉)、保守期(魏至唐)、中落期(宋至明)、复兴期(清)。
93.答案C
解析义训的常用方法可分两类:1、直训;2、义界。
94.答案C
解析顾:念。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
95.答案D
解析无
96.答案C
解析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属于形训的范围。形训的作用,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1)恰当地运用形训的方法,可以把有些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2)在揭示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形训还可以探明词的引申义,从而整理出各词的词义系统。(3)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还可以进一步识别假借字。
97.答案D
解析《汉书·游侠传·郭解》:“解为人静悍,不饮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四》:“静与精同,故《史记》作‘精悍’。
98.答案B
解析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99.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100.答案A
解析训诂学的功用包括:(1)指导古文教学;(2)指导辞书编纂;(3)指导古籍阅读。
101.答案D
解析笺:从汉代开始,汉人郑玄开始,注书也可称为笺。
102.答案D
解析无
103.答案B
解析古代汉语中用同一个字表示的词,有时由于意义和词性的变化而使读音有所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词,如同是“王”字,在《左传•齐桓公伐楚》“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中,用作名词,读平声;而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王矣”中,用作动词,则要读去声,这在古书里叫做“破读”。
104.答案C
解析无
105.答案A
解析在训诂萌芽时代的春秋战国,已产生《易十翼》、《毛诗故训传》以及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传》、《谷梁传》等属于专书训诂的著作,除此以外,先秦古籍的正文里也有不少值得注意且比较有价值的训诂资料,即"随文释义"。
106.答案D
解析《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著。今见最早版本为明代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
107.答案A
解析无
108.答案D
解析声训又叫“音训”,又称为“因声求义”。
109.答案A
解析训诂学的作用:一、用于指导古籍阅读和教学;二、用于指导古籍整理;三、用于指导编纂辞书。
110.答案D
解析穿凿附会:旧训诂的弊病之一,就是把彼此无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比附。94、望文生训:旧训诂的弊病之一,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
111.答案A
解析“右文说”是宋代王圣美提出的,他认为形声字的左边符号表明义类,右边声符表示字义,是文字学上一种由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112.答案D
解析无
113.答案C
解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汉语工具书著作。
114.答案B
解析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
115.答案A
解析无
116.答案B
解析车马,偏义复词,偏在车,马是陪衬,无意义。
117.答案A
解析无
118.答案B
解析注:训释叫注,是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的。注是训诂中最通行的名称。
119.答案B
解析无
120.答案B
解析同音通假以音同音近为条件,“音同音近”是古音通假的原则。
121.答案C
解析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一种方式。
122.答案C
解析无
123.答案A
解析古人所说的句读就是断句。我国古书无标点符号,读书时根据文义作停顿,在应当停顿的地方加圈(有的古书是一个黑圆点。
124.答案C
解析乙,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置。
125.答案A
解析我国第一部词典叫《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126.答案C
解析训诂的称谓包括:(1)传;(2)解;(3)注。
127.答案C
解析无
128.答案C
解析P197
129.答案B
解析在汉代已确立的训诂的两种基本体式是随文释义的传注体和通释语义的专著体。
130.答案B
解析无
131.答案C
解析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132.答案A
解析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133.答案B
解析无
134.答案A
解析同训-义训方式之一。即用同一个词来训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例如《尔雅·释诂》:“柯、宪、刑、范、辟、律、矩、则,法也。”
135.答案B
解析我国关于虚词的训诂材料,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下》。
136.答案B
解析无
137.答案B
解析汉字的表词功能扩大以后,为了区别不同的用法,以字为基础加以改造造出新字,来分担原字的某些义项。原字和新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先后用的不同的字,此形成了一对古今字。
138.答案B
解析“音同音近”是古音通假的原则。
139.答案A
解析同音通假以音同音近为条件,“音同音近”是古音通假的原则。
140.答案B
解析反切的方法是受汉语中存在双声叠韵连绵词的启发,反切上字与被切字为双声的关系,反切下字与被切字为叠韵的关系。
141.答案D
解析无
142.答案A
解析《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其作者为元代的卢以纬,字允武,元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平事迹无考。
143.答案A
解析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是从清代到近代。
144.答案D
解析穿凿附会:旧训诂的弊病之一,就是把彼此无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比附。94、望文生训:旧训诂的弊病之一,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
145.答案B
解析《毛诗》是最早传注《诗经》的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传注。
146.答案D
解析阿堵”是六朝以来常见的称代词,犹如现代所说的“这个”。
147.答案D
解析东汉刘熙撰写的(《释名》),是中国第一部以音训为主要手段的训诂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语源学方面的专著。
148.答案C
解析两汉时期——兴盛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沿袭期、两宋时期——变革期、元明时期——衰落期、清代——复兴时期
149.答案A
解析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属于形训的范围。形训的作用,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1)恰当地运用形训的方法,可以把有些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2)在揭示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形训还可以探明词的引申义,从而整理出各词的词义系统。(3)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还可以进一步识别假借字。
150.答案B
解析无
151.答案A
解析笺:从汉代开始,汉人郑玄开始,注书也可称为笺。
152.答案A
解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153.答案C
解析关于汉字的“起一成文”说。
创造这种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154.答案C
解析王念孙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自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
155.答案B
解析无
156.答案D
解析无
157.答案A
解析王圣美研究文字学,推演文字的义类而提出了“右文”说。
158.答案D
解析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159.答案D
解析通过形训方法分析字的本义,必须借助本字。
160.答案D
解析直解是全用白话文译释经书的一种方式。
161.答案C
解析乙,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置,。
162.答案B
解析无
163.答案B
解析无
164.答案A
解析无
165.答案A
解析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可见异体字并不等于繁体字。
166.答案D
解析古代汉语中用同一个字表示的词,有时由于意义和词性的变化而使读音有所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词,如同是“王”字,在《左传•齐桓公伐楚》“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中,用作名词,读平声;而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王矣”中,用作动词,则要读去声,这在古书里叫做“破读”。
167.答案A
解析无
168.答案C
解析解释文意:解释文意是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的意思更加明了。它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等。
169.答案A
解析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所以当时的农民叫农人。
170.答案A
解析《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171.答案C
解析无
172.答案B
解析东汉刘熙撰写的(《释名》),是中国第一部以音训为主要手段的训诂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语源学方面的专著。
173.答案D
解析《说文解字》确立了“据形系联”的原则,对部首次第安排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探索。
174.答案D
解析无
175.答案D
解析
诬:轻蔑,妄加品评。指对后来的人不能轻视。
176.答案A
解析同义相训的训诂方式包括:互训、同训、递训。
177.答案A
解析《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著。
178.答案D
解析东汉刘熙《释名》:用声训方法推求名源的专书,第一部词源学专著。
179.答案A
解析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本字的假借,一是有本字的假借。
180.答案C
解析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181.答案A
解析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182.答案C
解析《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183.答案D
解析两汉训诂的特点有:确定了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两种基本形式词义系统∈本义、基本义--引申义--语境义。
184.答案A
解析上直:当值;值班的意思。
185.答案A
解析乙:训诂术语,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语序上下倒置。
186.答案D
解析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187.答案B
解析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188.答案B
解析《字汇》一书较前代的《说文解字》《玉篇》《类篇》等字书,无论在编排、注音、释义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以往的字书,自《说文解字》创立按部首分部以来,分部比较繁多。《说文解字》分部首540个,《玉篇》分部首542个,《篇海》分部首571个。《字汇》将部首简化为214个,这明显是很大的进步。在释义方面,《字汇》所收义项比较完备,引证详博,不仅有经典中的常见义,也有后代的通行义。释义大多确凿无疑,许多地方已接近当代大中型字典的体例与规模。
189.答案C
解析两汉时期——兴盛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沿袭期、两宋时期——变革期、元明时期——衰落期、清代——复兴时期。
190.答案C
解析《语助》①又名《助语辞》,是我国第一本诠释文言虚词的专著。作者卢以纬,字允武,元代浙江永嘉人,生卒年不详。以教书为业,其所作《语助》以塾本教科书问世。该书最早见于《奚囊广要丛书》,前有胡长孺元代泰定元年(1324)所为序,称“奚囊本”或“奚本”。
191.答案C
解析《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此书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
192.答案D
解析无
193.答案B
解析无
194.答案C
解析无
195.答案A
解析宋代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
196.答案D
解析直解是全用白话文译释经书的一种方式,出处曾高愚鲁资,直解配颜闵。”
197.答案B
解析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
198.答案B
解析我国关于虚词的训诂材料,最早见于易经。
199.答案A
解析《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200.答案C
解析顾:念。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
201.答案A
解析古人所说的句读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标点不完全一样。二者的不同主要是:首先,现代标点符号比句读符号多。句读符号一般只有圈、点、钩等几种,现代标点符号却有十余种。
202.答案ABCDE
解析无
203.答案ABCD
解析无
204.答案CE
解析无
205.答案BCD
解析无
206.答案ACD
解析无
207.答案ABDE
解析无
208.答案CE
解析无
209.答案CE
解析无
210.答案ABCD
解析无
211.答案BDE
解析无
212.答案ABCDE
解析无
213.答案ABCE
解析无
214.答案CDE
解析无
215.答案BD
解析无
216.答案ABCDE
解析无
217.答案ABDE
解析无
218.答案BE
解析无
219.答案ABCD
解析无
220.答案BDE
解析无
221.答案ACE
解析无
222.答案BCE
解析无
223.答案BCE
解析无
224.答案ACE
解析无
225.答案BCE
解析无
226.答案CDE
解析无
227.答案ACD
解析无
228.答案BCDE
解析无
229.答案
形训的作用,在于探求字的本义,从字形的角度加以分析,可以探知这个字当初为什么这样写,从而解释出这个字的本义,即推知这个词的本义。
230.答案
结合教材举例论述1)词义增加2)词义减少3)词义扩大4)词义缩小5)词义转变
231.答案
1)从音变规律通“古今异言”;2)论证同音替代的问题;3)探索语源。
232.答案
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本,但也有往往从事校勘的,如陆德明的《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等,合称《经典释文》,可见“释文”就是“音义”的别名。P121
233.答案
1)奠定了“六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2)首创了汉字的部首分类法。3)确立了分析汉字的本义的原则。
234.答案
1)寻求本字;2)推求语源。
235.答案
1)分类上不尽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教学教学实录 人民版必修2
-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 小学生环保倡议书汇编9篇
- 监狱参观心得体会范文
- 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2年志愿者活动总结报告
- 辞职报告书模板集锦15篇
- 记一次乒乓球比赛作文六篇
- 六年级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xx县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先玉335玉米品种介绍课件讲解
- (正式版)JTT 1482-2023 道路运输安全监督检查规范
- MH-T 5061-2022运输机场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强夯安全技术交底
- 康复医院筹建计划书
- 吊篮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
-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参考文献
- 提升高中生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建议
- 2024年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普格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届新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正则动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