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七)和谐共处 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七)和谐共处 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七)和谐共处 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七)和谐共处 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七)和谐共处 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限时集训(七)和谐共处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了汉初竹简《二年律令》,其中《户律》详细地规定了要通过“自占”(申报)与“案比”(复查)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规定了严惩“自占”时的假报、虚报行为。汉初政府这一规定()A.标志古代户籍管理开始B.强化国家机器统治基础C.在于严厉限制土地兼并D.旨在打击地方豪强大户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汉朝初年通过“自占”和“案比”两种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且对假报和虚报等行为进行严惩,说明汉朝政府要对国家实际控制的户口进行逐一核实,其目的在于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故选B项。]2.(2020·湖南五市联考)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籍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外出。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护传统文化,防止人才流失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政府赋税、兵役等的来源D[历朝重视户籍管理,这有利于户籍的稳定,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进而保证政府赋税、兵役等的来源,故选D项;人口流动并不一定会造成社会动荡,排除A项;B、C两项并非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均排除。]3.(2020·百校联盟高三质检)西汉自高祖始,经汉武帝、汉宣帝至汉成帝的二百年间,前后6次大规模地将关东强族豪杰迁徙于关中。汉武帝“元朔二年夏天,迁徙郡、国中的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夏,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代当政者的这些做法()A.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遏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客观上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促使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C[汉代当政者“前后6次大规模地将关东强族豪杰迁徙于关中”,这种迁徙豪强地主的作法,限制了它们对土地的兼并,客观上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故选C项;大规模迁徙关东强族豪杰,加强的是政府对强族豪杰的控制,排除A项;迁徙和限制豪强地主的作法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排除B项;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4.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B[根据材料“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可知盛唐时期都城长安粮食需求量很大,随着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盛唐时期都城长安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故选B项。]5.(2020·大同高三联考)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A.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B.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C.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D.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D[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选D项。]6.(2020·泸州一诊)下面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北方经济严重衰退B.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C.经济重心变化趋势D.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北方人口由全国的75%下降到35%,南方由25%上升到65%,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经济重心有逐渐向南方转移的趋势,故选C项;人口由北方迁往南方,并不一定说明北方经济严重衰退,排除A项;由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由黄河流域居多演变为长江流域居多,排除B项;南方人口的增加并不一定说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D项。]7.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中原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疆扩散,形成移民高潮。如下表,此时移民是由于()东北地区从300万增至1000余万内蒙古从100万增至350万新疆北部从数10万增至200余万云贵山区从500万增至1600万台湾从数10万增至250万A.人口激增以缓解经济压力B.政府建构统一的政治认同C.清代疆域版图不断扩大D.政治清明稳固国土版图B[由表格信息可知从东北到台湾,人口增加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段政府通过移民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从而巩固边疆,故选B项;“中原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疆扩散”可知移民在于促进边疆地区开发,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口移民,未涉及疆域版图扩大,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涉及人口迁移数量与迁移地区,未涉及政治清明,排除D项。]8.(2020·成都一诊)下表反映了1812—19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概况。由此可推知()时期人口(亿人)口粮需求量(亿石)粮食总产量(亿石)口粮需求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1812年3.6717.923.476.51850年4.3621.226.280.91887年4.3621.225.682.81911年4.5021.925.685.5A.清政府财政来源日渐枯竭B.列强侵略导致人地矛盾尖锐C.部分工商业发展面临困难D.社会稳定促使人口持续增长C[根据“口粮需求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可知,中国可利用的除口粮之外的剩余粮食在逐渐减少,会影响到用粮食作为原料的面粉业和酿酒业等工商业的生产和发展,故选C项。]9.(2020·湘豫名校联考)在1750—1850年期间,英国人口的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因煤铁资源相对集中,其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总量超过了传统工业区东南部。究其原因是()A.工业革命开启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动力的革新引起英国经济重心的转移C.工业革命开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D.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得到有效控制B[“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因煤铁资源相对集中,其人口迅速增长”,这是因为新的蒸汽动力需要煤矿资源,故选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城市化的情况,排除A项;“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因煤铁资源相对集中”强调的是资源优势,而不是就业机会的增多,排除C项;“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因煤铁资源相对集中,其人口迅速增长”可能使环境破坏更严重,排除D项。]10.(2020·“皖南八校”联考)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年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19788149114922923042230.911988122645650473350321442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A[从材料中1978—1988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推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故选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客运量的变化,交通方式种类没有变化,排除B项;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但材料未涉及城市化,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方式,并没有特殊强调航空业的发展,排除D项。]11.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12.223.250.719902.85.17.2工业195034.742.222.2199025.840.533.6服务业195048.932.426.6199071.454.459.2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A[根据材料可知,与1950年相比,1990年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美国和联邦德国的工业人口所占比重也呈下降趋势,三国服务业人口所占比重都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变化的出现是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故选A项。]12.下图是1990年英国、法国和德国城市人口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时期()A.英国城市化发展严重受挫B.法国经济发展走向停滞C.德国的经济实力远超英法D.德国工业化发展速度快D[从图片可知,德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体现了德国城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工人,故城市化进程体现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走西口,是我国北方地区在清朝和民国年间的一次重要移民活动,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走西口指从河北省张家口往西通往内蒙古西部。从康熙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300年间,口里的百姓为谋生而大规模的迁徙或逃荒到西口外。据河曲县记载,康熙三十六年,即1697年,皇帝批准鄂尔多斯部的请求,在“河保营”开辟汉蒙交易,又“准汉民垦蒙古地,岁与租籽”。走西口第二个高潮是在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清王朝苦于财政枯竭,官方政府采取放垦蒙荒的办法以增加财政收入,近代史称之为“贻谷放垦”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走西口的人才逐渐减少。它冲破了2000华里明长城的重重阻隔,实现了口里汉族人民和口外蒙古族人民的大融合;它是蒙汉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北部边疆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是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一个见证。——《“走西口”历史真相:近代一段悲惨的移民史》材料二下南洋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的移民潮,长路漫漫,血泪辛酸。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名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当苦力”。晚清“下南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0年至20世纪初,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即苦力贸易阶段。时值国内经历太平天国、两广洪兵起义和广东土客大械斗之后,东南地区满目疮痍,而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设立招工公所,公所通过雇佣“客头”,将贫民诱至“猪仔馆”,签订契约,以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甚至使用欺骗、绑架手段掠卖华工。数十年间,仅东南亚地区就有大约200万华工。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50年,是“下南洋”的高峰时期,仅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日军侵入东南亚后,打压华人社会,大量华人回迁国内。二战后,迁往东南亚的华人大幅减少。新中国建立后,持续数百年的“下南洋”移民潮基本停止。——《下南洋:那段鲜为人知的血泪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年间走西口形成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人口迁移的共同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影响。(13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从迁出地与迁入地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还可从土地兼并及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环境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两则材料归纳总结即可,注意语言精练;第二小问,走西口的影响可从民族融合、边疆开发、民族团结的角度组织答案;下南洋的影响可分别回答对迁入地(东南亚)与迁出地(中国)的影响,对东南亚可从促进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当地经济落后状况的角度组织答案,对中国可从爱国华侨华人回国投资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及抗战期间积极募捐款物的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原因:迁出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农民迁徙谋求生存;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促进了农民的贫困化;内蒙古地区宽松的社会环境与广袤的土地资源为“走西口”者提供了谋生市场;清政府政策的支持。(12分)(2)特点:呈现阶段性特征、带有自发性、大规模、持续时间长、受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停止。走西口的影响:冲破了2000华里明长城的重重阻隔,实现了口里汉族人民和口外蒙古族人民的大融合;它是蒙汉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北部边疆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是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一个见证。下南洋的影响:大量华人移居东南亚,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状况;为抗日战争时期,大量海外华侨积极募捐支援抗日战争奠定条件。(1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生态史观在历史研究中高度重视环境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环境不仅能改变人种的类别和迁徙习惯,而且可以打破空间隔绝,使得文明相互流通。欧亚大草原形状像个哑铃,由东向西延伸,动植物跨越不会遇到不可逾越的环境阻隔,哑铃的两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通过幅员宽广的草原进行对流互动。可见环境隔绝与流通对文明发展的巨大支配力。在生态史的框架内,美洲的发现早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殖民侵略行动或孤立的政治事件,发生于500年前的环球航行以及对动植物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移植,以一种全新的会聚性模式取代了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人们开始交换不同大陆的生命形式。疾病的播迁可能直接影响到了人口的増减。人类的迁移改变了自然的范围和本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侵害了生态边界,也改变了殖民地本身原有的历史格局。——杨念群《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生态史观”的贡献与局限》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围绕“环境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本题命题新颖,从生态史观角度分析环境对历史的影响,间接渗透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本题的论题是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较容易把握。关键在于找到相关史实,做到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