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_第1页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_第2页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_第3页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_第4页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南京市商务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文涛、徐帅、吴真真、陈刚、张晓蕾、姚志强、苗永春、孙猛、张文涛、关威、王胜荣、毕艳、高伟华、余传勋,李沁春、高进东、付学华。引言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不断出现,且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从安全发展大局考量,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普遍呈现建筑规模大、经营业态多、人流物流集中、安全风险多样、管理难度大、应急救援困难等特点。结合南京市城市安全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一部统一完整、科学规范、指导性强的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既可加强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满足安全监管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一项具体要求。制定本文件,指导、规范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推动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的总则、基础管理、建筑物及设备设施管理、重点场所安全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T51313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JGJ/T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majorurbancommercialcomplex城市中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基础设施相连,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达5万m2(含)以上的集购物、住宿、展览、餐饮、文娱、交通枢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于一体的单体建筑和通过地下连片车库、地下连片商业空间、下沉式广场、连廊等方式连接的多栋商业建筑组合体。

相关方interestedparty与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外来施工人员、临时参观学习人员、实习人员等。

安全绩效safetyperformance根据安全管理目标,在安全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产权单位propertyrightunits对建筑具有合法所有权的单位。

物业服务单位propertyserveunits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企业或组织。

承租单位tenants在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包括个体生产经营者、自用产权单位等。总则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安全工作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原则,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基础管理目标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管理方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管理目标,并纳入总体经营目标。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考核等环节要求。定期对安全管理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结合实际及时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调整。机构及人员产权单位应设置或委托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运营及安全管理工作;当委托管理时,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由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或者工程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且人员的确立和变更应在当地消防机关备案。安全责任产权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承租单位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产权单位安全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产权单位作为所有权人,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工作负责;若产权单位也是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单位,同时确保运营安全;产权单位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进行日常安全管理,与物业服务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约定具体服务内容,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实施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工作;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等形式交由承包人、承租人、经营管理人使用的,当事人在订立承包、租赁、委托管理等合同时,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实行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建构筑物。产权单位加强安全监督检查,预防承租单位或人员破坏建筑使用安全,不应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变建筑用途等装修行为;保证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投入,监督安全费用合理使用;若产权单位也是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单位,须同时履行5.3.1.2条的职责。物业服务单位安全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在工作中认真履行产权单位委托协议或合同中的服务内容,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承租单位安全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在承租期间,履行法定的安全职责,履行与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单位签订的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条款内容,服从相关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产权单位、物业服务单位对安全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在进行装修改造前,改造方案需经产权单位、物业服务单位同意,符合安全防火规定要求;承租单位擅自改变建筑主体结构的,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单位有权终止合同,并追究承租单位责任;规范用火、用电、用气,做好事故预防工作。进行装修改造时,必须经物业服务单位许可方可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做好器材维护、保养及更换工作;不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存放固体酒精、小型燃气罐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餐饮场所的燃气设施必须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设施,且安装位置合理;建立运营安全责任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大型商业综合体有两个以上产权单位的,应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且对共有部分的安全工作共同负责;对共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等应进行统一管理。安全投入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鼓励投保安全责任险或其他商业保险。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获取转化及时跟踪并获取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定期更新。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应根据自身实际,有效实施和运行GB/T24421系列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目标管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承诺;安全投入;安全会议;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安全预测预警;安全奖惩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变更管理;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处置;绩效管理。操作规程在风险辨识评估的基础上,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经批准后实施。将操作规程现行有效版本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审核修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应根据审核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安全事故案例等,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档案管理应建立消防、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用火用电用气管理等的台账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建立工作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等的记录。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要求,并对档案记录进行有效管理。教育培训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规定及工作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作业人员应具备岗位操作技能,需持证的岗位应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定,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持续动态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落实管控部门或管控人员。在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时,应审视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应更新管控措施。在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重新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制定管控措施。应将存在的风险及其管控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将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在风险部位、工作岗位或者场所进行公示。在有较大及以上风险等级的各类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警示标志、标识,设立包括风险名称、事故类型、风险特点、风险等级、主要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商户的隐患排查时限要求。事故隐患排查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和经营场所。防火重要设施和重点部位应建立防火检查和巡查制度。隐患排查应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和综合检查等类型。各类安全检查应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检查内容。所有安全检查均应建立检查记录,合理划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开展事故隐患统计,分析隐患特点,剖析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复出现的隐患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隐患治理应及时采取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并跟踪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落实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限期整改;未整改前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应公示重大事故隐患所在位置、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等信息。职业健康职业健康管理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防护器具。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定期校验和维护。定期对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如实告知工作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应对工作人员及相关方进行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应急管理建筑面积大于50万m2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应当设置专职消防队,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20万m2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应当至少设置2个微型消防站。未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应当组建志愿消防队。依托志愿消防队建立微型消防站,且志愿消防队消防人员不应由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兼任,每班(组)灭火处置人员不少于6人,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器材。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与消防控制室联动响应机制。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结合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和应急响应目标。应针对自然灾害特点、工作中潜在的紧急情况和应急响应目标,建立预防特种设备事故、防火、防暴、防汛、防拥挤、防踩踏及防食品中毒、防传染病等危机处理机制的应急响应体系,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员工。相关岗位的员工应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可组织检维修单位等相关方适当参与。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3年内完成一遍所有应急预案演练。当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等情形发生时,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应急物资及装备,包括通信设备、急救用品及急救时的防护用品、紧急备用电源、应急处理物资装备、消防器材、应急人员的识别标识等;并应采取措施确保应急物资及装备完好、有效。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确保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防止和减轻事故后果。相关方管理应对相关方选择、资格预审、过程监督、安全表现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管理档案。应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其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要求。应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告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安全风险及其控制要求。相关方从事作业活动时,应遵守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和义务。事故处置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处理,事故调查应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要求,调查报告应提出事故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对事故所有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保存。建筑物及设备设施管理建筑物合规性要求建筑物及相关室内装修工程应通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或设计备案、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并取得相关法律文书或备案凭证。建筑物或场所的使用情况应与消防验收或者进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时确定的使用性质相符。变更经消防机关审核合格或已依法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应依法重新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或重新申报消防设计备案。公众聚集场所应依法通过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并取得相关法律文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建立包含安装、使用、检测、维护保养、改造、拆除和报废等环节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国家规范、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合同协议的约定等开展设备设施日常管理,记录齐全。定期组织设备设施巡查,必要时组织联合巡查。需要维修,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或者需要更新改造的,及时编制维修、更新改造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维修或者更新改造。定期做好设备设施的日常清洁、紧固、注油、检漏等维护保养工作,发生设备设施突发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抢修、恢复。各设备房及设备设施应设置提示标志、警示标识,配置专用灭火器,做好防鼠防虫害措施,严禁堆放杂物。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其充电场所应当优先独立设置在室外,与其他建筑、安全出口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需设置在室内时,应当满足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消防安全要求,并应加强巡查巡防或采取安排专人值守、加装自动断电、视频监控等措施。消防安全设施管理室内消防设施管理委托具备相应从业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室内消火栓、机械排烟口、防火卷帘、常闭式防火门等建筑消防设施应当设置明显的提示性、警示性标识;消火栓箱、灭火器箱上应当张贴使用方法标识。消防给水设施的管道阀门均应处于正常运行位置,并具有“开/关”的状态标识;对需要保持常开或常闭状态的阀门,应当采取铅封、标识等限位措施。消防水池、气压水罐或高位消防水箱等消防储水设施的水量或水位应当符合设计要求;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控制开关应当处于自动(接通)位置。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封堵等防火分隔设施应当保持完整有效。防火卷帘、防火门应可正常关闭,且下方及两侧各0.5m范围内不应放置物品,并应用黄色标识线划定范围。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当齐全、完好,不应圈占、遮挡消火栓,不应在消火栓箱内堆放杂物。商品、展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不应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管理应当符合要求。各楼层的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不应安装栅栏,人员导流分隔区应当有在火灾时自动开启的门或可易于打开的栏杆。各楼层疏散楼梯入口处、电影院售票厅、宾馆客房的明显位置应当设置本层的楼层显示、安全疏散指示图,电影院放映厅和展厅门口应当设置厅平面疏散指示图,疏散指示图上应当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和疏散门、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除休息座椅外,有顶棚的步行街上、中庭内、自动扶梯下方严禁设置店铺、摊位、游乐设施,严禁堆放可燃物。各防火分区或楼层应当设置疏散引导箱,配备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瓶装水、毛巾、哨子、发光指挥棒、疏散用手电筒等疏散引导用品,明确各防火分区或楼层区域的疏散引导员。室外消防设施管理建筑四周不应违章搭建建筑,不应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不应在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停车泊位、构筑物、固定隔离桩等障碍物,不应在消防车道上方、登高操作面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架空管线、广告牌、装饰物、树木等障碍物。户外广告牌、外装饰不应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不应妨碍人员逃生、排烟和灭火救援,不应改变或破坏建筑立面防火构造。建筑外墙上的灭火救援窗、灭火救援破拆口不应被遮挡,室内外的相应位置应当有明显标识。室外消火栓不应被埋压、圈占,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两侧沿道路方向各3m范围内不应有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或停放机动车辆。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取水口、消防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应当设置明显的提示性、警示性标识。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应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设立明显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标识和防火标识,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制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预案。消防控制室管理消防控制室应当实行每日24h不间断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当持有消防职业资格证书,熟悉建筑基本情况、消防设施设置情况、消防控制室设施设备操作规程、火警及故障应急处置程序和要求、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填写要求。不应对消防控制室报警控制设备的喇叭、蜂鸣器等声光报警器件进行遮蔽、堵塞、断线、旁路等操作,确保警示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将消防控制室的消防电话、消防应急广播、消防记录打印机等设备挪作他用。消防图形显示装置中专用于报警显示的计算机,严禁安装其他无关软件。消防控制室应当存放建筑总平面布局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同时存放一套完整的消防档案。消防控制室内应当配备有关消防设备用房、通往屋顶和地下室等消防设施的通道门锁钥匙,防火卷帘按钮钥匙,消防电源、控制箱(柜)、开关专用钥匙,并分类标志悬挂;置备手提插孔消防电话、安全工作帽、手持扩音器、充电手电筒、对讲机等消防专用工具、器材。消防控制室内不应存放与消防控制室值班无关的物品,应当保证其环境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消防控制室与商户之间应当建立双向的信息联络沟通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畅通、及时响应。设有多个消防控制室的商业综合体,各消防控制室之间应当建立可靠、快捷的信息传达联络机制。防雷装置管理建筑物安装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和检测。建筑物应有完善的雷电防护系统,应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的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应至少每年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检测一次;检测不合格的,应组织整改。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特种设备管理锅炉使用管理应采购监督检验合格的锅炉产品,按照锅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运行,每月对所使用的锅炉至少进行1次月度检查,每年应对燃烧器进行检查。锅炉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B级及以下全自动锅炉可以不设跟班锅炉作业人员,但是应当建立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应组织开展锅炉定期检验,并且在锅炉下次检验日前1个月向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除正常的定期检验以外,在移装锅炉投运前、锅炉停止运行1年以上需要恢复运行前应当进行内部检验。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使用管理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按要求到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部门逐台办理使用登记,开展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应定期开展压力容器自行检查,包括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对压力容器本体及其安全附件、装卸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附属仪器仪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应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做好定期检验相关准备工作。检验结论为符合要求或者基本符合要求时,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将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标志粘贴在使用登记证上,并且按照检验结论确定的参数使用压力容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压力容器(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但是使用超过20年的压力容器视为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如果要继续使用,使用单位应当委托有检验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参照定期检验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检验,必要时进行安全评估(合于使用评价),经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校验1次。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满足特定条件时,可适当延长校验周期。压力表应做好定期检修维护、检定工作;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当为工作压力的1.5~3.0倍;在刻度盘上应当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注明下次检定日期。压力表检定后应当加铅封。金属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年至6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应继续使用。非金属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1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的,一般每3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2级的,一般每2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应当监控使用,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年;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不应继续在当前介质下使用;如果用于其他适合的腐蚀性介质时,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但是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年;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应继续使用。气瓶使用管理不应将盛装气体的气瓶置于人员密集或者靠近热源的场所,不应使用任何热源对气瓶进行加热。应当购买和使用符合要求的气瓶盛装的气体,不应购买和使用超过检验有效期或者报废的气瓶盛装的气体。在可能造成气体回流的瓶装气体使用场合,用气设施上应当配置防止倒灌的装置,如单向阀、止回阀、缓冲罐等。在瓶内压力较高、不能直接使用气体的场合,应当在气瓶出气口装设减压阀,减压阀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用户应当确保减压阀与气瓶阀门连接牢固、密封可靠;保持气瓶内具有规定的剩余气体压力或者剩余气体重量。储存瓶装气体实瓶时,存放空间温度超过60℃的,应当采用喷淋等冷却措施;空瓶与实瓶应当分开放置,并且有明显标志;实瓶内气体互相接触会发生反应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分室隔离存放,并在附近配有防毒用具和消防器材。盛装可燃、助燃或者毒性介质的低温绝热气瓶,不应在封闭或者受限空间场所存放和使用。常用气体的气瓶颜色标志应符合要求。压力管道使用管理应当组织人员从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安全检查、操作和维修保养工作。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管道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新建、扩建、改建压力管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使用后30个工作日内,应当按要求到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部门逐台办理使用登记,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管道的显著位置。应定期开展压力管道自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处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管道,应及时予以报废,并办理管道使用登记注销手续。在拆除前,应当对停用或者报废的管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应及时组织开展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在线检验是在运行条件下对在用管道进行的检验,在线检验每年至少开展1次(也可称为年度检验);全面检验是按一定的检验周期在管道停用期间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验。GC1、GC2级压力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或按照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的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GC3级压力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可燃介质的管道应当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装置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集中地点,进行妥善安全处理,不应直接排入大气。电梯(含自动扶梯等)使用管理使用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电梯或者在公众聚集场所使用30台以上(含30台)电梯的使用单位须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贯彻执行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负责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在电梯投入使用前后30日内,应当向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应当根据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以及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和实际使用状况,组织取得相应电梯维护保养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保,并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的期限、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维保单位发生变更时,在新维保合同生效后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且更换电梯内维保单位相关标识。电梯报废时,应当在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1个定期检验周期时,应当在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报停超过1年的电梯,经定期检验合格、办理启用手续后方能重新启用。应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电梯发生人员被困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开展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用电梯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在特种设备使用标志规定的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应继续使用。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如果发生火灾,不应使用电梯,消防员电梯除外。在用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年开展一次定期检验,应检查紧(应)急停止开关、防止超限运行装置、汽车长宽高限制装置、阻车装置、人车误入检出装置、载车板上汽车位置检测装置、出入口门及围栏联锁保护装置、自动门防夹装置、防重叠自动检测装置、防载车板坠落装置、警示装置、轨道端部止挡装置、缓冲器、松绳(链)检测装置或者载车板倾斜检测装置、运转限制装置、控制联锁功能、载车板锁定装置等专项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电气设施管理变(配)电设施商业综合体的供配电系统的新建,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供电条件合理建设。高压配电装置应符合GB50060的配置要求,应采用具有五防功能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变压器应符合GB50060的配置要求。低压配电装置应按照GB50054进行配置,低压电气产品应经过国家强制性安全认证并具有(CCC)安全认证标志。高低压配电设备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电气产品。用电负荷分级及供电方式商业综合体用电负荷性质的确定,应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后在安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商业综合体的一级负荷应由双电源供电,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另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二级负荷应由双回路供电。三级负荷一般由单电源供电,可视电源线路裕度及负荷容量合理增加供电回路。配电室内消防设备配电柜、配电箱应有区别于其他配电装置的明显标识,消防配电回路、二级及以上重要负荷回路和其他商用配电回路应独立馈供。商业综合体临时施工用电,应符合GB50194、JGJ46相关要求。变(配)电所选址避开有剧烈振动的场所。避开易燃、易爆厂房、库房,其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建筑楼宇等)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内涝水位。不应设置在楼宇地下最底层和可能积水的场所。与建筑结合时,开关站、配电室应设置在靠外墙部位,不应设在浴室、厕所、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和贴邻处,也不应设在住宅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商业综合体的变(配)电室应满足环保、消防等要求,并采取屏蔽、减震、隔声及防止变压器与建筑物共振的措施,配置自动抽排水、防渗水、隔热和通风设施,具有消防及运输检修通道。室内变(配)电装置布置、安全净距、通道与围栏等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的操作区、维护通道应铺设绝缘胶垫。变(配)电室门窗防护设备间与附属房间之间的门应向附属房间方向开启。高压间与低压间之间的门,应向低压间方向开启。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门应采用双向开启门。变(配)电所宜设单独的值班室(可兼控制室值班室),应能直通或经过走道联通相应的配电装置室,并应有门直接通向室外或走道。当变(配)电所设有低压配电装置时,值班室也可与低压配电装置室合并,此时工作人员值班工作的一面或一端与配电装置的净距不应小于3m。变(配)电所门应向外开启,门前应有运输通道,运输通道可利用车道垂直运输机械或专设运输通道,宜为永久性通道。当变(配)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地面变(配)电室的值班室门宜设有纱门,通往室外的门(窗)应装有纱门(窗),且门(窗)上方应装设雨罩。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防小动物挡板。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通风管道、桥架、电缆保护管等进入室内的设施。变(配)电室运行环境商业综合体的变(配)电室内宜装设除湿、通风换气设备,并具备根据设定条件自启动的功能。使用SF6气体作为绝缘或灭弧介质的开关站、变(配)电室内应装设强力通风装置,风口应设置在室内底部,排风口不应朝向居民住宅或行人;变(配)电室门口宜装设SF6检测及报警装置。变(配)电室灭火器材参照GB50140配置,对装有七氟丙烷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等易产生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的变(配)电室及电气值班室应装设独立的排风装置。设备区域内应配有温湿度计。变(配)电室空气温度的上限为40℃,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应超过35℃;在最高温度为40℃时,其相对湿度不应超过50%。变(配)电室内环境整洁,场地平整,设备间不应存放与运行无关的物品,巡视道路畅通。设备构架、基础无严重腐蚀,房屋不漏雨,无未封堵的孔洞、沟道。电缆沟盖板齐全,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设置的防水、排水措施完好有效。自备应急电源下列电源装置可作为应急电源:独立于正常电源的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回路;UPS不间断电源装置;EPS应急电源装置;外部临时接入的移动发电设备。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其并列运行,防止向系统反送电。防灾或类似的重要用电设备的两回电源线路应在末端配电箱处自动切换。应急电源配置容量至少应能满足全部特别重要负荷和重要负荷正常供电的要求,切换时间按负荷允许停电时间确定。采用发电机组时,自备发电机组的容量与台数应根据商业综合体特别重要负荷和重要负荷的大小、投入顺序等因素综合确定,同一内部低压供电区域内发电机组总台数不宜超过两台。采用UPS、EPS时,容量的选择应满足事故全停电状态下的持续供电要求。应依据特别重要负荷、重要负荷的允许断电时间、容量、停电影响等负荷特性,按照各类应急电源在启动时间、切换方式、容量大小、持续供电时间、电能质量、节能环保、适用场所等方面的技术性能,选取合理的自备应急电源,包括:对于特别重要负荷及重要负荷中允许断电时长小于10ms的,宜采用UPS或UPS与柴油发电机组合作为应急电源,UPS采用在线运行方式;对于允许断电时长大于10ms、小于100ms的,宜采用UPS或UPS与柴油发电机组合作为应急电源,UPS采用并列运行方式,UPS采用STS进行投切;对于允许断电时长大于100ms、小于2s的,宜采用EPS或EPS与柴油发电机组合作为应急电源,EPS采用ATS进行投切。自备应急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组合的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应符合GB/T29328的规定。如有配置应急移动发电车(机)需求的,应配置应急移动发电车(机)接口,预留专门的地上停靠位置、临时电缆通道;宜在发电车(机)停靠位置配置专门接入箱,接入箱内配置应急移动发电车(机)接口,并设置良好接地点。柴油发电机房、制冷机房、锅炉房的防火分隔应严格分开,且保持完整,其内部设置的防爆型灯具、事故排风装置等应保持完好有效。柴油发电机应定期维护保养,每月至少启动试验一次。分布式能源管理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充电场所应优先独立设置在室外,与其他建筑、安全出口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需设置在室内时,应满足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消防安全要求,并应加强巡查或采取安排专人值守、加装自动断电、视频监控等措施。电缆竖井管理电气竖井的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电气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检修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丙级。楼层间应采用防火密封隔离。电缆和绝缘线在楼层间穿钢管时,两端管口空隙应做密封隔离。同一电气竖井内的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其间距不应小于300mm或采取隔离措施,高压线路应设置明显标志。当电力线路和非电力线路在同一电气竖井内敷设时,应分别在电气竖井的两侧敷设或采取防止干扰的措施;回路线数及种类较多的电力线路和非电力线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电气竖井内。电气竖井内不应设置与其无关的管道。电气竖井不应被占用或堆放杂物。内部电气馈线敷设内部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电缆路径的选择,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损伤;应便于维护;应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应使电缆路径较短。布线系统通过底板、墙壁、屋顶、天花板、隔墙等建筑构件时,其孔隙应按等同建筑构件耐火等级的规定封堵;电缆防火封堵的材料,应按耐火等级要求,采用防火胶泥、耐火隔板、填料阻火包或防火帽。支承电缆的构架,采用钢制材料时,应采取热镀锌或其他防腐措施;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境中,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设备间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配电箱、开关箱管理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应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应按要求配置并排列整齐;导线分支接头不应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应有外露带电部分。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尺寸应与箱内电器的数量和尺寸相适应。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应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应有接头。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不应合闸、有人工作”的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接地与防雷接地与防雷装置应符合GB50065、JGJ/T16的配置要求。商业综合体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TN-S、TN-C-S系统。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保护配电柱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组等的避雷器,其接地导体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接地体宜热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发电机组外壳必须有可靠的独立保护接地,配置防雷装置,不应利用市电的接地装置进行中性点直接接地,并选用四极、双投闸刀切换。66~110kV配电装置,宜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过电压保护。35kV及以下采用真空断路器的回路,宜根据被操作回路的负载性质(容性或感性负载),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阻容吸收器进行过电压保护。浪涌保护器、低压避雷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保护模式应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相匹配。电气人员配置管理商业综合体业主单位应根据变(配)电室的用电设备规模、自动化程度、操作繁简程度和用电负荷级别,设置相应的电气集控站或电气监控中心,设置电气集控站或电气监控中心以及未设置集控站或监控中心的10kV电压等级且变压器容量在630kVA及以上的变(配)电室,应安排全天候24h专人值班,每班不少于2人,应明确其中1人为值长。商业综合体业主单位应根据变(配)电室的用电负荷级别、用电设备规模及分布、维护工作量等因素,配备相应的电气维修和兼顾应急抢修人员。有专人值班的变(配)电室每班应至少巡视检查1次。无专人值班的变(配)电室应根据电气设备运行环境、运行工况、负载等具体情况安排巡视检查,每周至少1次。电气工作人员应持有应急管理部门审验合格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证)”。操作证原件由值班人员上岗时随身携带或由单位统一进行管理。值班人员应掌握与其工种、岗位有关的电气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熟悉各种消防设备的性能、布置、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处置流程,掌握触电急救和心肺复苏方法。电气工器具管理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狭窄场所必须选用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Ⅲ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开关箱和安全隔离变压器均应设置在狭窄场所外面,并连接PE线。操作过程中,应有人在外面监护。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应有接头。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插头、开关、负荷线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做绝缘检查和空载检查,在绝缘合格、空载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属于Ⅰ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游泳池喷水池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等设备和场所应安装末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运维管理者应针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动作记录。安全工器具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应配置与设备规模、电压等级相适应的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杆、安全帽、验电器、接地线、万用表、钳形表等安全工器具。工器具预防性试验周期:绝缘手套、绝缘靴预防性试验周期为0.5年;绝缘杆、电容型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预防性试验周期为1年;个人保护接地线预防性试验周期为不超过5年;安全帽预防性试验周期为从制造之日起,塑料帽不超过2.5年,玻璃钢帽不超过3.5年。各类工器具的使用及存放应规范。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不允许将其当作其他工具使用,且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不应存放在工作现场。安全工器具应统一分类编号,定置存放并登记在专用记录簿内,做到账物相符,一一对应并及时记录安全工器具的检查、试验情况。备品备件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储备必要的供配电设施及电气设备的备品备件和应急物资。所有备品备件与应急物资均应登记在册,标明储备品种、数量、使用部位、存放位置等。电气安全标识管理每面配电盘柜应标明路名和调度编号,双面维护的配电盘柜前和盘柜后均应标明路名和调度编号,且路名、调度编号应与模拟图板、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资料等保持一致。配电装置前应标注警戒线,警戒线距配电装置应不小于800mm。变(配)电室的各种标志应齐全、清楚、正确,设备上不应粘贴与运行无关的标志。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牌。值班巡视预防性试验管理变(配)电室内不应带入食物及储放粮食,值班室不应设置和使用寝具、明火灶具。变(配)电室内严禁烟火,明火作业应办理审批手续,严加管理。有专人值班的变(配)电室应配备专用电话,并保证电话畅通,时钟应准确。非变(配)电室值班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变(配)电室设备区时应登记,值班人员应监护陪同。对于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应按DL/T596要求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燃气设施管理燃气管道用户室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不应大于0.4MPa。室内燃气管道宜选用钢管,也可选用铜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和连接用软管。室内燃气管道采用软管时,软管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压力的4倍;软管与家用燃具连接时,其长度不应超过2m,且不应有接口;软管与管道、燃具的连接处应采用压紧螺帽(锁母)或管卡(喉箍)固定。在软管的上游与硬管的连接处应设阀门;橡胶软管不应穿过墙、顶棚、地面、窗和门。燃气引入管不应敷设在卫生间、存有易燃或易爆品的库房、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不使用燃气的空调机房、通风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沟、烟道、进风道和电梯井、暖气沟等地方。商业燃气引入管宜设在使用燃气的房间或燃气表间内。燃气引入管宜沿外墙地面上穿墙引入。室外露明管段的上端弯曲处应加不小于DN15清扫用三通和丝堵,并做防腐处理。燃气引入管可埋地穿过建筑物外墙或基础引入室内。燃气引入管穿过墙或基础进入建筑物后应在短距离内出室内地面,不应在室内地面下水平敷设。燃气引入管穿墙与其他管道的平行净距应满足安装和维修的需要,当与地下管沟或下水道距离较近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燃气引入管穿过建筑物基础、墙或管沟时,均应设置在套管中,并应考虑沉降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套管与基础、墙或管沟等之间的间隙应填实,其厚度应为被穿过结构的整个厚度。套管与燃气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房间敷设燃气管道时,管道净高不宜小于2.2m;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房间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并应有独立的事故机械通风设施,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应有固定的防爆照明设备;应采用非燃烧实体墙与电话间、变配电室、储藏室等隔开;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敷设在其他管道的外侧;地下室内燃气管道末端应设放散管,并应引出地上;放散管的出口位置应满足吹扫放散时的安全和卫生要求。燃气立管穿过通风不良的吊顶时应设在套管内。燃气立管宜明设,可与空气、惰性气体、上下水、热力等管道设在一个公用竖井内,不应与电线、电气设备、进风管、回风管、排气管、排烟管等共用一个竖井;竖井内的燃气管道应尽量不设或少设阀门等附件。竖井内的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不应大于0.2MPa;燃气管道应涂黄色防腐识别漆;每隔4~5层设一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上、下两个报警器高度差不应大于20m;竖井应每隔2~3层做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进行防火分隔,且应设置保证平时竖井内自然通风和火灾时防止产生“烟囱”作用的措施;管道竖井的墙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大型商业综合体属于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有承受自重和热伸缩推力的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商业用户室内暗设燃气支管可暗埋在楼层地板内;可暗封在管沟内,管沟应设活动盖板,并填充干砂;燃气管道不应暗封在可以渗入腐蚀性介质的管沟中;当暗封燃气管道的管沟与其他管沟相交时,管沟之间应密封,燃气管道应设套管。室内燃气管道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室内燃气管道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设备和管道与燃气管道的净距(cm)平行敷设交叉敷设电气设备明装的绝缘电线或电缆2510*暗装或管内绝缘电线5(从所做的槽或管子的边缘算起)1电压小于1000V的裸露电线100100配电盘或配电箱、电表30不允许电插座、电源开关15不允许相邻管道保证燃气管道、相邻管道的安装和维修2当明装电线加绝缘套管且套管的两端各伸出燃气管道10cm时,套管与燃气管道的交叉净距可降至1cm。当布置确有困难,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小净距。沿墙、柱、楼板上明设的燃气管道应采用管支架、管卡或吊卡固定。管支架、管卡、吊卡等固定件的安装不应妨碍管道的自由膨胀和收缩。室内燃气管道穿过承重墙、地板或楼板时必须加钢套管,套管内管道不应有接头,套管与承重墙、地板或楼板之间的间隙应填实,套管与燃气管道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室内燃气管道的燃气引入管、调压器前和燃气表前、燃气用具前、测压计前、放散管起点等部位应设置阀门。燃气管道标志应能提示埋地管道的走向及相对位置,可分为地面标志、地上标志和地下标志3种形式。燃气管道以中黄色予以标记,并配以提示标志予以说明。标志上应标注“燃气”字样,还可根据需要选择标注其他说明性文字。进出建筑物的燃气管道的进、出口处,室外的屋面管、立管、放散管、引入管和燃气设备等处均应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当燃气立管、燃气应用设备设置在靠近车辆的通道处时,应设置护栏或车挡。燃气设备燃气用户应单独设置燃气表。燃气表应根据燃气的工作压力、温度、流量和允许的压力降(阻力损失)等择。用户燃气表宜安装在不燃或难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和便于查表、检修的地方。严禁安装在下列场所:卫生间及更衣室;有电源、电器开关及其他电器设备的管道井,或有可能滞留泄漏燃气的隐蔽场所;环境温度高于45℃的地方;经常潮湿的地方;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的地方;有变(配)电等电器设备的地方;有明显振动影响的地方;建筑避难层及安全疏散楼梯间内。商业用气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液化石油气除外)或地上密闭房间内时,燃气引入管应设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常开型);用气设备应有熄火保护装置;宜设烟气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当燃烧所需的空气由室内吸取时,应满足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应满足排除房间热力设备散失的多余热量所需的空气量。屋顶上设置燃气设备时,燃气设备应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设备连接件、螺栓、螺母等应耐腐蚀;屋顶应能承受设备的荷载;操作面应有1.8m宽的操作距离和1.1m高的护栏。不应在同一室内同时使用含燃气在内的两种以上燃料;不应将安装有燃气设备的场所改为卧室、浴室或者其他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场所。用户安装、改装、拆除固定的燃气设备,应当提前告知管道燃气经营者,由燃气经营者组织实施或者按照双方约定执行。燃气监测在下列场所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建筑物内专用的封闭式燃气调压、计量间;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的用气房间;燃气管道竖井;地下室、半地下室引入管穿墙处;有燃气管道的管道层。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的设置应满足:当检测比空气轻的燃气时,检测报警器与燃具或阀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8m,安装高度应距顶棚0.3m以内,且不应设在燃具上方;当检测比空气重的燃气时,检测报警器与燃具或阀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4m,安装高度应距地面0.3m以内;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宜与排风扇等排气设备连锁;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宜集中管理监视;报警器系统应有备用电源。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的用气房间,燃气用量大、人员密集、流动人口多的商业建筑,有燃气管道的管道层宜设置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应设在用气场所的燃气入口管、干管或总管上;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宜设在室外;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前应设手动切断阀;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宜采用自动关闭、现场人工开启型,当浓度达到设定值时,报警后关闭。燃烧烟气排除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必须排至室外。设有直排式燃具的室内,容积热负荷指标超过207W/m3时,必须设置有效的排气装置将烟气排至室外。商业用户厨房中的燃具上方应设排气扇或排气罩。燃气用气设备的排烟设施应满足:每台用气设备宜采用单独烟道;当多台设备合用一个总烟道时,应保证排烟时互不影响;在容易积聚烟气的地方,应设置泄爆装置;应设有防止倒风的装置;从设备顶部排烟或设置排烟罩排烟时,其上部应设有不小于0.3m的垂直烟道方可接水平烟道;有防倒风排烟罩的用气设备不应设置烟道闸板;无防倒风排烟罩的用气设备,在至总烟道的每个支管上应设置闸板,闸板上应有直径大于15mm的孔。水平烟道的设置应满足:商业用户用气设备的水平烟道长度不宜超过6m;水平烟道应有大于或等于0.01坡向用气设备的坡度;多台设备合用一个水平烟道时,应顺烟气流动方向设置导向装置;用气设备的烟道距难燃或不燃顶棚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5cm;距燃烧材料的顶棚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25cm。当用气设备的烟囱伸出室外时,其高度应满足:当烟囱离屋脊小于1.5m时(水平距离),应高出屋脊0.6m;当烟囱离屋脊1.5~3.0m时(水平距离),烟囱可与屋脊等高;当烟囱离屋脊大于3.0m时(水平距离),烟囱应在屋脊水平线下10°的直线上;在任何情况下,烟囱应高出屋面0.6m;当烟囱的位置临近高层建筑时,烟囱应高出沿高层建筑物45°的阴影线。烟囱出口的排烟温度应高于烟气露点15℃以上。烟囱出口应有防止雨雪进入和防倒风的装置。其他设备设施管理应对各类设备设施运行进行规范化管理。设备内外应清洁、无油垢、无腐蚀且运转正常。凡有碾、绞、压、挤、切伤可能的部位均应有可靠防护,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设备的连锁装置应安全、可靠、有效,急停开关、保护开关、按钮应灵敏、可靠。管路、阀门安装整齐、合理,与设备、管道相连的阀门应灵活、可靠、密封良好。距下方相邻地板、地面等基准面1.2m及以上的平台、通道等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当平台、通道等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900mm。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m并小于20m的平台、通道等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mm。距基准面高度不小于20m的平台、通道等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200mm。扶手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表面光滑,无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标志标识设置明显的公共信息,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的规定。在易发生危险或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或场所设置醒目的临时或永久性警示标志、告知牌或设置区域警戒线。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2894的规定。安全色的使用应符合GB2893的规定。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按规定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应符合GB13495.1和GB15630的规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符合GB5768.1、GB5768.2和GB5768.3的规定。标志应设在醒目的位置。标志的正面或其邻近不应有妨碍公共视读的障碍物。附着在室内墙面等地方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地板高度应为1.3~1.5m。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标志牌下边缘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0m。除必须外,标志一般不应设置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也不应设置在经常被其他物体遮挡的地方。设置标志时,应避免出现标志内容相互矛盾、重复的现象。尽量用最少的标志把必需的信息表达清楚。方向辅助标志应设置在公众选择方向的通道处,并按通向目标的最短路线设置。在所有有关照明下,标志的颜色应保持不变。应定期检查,当发生标志丢失、破损或图形符号、文字辅助标志褪色、脱落等情况时,应及时补充、修整或更换。重点场所安全管理经营场所管理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出入口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交通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建筑物外观、玻璃幕墙、门面装饰、店招牌、户外广告设施及卫生设施应保持完好,广场无违章设摊、搭建、堆放等现象,无建设性破坏和污染设施,环境整洁。对具有抗风能力要求的中大型户外广告牌、玻璃幕墙等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遇台风、汛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出入口、安全疏散通道及残疾人通道应保持通畅,步行道和台阶地面宜采用防滑材料或铺设防滑垫,其附属设施保持完好。环境照明应符合城市环境(装饰)照明相关规范的要求,户外供电设施、用电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各承租商铺、设备房、操作间、管井房等的天花板、墙身、地面应干净整洁,无积水,无积尘,无蛛网。各设备表面干净整洁,保持本色,无积尘,无污迹。各承租商铺、设备房、操作间、管井房等通风良好,照明充足,温度、湿度适宜。商铺及其附属设施与建构筑物、各类管线、道路之间的安全间距应符合要求。商铺内的柜台和货架应当合理布置,商铺内主要疏散通道应当直通安全出口,柜台和货架不应占用疏散通道的设计疏散宽度或阻挡疏散路线,疏散通道的地面上应当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商铺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7.5m、行走距离不应超过45m,商铺的安全疏散路线不应穿越仓储、办公等功能用房。商铺内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建筑内各经营主体营业时间不一致时,应当采取确保各场所人员安全疏散的措施。严禁生产、经营、储存和展示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携带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建筑内。餐饮场所管理餐饮场所应布置在集中区域。餐饮场所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及甲、乙类液体燃料。当使用可燃气体燃料时,必须采用管道供气,其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的灭火装置。餐饮场所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时,应当采用管道供气。设置在地下且建筑面积大于150m2或座位数大于75座的餐饮场所不应使用燃气。厨房区域应当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厨房内应当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当设置能够联动切断燃气输送管道的自动灭火装置,并能够将报警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炉灶、烟道等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应当采取隔热或散热等防火措施。厨房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管路敷设、维护保养和检测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及管理规定;厨房的油烟管道应当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每日餐饮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当关闭燃气进气管道总阀门和燃气设备的供气阀门。大型活动场所管理大型活动的举(承)办单位应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方式;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措施;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入场人员的票证查验和安全检查措施;车辆停放、疏导措施;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应急救援预案。举办大型活动前,必须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准进行;在活动期间,按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安保人员。大型演出或比赛等活动期间,配电房、控制室等部位须有专人值班。举办展览、展销、演出等活动时,应当事先根据场所的疏散能力核定容纳人数,活动期间应当对人数进行控制,采取防止超员的措施。主要出入口、人员易聚集的部位应当安装客流监控设备,除公共娱乐场所、营业厅和展览厅外,各使用场所应当设置允许容纳人数的标识。需要搭建临时建筑时,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材料,确需使用的少量可燃材料,应当进行阻燃处理。临时建筑与周围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6.0m。安全出入口和安全通道应满足人员疏散需要并增设明显的标志标识,保证畅通,必要时在场所入口处设立安全疏导缓冲区。安全技术防范设备设施、应急设备设施应与举办活动的规模要求相适应,并确保完好有效。举办夜间大型活动,应制定夜间大型活动计划,让参加人熟知活动计划内容和要求。活动场所须配备应急广播和有效的照明设备。活动中应多次巡检,在结束时应及时做好人数清点核对及撤离工作。库房管理库房的耐火等级、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应符合要求。库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库房内不应吸烟或使用明火。室内储存场所不应安放和使用火炉、火盆、电暖器等取暖设备,不应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热水器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明确重点防火区域、安全疏散通道及路线。库房应阴凉、干燥,不应存放其他无关物品,并有防火、灭火设备设施。库房不应设置员工宿舍。其他室内储存场所确需设办公室时,其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且门、窗应直通库外。库房储存物资应严格按照划定的堆装区域线和核定的存放量储存。库房内储存物品应分类、分堆、限额存放。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150m²。库房内主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m。库房内堆放物品,堆垛上部与楼板、平屋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m;物品与照明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物品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物品堆垛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m;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库房内需要设置货架堆放物品时,货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货架不应遮挡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喷头以及排烟口。储存物品与风管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与烟道之间的距离在各个方向上都不应小于1m。电器设备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0.5m的防火间距。电动传送设备、装卸设备、机械升降设备等的易摩擦生热部位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护措施。对提升、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汽车库、停车场管理地下、半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喷漆间、充电间、乙炔间和甲、乙类物品库房。汽车库内不应设置汽油罐、加油机、加气机等。停车场的汽车宜分组停放,每组的停车数量不宜大于50辆,各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汽车库周围应设置消防车道。汽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设置在建筑内的汽车库,其车辆疏散出口应与其他场所的人员安全出口分开设置。汽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总数不应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停车数量不大于50辆时,可设置1个。设置通风系统的汽车库,其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汽车库、停车场的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设置应符合GB/T51313的相关要求。游乐设施使用管理运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落实各项安全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