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琳高中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导学案16第11周编制人:高二历史组复核:高二历史组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的过程;理解有代表性的的赋税制度出现的原因、主要措施和影响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学习重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史实。2、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近代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影响。【时空定位】【名词解释】赋役制度:统治者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人头税(以人丁为依据)、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征发徭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兵役、和杂役,本质是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奴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赋役的征发是统治阶级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基础,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2.编户齐民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3.均田制:国家把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大部分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受田农民要向国家交税和服役。4.科差:是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课前预习任务】主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任务1阅读教材第一目,完成下列表格朝代制度主要背景评价秦田赋人头税徭役秦的统一;重用法家思想治国横征暴敛是秦朝暴政的表现,加速了秦的覆亡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黄老无为,“与民休息”;②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①有利于汉初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和剥削唐前期租庸调制①总结和吸取魏晋和隋的经验;②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①保证农时,促进农业发展;②税收从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③增加了财政收入后期两税法①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②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人口流动,中央权威的下降积极性: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财政收入;②改变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赋税,减轻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③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④以货币为主征税方式,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②局限性: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沉重,社会矛盾加剧宋募役法国家财政危机;农民劳役沉重以土地财产为征收标准;一定程度减轻农民负担;保证政府财政收入明一条鞭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及统治危机积极:①简化征收,减轻民负担,利于农业发展;②赋役征银,农民人身依附松弛,解放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是赋役制度重大变革(赋税征收以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种类繁杂向简单转变),增加国家财政消极:用银缴纳,农民遭受商人盘剥。清摊丁入亩原有丁银制度的弊端,阶级矛盾更趋激化①人头税彻底废除;②国家对百姓人身进一步减弱,利于工商业发展;③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④隐瞒人口现象逐渐减少,促进人口增长演变趋势征收标准人丁为主→土地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赋役形式劳役地租为主→实物为主→货币为主(以两税法;一条鞭法为标志)征收种类繁杂→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征收时间不定时→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人身控制强→弱(以“庸”标志)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主题二、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任务2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古代中国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长期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古代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原因鸦片战争,国门被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海关大权被外国人把持结果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权力影响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的经济遭到冲击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开始)“改定新约”运动;原因:①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国家统一②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③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推动和需要;④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的需要的需要;⑤群众性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不断高涨;成果: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同意大利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影响:积极:①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②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④通过改定新约,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⑤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做了物质准备局限性:海关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关税未取得完全自主。当代改革开放前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保护了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原因适应国民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特点独立自主;制定法规;因时调整;服务于改革开放措施作用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主题三、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任务3、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历程起步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例,但未实施开始征收1936年相继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和《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没有征收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全国税务会议时,决定对薪给报酬所得税停止开征。(计划经济体制)正式确立1980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提高起征点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作用①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②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课堂探究任务】材料一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基本税收制度。唐中期以来,随着官员增多和人口繁殖,大量可耕作官田和荒地均以永业田的名义转为私田,官田和可耕荒田日益减少。同时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地主霸占官田、兼并民产,广占土地,使得政府收入减少。日益增加的兵役和赋税使农民不堪重负,大量脱籍逃亡。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主要内容有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纳钱),按田亩交纳地税(纳米粟),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摊丁入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即人头税归并于财产税的过程;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是生产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雇佣关系有所发展,这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摊丁入亩后,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地丁合一后,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展。“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征收银两时还有增征的耗羡等负担,此外,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人民无形中增加了负担。——《中国赋税史》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贫苦农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激化;政府收人不稳定。意义:规范税制、扩大税源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唐朝统治(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摊丁入亩”实行的背景和影响背景:①土地兼并,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②人口增长,商品经济发展,丁役货币化;③地主(豪绅与地方官吏勾结)隐匿土地,造成国家赋税不稳定。影响:积极: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雇佣关系有所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局限性:“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增加了人民负担。【课后巩固练习】1.(2023·广东珠海高二下期末·6)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A.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D.导致官吏贪赃枉法日趋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夺去农民身上的温暖,买得皇帝对官员的恩宠,都送进琼林库中,年深日久不用,通通化为尘埃,可见两税法的实行本意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加重百姓负担,故选A项;白居易强调的是百姓负担,并非增加财政收入,且材料描述“岁久化为尘”,排除B项;“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说明材料主要强调两税法加剧了社会剥削,并未涉及不同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官员趁机加剧剥削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不能得出官吏贪赃枉法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2.(2023·山东枣庄高二下期末·4)唐代两税法实行“量出为入”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其意图是()A.确保财政收入B.减轻地主负担C.消除地方割据D.强化人身控制【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量出为入”是以国家开支为依据收税,说明两税法的实行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能够平衡,故选A项;据材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可知,体现的是保证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而不是减轻地主负担,两税法以土地和资产为征税的依据,使地主要交更多的税,排除B项;据材料“没有制定......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可知,两税法的实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收税方式,并不涉及地方割据,排除C项;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强化人身控制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3.(2023·广西北海高二下期末·3)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百姓按财产情况纳夏秋两税,一律以钱币核算,两税之外不得别征。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行()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C.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D.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实行两税法后,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体现两税法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解决了”一次过于绝对,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强调两税法实行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4.(2023·辽宁锦州高二下期末·6)中国古代赋税的征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始于()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答案】D【解析】“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两税法,始于唐朝,故选D项;西汉的赋税制度是以丁税为主,排除A项;东汉赋税以丁税为主,排除B项;隋朝赋税制度是租调制,排除C项。5.(2023·贵州遵义高二下期末·5)唐代两税法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省去了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扩大了赋税征收对象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降低了赋税征收成本【答案】D【解析】据材料“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省去了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简化纳税项目,征收时间集中,有利于减少征收成本,故选D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控制,与所给材料不符,排除A项;两税法按资产收税,扩大了征收对象,与所给材料不符,排除B项;两税法扩大赋税征收对象,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所给材料不符,排除C项。6.(2023·浙江台州高二下期末·5)“两税法之所以从唐朝开始延续使用八百年之久,是因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C.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答案】C【解析】据材料“两税法......八百年......减轻了......”可知,两税法将征收的标准由人丁为主转变为财产为主,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缓解了阶级锚段,故选C项;以庸代役是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度,与两税法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可知,主要说明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是清朝雍正时期推7.(2023·江苏徐州高一下期末·3)明朝中后期,赣南、苏松、浙江等南方地区率先推行类似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很好。而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中,也是南方比较顺利,北方遭遇到巨大阻力。一条鞭法在南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南方()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C.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土地兼并异常严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南方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白银流通量比较多,符合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赋役合编”的客观条件,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A项;地理位置对经济改革的影响比较有限,只是客观间接因素,不符合唯物史观中相关原理的要求,排除B项;北方地区耕地数量远超南方地区,土地兼并的现象北方比南方更加严重,排除D项。8.(2023·广东浮云高二下期末·12)清朝初年,统治者为保证丁税收入,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以致农民“稍可存活者,丁至数两。即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这说明清初()A.赋税主要征收对象存在反复B.丁税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财源C.摊丁入亩的政策落到了实处D.赋役制度的改革具有必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提及清初统治者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后,“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可见这一赋役制度很不合理,亟需改革,故选D项;“赋税主要征收对象”不合题意,与材料中“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相悖,排除A项;“丁税收入”不合史实,两税法以来,政府征税标志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资产为主,排除B项;“摊丁入亩”普遍实施于1723年,颁行于在清朝中期,排除C项。9.(2023·河南驻马店高二上期末·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从春秋末期的“初税亩”,到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再到明代的“一条鞭法”及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下列关于赋税制度变革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松弛B.都强化了国家的治理C.都减轻了农民的徭役和经济负担D.都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征发逐渐转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故选A项;国家征收赋税过重时会激化阶级矛盾,不利于国家治理,排除B项;没有具体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出“减轻徭役和经济负担”的结论,排除C项;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与赋税制度变革无关,排除D项。10.(2023·辽宁丹东高二上期末·5)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答案】D【解析】据材料“……强制性服役,……纳庸代役,……折银代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至明赋税制度从强制服役到允许代役体现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故选D项;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是明朝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并不能反映材料中徭役的变化趋势,11.(2023·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3)在中国古代赋税史上,因确立了“量出制入”“以资计税”“货币征税”等原则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是()A.初税亩B.编户齐民C.两税法D.摊丁入亩【答案】C【解析】据材料“量出制入”“以资计税”“货币征税”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两税法改革的特点为,量出制入,按资产纳税,分夏秋两次缴纳,实物税与货币税结合,户无主客,以见居,所以材料所述的税制改革应为两税法,故选C项;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排除A项;两汉对百姓的管理,由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排除B项;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排除D项。排除B项;秦汉至明清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12.(2023·山东枣庄高二上期末·9)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赋税征收标准以两税法为界,在此之前以人丁作为征税标准,所以国家重视清查户籍,在此之后以土地和财产作为征税标准,所以国家重视清丈土地,故选A项;政府清丈土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土地税的征收,而且唐宋以后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土地兼并的限制,排除B项;政府清丈土地并不是为了促进土地的买卖,而是便于征收赋税,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政府清丈土地与限制商业发展无关,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13.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答案】A【解析】1581年张居正改革处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故选A项;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清丈全国土地不能根本遏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明朝官商勾结使商业税极低、皇室宗亲的俸禄等导致府库空虚,排除C项;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排除D项。14.(2023·安徽黄山高二下期末·8)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美关税条约》与中意、中英、中法《友好通商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虽然使中国获得一定关税自主,但条约内容仍有不平等的体现,中国关税自主仍任重而道远,故选C项;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项;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这些条约当中仍有不平等的内容,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瓦解是到了抗战时期的1943年,彻底废除是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15.(2023·福建宁德高二上期末·6)1859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成立,其重要职位均由外国人把持。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开始后,才有部分中国人担任重要职位。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B.近代条约体系的崩溃C.政府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D.中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外国人把持......部分中国人担任重要职位”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与晚清时期相比,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重要职位有了部分中国人担任,说明中国收回了部分关税主权,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从1927—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近代条约体系是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成为列强向中国掠夺领土、勒索赔款、攫取特权的合法依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并未完成反对外来侵略的革命任务,近代条约体系的崩溃与史实不符,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因素
- 影响混凝土的塌落度
-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交流开关设备 第3部分: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编制说明
- 阳春市启贤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
- 货车延迟过户协议书(2篇)
- 《数学物理方法》第3章测试题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务谈判》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金瑞.林城住宅小区 2#及 1-9 轴地下车库水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对鲜花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汽车电子控制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6年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重症病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课件
- 电火花试验报告
- 儿童文学教程第2版(学前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学做小小理财师
- 宝宝白细胞高怎么回事:新生儿含有白细胞
-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
-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音乐》第三课时《联想与想象》 课件
- 岗位技能矩阵图
- 脚手架的拆除安全检查表
- 中国古代茶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