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通史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3篇第13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_第1页
2021新高考通史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3篇第13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_第2页
2021新高考通史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3篇第13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_第3页
2021新高考通史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3篇第13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_第4页
2021新高考通史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3篇第13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关系的调整(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尝试解题]________D[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修正了对世界其他国家划分的方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的划分方法,鼓励与之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这表明美国在这一时期实施战略收缩政策,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家力量的相对削弱,故D项正确。]2.命题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词汇和成语已经渗透到了西欧的语言里。在联邦德国,文化的美国化进行得更快。正如一位电影导演所说:“美国人使德国人的潜意识殖民地化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A.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美国在西欧拥有强大军事和经济优势C.二战冲击了西欧各国的文化传统D.冷战对峙改变了西欧各国的文化意识[尝试解题]________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美国以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为名,控制了西欧,以至于“美国的词汇和成语已经渗透到了西欧的语言里”“美国人使德国人的潜意识殖民地化了”的现象,故选B项;二战之后,美国凭借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但是这属于形式层面,不符合题干中“美国人使德国人的潜意识殖民地化了”中的“潜意识”之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美国对西欧的影响,而不是二战对西欧的影响,排除C项;“冷战”会对西欧各国的文化意识产生影响,但不能改变欧洲各国的文化意识,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转换思想题干材料反映美国“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转换思维分析美国这一调整的原因第2题视角独特从美国的词汇和成语向西欧渗透这一文化现象,理解认识美国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控制,要求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其原因[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3.命题点: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的文化交往(2020·全国卷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尝试解题]________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美苏签订交流协议,但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存在不平衡状态,双方并没有完全信任对方,心存疑虑和猜忌,故C项正确。]4.命题点: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2019·全国卷Ⅲ)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尝试解题]________B[由材料“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政策,故B项正确。]5.命题点: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2018·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尝试解题]________A[材料中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平台,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6.命题点:二战后“冷战”政策对苏联的影响(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尝试解题]________D[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战役的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这幅漫画出自苏联时期而不是苏俄时期,故A项错误;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不能反映出“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所在,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时空观念“1958年”,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格局转换思维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但种种现象表明双方并没有完全信任对方,转换思维可知这是冷战的结果第4题转换思维社会现实:美国政府拒绝向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救济的深层原因是“有人指控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第5题材料直观以饼状图的形式展示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强调能力考查从四个时期饼状图的变化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解读的能力第6题形式活泼以漫画作为命题载体,信息含量丰富,阅读时一是要注意从文字中挖掘显性信息,二是要从人物形象和携带物品中挖掘隐性信息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阶段特征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制确立,两极格局形成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抗;世界形势转向“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加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二、第三世界崛起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1)万隆会议: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②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殖民体系瓦解。③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2)不结盟运动:①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②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反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它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3)七十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①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②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③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1)推动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第一次打破了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使整个世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2)改变联合国面貌。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名额的增加,使某些不公正的规定和宪章得到修改,动摇了美国主导联合国的局面,增强了其在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作用。(3)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第三世界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提出和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和行动,有力地限制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成为世界长期保持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因素。(4)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繁荣的源泉。(5)第三世界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三、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措施金融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国际贸易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工业科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政治格局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国际事务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被美国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四、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1.(2020·洛阳统考)1945年9月22日,美国公布了《初期对日方针》,指出占领日本的两个最终目的: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二是最终建立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日本政府。为实现这两个目标,美国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日本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战后日本的非军事化()A.体现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B.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C.铲除了军国主义的势力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使日本卸掉了军备的包袱,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国民经济中,有利于其国民经济的恢复,故选D项;非军事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不能体现美国的霸权政策,排除A项;非军事化旨在削减日本的军事力量,排除B项;非军事化有利于削弱日本军国主义,“铲除了”的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2.(2020·合肥高三质检)从1958年9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首次会晤到1963年10月阿登纳去职,双方会晤达15次之多,会谈时间达100多小时,书信往来40余件。法德意在()A.摆脱美苏控制 B.谋求共同发展C.缓和冷战形势 D.走向联合争霸B[法德密切会晤意在加强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故选B项;法德两国皆没有被苏联控制,排除A项;法国和联邦德国属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其密切接触与缓和冷战局势无关,排除C项;法德密切接触意在加强联系,促进共同发展,而非联合争霸,排除D项。]3.(2020·洛阳期中)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南北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B.世界贸易的法制化势在必行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D.美国主导二战后的世界贸易C[从材料图表可以发现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比重减小,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都上升,说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逐渐兴起,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加,故选C项;材料体现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上升,只能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日益重要,不能说明南北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出口关系,没有涉及世界贸易法制方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比重上升,没有涉及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内容,排除D项。]4.(2020·天一大联考)有学者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导致此“奇特的混合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B.美国企图建立单极霸权失败C.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与组合D.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兴起壮大C[此“奇特的混合格局”形成的原因是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崛起,这是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和组合,故选C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其原因之一,能够促使材料中“单极”的出现,但“多极”的局面在此之前就已出现,排除A项;美国企图建立单极霸权失败,是这一格局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兴起壮大也是其原因之一,促进了材料中“多极”的出现和发展,但不是“单极”出现的原因,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两极格局(1945—1991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至今)隐性时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冷战”、北约、华约、欧共体、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一超多强”[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20·天津新高考等级考试)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尝试解题]________D[从柱状图中的数据来看,每一类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都有所上升,即国家之间贸易依赖性加强,也就是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故D项正确;从材料只能看出发展中国家对进出口的依存度更高,无法得出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结论,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区域化指的是某一地区经济集团合作的加强,而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B项;“滞胀”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态,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并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2.命题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下表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地区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其中,乙国是()国家数量(个)分布比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甲24528.418.872.8乙224940.031.528.5丙81566.69.324.1丁51921.828.349.9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美国[尝试解题]________A[二战后美国确立起全球霸权,跨国公司数量最多,而且拉丁美洲是其传统势力范围,故甲为美国。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虽然相对衰弱,但仍是主要的世界经济强国,而亚洲又是其传统势力范围,因此其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分布比例在四国中是最高的,故乙是英国。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集中在非洲,故丙为法国。联邦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其殖民地被西方国家瓜分,因此其在亚非拉地区的势力范围较小,故丁为联邦德国。故选A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设计巧妙以柱状图将“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呈现,要求归纳图示反映的深层信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第2题计量史学表格呈现了甲乙丙丁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地区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对照筛选对照选项中的四个国家,筛选符合表格数量及分布比例的国家[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3.命题点: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和重要决议(2020·全国卷Ⅲ)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尝试解题]________B[七十七国集团是20世纪60年代由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起成立的,旨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该组织成员在联合国决议中的意见基本一致,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选B项;当时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C、D两项夸大了该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排除。]4.命题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2020·全国卷Ⅰ)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尝试解题]________C[负面清单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清单一方面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这些规定目的不在于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故A、B、D三项错误。]5.命题点:立体派绘画作品《第一步》(2020·全国卷Ⅲ)下图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尝试解题]________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这幅作品的含义。图中,孩子在母亲的搀扶下迈出其人生的“第一步”,但两个人脸上的表情却截然不同,母亲充满仁爱希冀,孩子充满惊恐,两人的表情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两人不同的情感,整幅作品对比鲜明,由此可判断,该作品所代表的绘画流派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A项。]6.命题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2019·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尝试解题]________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但密特朗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只会加剧经济的恶化,故A项正确。]7.命题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2018·全国卷Ⅱ)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尝试解题]________B[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北部原本落后农村迅速发展,实现了机械化,究其原因,一是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二是内部合作(欧共体)的推动,三是抓住和平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故答案为B项。]8.命题点: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2018·全国卷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尝试解题]________A[材料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C项错误;材料仅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根据材料不能判断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9.命题点: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17·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尝试解题]________A[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从材料信息看出,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试图通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消除其带来的弊端,故A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拓展视野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协调内部立场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的国际性组织全新立意试题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努力第4题时代热点试题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相关内容。题干材料体现了时代热点,设问角度开放,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第5题选材多元以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考查绘画流派的特点,运用图片材料考查综合能力,体现了审美情趣第6题计量史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物价上涨,说明20世纪70年代法国出现了“滞胀”现象第7题依托教材1967年,欧共体成立,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均是创始国链接热点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精准扶贫,实现脱贫并走向小康社会,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值得借鉴第8题以史为鉴吸取苏联工业化建设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阶段概况原因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占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实力空前膨胀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1.苏联的经济改革(1)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经济面临困境。(2)概况过程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农业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工业上扩大企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重点仍是发展重工业军事力量增强,后期经济发展停滞;未冲破苏联模式束缚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为应对“滞胀”困局,各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建立“福利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采取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4)“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三、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经济危机(1)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2)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社会动乱(1)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国家内部社会矛盾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2)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几率都在增大。3.大国对抗:部分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战略扩张,军备竞赛,遏制其他新兴国家。4.地区动荡(1)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使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2)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5.文化冲突(1)全球化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凸显不一。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2)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互相冲突和撞击,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四、现代科技文化1.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2.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联系密切。1.1945年罗斯福在国会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知识之上……国际合作的基石就是……关于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为此,美国推动国际社会()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形成了平等国际经济秩序D.促成了世界贸易的体系化A[“关于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故选A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支柱之一,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无法体现平等性,排除C项;世界贸易的体系化的直接推动力是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排除D项。]2.(2020·黄山质检)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196598088353197516601228120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A[根据“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可知,灌溉土地面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月工资大幅增长,其原因在于农业改革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故选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原因,未涉及美苏争霸苏联占据优势地位问题,排除C项;苏联农业集体化是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并引导农民走向集体经济的过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2020·潍坊高三期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这有利于()A.世界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B.从根本上扭转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局面C.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发展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趋同C[传统计划经济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这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促进了贸易自由全球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世界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多样化,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局面,排除B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是不同的,排除D项。]4.(2020·玉林、柳州二模)美国科学界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方向:新材料、基因工程、AI(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美国由于科技积累优势,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有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2019年以来美国对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A.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B.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C.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D.中美博弈于国际经济新秩序C[根据美国“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以及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可知,中美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激烈,大国之间的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的竞争,故选C项;题干没有反映高科技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也最终结束,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美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博弈,不是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隐性时空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经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主义、《等待戈多》、摇滚乐、电影、电视、高尔基[例](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材料二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提交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该法律(《互惠贸易协定法》)最初有效期为3年,以后延长了11次,直至1962年才失效。——据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1)指出第一波峰期形成时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势,并说明1934年关税税率调整的意义。(8分)(2)结合第二波峰期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原因。(6分)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曲线图可知,第一波峰的起止时间为1929—1949年,其峰值出现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式是经济危机,即“大萧条”时期。第二小问,关税税率调整主要涉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就本国经济方面而言,该税率调整可以促使美国经济的恢复;就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使得二战之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到了稳定;就政治方面而言,可以促使“大萧条”时期国际矛盾的缓和。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曲线图可知,第二波峰期指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合经济史的相关内容可知,在该时期西欧、日本等经济实体得到了迅速发展,而美国经济的实力却出现了相对下降趋势,这就挑战了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因此导致《互惠贸易协定法》于1962年失效。[试答](1)形势:从经济危机的角度作答。(2分)意义: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角度作答。(2分)从缓和国际矛盾角度作答。(2分)从对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角度作答。(2分)(2)能答出西欧崛起,并简要说明其与《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关系。(2分)能答出日本崛起,并简要说明其与《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关系。(2分)能答出美国经济竞争力下降,并简要说明其与《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关系。(2分)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1)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就是将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混合在一起,作为题目命题的载体命制的题目。这种试题引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史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表格等,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解读历史图片、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评述论证问题的能力。(2)解答图文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历史图片、表格的有效解读。所谓有效解读,就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字、图片、表格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第二步在解读图表时,注意图表蕴含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或现象,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包括历史阶段性的发展状况与特征、现象与本质、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等方面。第三步要根据对图表材料的解读,关联主干知识,将材料与主干知识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1.兴起的标志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意大利独立城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1338年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2.兴起的原因(1)佛罗伦萨、威尼斯建立了独立国家城邦,为此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2)佛罗伦萨、威尼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贸易交汇的要冲。3.衰落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16世纪末,尼德兰、英格兰等国家对地中海和东方贸易的渗透等。4.兴起的影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经济基础。5.当时的中国(1)随着农耕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同时,明朝推行“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随后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3)明朝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也传到了中国,明代引进的这些农作物新品种,不断推广种植,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二、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17世纪至18世纪后期)1.兴起的标志在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业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也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2.兴起的原因(1)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3)技术创新:荷兰商人抓住机遇发展造船业,并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中,成为“海上马车夫”。(4)抓住欧洲商业革命的机遇。(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6)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7)金融制度创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行股票等。3.衰落的原因(1)由于受到“郁金香泡沫”的影响,荷兰经济从此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也丧失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3)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4)英国工业资本发达,其打败荷兰证明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优势(根本原因)。4.兴起的影响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霸主,有“海上马车夫”之称。5.当时的中国(1)清朝前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已初露近代曙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传统文化承古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思想活跃。(2)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18世纪后期至二战结束)1.兴起的标志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816年至1870年间形成。当时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和黄金成为国际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机构的中心支点,伦敦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兴起的原因(1)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垄断地位。(2)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3)英镑地位大为提高,与黄金一起成为国际货币,伦敦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和支付中心。3.衰落的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超越英法。(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4.衰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取代了英镑的地位,从此,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欧洲向美洲转移,英国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5.当时的中国(1)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3)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1.兴起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2.兴起的原因(1)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2)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3)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大增,在世界范围内,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5)美国取得了操纵国际金融的霸权地位。(6)美国依靠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市场。而西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经济普遍衰落,依赖于美国的援助和扶植。3.衰落的原因(1)1971年“经济危机”爆发。(2)美苏争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方的经济实力。4.衰落的影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受到日、欧的挑战,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5.当时的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2)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3)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4)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五、当今世界经济逐渐呈现全球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1.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1)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1)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很多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美国则主导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2)世界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发展。3.当今的中国(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筹建亚投行,倡导“一带一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B.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C.始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