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7/02/wKhkGWYAvdqAf7eoAALUxM_EHck001.jpg)
![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7/02/wKhkGWYAvdqAf7eoAALUxM_EHck0012.jpg)
![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7/02/wKhkGWYAvdqAf7eoAALUxM_EHck0013.jpg)
![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7/02/wKhkGWYAvdqAf7eoAALUxM_EHck0014.jpg)
![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7/02/wKhkGWYAvdqAf7eoAALUxM_EHck0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B.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C.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D.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竦峙zhì莅临lì校补xiào矜持jīn深恶痛绝wùB.收敛liǎn累赘léi黏性nián可汗hán燕然勒功lèC.塌败tā惩戒jiè怪诞dàn譬如bì义愤填膺yīngD.污涩sè哽咽yè吞噬shì宰割zǎi呱呱坠地guā3.把“但是它不愿意。”这句话应该填入文章的哪一处?()①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②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③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④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A.①B.②C.③D.④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螺蛳粉借助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给弘扬柳州精神和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B.设立更多的城市免费图书馆,目的是旨在让市民爱上读书,将读书变成良好的习惯。C.南宁警方经过分析、发现并深入侦查后,成功打掉了一个大型跨国网络诈骗集团。D.这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过了预期。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场院/场地倒挂/排山倒海以一当十/对酒当歌B.酒窖/窑洞寒噤/正襟危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轴心/压轴猜度/度德量力棱角分明/恰如其分D.栅栏/蹒跚贻害/百战不殆扑朔迷离/正本溯源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人才抢夺大战材料一: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向全球顶级学者发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以1000万元——2000万元的研究经费和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抛出橄榄枝。同时还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发出了招聘信息。重庆医科大学表示,他们自身有不俗的科研实力,但为了占领学术的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学校愿意花重金招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材料二:近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措施。北京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上海出台《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吸引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13个重点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并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杭州对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州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南京高层次人才可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西安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武汉将筹建214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江西高层次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认定后,直接人编;长沙对市级紧缺人才给予15万元——14万元奖励补贴。材料三:年部分城市人口变化统计表(万人):城市2011年2016年5年内净增天津1.62.13.5北京2018.64.95.3广州6.17.38.2成都1407,19.377.2长沙10.111.512.40石家庄102813.614.601(2011年到2016年5年间,因人口出生、自然死亡、人才流动等导致了各城市人口有增有减。)材料四:有评论指出,吸引人才不只是给政策、盖房子,更为关键的是要消除各种隐形歧视,完善公共服务,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城市之间“人才大战”的升温,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力。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有专家分析,抢人大战中,人口净流人较明显的基本都是增速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贵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地区也引进了少量人才,但是如果大城市人才大量积压,不利于人才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农村和边疆地区有人才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却吸引不到人才,这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国家完善引导人才流动的顶层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增强基层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1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各地都在实施“人才抢夺”战略,但是大城市只引进高层次人才。B.天津的人口变化最大,所以天津是最吸引人的城市。C.武汉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会得到保障性住房。D.大城市之间抢人,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16.请你根据材料二列举三条大城市吸引人才的办法。17.假如你的家乡有位大学毕业生正在为选择到大城市还是回西部家乡工作而犯愁,你是建议他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西部家乡,请给出你的建议,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⑤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①《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爱莲说》中直接点明莲花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是小文和华华的在阅读名著后交流时的一段对话。阅读后回答问题。小文:华华,最近我在读《傅雷家书》,我感觉很奇怪,有的书信我觉得深受启发,有的我又觉得很无聊,读不下去;老师又要求读,我只能硬着头皮都读完,真是不想读啊。华华:就是啊,我也苦恼呢!《儒林外史》我就想把那几个我感兴趣的故事读完。里面有的人,比如范进,真搞笑啊,不过好歹也算中举了,看来寒窗十年没白费啊!小文:华华,你这样读《儒林外史》我总觉得有点问题,但我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不如我们去问问其他同学吧!问题: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告诉他们阅读《傅雷家书》和《儒林外史》的恰当方法及好处。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本词的作者是___(人名),词中“沧州”的意思是__。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B.“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C.“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D.“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苗刘之乱①,张魏公②在秀州,议举勤王③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遗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以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加害!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俯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明日,公命取死囚朝之,曰:“夜来获奸细。”公后尝于河北物色④之,不可得。此又贤于鈕麑⑤矣。孰谓世间无奇男子乎?殆是唐剑客之流也。(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①苗刘之乱:宋高宗时,扈从统制苗傅和将领刘正彦兵变。②张魏公:即张浚。③勤王:君王有难,而臣下走兵救援君王。④物色:打听。⑤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晋灵公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见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忍杀之,退而触槐自杀。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二处)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故来相告尔故(________)(2)杀会何患无财患(________)3.与“问其姓名”的“其”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B.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善鼓琴》)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2)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5.分析选文中刺客的“奇”表现在什么地方。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的秘密张军霞①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这是谁家丫头?”“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②不知怎么回事,“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于是,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③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路滑,她只好走老街。母亲看到她,笑眯眯地摸出几枚硬币说:“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她看看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④母亲忽然又发现,她的雪地靴开线了,赶快拿出工具说:“来,妈帮你缝一缝。”说着,就要动手为她脱掉靴子。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远远地走过来,她慌忙推开母亲说:“我自己会缝,不用你管!”转身跑掉了。⑤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却还是缝不成。母亲默默地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她起床时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橘黄色,那么温暖。⑥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正蹲在地上,将双手泡在脸盆里,用肥皂反复搓着。看到她回来,母亲笑着说:“瞧我这双手,每天擦鞋油,怎么也洗不干净了!”说着,母亲又指着阳台说,“我听别人说,明天要开家长会。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⑦她知道,尽管那条裙子款式老旧,却是母亲最好的一件衣服,平时很少舍得穿。她咬咬牙,慢吞吞地说:“我请了假,明天不用去了……”趁母亲发愣,她借口要写作业,赶快逃回了自己的房间。因为,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花花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⑧上中学了,学校离家不远,她本来可以回家吃饭,母亲却催着她办了饭卡,让她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她听了,忽然如释重负。⑨那年的冬天,母亲总是早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彼时的她,正忙着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对母亲的变化,竟丝毫没有察觉。直到那天,学校临时放假,她提前回家。打开家门,听到母亲的卧室里传出剧烈的咳嗽声。接着,是姨妈那熟悉的声音:“老姐,你在老街干得好好的,干吗要换那么远的地方去修鞋?可怜我姐夫去得早,指望谁来心疼你?”⑩她蓦然愣住:原来,所谓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谎言,母亲只不过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⑪五岁那年父亲病逝,好好的家仿佛塌了天。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穿这个秘密,躲回自己的小屋,无声地抽泣起来。⑫初二那年暑假,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天天为一群小学生补课。拿到报酬的那天,她跑去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有了它,就可以装下母亲修鞋所用的全部家当,再也不用把工具箱捆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她知道,拥有一辆这样的三轮车,一直是母亲的梦想。⑬她把车子骑回家,笑着对母亲说:“以后这可就是您的专车了!还有,别再走那么远,还是回到老街来修鞋吧……”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不下去。母亲愣了愣,忽然也泪流满面……1.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情节“我”的感情变化走在上学的路上①__________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那么温暖②__________她感觉那么刺眼她中午在学校吃饭,母亲找了份工作③__________听到姨妈话语④__________为母亲买人力三轮车哽咽得说不下去2.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3.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说说它的作用。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迪。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耐心成就人生之美①现在,常有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坐不住、静不下、等不得。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变得焦躁不安;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一言以蔽之,没耐心。②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丰子恺先生曾与友人游山遇雨,友人不耐烦,仓皇而逃,但丰先生竟被山中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③耐心能够锤炼和塑造人的意志。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见,承担大任的人都要经得住磨炼。司马迁入狱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沉下心来,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奋笔疾书,潜下心志,耐心地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耐心炼就了他在困境中忍得住寂寞,经得起磨难的意志。成大事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意志的坚定,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④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是布满荆棘,险象众生。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没有耐心,陈景润就不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没有耐心,达尔文就不能在恶劣的条件下探索研究,完成《进化论》;没有耐心,居里夫人就不能在放射性物质危害下发现“镭”元素……做事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⑤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品格。让我们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耐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的”?请分别概括。2.请为第②段画线处选择恰当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A.《论语》里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C.《曾国藩家训》里讲:“人但有恒,事无不成。”3.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学习是最好的养老①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求”的火爆情况,让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合肥,为了进入老年大学,有老人凌晨4点就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近30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当下,学习正成为老年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或走进老年大学,参加兴趣小组,学舞蹈、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老年人通过学习,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向周围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③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骗局、传销骗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有关。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时代阔步向前,不可避免会让老年人陷入一些难以适应的生活场景,对此,学习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老年人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跟上时代脚步,体会到更多获得感。⑤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如何才能实现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的?2.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用微信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其中虽有误会,但“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的质问,依然引人深思。面对这种情况,学习能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时代。三、语言表述14.主持人高博开玩笑地问嘉宾大鹏:“你为什么在拍《煎饼侠》的时候没有请我呀?”大鹏故作庄重地说:“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我不想搞砸了。”(观众笑)高博立马又问:“那你第二部电影准备搞砸吗?”(大鹏、观众大笑)观众两次笑是因为大鹏和高博说的话都有言外之意,大鹏的言外之意是:四、写作15.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孩童时,我们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呵护;上学时,我们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得到的是友情、师生情;独处时,我们和书籍在一起,从书海中汲取精神营养……和不同的人或物在一起,我们会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感受。请你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
C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2、B【解析】
A校补jiào。C譬如pì。D呱呱坠地gū。3、B【解析】
试题分析:文本材料①句和②句在内容上是转折关系,将“但是它不愿意”放在第②句处,恰好起到连接作用,使语句通顺,语意明确。放在几处,语意不通。故答案为B。4、D【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弘扬”和“一形象”搭配不当;B项语义重复,“目的是”与“旨在”去掉一个;C项语序错乱,应改为“发现、分析并深入侦查”。5、D【解析】
A:cháng/chǎng,dào/dǎo,dāng/dāng。B:jiào/yáo,jìn/jīn,qiè/qiè。C:zhóu/zhòu,duó/duó,fēn/fèn。D:zhà/shān,yí/dài,shuò/sù。故选D。6、15.D16.①直接奖励资金。②给予住房补贴。③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④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给予保障。⑤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或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⑥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17.示例一:建议他留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待遇好,而且有较好的社会保障政策。还有可能跟着高层次人才学习,获得进步,并发挥才能。示例二:建议回到西部家乡工作。因为在大城市难以拓展自已的发展空间,而家乡有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且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两种选择皆可,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A.“大城市只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说法太过绝对,且文本中找不到依据。B.“因人口出生、自然死亡、人才流动等导致了各城市人口有增有减”,所以天津的人口变化最大,但不能表明“天津是最吸引人的城市”。C.依据材料二中的“武汉将筹建214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可知,“武汉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会得到保障性住房”的说法是错误的。D.依据材料四中“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可知,D项的理解是正确的。故答案为D。16.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文本材料,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从材料二看,大城市吸引人才的办法主要有: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对创业者资助创业资金;给予住房补贴;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给予保障;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或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高层次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认定后,直接入编等。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建议……”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7、(1)①松柏冢累累②苟全性命于乱世③浅草才能没马蹄④折戟沉沙铁未销⑤满眼风光北固楼⑥俗子胸襟谁识我(2)①独怆然而涕下②(莲,)花之君子者也【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冢”“戟”“怆”等字词的书写。8、核心内容:《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好处是对自己生活有启发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精读,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启示与哲理。《儒林外史》——通读,只有通读才能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物的认识才会全面,才会关注到社会对人物的影响,评价才不会出偏差。【解析】
题干要求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傅雷家书》和《儒林外史》的恰当方法及好处。可根据两部名著的特点选择阅读的方法。如读《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所以可以作选择性的阅读,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文章去读。好处是摒弃自己盲目读书的坏毛病,做到有目的地读书,这样,我们不但在读书学习中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再如《儒林外史》它不是严格的长篇小说结构,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人物在一部分成为主角后,下一部分便退居配角,成为点缀,或不再出现。所以可采用通读法,通读以视读为主,便于提高阅读速度。对作品中的人物认识才会全面彻底,才会关注到社会对人物的影响,有效地把握主题。二、阅读9、1.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2.C【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诉衷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沧州”指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2.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C项有误,“关河梦断何处”的意思是“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10、1.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1)所以,因此(2)担忧3.B4.(1)张浚慢慢地问:“难道是苗傅、刘正彦派你来杀我吗?”(2)张浚后来曾经到河北去打听这个人,没有找到。5.①深明大义,正直无私:怕张浚防卫不严遭到暗杀而特意前来告知;②淡泊名利,恪守孝道:不要钱财,为照顾母亲而不留下为张浚效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一天晚上独自坐着,随从都睡了,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刀站在烛架后面。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A代词,它。B与例句都是“代词,他”。C代词,他们。D恐怕,表推测。3.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故:因此,所以。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徐:慢慢。岂:难道。遣:派。尝:曾经。得:找到。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加害!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可知刺客深明大义,正直无私。“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可知刺客淡泊名利,有孝心。【点睛】参考译文苗傅、刘正彦作乱时,魏公张浚在特州商讨举兵救援皇帝。一天晚上独自坐着,随从都睡了,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刀站在烛架后面。张浚知道是刺客,慢慢地问:“难道是苗傅、刘正彦派你来杀我吗?”对方回答:“是的!”张浚说:“如果是这样,你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吧!”那人说:“我也读过书,难道肯被贼人所用?况且您如此忠义,我怎么忍心加害于你?只怕您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告知您。”张浚问:“想得到金银绢帛么?”对方笑着说:“杀掉您,我哪里用得着担忧没有钱?”张浚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你留下侍奉我妤吗?”对方回答:“我还有老娘在河北,不可以留下。”张浚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语,撩起衣服一跃登上屋顶,瓦片没一点响动。当时月白如昼,他飞一样的消失了。第二天,张浚命令押出一名死囚斩首,说;“这是夜间捉到的奸细。”张浚后来曾经到河北去打听这个人,没有找到。这又比刺赵盾的鉏麑贤良多了!谁说世上没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剑客之流吧!11、1.①“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②学校要开家长会,母亲用肥皂反复洗双手③如释重负④无声地抽泣起来2.母亲是一个含辛茹苦、善解人意、勤劳坚强的人。(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3.环境描写。它暗示着故事发展,由于雪厚,路滑,所以靴子容易坏,为下文作了铺垫。同时,“我”不让母亲缝,硬要自己干,揭示了“我”的个性倔强。4.小说通过记叙“我”与母亲之间的一个纠纷,刻画了“我”与母亲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虚荣心对亲情有极大危害的观点。5.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亲情、虚荣心、知错就改等角度去谈。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文章首先写她走在上学路上每当听到别人的议论时,“感觉那么刺耳”;当母亲要给她缝那双雪地靴时,碍于同学的目光,她拒绝了,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她起床时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橘黄色,那么温暖”;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回到家,看到“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花花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后来,她上了中学,妈妈让她在学校吃饭,“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此时的她“忽然如释重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真相,她“躲回自己的小屋,无声地抽泣起来。”,最后,她用做家教的钱为母亲买了三轮车,真正理解了母亲“哽咽得说不下去”。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文中“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母亲默默地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将双手泡在脸盆里,用肥皂反复搓着。”“明天要开家长会。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总是早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体现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下了很厚的雪,路滑,”此处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劳动的艰辛,同时面对母亲帮他缝鞋的要求,她却不同意,写出了她的倔强。据此理解作答。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为:通过写什么内容,表现(表达)了什么精神(感情)。这篇文章通过写有强烈虚荣心的“我”与母亲之间的纠纷,刻画了“我”与母亲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虚荣心的危害。据此理解作答。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抓住亲情、虚荣心、知错就改这几个关键词来谈就可以了。12、1.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耐心能够锤炼和塑造人的意志;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2.选择B,理由:这句话阐明良好的心态能使人耐心、平和,并能够深入思考,有所领悟。这个论据阐释了具备耐心的重要性。3.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耐心能够锤炼和塑造人的意志;然后引用孟子的话证明承担大任的人都会受到锤炼,并且举司马迁经受磨难的锤炼与塑造,著成《史记》的事例,论证分论点;最后,总结了耐心对锤炼和塑造意志的重要性。【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文章第①段先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种种不耐烦的现象,从反面引出话题;然后第②-④段用三个分论点从三方面进行论述“耐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最后⑤段总结全文,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耐心成就人生之美。本题从②③④段的段首分论点就能找到答案。2.本题考查道理论据的补充。第②段的论点是“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所补充的论据是否正确就看它是否能证明这个论点。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这句话谈的是个人个修养,不能证明“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B.“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镇静后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这里的“静”就是耐心的体现,能证明“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C.“人但有恒,事无不成。”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不管事情有多么艰难,过程有多么曲折,都一定会成功。这句话谈的是人要有恒心,不能证明“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故选B。3.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论证思路时可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进行表述。第③段段首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耐心能够锤炼和塑造人的意志;然后运用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孟子的话来有力地证明承担大任的人都要经得住磨炼;再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司马迁下狱后潜下心志,耐心地完成《史记》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耐心能够锤炼和塑造人的意志;最后通过议论“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总结全段,强调了耐心对锤炼和塑造意志的重要性。1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文章标题直接点明;结尾归纳总结得出或分论点概括归纳得出。2.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现象引出论题。然后论证“学习可为老年人生活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身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得出“学习是最好的养老”的中心论点。3.这段材料应放在第④段。从此论据可以看出,其举的事例与第④段“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联系紧密,此外其论述了老年人不緊跟时代进行学习会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与人发生纠纷,学习可以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可以证明第④段的观点: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与分析。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的能力。而这里的标题“学习是最好的养老”就是中心论点。也可由结尾“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归纳总结得出或分论点概括归纳得出。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本文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现象引出论题。然后②③④段论证“学习可为老年人生活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身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得出“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的中心论点。3.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从材料内容分析,其事例与第④段“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联系紧密,此外其论述了老年人不紧跟时代进行学习会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与人发生纠纷,学习可以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可以证明第④段的观点。所以这段材料应放在第④段。三、语言表述14、我之所以没请你来演,是因为你去了我的电影会被你搞砸了。【解析】分析“言外之意”的试题在各地悄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地租赁及餐饮合作合同
- 食品销售合同模板范文
- 洗车店合作合同
- 简单机械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体育赛事运营合作合同
- 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合同2024
- 智慧医院综合智能化系统设计汇报方案
- 船用铜-钢梯度材料双丝等离子增材制造工艺及组织性能调控研究
- 铅铋共晶合金中Po-210的测定及蒸发行为研究
- 考虑需求响应的无人车队轨迹优化研究
- 校园保洁培训课件
- 渠道管理就这样做
- 大客户销售这样说这样做
- 精装修样板房房屋使用说明
- 乔迁新居结婚典礼主持词
- 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
- 《病理学基础》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人口分布 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试题-Module 9 Unit 1 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外研社(一起)(含答案)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