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_第1页
第一章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_第2页
第一章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_第3页
第一章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_第4页
第一章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我国土地资源状况

一、我国土地资源特征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即一多三少)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

我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仅为11.65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截至2004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3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41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37%左右。是加拿大的1/18,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8,印度的1/2。从我国主要地形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集中了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2、土地类型多,山地多于平原3、各类土地资源比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耕地总体水平差

水资源:水资源:水资源:南方80%北方

20%耕地资源:南方40%北方60%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

据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土地后备资源18.8亿亩,但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的宜农荒地仅约5亿亩。在这全部5亿亩宜农荒地中,现为天然草场的约占40%,即2亿亩。实际上可开垦为农用地的不足2亿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开垦后仅可得耕地1~1.2亿亩,摊到我们每个人头上,人均也不足0.1亩。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水平较低。农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尚有提高潜力(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每亩单产低100公斤)。非农业建设用地产出率也很低。目前我国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很多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亿多元,有的地区更低;城镇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潜力可挖。近年来,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每年需从国际粮食市场净进口粮食约2500万顿左右。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目前农业科技水平的条件下,确保足够多的耕地面积是唯一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产量情况

(1978—2008年)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1、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即一多三少)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2、土地类型多,山地多于平原3、各类土地资源比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耕地总体水平差

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想在有限的耕地上,养活世界22%的人口,唯一出路在于保护耕地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保证国家粮食的战略安全,才能使社会稳定发展。2、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管好用好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3、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大量征占耕地,使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水平下降。因此,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的利益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4、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乱占滥用耕地,不考虑环境成本,使耕地资源总量减少;使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粮食危机根本不存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真有这么多的危机吗?”一文中指出:最能够使人宽心的是关于粮食危机的顾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年战事基本平息,中央领导和学术界开始思考长远问题。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那时候的人口是5.3亿,估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吃不饱肚子。那时候最让人们担心的就是如何喂饱这5亿多人口。如果当时有人说我们将来要喂饱13亿人口,而且吃得更饱、更好,不但要吃粮食,还要吃水果、吃肉、吃海鲜。人们一定以为你是白日说梦话。可是半个世纪以后,还是这块土地(其实耕地还减少了几亿亩),还是中国人,竟然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愁没有粮食吃,而是吃得太多,需要减肥了。而且中国从1999到2003连续五年因为粮食吃不完,放在仓库里要变陈化粮(已经变了不少),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要赔钱?因为世界市场上粮食也是太多,价钱比国内还低。全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粮食危机。坚持认为有粮食危机的人说,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挨饿,难道这不是事实吗?的确,营养不良,挨饿,这都是事实。但是原因根本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他们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但是买不着粮,和我们三年灾荒时一样,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粮食市场,有钱也白搭。没有了市场不但没有粮食,一切供应都可能中断。到那时候人们才领会到市场的重要性。主张搞计划经济的同志就是因为不懂得市场的重要性,没有搞清楚三年灾荒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市场,不是没有粮食。

不要害怕耕地的减少——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因为粮食并不缺,所以耕地也不缺。保护耕地的说法要说也不错,但是是片面的。为什么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据说是因为耕地紧张。可是要知道我国的其他用地更紧张。我国是一个土地十分稀缺的国家,即使把西藏新疆等人烟稀少的地方都包括进来,我国每平方公里是135人,而世界平均是48人,大体上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如果把西藏新疆等地排除,我国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的五倍左右。而每亩耕地的负担人口数只有三倍(我们常说,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证明我国一般用地比耕地更为稀缺,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十分片面的口号。

如果顺利的话,未来的五十年,中国也许可以完成人口的工业化过程,将现有的60%多农民中的绝大部分转变成为城市人口,把农民降低到人口总数的5%左右。在此过程中,城镇人口要增加两倍多,从现有的4亿多增加到13亿。无疑城市用地也会相应增加,而现有的保护耕地政策显然与城镇化相矛盾。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

顺便说一句,由于对耕地的过度保护,耽误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房价飞涨,也与此有关。损失有多大还没有人计算过。我估计也不少于几千亿元。

链接:专家:渤海可能变成地球上第一个“死海”中广网北京2004年8月26日消息

昔日渤海,水清,物丰,景美,素有我国天然鱼仓,盐仓,油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如今她“病”了.据国家海洋局统计,渤海的入海排污口共105个,年入海污水量28亿吨,占全国排海污水总量的32%%,各类污染物质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质总量的47.7%%。

海洋监测专家痛心警告: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遏止污染,10年后,渤海将变成地球上第一个“死海”.那时,即使不向渤海排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需要200年的时间。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污染控制处许丽娜处长说,养殖1吨贝类将产生2吨粪便及污染物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的养殖量已高出理论允许养殖量1倍多,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同时,石油勘探开发,船舶污染,废物倾倒活动以及赤潮,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也让渤海喘不过气。为了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