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
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
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独。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里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
复夜缱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语未绝,贼弩射之,面中六失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
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
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布•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
入等调授清河令。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
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贵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选自《旧唐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巡聪【A]悟有[B]才干【口举进士【D】三以书【E】判拔[F]萃[G]入等[H]调授清河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巡幸,可指皇帝亲临某地,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字含义相同。
B.阳,假装,与“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中的“阳”字含义不同。
C.劝,鼓励、勉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D.缱,用绳子拴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与“夜缱而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缱”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巡把守雍丘四十多日,朝廷声问不通,敌方实力强大,守城十分困难。但他不动摇,并斩杀了劝降的
六位将领,可见张巡忠义爱国。
B.雍丘城中弓箭不足,张巡于是夜缱披着黑衣的草人于城下,获得数十万支箭。继而又夜缱士兵袭击敌人
军营,获得胜利,可见张巡足智多谋。
C.张巡部下郎将雷万春,遭受敌人的弓箭射击,面中六支箭而挺立不动,致使敌人认为是木人。雷万春临
危不退,可见张巡军令严明。
D.敌人七千余众屯兵白沙涡,张巡深夜袭击,虽然袭击失败,但归途中擒敌救兵,分别其众,民众归顺者
颇多,可见张巡正直善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
(2)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14.雍丘之战获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T2题。
材料一:
(贾)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
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旗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
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
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
篇日:“己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材料二:
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
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宪△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
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
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及于一时就可之文以掳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使贾生卒其所
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
(节选自曾巩《读贾谊传》)
材料三: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
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
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展,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
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纤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
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8.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A其不发B于一时C犹可D托文E以掳其蕴F则夫贾生之志G其亦可H罪耶?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指到往,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
B.穷人,指身处困境之人,与现代汉语中表示贫困者的“穷人”意思不同。
C.属,指类、辈,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思不同。
D.举,指托起,与《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的“举”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正是改革的时候,于是上奏文帝,建议改订历法,更易
服色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等。
B.汉文帝看到贾谊提出诸多法令更改和政策主张,并积极落实,促进了国家发展,于是与大臣商议让贾谊
担任公卿,但遭到了朝中重臣的反对。
C.材料二认为贾生年轻多才,拜见文帝极力陈述天下的事,毅然没有什么偏私回避的,他和绛灌等武夫方
衲圆凿,他受到排挤是必然的。
D.材料三指出贾谊不懂得处事策略,他应该积极与绛侯等人交往,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自己不遭
受他们的嫉妒,使皇帝不生疑虑。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毁谊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分)
(2)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4分)
12.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贾谊写《吊屈原赋》,各有何目的?请简要说明。(3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故
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盖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
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质,周之尚文,视天下之所宜尚而囿执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丕朝文而
暮质以自溃乱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
周之世,盖有周公为之制礼,而天下遂尚文。后世有贾谊者说汉文帝,亦欲先定制度,而其说不果用。
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于此时。然万世帝王之计,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孙可
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长远,而民不苟简。
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间,以观国家之所尚者,而愚犹有惑也。何则?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
之以权。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势弱矣,弱甚而不已则屈。圣人权之,而使其甚不至于折与屈者,威
与惠也。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故处弱者利用威,而处强者利用惠。乘强
之威以行惠,则惠尊: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悚。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然而不知强弱之势者,有杀人之威而下不惧,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竭而惠衰故也。故有天
下者,必先审知天下之势,而后可与言用威惠。不先审知其势,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用惠者,末也。故
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与屈者,是可悼也。故善制天下者,先审其强弱以为之谋。
(选自《苏洵文选•审势》,有删改)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I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朝A文B而暮质C以自D溃乱E故F圣人者G出H必I先J定K一代之所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意为坚持,与《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固”意思不同。
B.于,是介词,可理解为“在”,与《师说》“不拘于时”中的“于”意思相同。
C.以,是介词,相当于“用”,与《鸿门宴》“请以剑舞”中的“以"意思相同。
D.是,意为这,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论证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治天下者定所尚”的命题,并以三代为例,陈述“定所尚”的重要性,可以长治
久安,民不苟且。
B.文章从“所尚”引出一个“势”字,认为“势”有强弱之分,既不能强得过度,也不能弱得过度,暗合
了儒家中庸之道。
C.文章辨明了用威严和施恩惠是裁抑节制天下强弱之势的手段,进而强调如果要行之有效,君王在任何时
候都应恩威并施。
D.苏洵的这篇策论,既用典型事例做论据,又在正反论述中深化了说理,博古通今,论辩严密,关怀现世
之情也溢于言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4分)
(2)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4分)
14.明代方孝孺认为“论政则考其时”,本文大致作于宋仁宗至和年间(外为强敌所制,内兴奢靡之风),
请根据文中苏洵对“势”的论述,为宋仁宗治政建言献策并阐明理由。(3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
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好粥之食自
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
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
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歆(chud)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
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
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日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
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滕定公:滕国国君,滕文公的父亲。②世子:指滕文公。③然友:滕文公的老师。
④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
⑤歆(chub):饮,喝。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舒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
人三代共之
B.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舒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
人/三代共之
C.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鼾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
三代共之
D.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肝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
三代/共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
C.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
们对此不满。
B.太子担心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于是再次派然友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好不好
完全取决于太子。
C.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政令。官吏族人都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
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D.从滕国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尽
孝的问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译文:
(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1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4分)
答: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细,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丛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日:“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
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
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向,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
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
楚接境,嫡阳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
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用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
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
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借
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滑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
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
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
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
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帮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
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答案标号。(3分)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赴于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与楚从亲”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意思相同。
B.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思相同。
C.“欲往恐见欺”与“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两句中的“见”意思相同。
D.“杀其父而劫其子”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两句中“劫”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
犹豫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
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
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诸侯由此认为秦国的做法很
不值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4分)
(2)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4分)
14.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3分)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苏子为赵合丛,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房舍,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
己,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
遂;武王卒三千人,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
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
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
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
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
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
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
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本净,筑帝宫,受冠带,
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B.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C.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己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D.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故称“合从”。
B.苍头,仆役以青巾作头饰,故称“苍头”。也指以青头巾裹头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河外,春秋至战国,“河外”意义多有不同,与河内相对。
D.东藩的“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
场。
B.在说明魏国实力的同时,苏秦又列举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众多事例,还劝谏魏王不要听信那些谗臣的邪说。
C.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
成为一盘散沙。
D.面对苏秦和张仪的游说,魏王左右摇摆,从中既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也可见魏
王缺乏主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4分)
②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4分)
14.苏秦和张仪分别前往游说魏王,二者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
文言文阅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
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
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利。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绸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
复夜缱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语未绝,贼弩射之,面中六失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
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
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专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
人等调授清河令。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
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贵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选自《旧唐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巡聪【A】悟有【B】才干[C]举进士[D]三以书【E】判拔[F]萃【G】入等【H】调授清河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巡幸,可指皇帝亲临某地,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字含义相同。
B.阳,假装,与“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中的“阳”字含义不同。
C.劝,鼓励、勉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D.缱,用绳子拴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与“夜缱而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缱”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巡把守雍丘四十多日,朝廷声问不通,敌方实力强大,守城十分困难。但他不动摇,并斩杀了劝降的
六位将领,可见张巡忠义爱国。
B.雍丘城中弓箭不足,张巡于是夜缱披着黑衣的草人于城下,获得数十万支箭。继而又夜缱士兵袭击敌人
军营,获得胜利,可见张巡足智多谋。
C.张巡部下郎将雷万春,遭受敌人的弓箭射击,面中六支箭而挺立不动,致使敌人认为是木人。雷万春临
危不退,可见张巡军令严明。
D.敌人七千余众屯兵白沙涡,张巡深夜袭击,虽然袭击失败,但归途中擒敌救兵,分别其众,民众归顺者
颇多,可见张巡正直善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
(2)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14.雍丘之战获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10.CDH
(评分参考: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C(含义相同,均为“鼓励、勉励”。)
12.D(“袭击失败”错误,是大获全胜。)
13.(1)于是(张巡)派五百名敢死队员,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
追了敌军十多里。
(评分参考:“死士”“斫”“遁”各1分,句意1分。)
(2)刚刚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又能把天意怎么办呢?
(评分参考:“向”1分,“足下”1分,固定句式1分,句意1分。)14.①忠心卫国,团结一致。②战术
得当。③军令严明。
(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
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位将军,官职都是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大将,他们用
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
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
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气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
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
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范。于是(张巡)派五百名敢死队员,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
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对话还没有结束,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
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疑心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
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刚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又能把天意怎么办呢?”张巡对
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
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十四个敌兵将领,割下敌兵一百多个首级。敌兵于是连夜逃跑,
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不久,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
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禄山起
兵谋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
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
材料二:
张巡是蒲州河东人,哥哥张晓是开元年间监察御史。兄弟二人都凭借文采品行而闻名。张巡聪明颖悟
有才干,考中进士。多次凭书判拔萃入选,调任清河令。有美名,重义气,崇尚气节,有处在危难困窘中
来求告的人,一定倾尽自己的资财来体恤他们。
安禄山叛乱时,张巡担任真源令。他说服谯郡太守,令他们保护城池,招募市人,成为抗拒敌人的势
力。当时吴王李祗,任灵昌太守,奉诏率领河南各郡,练习兵马来抵抗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做张巡的副手。
张巡和单父尉贾贲各自招募英雄豪杰,一同进行抗击敌人的义举。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材料一:
(贾)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
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旗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
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年于是天子后亦疏
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
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材料二:
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
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方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
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
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丕发于二时就亘托文以掳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使贾生卒其所
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
(节选自曾巩《读贾谊传》)
材料三: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
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
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
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纤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
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8.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A其不发B于一时C犹可D托文E以掳其蕴F则夫贾生之志G其亦可H罪耶?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指到往,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
B.穷人,指身处困境之人,与现代汉语中表示贫困者的“穷人”意思不同。
C.属,指类、辈,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思不同。
D.举,指托起,与《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的“举”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正是改革的时候,于是上奏文帝,建议改订历法,更易
服色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等。
B.汉文帝看到贾谊提出诸多法令更改和政策主张,并积极落实,促进了国家发展,于是与大臣商议让贾谊
担任公卿,但遭到了朝中重臣的反对。
C.材料二认为贾生年轻多才,拜见文帝极力陈述天下的事,毅然没有什么偏私回避的,他和绛灌等武夫方
衲圆凿,他受到排挤是必然的。
D.材料三指出贾谊不懂得处事策略,他应该积极与绛侯等人交往,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自己不遭
受他们的嫉妒,使皇帝不生疑虑。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分)
(2)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4分)
12.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贾谊写《吊屈原赋》,各有何目的?请简要说明。(3分)
8.CFG(原文标点为: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掳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
9.D(文中的“举”,指飞,“远举”指远飞,引申为隐逸。《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也”的“举”指托
起。两者意思不同。)
10.B(“并积极落实,促进了国家发展”错,根据材料一“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可知贾谊提出主张,但没有“积极落实,促进了国家发展”。)
11.(1)于是诋毁贾谊说:“洛阳这个人,年纪轻轻,学识浅薄,一心想独揽大权,让许多事情变得混乱毁”,
诋毁,1分;“初学”,刚开始学,学识浅薄,1分;“纷乱”,使……变得混乱,1分;句意1分)
(2)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超过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这
样以后,1分;“举”,全部、整个,1分;‘'不过",不超过,1分;句意1分)
12.①材料一提到贾谊写《吊屈原赋》,是为了记叙贾谊事迹,表明贾谊的志向。②材料二提到贾谊写《吊
屈原.赋》,是为了论述贾谊忧国伤时,并引出本文批驳的对象一后人对贾谊的责备。③材料三提到贾谊写
《吊屈原赋》,是为了证明贾谊“不善处穷”,面对困境,只会逃避感伤。(每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应当改订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
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起草各项仪式的法度,上奏皇上。汉文帝谨慎从事,来不及实行。然而各项
法令的更改确定,以及各个诸侯都前往自己的封地里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汉文帝与大臣商
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绛侯、灌侯、东阳侯、冯敬这些人嫉妒他,于是诋毁贾谊说:“洛阳这个人,
年纪轻轻,学识浅薄,一心想独揽大权,让许多事情变得混乱。”由于这样,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
采纳贾谊的意见,让贾谊做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被贬官离开了(国都),意志没有得到施展。等到渡湘水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屈原是
楚国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作《离骚赋》,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
的。”贾谊追念哀伤他,于是将屈原自比。
材料二:
我同情贾生生不逢时。看他过湘水作赋来凭吊屈原,足以看出他的忧国伤时,而对他的文气有所触动。
后人责怪他稍有不得志就写这样的忧愁怨恨的文章,是不知道写作古诗的,都是古代处境困窘之人的言辞,
只要不违背道义,都是可取的。贾生年轻多才,拜见文帝极力陈述天下的事,毅然没有什么偏私回避的。
而在朝廷上遇到绛侯灌婴这些武夫,就好像把11放进方框,即使强迫他,(他)也不与他们交好相合,所以
朝廷贬谪他,他不能够参与朝廷的事,(于是作文)来抒发他内心所想要表达的看法。那时他一时之间不能
表达的看法,还可以通过文章来发表意蕴,那么贾生的志向,难道是可以责备的吗?假使贾谊完成了他的抱
负,成就了他的功业,应该有可以述说的地方,又怎么会用(写文章的)空话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呢?
材料三:
绛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刘、吕两家胜败的命运,
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
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少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
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从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从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
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
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超过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
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对
待逆境的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故
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盖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
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质,周之尚文,视天下之所宜尚而固执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丕朝文血.
暮质以自溃乱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
周之世,盖有周公为之制礼,而天下遂尚文。后世有贾谊者说汉文帝,亦欲先定制度,而其说不果用。
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于此时。然万世帝王之计,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孙可
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长远,而民不苟简。
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间,以观国家之所尚者,而愚犹有惑也。何则?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
之以权。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势弱矣,弱甚而不已则屈。圣人权之,而使其甚不至于折与屈者,威
与惠也。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故处弱者利用威,而处强者利用惠。乘强
之威以行惠,则惠尊: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悚。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然而不知强弱之势者,有杀人之威而下不惧,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竭而惠衰故也。故有天
下者,必先审知天下之势,而后可与言用威惠。不先审知其势,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用惠者,末也。故
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与屈者,悬可悼也。故善制天下者,先审其强弱以为之谋。
(选自《苏洵文选•审势》,有删改)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朝A文B而暮质C以自D溃乱E故F圣人者G出H必I先」定长一代之所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意为坚持,与《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固”意思不同。
B.于,是介词,可理解为“在”,与《师说》“不拘于时”中的“于”意思相同。
C.以,是介词,相当于“用”,与《鸿门宴》“请以剑舞”中的“以"意思相同。
D.是,意为这,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论证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治天下者定所尚”的命题,并以三代为例,陈述“定所尚”的重要性,可以长治
久安,民不苟且。
B.文章从“所尚”引出一个“势”字,认为“势”有强弱之分,既不能强得过度,也不能弱得过度,暗合
了儒家中庸之道。
C.文章辨明了用威严和施恩惠是裁抑节制天下强弱之势的手段,进而强调如果要行之有效,君王在任何时
候都应恩威并施。
D.苏洵的这篇策论,既用典型事例做论据,又在正反论述中深化了说理,博古通今,论辩严密,关怀现世
之情也溢于言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4分)
(2)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4分)
14.明代方孝孺认为“论政则考其时”,本文大致作于宋仁宗至和年间(外为强敌所制,内兴奢靡之风),
请根据文中苏洵对“势”的论述,为宋仁宗治政建言献策并阐明理由。(3分)
10.CEH
11.B
12.C
13.(1)直到政治上出现了弊端,这样以后才可以改变它细小的部分,但那些大政方针始终是不可改变的。
(2)势过分强劲的,威力耗尽,也不能震慑臣下;势过分软弱的,恩惠被轻慢,底下的人也不会认为是恩
德。
14.建言献策:仁宗应该用威严振弱势。理由①考其时:宋仁宗至和年间,外为强敌所制,内兴奢靡之风,
积贫积弱,国力不盛;②苏洵对“势”的论述:处在弱的要利用威力,处在强的要利用恩惠。(其他答案能
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
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舒粥之食自
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
日:’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
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fit(chud)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
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
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
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滕定公:滕国国君,滕文公的父亲。②世子:指滕文公。③然友:滕文公的老师。
④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
⑤歌(chub):饮,喝。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肝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
人三代共之
B.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舒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
人/三代共之
C.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鼾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
三代共之
D.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鼾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
三代/共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
C.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
们对此不满。
B.太子担心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于是再次派然友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好不好
完全取决于太子。
C.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政令。官吏族人都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
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D.从滕国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尽
孝的问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译文:
(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1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4分)
答:
9.【答案】B“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
排除C、D两项;“庶人”作前句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
10.【答案】C"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错。冢宰,官名,即
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
11.【答案】D"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尽孝的问题”
错。结合原文"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歌粥,面深墨,即位而
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可见应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
12.【答案】
(1)我们历代的君主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里却违反规矩,是不行的。
(2)尊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
13.【答案】
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对下面的人有很大影响,统治者(或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参考译文】
滕定公去世,太子对他的师傅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曾经跟我谈话,我记载心里久久不能忘记。
现在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您到孟子那里去问问,然后再办丧事。”然友便到邹国去问孟子。
孟子说:“这样很好啊!父母去世,本来就应该把自己内心的悲痛尽情宣泄出来。曾子说:'父母在世的时
候,依照礼义去服侍;父母去世了,依照礼节祭拜他们,就可以叫作孝了J诸侯的礼节,我不曾专门学过;
即使这样,我也曾经听说过:从天子到老百姓,实行三年的丧礼,穿着粗布缝边的孝服,喝着稀粥,从天
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然友回国传达了孟子的话,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期。
滕国的父兄官员们都不同意,说:“我们的宗主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我们历代的君主都没有这样实行过,到
了您这里却要来改变成法,这样是不可以的。而且《志》说过:'丧礼、祭礼都要遵从祖先得规矩。’他们
又说:‘我们是有成法可依的。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们、官员们都对我的主张感到不满,
恐怕不能让我尽心竭力地去举办丧礼。您再替我去问问孟子吧!”于是,然友就又到邹国去问孟子了。
孟子说:”是的!但这是不能要求别人的。孔子说过,'君主去世,政务任由宰相处理,自己每天喝着粥,
面色墨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大小官吏没有人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带了头。'上位者有所爱好,下位
者一定爱好得更加厉害。尊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好像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全
是取决于太子。然友回来向太子转达。
太子说:''对,这事确实在我怎么做。”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任何命令和禁令。官吏同
族都很赞同,认为他知礼。等到举行葬礼时候,四方的人都来观礼,世子表情的悲戚,哭泣的哀痛,使来
吊丧的人都很满意。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细,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丛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
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
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物理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兰州市市区片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蚌埠市重点中学物理高一上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加工塑料用模具市场洞察报告
- 分肉爪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亮肤霜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PPT课件2
- 煤矿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专业分类
-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和分级-PPT课件
- 完整版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工作手册
- 卡通绘本愚公移山成语故事寓意故事课件
- 洪水(课堂PPT)
- 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 钻头切削参数表
- 花卉园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 中学体育对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路径构建
- 《观察课—桔子》(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