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态势,这种融合趋势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过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应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关键词】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目录TOC\o"1-3"\h\u17558一、服务业概述 一、服务业概述(一)服务业定义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二)服务业现状从三大产业的比重看,服务业在三个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982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3.4%、44.8%,
2015年,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1%和45.3%,同1982年相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略有下降,服务业产值比重从1982年占GDP比重的21.8%上升到2015年占GDP比重的44.6%。数据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说明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服务业整体发展情况看,1982-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体上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是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最高的行业。在2000年后,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虽然整体比重没有大的波动,但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在服务业发展的地位有所下降,其他行业主要集中在国家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服务上。1982-1995年,其他行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2005年后,其他行业的发展地位有显著上升,这与政府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有关。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发展与国际普遍规律并不完全一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未出现波动,我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虽在服务业发展中地位有所上升,但其比重未出现大幅增加,这些行业都与普遍规律相悖,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金融业发展不足,住宿和餐饮等现代服务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二、制造业概述(一)制造业定义\t"/item/%E5%88%B6%E9%80%A0%E4%B8%9A/_blank"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t"/item/%E5%88%B6%E9%80%A0%E4%B8%9A/_blank"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t"/item/%E5%88%B6%E9%80%A0%E4%B8%9A/_blank"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t"/item/%E5%88%B6%E9%80%A0%E4%B8%9A/_blank"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t"/item/%E5%88%B6%E9%80%A0%E4%B8%9A/_blank"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二)制造业现状制造业由于门槛低,这使得整个行业的鱼。新中国解放后,我国的制造业经历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很多挫折,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干预,制造业有很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更为突出,许多制造业建立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有效的论点缺乏。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中国有许多行业进行重组。对于高耗能、低效率的制造业关、停、转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国的制造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时代。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使得整个行业竞争激烈,让许多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仅刺激了行业的创新,也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201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定性为缺乏创新,传统模式的产能过剩突出。以降低成本为核心,让许多企业不愿放弃,但仍有传统模式的盈利前景无望。还在原始轨道上挣扎。一旦经济不景气,企业的压力就会突然上升,缺乏有效的抵御市场经济大潮的机制。缺乏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产性服务业质量低造成供给不足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成本较高等问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综合化服务水平低,提供服务多是单一功能服务,很难满足制造商的服务要求,这与制造企业的服务内置形成一种“低效均衡”状态。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4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服务业总就业比重平均值分别为59%、40.6%,而我国则分别为41.9%、13.6%。2015年,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大都在43%左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6%,占GDP比重不到20%\o""。表1中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情况比较国别年份美国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总就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总就业比重200560.540.942.311.4200660.641.140.711.2200759.940.940.511.2200858.940.440.811.7200958.540.343.214.9201058.540.442.615.0201158.640.542.214.9201258.640.541.814.9201358.440.642.115.1201458.240.542.515.7资料来源: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财经科学》2015年2期64页(二)制造企业自我服务导致服务业内置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专业化目前我国制造业一般采用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模式,以此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缺乏服务外包降低成本的理念,这从客观上压缩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需求,压缩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使之难以对制造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服务业渗透到制造业的过程也比较缓慢,二业融合的进程受阻。而国外制造企业一般将服务外包作为缩减成本的重要方式,其中金融服务外包支出占全部服务外包支出的比重为11%,市场销售服务支出占14%,信息技术服务支出占30%,仅此三项共计55%\o""。而在我国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模块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制造业中间投入中信息服务有效需求严重不足,2010年我国制造业中间投入中信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只有12%,远远低于美国的32.6%、德国的28.4%和日本的26.6%;我国制造业对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中间值为0.096,比OECD国家低42.3%\o""。同时,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乃至陈旧的生产模式,竞争策略主要依赖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制造业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的速度缓慢,多数中小企业长期处于模仿抄袭阶段,因此对研发、设计创新服务的需求不足。我国制造业中,工业品作为资本品投入的比例达到52.5%,而OECD国家这一比例只有24%\o""。与产品制造相关的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市场销售、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制造业对实物产品投入较大,对服务投入的依赖程度较低,服务业缺乏制造业需求的拉动,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服务投入的依赖程度远低于美、日、德、法、英等发达国家。表2主要国家制造业对服务投入的依赖程度(%)年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中国200018.60200328.9028.3923.7022.6130.31200512.54200833.4930.3328.8222.4537.33201016.61201339.6029.2028.3524.6136.77201510.61数据来源:OECD统计资料(三)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认识不够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对服务业和制造业整合战略意义的了解不足,甚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并没有形成融合发展观,片面强调制造业的发展,或片面强调服务发展。例如,东部沿海一些发达城市产业结构已经到了经济发展阶段,但这些地方政府从地方财政收入,GDP增长来看,仍然把制造业放在重点,忽视了服务业的发展;有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阶段,当地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市场结构不具备先进产业的条件,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绩效,不切实际地倡导研发设计,文化发展创造力,软件,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结果适得其反,造成巨大浪费。从微观层面来看,两个行业整合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发展和增加服务人员,而是发展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才制度,管理水平和一系列重建和重建。许多企业不能把握服务行业的要素和制造一体化,条件,特点,规律和趋势,竞争过程中出现新的竞争,缺乏新的商业模式,缺乏控制力,特别是对于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和商机。主要在一些大型企业不想外包服务业,长期以自助为主;而一些中小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以成本考虑,既不想买,也买不起专业服务,还有自助服务,仿造别家产品等。四、促进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政策建议(一)从扩大需求与供给层面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1.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扩大高端服务需求在经济转型中,随着生产服务业转型升级,低端行业制造业实现调整制造结构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通过研发,信息技术服务来支持和完善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型,促进产业化,提高制造业信息化,信息化,服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两个产业整合模式的创新,建立制造企业,服务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研究创新,共同规划产业链,分享效益,将知识转化为高效生产力,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研发设计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完善高端经济结构,高效益,增加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2.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市场要实现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扩大国内生产服务市场,特别是扩大研发设计,金融,物流,品牌营销等高端服务市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上游和下游的产业价值链扩大和加强加工贸易企业总部经济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促进加工贸易企业从OEM到ODM转型,扩大国内生产服务需求。3.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为制造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规模较小,利润低,难以开展专业化服务投资,导致生产性服务企业缺乏有效需求难以成长,应重点关注在培育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服务,研发设计等高增长,高附加值,辐射强的服务业,加强科技投入,投入教育,解决人才短缺,服务质量是不高,服务价格等问题,改善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的能力。(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保证。江小涓、李辉(2004)研究认为,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从改变观念、促进竞争、规范行为、扩大开放和适当扶持等多方面着手推进。1.突破体制性障碍,消除垄断、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积极吸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生产,完善市场化,为制造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积极推进金融,电信,教育,文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改革,通过引进民营资本,海外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按照政府和企业分离原则,继续深化公共机构市场化改革,全面适应市场化,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尽可能向市场化,下属政府部门中介,研究,咨询等服务机构分类改革。2.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改革一是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建立“政府监管,市场化”资源配置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消除制度和制度上的障碍。充分利用行业指导,环境标准,能源监管,财政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手段,为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强服务业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和实施各类生产者服务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外标准的使用,完善现代服务产品价格听证,审查咨询机制,完善信贷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促进服务发展规范化。三是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加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及时分析和分析经济趋势,及时披露国际国内行业发展重要信息,及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桥梁,减少经营成本。第四,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法律法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制度障碍不利于产业整合,逐步建立制造和服务业整合系统平台,降低成本工业一体化3.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中国的服务业落后于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放宽服务业外商投资门槛,积极吸引美国,欧洲,香港,台湾,中国优质服务企业到国内投资,吸引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咨询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并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地租,税收等。(三)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路线图参照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路线图如下:第一阶段:服务业比重为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50%。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44.6%,提高2.7个百分点,如果每年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大约在2017年我国服务业比重可能将首次超过50%。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0美元以下,服务业比重低于50%,即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时,制造业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不明显。据统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38449元,相当于6400美元,服务业比重也低于50%,在这一阶段我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处于数量扩张阶段,粗放发展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这一阶段,需要推动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我国是人口大国,不可能像欧美等发达国家那样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而在国内主要发展服务业。制造业转移必定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第二阶段:服务业比重为50%—60%。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0美元以上、30000美元以下,服务业比重处于50%—60%,即达到经济较发达国家水平时,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需求趋于多样化,制造业开始寻求差异化路径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必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趋势明显,由数量扩张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过渡。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需求依然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日益增强,内部相互需求逐渐增加。这一时期也是二业互动发展融合的加速期。根据库兹涅茨依据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判断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当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比重,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将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人均GDP10000美元后,一般都要经历十年左右时间才进入到服务业占主导的工业化后社会\o""[9]。从发达国家曾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来判断,美国、日本等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实现从50%到60%大约需要10年左右时间。根据我国目前GDP增速、服务业占GDP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速三项指标来看,我国大约在2025年实现服务业比重在60%。第三阶段:服务业比重为70%。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0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在70%以上,即达到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这一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得到高度发展,外部化现象明显,处于质量提升阶段,国民经济出现“软化”,制造业附加值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成本的下降,促使制造业对其需求增长。美国、日本等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实现从60%到70%大约需要20年左右时间。根据我国目前GDP增速、服务业占GDP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速三项指标来看,在大约在205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位居稳定阶段(70%<</SPAN>城市化率<90%),实现服务业比重在70%。结论结合目前产业实际来看,制约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因素主要是:制造企业自我服务导致服务业内置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专业化;制造企业自我服务导致服务业内置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专业化以及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认识不够等等,这些也是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难点所在。总体上看,我国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趋向融合的过程中,服务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拉动作用,制造业也没有展现出强大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李杨,程斌琪.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模拟考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合肥考客运资格证实操考的是什么内容的题
- 2024年保管箱出租合同
- 2024年海南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不锈钢大门制作合同2024年
- 2024年外协加工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南昌客运证考什么
- 2024年江西考客运资格证实操考的是什么内容的题
- 2024年长沙客运从业资格证实操考试流程
- 办理宽带拆机委托书
- 2024年ACOG-《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管理》指南要点
- 一线员工安全心得体会范文(3篇)
- 2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涉及高空作业者交底后必须签字)
-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欢迎您
- 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 2024年工装夹具相关项目营销策略方案
- 《养老护理员》-课件为老年人布置睡眠环境
- 初三学业水平考试美术试题含答案(最终)
- 钢筋优化技术创效手册(2022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