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文化常识对点训练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35/28/wKhkGWX_-POAH-zYAALEFyt7S9k986.jpg)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文化常识对点训练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35/28/wKhkGWX_-POAH-zYAALEFyt7S9k9862.jpg)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文化常识对点训练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35/28/wKhkGWX_-POAH-zYAALEFyt7S9k9863.jpg)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文化常识对点训练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35/28/wKhkGWX_-POAH-zYAALEFyt7S9k9864.jpg)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文化常识对点训练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35/28/wKhkGWX_-POAH-zYAALEFyt7S9k98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文化常识对点训练3()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化常识对点专练(三)
(2022高考文化常识对应教材新题型综合练)
[高考新变化·考查杂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晏子对曰:“此喂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朋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节选自《说苑·至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B.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C.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D.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C
原句呈现: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排除思路:首先,根据句意较易理解的一处进行判断,“君不推此”意为“国君不将这种心意推及百姓”,句意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其次,根据历史常识进行判断,“桀”指夏桀,“纣”指商纣王,两个并列人之间应用顿号隔开,排除D项。最后,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判断,“营内好私”意为“为后宫谋利,图个人喜好并列词组做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私”后断开。
2.(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菽粟食凫雁”与“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君之德着而彰”与“以彰其咎”(《出师表》)两句中的“彰”字含义相同。
C.“子羔走郭门”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中的“郭”字含义相同。
D.“君愀然不乐”与“苏子愀然”(《赤壁赋》)两句中的“愀然”含义相同。
B
B项,“两句中的‘彰’字含义相同”表述错误。文中“君之德着而彰”意为“国君的德行十分明显”,此的“彰”是形容词,意为“显著的,明显的”;“以彰其咎”意为“来揭示他们的过失”,此处“彰”是动词,意为“发”。A项,“菽粟食凫雁”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两句中的“食”均读“sì”,意为“饲养,喂养”。C项,“子羔起门”与“七里之郭”两句中的“郭”均为名词,意为“外城”。D项,“君愀然不乐”与“苏子愀然”两句中的“愀均为形容词,意为“容色改变的样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纵情玩乐,经常赏赐后宫的人,就连凫雁和台榭都受到异乎寻常的待遇,却未曾尽到君主的责任,忽略了百姓,致使百姓饥饿而死。
B.对于齐景公只顾个人私欲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晏子十分气愤,他义正辞严地劝谏景公要约束自己的无道行为,推物及人,顾念天下苍生。
C.卫国执政子羔秉公执法,曾对一位触犯刑法的人施以刖刑,但受刑者深明大义,在子羔落难奔逃之际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救了他的性命。
D.晏子心念齐国,因情利导,劝谏景公将恩赏推及百姓,此是“至公”之行;子羔爱惜民命,但又不愿因此而罔顾国法,这也是“至公”之行。
B
参考译文《尚书》中说:“不偏私,不结党,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这说的就是(做到)极为公正。齐景公经常赏赐后宫(财物),绣花纹的衣服被覆盖在台榭上,用菽粟喂养凫雁。(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死人,就对晏子说:“这人是怎么死的”晏子回答:“是因饥饿而死的。”景公(听后)说:“唉!寡人没有德行,怎么这么过分啊!”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十分明显,怎么能说是没有德行呢”景公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施及后宫和台榭,国君的玩物都穿着文绣之衣,国君的凫雁都吃着菽粟,国君将宫内自己享乐延及到后宫的人、物与家畜,怎能说是没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请求一件事,请大王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及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人会饿死呢国君不(将这种心意)推及百姓,而是只为后宫谋利,图个人喜好,使财物偏聚于宫内,菽粟币帛在仓库内都腐烂了,恩惠不施于百姓,不用公正之心对待百姓,这是桀、纣亡国的原因。百姓叛乱的原因,就是君主偏而不公啊!国君如果明察臣晏婴的话,推广国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一个饿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子羔当政于卫国时,曾将一个人处以刖刑。(后来,)卫国君臣内乱,子羔往外城门逃走,(此时)外城门已经关闭,而那个曾被他砍断脚的人在那里守着门。(刖者)对子羔说:“那边有个缺口!”子羔说:“君子不会跳墙而逃跑。”(刖者)又说:“那边有个洞。”子羔说:“君子不会钻洞而逃跑。”(刖者)又说:“这边有个房间。”子羔这才进去,追赶他的人(因为没有看见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赶。子羔在将要离开之际,对刖者说:“我曾经因为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而亲自砍断了你的脚,(如今)我处于危难之中,这是你报复我的大好机会,为什么你要帮助我逃走呢”刖者说:“受到刑罚是我罪有应得,这是没有办法的。您在处治我的时候,依据法令反复斟酌,先后(都是)依法来(处置)我,想要使我免于刑罚,我是知道的。当狱吏定了我的罪并要处罚之时,您的脸色变得忧愁无比,我也是知道的。难道是您对我偏袒吗是因为(您)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帮助你逃跑(的原因)。”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说:“善于当官的人,树立其恩德,不善于当官的人,则是树立仇敌。公正办事,恐怕就是说的子羔所为吧”
[高考新变化·考查国别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邯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B.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C.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D.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B原句呈现: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排除思路:首先,根据句意进行判断,“汝安能行之也”意为“你怎么能让他前去”,句意完整、连贯,其前后均应断开且其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D两项。
其次,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判断,“君其试臣”中“君”作主语,“臣”作“试”的宾语,整句意为“希望君侯您让我去试一试”,句子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前后应断开且其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
5.(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燕意思是侍奉燕王,“事”与《孔雀东南飞并序》“谢家事夫婿”的“事字含义相同。
B.具币意思是准备财物,“币”与《苏武传》“置币遗单于”的“币”字含相同。
C.郊迎是古代接待宾客的礼仪之一,即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文中指起迎接甘罗。
D.归燕太子意为让燕太子回归,“归”与《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意也”的“归”字含义相同。
D
D项,“‘归’字含义相同”分析错误。“归燕太子”中“归”意为“让……回归”,“其将归见其亲也”中“归”意为“回去”,二者含义不同。A项,“事燕”与“谢家事夫婿”的“事”均为“侍奉”的意思,含义相同。B项,“具币”与“置币遗单于”的“币”均为“货物,财物”的意思,含义相同。C项,郊迎,即迎客于郊,到郊外迎接宾朋或使者,以表敬重。文中指赵王迎接使者甘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信侯想要攻打赵国以此扩张河间地盘,他想要张唐助自己一臂之加但张唐婉言拒绝了,这让文信侯感到不快,被甘罗所察觉。
B.甘罗自称可以成功说服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此言论招来文信侯的叫骂,但甘罗不卑不亢,将自己与项橐类比,表明自己胜券在握。
C.张唐去燕国后,甘罗前去通报赵国,甘罗前后分别询问赵王张唐之事燕太子丹做人质之事,最后击中赵国要害,迫使赵王就范。
D.甘罗通过分析形势,劝说赵王割让五座城池,使文信侯扩展河间的愿得以达成;后又与赵国联合,共同从燕国谋得了好处。
C
参考译文
文信侯想要攻打赵国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侍奉燕王三年,而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文信侯于是请秦人张唐到燕国担任相国,想联合燕国共同攻伐赵国,来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赵国的人抓捕到我,赏赐百里之地。”文信侯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去侍奉燕王三年,而燕太子丹也已入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担任相国,他竟不肯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厉声呵斥他离开道:“我亲自去请他,他却不肯前行,你怎么能让他前去”甘罗说:“古时项橐七岁就成为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十二岁了。希望君侯您让我去试一试,为什么立刻就呵斥我呢”甘罗拜谒张唐说:“您的功勋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呢”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不知其数,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的功勋不如武安君。”甘罗问:“您清楚地知道(您的)功勋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知道。”(甘罗又问:)“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雎),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重呢”(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势重。”(甘罗)问:“您清楚地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权势重吗”(张唐)说:“知道。”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在被逐出咸阳七里处杀死。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您却不肯前去,我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啊。”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甘罗)命令仓库里准备车子,马厩里准备马匹,府库里准备财物,(张唐)起程多天了。甘罗又对文信候说:“请君侯借我五辆车子,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赵国通报。”(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郊外去迎接他。(甘罗)对赵王说:“您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听说张唐做燕国宰相的消息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做人质,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做燕国宰相,说明秦不欺骗燕国。秦国、燕国不互相欺诈,他们联合起来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国、秦国不互相欺诈的原因,没有别的,只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池来扩大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让燕太子丹回归,(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来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割让五座城池来扩大河间地盘,秦国让燕太子回国。赵国攻打燕国,夺得上谷地区三十六个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2022届山西太原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弟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默不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B.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C.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D.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C
原句呈现: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排除思路:首先,根据句式及句意进行判断,“制言者王也”为判断句,意为“发号施令的(人)是大.整,“王也”后应断开,故排除B、D两项。其次,根据句式进行判断,“晚食以当肉”与“安步以当车’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句式相同,其前后均应断开,故排除A项。
8.(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樵采意思是砍柴捡柴,“樵”与《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樵”字含义相同。
B.鄙野指郊外偏远的地方,“鄙”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字含义不同。
C.不谷,因无德而子嗣不续,此处特指侯王自称,与君主、诸侯王的谦称“寡人”含义不同。
D.再拜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拜”与《陈情表》“拜臣郎中”的“拜”字含义不同。
C
C项,“与君主、诸侯王的谦称‘寡人’含义不同”表述错误。“不谷”指“因无德而子嗣不续”“寡德之人”,均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两者含义相同。A项,“樵采”与“况吾与子渔樵上”的“樵”均为“砍柴”的意思,含义相同。B项,“鄙野”指郊外偏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的“鄙”动词,意为“当作边邑”,含义不同。D项,“再拜”的“拜”指“古代的一种礼节”;“拜臣郎中”的“拜官”,含义不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斶不畏权势。他在齐王让自己上前时回应让齐王上前,并认为如果自己上前是趋炎附势,而齐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B.颜斶不慕荣利。他没有接受齐王丰厚爵禄的笼络,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尽到尽忠直言的责任,不想失去身体和精神的独立完整。
C.颜斶论辩才高。他以柳下季垄和齐王头做对比,引用老子观点,并举侯王自我称谓的例子,来说明士贵君轻的道理。
D.颜斶主张归真。他认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宝贵的价值,生于荒野僻静之地就应回归原处,以保持本真的自己。
D
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颜斶)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说:“有这种说法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宣王一声不吭,很不高兴。左右近臣都说:“大王拥有千乘国家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为大王服务。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被称作匹夫,只能徒步行走居住在乡间而已。那些更低下的,也不过是些边远地方里巷的看门人而已,士人的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颜斶回答说:“不对。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因此能够成就他的道德并在后世传扬功名,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即使贵,也一定以贱为根本;即使高,也一定以低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不谷。这难道不j是贱是贵的根本吗’诸侯君主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才明白了(不懂得!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吃饭将以上等食物招待您,外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都穿着华丽的服装。”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璞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而是那璞玉不再保持完整的原貌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经过推举选拔{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而是他的身体和精神不再完整独立。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发号施令的(人)是大王,谢忠心直言进谏的(人)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鴈拜了两水谢离去。
(2023届新高考综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乃还甘泉,类祠太一。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劝上封泰山。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上以问左内史兒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
文本二:
武帝之淫祠以求长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宽,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琅琅乎大言之无惭矣;乃附会缘饰,以赞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为表里。武帝利赖其说,采儒术以文其淫诞,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缁黄之徒,而灭裂极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B.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C.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D.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C
(原文标点: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11.(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北河”与“州司临门”(《陈情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劝上封泰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C.“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与“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于是”含义相同。
D.“群臣更上寿颂功德”与“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两句中的“更”含义不同。
C
(A项,都是“到、至”的意思,含义相同。B项,前者是“劝告”,后者是“勉励”,含义不同。C项,前者是连词,意思是“因此”,后者意思是“对于这件事”,含义不同。D项,前者是“连续、接续”,后者是“再、复”,含义不同。故选C项。)
12.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B.汉武帝被司马相如临终颂功德、言符瑞的遗书打动,又恰逢得到宝鼎,便动了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念头,并与公卿大臣进行商议。
C.汉武帝采纳了兒宽的建议,自己制定了封禅仪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进行了封禅大典。封禅结束后,群臣都歌颂汉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对于汉武帝封禅之举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师的欺蒙,并认为汉武帝过度祭祀的行为破坏、违背了先王之道。
A
(“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错,文中只是说汉武帝被黄帝陵触动,感叹地说:“我以后升天了,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埋在东陵吗”并未确定地说汉武帝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13.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
译文:
(2)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译文:
答:
(1)现在要举行封禅大典,(可是)数年犹豫不决,假使让群臣每人都发表意见,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优游”“使”“自尽”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汉武帝)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行视察一次,到泰山进行封禅祭祀,命令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巡狩”“用事”“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关于封禅,左内史兒宽有何主张由此,王夫之是怎么评价兒宽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14.①兒宽认为封禅是帝王盛典,意味着与天地神灵相连通,封禅礼仪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②王夫子认为兒宽牵强附会赞美封禅之举,有违王道;与方士公孙卿之流相呼应,有损儒生形象。(3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本一: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冬季十月,汉武帝自云阳出发,向北经过上郡、西河、五原郡,出长城,继续向北登上单于台,然后到朔方郡,靠近北河。起驾返回,在桥山祭祀黄帝陵,走到须如将跟随的士兵遣散。汉武帝说:“我听说黄帝是仙人长生不老,现在却有他的坟墓,这是为什么呢”公孙卿回答说:“黄帝已成仙登上天了,群臣思念仰慕他,于是把他的衣冠埋在这里。”汉武帝感叹地说:“我以后升天了,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埋在东陵吗”回到甘泉宫后,类祭太一神。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要去世的时候,留下歌颂汉武帝功德的遗书,并谈到吉祥征兆之事,劝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汉武帝被他的言语感动,恰好又得到宝鼎,便与公卿大臣商议封禅的事。由于以往很少举行封禅,有关资料已旷废绝灭,没人知道应有的仪式。而各位方士又说:“封禅的意义就是长生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异奇物以与神灵相通。秦始皇就没能登上泰山封禅。陛下如果一定要登上泰山,应慢慢地往上走,如果没有风雨,就可以在山上封禅了。”汉武帝于是便命令众儒生采录《尚书》《周官》《王制》等书中的内容,草拟封禅仪式,几年也没有拟出。汉武帝询问左内史兒宽,兒宽说:“在泰山祭祀天神,在梁父山祭祀地神,显扬祖先的姓氏,祈求上天的祥瑞,是帝王的盛大典礼。然而典礼的仪式,经书中并未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告成,就意味着与天地神灵相联通,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出恰当的礼仪,而非|臣下所能做到的。现在要举行封禅大典,(可是)数年犹豫不决,假使让群臣每人都发表意见,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只有天子掌握中正平和的道德目标,兼总各种头绪,进行条理贯通,发出金玉般振荡飞扬的声音,以顺利完成上天的吉庆,作为万世遵循的法则”汉武帝便自定礼仪,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汉武帝又制作封禅用的祭器,给群儒们看,有的儒生说“与古代的不同”,于是汉武帝将所有的儒生都罢斥不用。汉武帝又仿照古代的做法,先振扬武威,再遣散军队,然后举行封禅典礼。元封元年(前110)春季正月,汉武帝巡行到缑氏城,以礼祭祀中岳太室,随从的官员在山下好像听到有人连声三次呼喊“万岁”的声音。汉武帝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员扩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的草木,并且将山下三百户百姓作为供奉中岳太室的奉邑。夏季四月,汉武帝起驾还朝到达奉高,在梁父山以礼祭祀地主神。乙卯(十九日),命令任侍中的儒家学者头戴皮帽,将笏板插在腰间,举行射牛仪式,在泰山东坡之下祭祀天神。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坛的下面埋着汉武帝致天神的玉牒书信,书信的内容绝密。祭祀礼仪结束后,汉武帝独自与侍中官、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再进行祭祀,祭祀的形式都秘而不宣。丙辰(二十日),汉武帝在泰山脚下东北部的肃然山祭祀地神,祭祀如同后土神之礼,汉武帝亲自一一拜叩。汉武帝祭祀地神之后回到奉高,坐在明堂上,群臣轮番向他祝寿,歌颂他的功德。(汉武帝)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行视察一次,到泰山进行封禅祭祀,命令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文本二:
汉武帝过度地祭祀以祈求长生不老,是受到方士和巫师之言欺蒙的结果。”兒宽,是个儒生,他谈论王道时,口若悬河,大言不惭;可是,他却牵强附会,以赞美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互呼应,密切配合。汉武帝依赖兒宽的学说,采用儒术来文饰自己的沉溺荒诞,先王之道竟然完全等同于后世的僧、道之徒,其被破坏、违背达到极点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化常识对点专练(三)
(2022高考文化常识对应教材新题型综合练)
[高考新变化·考查杂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晏子对曰:“此喂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朋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节选自《说苑·至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B.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C.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D.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2.(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菽粟食凫雁”与“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君之德着而彰”与“以彰其咎”(《出师表》)两句中的“彰”字含义相同。
C.“子羔走郭门”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中的“郭”字含义相同。
D.“君愀然不乐”与“苏子愀然”(《赤壁赋》)两句中的“愀然”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纵情玩乐,经常赏赐后宫的人,就连凫雁和台榭都受到异乎寻常的待遇,却未曾尽到君主的责任,忽略了百姓,致使百姓饥饿而死。
B.对于齐景公只顾个人私欲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晏子十分气愤,他义正辞严地劝谏景公要约束自己的无道行为,推物及人,顾念天下苍生。
C.卫国执政子羔秉公执法,曾对一位触犯刑法的人施以刖刑,但受刑者深明大义,在子羔落难奔逃之际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救了他的性命。
D.晏子心念齐国,因情利导,劝谏景公将恩赏推及百姓,此是“至公”之行;子羔爱惜民命,但又不愿因此而罔顾国法,这也是“至公”之行。
[高考新变化·考查国别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邯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B.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C.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D.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言叱也/
5.(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燕意思是侍奉燕王,“事”与《孔雀东南飞并序》“谢家事夫婿”的“事字含义相同。
B.具币意思是准备财物,“币”与《苏武传》“置币遗单于”的“币”字含相同。
C.郊迎是古代接待宾客的礼仪之一,即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文中指起迎接甘罗。
D.归燕太子意为让燕太子回归,“归”与《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意也”的“归”字含义相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信侯想要攻打赵国以此扩张河间地盘,他想要张唐助自己一臂之加但张唐婉言拒绝了,这让文信侯感到不快,被甘罗所察觉。
B.甘罗自称可以成功说服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此言论招来文信侯的叫骂,但甘罗不卑不亢,将自己与项橐类比,表明自己胜券在握。
C.张唐去燕国后,甘罗前去通报赵国,甘罗前后分别询问赵王张唐之事燕太子丹做人质之事,最后击中赵国要害,迫使赵王就范。
D.甘罗通过分析形势,劝说赵王割让五座城池,使文信侯扩展河间的愿得以达成;后又与赵国联合,共同从燕国谋得了好处。
[2022届山西太原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弟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默不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B.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C.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D.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8.(202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樵采意思是砍柴捡柴,“樵”与《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樵”字含义相同。
B.鄙野指郊外偏远的地方,“鄙”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字含义不同。
C.不谷,因无德而子嗣不续,此处特指侯王自称,与君主、诸侯王的谦称“寡人”含义不同。
D.再拜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拜”与《陈情表》“拜臣郎中”的“拜”字含义不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斶不畏权势。他在齐王让自己上前时回应让齐王上前,并认为如果自己上前是趋炎附势,而齐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B.颜斶不慕荣利。他没有接受齐王丰厚爵禄的笼络,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尽到尽忠直言的责任,不想失去身体和精神的独立完整。
C.颜斶论辩才高。他以柳下季垄和齐王头做对比,引用老子观点,并举侯王自我称谓的例子,来说明士贵君轻的道理。
D.颜斶主张归真。他认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宝贵的价值,生于荒野僻静之地就应回归原处,以保持本真的自己。
(2023届新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安全饮用水施工方案
- 人行道砖铺设冬季施工方案
- 英语语法精讲
- 志愿者证申请书
- 加入学习部的申请书
- 初一期中学习报告
- 青海省海东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怀孕调岗申请书
- 国外大学申请书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新商业、新链接、新物流》配套教学课件
- 房地产标准踩盘表格模板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学校校园安全巡逻情况登记表
- 光缆线路工程段终版施工图
- 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 毕业论文-基于Java Web的模拟驾校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人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绘画》全册课件【优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