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沉浸于课文的细腻笔触,精确提炼其深层含义,潜心思索并解答旁批的启迪,以深度领略人物形象的丰满与生动。2.探究本文如何巧妙地运用生活点滴来刻画人物性格的独特手法,领悟作者的匠心独运与巧妙构思。3.追寻作者的内心轨迹,深刻感受萧红笔下鲁迅所承载的“身份”之重量,全面领悟作者的情感寄托与深切缅怀。【教学重点】品味本文如何通过细腻入微的日常生活细节,精准刻画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学习这种生动鲜活、感染力十足的写作手法,以启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深入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萧红笔下鲁迅的“身份”所承载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教学任务。我们需要在文字间游走,寻找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和深邃的思想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萧红笔下鲁迅的独特之处。这一过程既考验我们的文学造诣,也要求我们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方能领悟作者的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生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引人入胜的情境,开启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有多少呢?请畅所欲言,分享你们对他的认识。2.展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这两首诗如桥梁般引领我们进入今天的教学之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鲁迅)这些诗句被广大读者誉为鲁迅先生品格的真实写照,它们展示了鲁迅先生坚定的斗争意志、深沉的人民情怀和对国家的献身精神。提及鲁迅,我们会想到许多形容词:深邃、沉重、严厉、倔强……他那浓黑的眉宇、根根向上的头发和严肃冷峻的面容,似乎构成了我们对他的固定印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是否也如此呢?我们总是将鲁迅与伟大、睿智相联系,那么他是否也有平凡的一面呢?伟大往往隐藏于平凡之中,那么这句话对于鲁迅来说是否适用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探索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一同感受他的伟大与平凡。二、任务导学,深度探究任务一:自我诵读,初步领略1.萧红素描萧红,一位熠熠生辉的文学天后,她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天空中熠熠生辉。身为“民国四大才女”中的璀璨之星,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才情与风采令人倾倒。1933年,她以悄吟为笔名,将首篇小说《弃儿》推向世人眼前。在鲁迅的大力扶持下,1935年,她的代表作《生死场》横空出世,这部杰作使她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广泛的瞩目与赞誉。2.写作背景鲁迅曾云:“欲赏花之美,必先培土之优。”他亦言:“纵使化为朽草,只要能滋养花朵之盛开。”这份深沉的执着与奉献,驱使着鲁迅为萧红——这朵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中绽放的奇葩,化作沃土,默默奉献,倾尽毕生心血。在鲁迅离世后,萧红将悲痛转化为力量,接连创作出《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作。这些作品,如肥沃的土壤一般,持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繁荣与辉煌。鲁迅与萧红之间的深厚情谊,早已成为文坛流传的佳话,被无数读者铭记与传颂。在众多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独树一帜。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瑰宝,更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杰出代表,犹如一束永不凋零的花环,敬献在鲁迅的墓前。由于萧红与鲁迅曾有直接的交往,她对鲁迅充满深深的缅怀与崇敬之情。而作品中的素材均来源于她的亲身经历与听闻,使得这篇作品不仅具备历史传记的真实性,更兼具文学作品的动人魅力。3.鲁迅介绍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又改字豫才,生于1881年9月25日,于1936年10月19日辞世,他是浙江绍兴的文化巨人。身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泰斗,鲁迅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文学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底蕴,成为了蜚声文坛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民主斗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积极参与,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崛起倾注了无数心血。毛泽东曾盛赞鲁迅为中国新文化方向的掌舵者。鲁迅之名,因他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而传颂千古。这位文学巨匠不仅在创作领域成就卓越,还在文学批评、思想探索、文学史研究、翻译工作、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普及以及古籍校勘与研究等诸多领域均有非凡建树。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的声誉不仅在中华文学界传颂一时,更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特别是在韩国、日本等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他的作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据最大版图的作家”。他的思想和作品将继续照耀后人,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任务二:复述故事,预习检测1.请用心发音,确保每个字音准确无误,让故事更加生动传神。(1)草率:草率是指做事不认真,马虎敷衍,缺乏细致和慎重的态度。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错误和不良后果。(2)不以为然:不以为然是指不认为所言所行是正确的,表示反对或不同意。这种态度可能会表现为挑剔、怀疑或不满意。(3)悠然:悠然是指一种悠闲自得,心情舒畅的状态,不受外界干扰和烦扰。这种心境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4)抹杀:抹杀是指完全否定,不留余地,如同彻底抹掉一般。这种极端的否定态度可能会忽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事实。(5)深恶痛绝:深恶痛绝是指厌恶和痛恨到了极点,感情极为强烈。这种情绪可能会表现为愤怒、憎恨或极度反感。任务三整体感知,深入研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教材中的批注与阅读提示,分享你们对鲁迅先生形成的整体印象。【提示】鲁迅先生,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同时也是贴心的父亲,以他血肉之躯展现了幽默与睿智的非凡风采。请为各个小节标上序号,并回顾作者所描述的鲁迅先生的几件事。随后,为每一部分精心构思一个小标题。【提示】文中总共描绘了十五件小事,这些小标题可以凝练为:1.爽朗的笑声;2.走路的风采;3.深夜的畅谈;4.饮食的喜好;5.待人的风趣;6.会意的微笑;7.青年书信的交流;8.校样的随性处理;9.忙碌的工作状态;10.电影的观赏;11.独特的休息方式;12.日常的起居习惯;13.鱼丸的品尝;14.书籍的亲手包装;15.全神贯注的工作姿态。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提示】通过对文中事件的归类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萧红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无论是鲁迅先生的神情姿态、穿着审美、饮食起居、工作习惯、休闲娱乐,还是日常琐事和对待疾病的态度,萧红都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赞美和景仰。全文虽未直抒胸臆地赞美鲁迅先生,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无尽的敬仰之情。同时,尽管文字中未曾明确提及悲伤,却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哀思之情。三、课堂小结与总体概括本篇课文精心遴选了若干与鲁迅先生息息相关的事迹,以细腻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性格的另一面。在即将到来的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些事迹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性格魅力和人格特质。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揭开这位文学巨匠更多鲜为人知的面貌,一同领略其丰富而多维的内心世界。第二课时一、重温昨日,巧妙启程我们将首先带领学生们回溯上节课的精彩瞬间,借助巧妙的引导,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开始课本的学习之旅。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的思考火花,鼓励他们预测本节课的精彩内容,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好奇心。这样的启程,将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就坚实的基石。1.上节课,我们粗略地研读了整篇文章,对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提到了鲁迅先生所经历的哪些重要事件呢?(学生回答)3.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研读《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探寻更多的细节和内涵。这些事件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鲁迅形象呢?我们期待着通过更深入的探索,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二、探索之旅,细品文本韵味任务一:全方位探索,深度品味1.请同学们迅速翻阅课文,借助教材中的旁批和阅读提示,畅谈你们对鲁迅先生留下的总体印象。他是那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还是贴心的父亲?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伟人,还是机智幽默的智者?【提示】他是那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贴心的父亲,同时,也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伟人和机智幽默的智者。2.请同学们细心为课文的各个小节标上序号,并深入思考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片段。然后,尝试为每一部分提炼一个小标题,可以直接选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自己进行精炼概括。【提示】总计十五幅温馨的画面。小标题可概括为:1.灿烂笑容;2.步履稳健;3.深夜畅谈;4.美食情缘;5.待人诙谐;6.会心一笑;7.青年心声;8.校稿随意;9.繁忙身影;10.影院逸事;11.独特休憩;12.生活点滴;13.美味鱼丸;14.亲力亲为;15.忘我之境。3.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课文,探寻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提示】尽管文中叙述的每件事看似散落,却巧妙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多面人生。通过归纳整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神情姿态,如“鲁迅的笑”和“鲁迅走路的姿态”,彰显出他的乐观与平易近人。而他的日常琐事,如“纸烟”和“休息”,则映射出他的随和与体贴。他的工作态度,如“工作时间”,更是凸显了他对工作的执着与投入。他的休闲娱乐,如“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和“踢鬼、谈鬼”,则展现出他的风趣幽默与童心未泯。在平凡生活中,如“吃鱼丸”、“若没有我呢”和“木刻画”,他对人待物的态度和对青年的关爱跃然纸上。全文虽无溢美之词,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敬仰。同样,虽未言“悲”,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与悲痛之情。任务二:深度洞察,精细解读本文透过描绘鲁迅先生的多元生活片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深入剖析每一件事情所揭示的鲁迅先生的性格特质。【提示】鲁迅先生的明朗笑容,彰显了他真诚、乐观开朗和平易近人的性格;他与夫人的热情待客,体现了他的热情好客;他在家中参与包饺子等家务活动,展现了他对家人的关爱与依赖;他与作者的玩笑互动,突显了他的机智幽默;他对原稿与校稿的随意态度,反映了他的淡泊名利;他夜观电影时的谦让之举,彰显了他的礼让精神;他深夜陪伴客人,体现了他的热情与耐心;他深夜工作至晨曦方歇,反映了他勤奋不懈的工作精神;他检查海婴的丸子,体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任务三:品味文本的微妙之处,深入剖析写作手法1、本文中那些细腻入微的描绘和饱含深情的叙述,都为我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现在,请从你的阅读中挑选出那些最触动你心灵,或是给你带来启示的细节或语句,并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一同探讨其背后的深刻含义。【示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参考:这样的描绘,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乐观、开朗且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与我们通常所认识的严厉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参考:这里运用的“抓”、“扣”、“伸”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鲁迅先生的习惯性动作,进一步凸显出他敏捷、果敢且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参考:这一细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待人接物的热诚与周到,他的真诚与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更加敬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2、据传,有友人读罢萧红的这篇文字后,轻蔑地嘲讽道:“这样的内容岂能成为文章?其特别之处何在?”然而,正是这篇表面看来逻辑略显松散,甚至琐碎的文章,却奇迹般地塑造出鲁迅先生的经典形象。你对这种表达方式有何看法?在小组讨论中,请积极分享你的观点,并给出你的理由。参考:我个人倾向于欣赏这种表达。文章巧妙地通过捕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魅力。尽管作者笔下似乎漫不经心,但每个字、每个句子都流露出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这些微小的生活瞬间,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了鲁迅的真实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描绘让鲁迅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只有“横眉冷对千夫指”形象的伟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喜怒哀乐皆有的“普通人”。这样的鲁迅形象更让人觉得亲近、敬佩,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深刻的启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是文章生命力的源泉。3、除了鲁迅之外,本文还涉及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各自在文章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是否相同呢?参考:文章巧妙地借助“我”、海婴和许广平等人的视角,从侧面烘托出鲁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