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大学》作品介绍《大学之道》是《大学》的开篇,在全文中具有纲领性作用。《大学》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其他三本合称为“四书”。“四书”:《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礼》是“五经”之一,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

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记》弟子在学习《礼》时,为辅助记忆做的笔记,称为“记”《礼记》由来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了解编者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题解“大学之道”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原则。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礼节。包括:“字音、字形、断句;礼、乐、射、御、书、数

”等。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朗读文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主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翻译课文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形容词,美好的③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使……去旧④止:达到大学之道,在明①明②德,在亲③民,在止④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美好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止于至善明明德在亲民共同三纲领最终目的低高个人群体1、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社会道德趋于完善。知①止②而后有定③,定而后能静④,静而后能安⑤,安而后能虑⑥,虑而后能得⑦。

①知:知道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翻译课文

②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③定:志向坚定不移

④静:心不妄动⑤安:性情安和⑥虑:思虑精祥

⑦得: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近:动词,接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翻译课文知止定静安虑得道本、始、先末、终、后思想上2、怎样才能达到“至善”呢?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①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②其身。①齐:使……整齐有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翻译课文②修:修养其:自己的欲修其身者,先正①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②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③其知①正:使……端正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翻译课文②诚:使……真诚③致:获得④其:助词,无实义致知在格物①。物格而后知至②,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①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②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翻译课文而:表顺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①,壹是②皆以修身为本③。①庶人:平民百姓

以:把③本:根本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翻译课文

自:从②壹是:一概,一律

为:作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善其身)外王(善天下)1.“八目”指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八目”中哪一条是核心?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平天下内圣(修己)外王(治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知定静安虑得步骤目标方法目的3、三纲八目的关系如何?《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本文总结品味语言

《大学之道》中大量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