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中的药物传输与吸收机制演讲人:日期:药物传输基本概念与原理口服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注射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局部用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吸入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新型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研究进展contents目录药物传输基本概念与原理01CATALOGUE药物传输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并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药物传输是药物治疗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解药物传输机制有助于优化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药物传输定义及意义药物传输意义药物传输定义药物顺着浓度梯度跨膜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两种方式。简单扩散是脂溶性药物的主要转运方式,而滤过则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主要转运方式。被动转运药物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转运方式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的生理环境下,如肠道上皮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主动转运药物与特异性载体结合后被转运到细胞内。这种方式具有选择性和饱和性,常见于一些大分子和离子型药物的转运。载体转运药物在体内转运方式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等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药物理化性质不同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吸入等)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疗效。给药途径年龄、性别、妊娠、疾病等生理因素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生理因素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进而改变各自的疗效和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传输因素口服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02CATALOGUE食管将药物从口腔输送至胃。口腔咀嚼和吞咽药物,口腔内的唾液对药物进行初步溶解。胃储存食物和药物,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药物进行进一步溶解。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电解质,对药物吸收贡献较小。小肠主要吸收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有助于药物的吸收。胃肠道生理结构及功能药物在小肠内吸收小肠是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药物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药物进入小肠经过胃的排空作用,药物进入小肠,开始被吸收。药物在胃内停留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因个体差异和药物性质而异,一般为0.5-2小时。药物在口腔内溶解部分药物在口腔内即可开始溶解,尤其是易溶于唾液的药物。药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在胃内,药物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混合,进一步溶解。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内转运过程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分子量等理化性质影响其在胃肠道内的溶解和吸收。药物理化性质胃肠道生理状态饮食因素个体差异胃肠道的pH值、蠕动速度、胃排空时间等生理状态影响药物的溶解和吸收。食物可以改变胃肠道的pH值、增加胃肠蠕动、延缓胃排空等,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同个体间存在生理差异,如胃肠道功能、代谢速率等,导致对同一药物的吸收存在差异。影响口服药物吸收因素注射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03CATALOGUE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适用于急救和危重病人。肌肉注射药物通过肌肉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较静脉慢。皮下注射药物在皮下组织吸收,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皮内注射药物在表皮和真皮之间注射,主要用于皮肤试验和某些疫苗接种。注射给药途径及特点药物分布药物从注射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如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生成代谢产物。药物排泄代谢产物及部分原形药物通过肾脏、胆汁等途径排出体外。注射后药物在体内分布和代谢过程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脂溶性、分子量等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药物性质不同注射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有影响,如静脉注射起效快,皮下注射起效慢。给药途径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存在差异,影响药物效果。个体差异疾病状态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疾病状态影响注射给药效果因素局部用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04CATALOGUE
皮肤生理结构及功能表皮层最外层,主要起保护作用,阻挡外界物质进入。真皮层位于表皮下方,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为皮肤提供营养和感觉功能。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具有保温、缓冲和储能等功能。03药物吸收药物被皮肤细胞摄取,进入血液循环。01药物释放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出来,扩散到皮肤表面。02药物渗透药物通过表皮角质层,进入皮肤深层。局部用药在皮肤内转运过程药物理化性质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极性等影响其在皮肤内的渗透和吸收。皮肤状态皮肤角质层厚度、皮肤湿度、皮肤病变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制剂因素制剂的剂型、药物浓度、赋形剂种类和用量等也会影响药物的释放、渗透和吸收。使用方法药物的涂抹量、涂抹频率、涂抹时间等也会影响局部用药的效果。影响局部用药效果因素吸入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05CATALOGUE喉呼吸通道和发音器官,对吸入气体无特殊作用。鼻腔对吸入气体进行过滤、加温和湿润,同时是嗅觉器官。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对吸入气体有一定的湿化作用。气管和支气管气体传输通道,具有分泌黏液、清除异物、免疫防御等功能。肺泡气体交换场所,具有弹性回缩力,有助于气体排出。呼吸道生理结构及功能药物通过吸入装置雾化成微小颗粒,随呼吸气流进入呼吸道。药物雾化药物颗粒在呼吸道内沉积,主要在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药物沉积沉积在呼吸道的药物通过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作用。药物吸收吸入给药在呼吸道内转运过程药物理化性质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解离度等理化性质影响其在呼吸道的沉积和吸收。吸入装置性能吸入装置的雾化效果、颗粒大小及分布等影响药物在呼吸道的沉积效果。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呼吸状况、吸入技巧等也会影响吸入给药的效果。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因呼吸肌力减弱而影响吸入效果;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呼吸道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药物沉积和吸收。影响吸入给药效果因素新型给药系统药物传输与吸收研究进展06CATALOGUE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的药物载体,如纳米粒、纳米囊等,可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纳米药物载体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乳剂,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好、易于吸收等优点,可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纳米乳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晶体,可改善药物的溶解性、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纳米晶体制剂纳米技术在药物传输中应用缓释制剂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控释制剂根据生理节律或病理状态,定时、定量释放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靶向缓控释制剂将缓控释技术与靶向技术相结合,使药物能够准确到达病变部位,降低全身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缓控释制剂在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金融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区域广义协调发展机理与政策统筹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减碳责任量化与多产品企业投资绿色转型:内在机理、效应评估与策略选择
- 2025版委托担保合同范本:供应链金融合作风险控制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物流保险合同订立与理赔3篇
- 2025年伊犁货车从业资格证考什么
- 2025年度个人自建别墅地基买卖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混凝土工程进度协调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加工企业环保责任承诺合同4篇
- 2025年建筑钢材批量供应及售后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夫妻离婚后子女医疗费用分担协议2篇
- 2025-2030年中国陶瓷电容器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仓储配送中心物业管理与优化升级合同3篇
- 2025届厦门高三1月质检期末联考数学答案
- 音乐作品录制许可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拉萨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AIGC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重构研究
-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师德标兵个人主要事迹
- 连锁商务酒店述职报告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