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成绩监测高一京津班历史试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元谋人和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项和B项错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故C项错误。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河姆渡人,故D项正确。2.《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制,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出现了阶级分化,而在当时精美的玉器和陶器的随葬品就是权贵阶层的生活表现,故答案为B;A只能表明当时开始种植水稻,不能说明贫富分化,A错误;C表明当时城市建造的水平,错误;D表明古遗址距今的时间,不能表示贫富分化,错误。3.“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占卜”、“甲骨”、“肩胛骨”信息可知当时的国王利用甲骨等器物进行占卜,并由此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主要使用于商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甲骨文出现于商朝,不是夏朝;C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金文;D选项错误,春秋时期已不再使用甲骨文。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以拱卫周王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答案为B;禅让制发生在原始社会,不是西周时期,A错误;郡县制是从东周的春秋时期出现,B错误不符题意,排除。行省制度是元朝对地方管理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D错误。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人的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因此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正确;AB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个人观念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6.《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答案】D【解析】公元前771年,西北的民族犬戎攻破周的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平王东迁后,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争做霸主。这就出现了题干描述的现象:“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说明周天子地位的下降,王室衰微。点睛:重点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对整段的史料不熟悉,但是可以通过注释得到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串联起整个史料。材料主要强调了周王朝中央权力衰弱,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地方诸侯割据壮大。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的衰落,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因而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7.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初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答案为B;战国时期掌握实权的为各国国君而不是卿大夫,A错误;工商业发展是达到富兵强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C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而周王室代表着落后的奴隶主,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8.《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ACD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9.以下主张中不属于墨子的是A.兼爱B.非攻C.节俭D.仁政【答案】D【解析】【详解】儒家代表孟子发扬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D不是墨子的学说,符合题意;ABC均是墨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1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东方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则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正确;据所学可知,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与材料不符,A错误;汉武帝开拓疆土、忽必烈一定乾元与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不符,C、D错误。11.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可见郡县制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地方设臵郡县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非秦朝最先推行,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并非认为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C项错误;秦朝之前已经存在郡县,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12.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以图示法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图片显示皇帝和“三公”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此中央机构创立于秦朝,故选A;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B;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排除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故选A。1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长期动乱,经济衰落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天下一统,国泰民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秦以前,民都喜欢用金玉制印,但秦朝后,金玉制印只能皇帝用,群臣不敢用玉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玉玺是皇权的象征,因此材料本质上体现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衰落、皇权为民,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泰民安,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联系所学皇帝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14.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鸿门宴B.张楚政权C.霸王别姬D.楚汉之争【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灭亡后,形成以刘邦为首的“汉”和以项羽为首的“楚”,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四年的楚汉之争,由于连年战争,双方约定就以当时对峙的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后来形成了象棋中的楚河汉界,答案为D;ABC属于楚汉之争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不能表示楚河汉界,排除。15.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设置郡县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D.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汉承秦制”是说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官僚制度。休养生息是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而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政治制度,因此休养生息不同于秦朝的政治制度,D符合题意;ABC是沿袭秦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1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 B.实现民族交融 C.增加税收 D.削弱王国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恩泽贵族只是手段、特点,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问题,B选项错误;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且“推恩令”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C选项错误。17.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设立中央官学,以教授儒学为主,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正确;BCD项与汉代太学的设立无关,排除。18.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0年,西晋灭掉,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贵族所灭。填空线上应为A.蜀鲜卑B.魏氐C.吴匈奴D蜀匈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曹魏灭亡。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了西晋。答案为C;蜀国灭亡于263年,魏国265年被晋取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20.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A.北方战乱频仍B.北方瘟疫肆虐C.北方灾荒严重D.南方经济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甚至迁到南方,故A正确;北民南迁的原因是北方的战乱,不是北方的瘟疫和灾荒,故BC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比南方发达,故D错误。21.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A.匈奴、鲜卑、羯、氐、羌B.蒙古、鲜卑、羯、氐、羌C.匈奴、靺鞨、羯、氐、羌D.南诏、蒙古、羯、氐、羌【答案】A【解析】【详解】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氏、羌以及鲜卑五族,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2.魏晋时期有六个政权因在同一城市定都而被称为“六朝”,这一城市是现在的A.南京B.西安C.洛阳D.成都【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国、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一共六个朝代都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历史上叫“六朝”古都,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3.魏晋南北朝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有A.曹魏、北魏B.西晋、东晋C.前秦、东晋D.前秦、北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于5世纪统一北方,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及错误的是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B.改鲜卑姓为汉姓C.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答案】D【解析】【详解】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迁都洛阳,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25.隋朝曾设置义仓,对其理解正确的是,义仓A.修建的初衷是供应朝廷物资需要B.遍置于长安、洛阳等城市C.是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设置的粮仓D.满足了征伐高丽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答案为C,同时排除A;隋朝的义仓在收获时向民户征粮积储,以备荒年放赈。设在里社,由当地人管理,而不是设在城市之中,B错误;不是为了满足了征伐高丽的需要,D错误。26.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民族的大融合C.中华帝国的衰落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时代,答案为D;A是先秦时期,错误;B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错误;C是明清晚期,错误。27.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A.轻徭薄赋B.虚怀纳谏C.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可知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唐太宗则虚怀纳谏,答案为B;ACD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28.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示的中央机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为B;ACD的中央机构不是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29.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A.神权与王权B.皇权与相权C中央与地方D.外戚与宦官【答案】C【解析】【详解】“七国之乱”是汉帝国中央与地方王国之间,矛盾激化;“安史之乱”是唐帝国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问题;二者综合可知,均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点睛】其备考启示: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其二,材料新信息和所学旧知识对比,寻找异同。3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肯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A.政局稳定B.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国力全盛D.完全停止唐藩纷争【答案】B【解析】【详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増强,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学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答案为B;A项并不惟指武则天时期,错误;C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31.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是唐朝的统治手段之一,首领被封为渤海郡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靺鞨粟末部B.吐蕃C.东突厥D.回纥【答案】A【解析】【详解】靺鞨粟末部首领大祚荣被封为渤海郡王,答案为A;赞普是吐蕃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呼,不是唐朝册封的,B错误;唐朝灭掉东突厥,没有册封东突厥首领,C错误;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册封为怀仁可汗,D错误。32.公元757年,杜甫身陷长安,国事家愁涌上心头,挥笔写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成“国破”的直接原因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五代十国混乱D.朱温称帝【答案】A【解析】【详解】755763年爆发安史之乱。由“公元757年,杜甫身陷长安”分析安史之乱是造成国破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开始出现,故B错误;五代十国混战是唐王朝灭亡以后发生的事情,与唐朝没有联系,故C错误;907年朱温称帝,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3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B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故A不合题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是起义的原因,不是影响,C错误;唐代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故D不合题意。34.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分别是A.品行、门第、才学B.血缘、门第、才学C.品行、才学、门第D.军功、品行、才学【答案】A【解析】【详解】察举制是按照品行和才学进行举荐,然后考察授以官职;九品中正制是按照门第来确定官职;科举制是通过考试,以才学进行选官,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3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关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C.三省分权,独立平等D.尚书省掌管六部【答案】C【解析】【分析】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权,但独立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故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设置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尚书省掌管六部,,故A、B和D都是正确说法,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6.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答案】D【解析】【详解】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选项符合题意。租即田租,每年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谷物,A选项错误。调指的每年定期缴纳一定的绢布,B选项错误。庸则是力役,百姓定期向官府服力役,C选项排除。37.一位大臣向皇帝指出当时税法的不合理,他说:该税法实施之初,一匹绢合四千钱,所以税额万钱的人家只要缴纳绢二匹半;现在一匹绢合八百钱,这户人家竞要缴纳十二匹绢他们讨论的是下面哪个税法A.隋代租庸调法B.唐代两税法C.宋代募役法D.明代一条鞭法【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的两税法是指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开始征收货币地租,由此导致了题干中现象的出现,故答案为B;租唐调制是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措施,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土地肥收取赋税,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分推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这与材料信息不符,D错误。38.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维护统治,故“始终”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遭遇危机,因此儒学不断吸收佛、道德合力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39.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敦煌地区落后B.农业技术兴农C.耧犁没有推广D.以农为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表明农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增加了收成,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答案为B;材料仅反映了敦煌地区农耕技术落后,而不能说明敦煌地区落后,耧犁没有推广说法过于绝对,以农为本思想无从体现。排除ACD。40.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B.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C.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 D.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白居易的诗印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诗歌的传播,B项正确;A项错误,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CD错误,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定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分封制。定义: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先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巩固统一。(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造成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根据“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得出是分封制。定义:结合所学可得出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先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根据“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得出郡县制。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巩固统一。(3)原因:根据“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得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网络安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三年级下册小学生期末评语(17篇)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混合运算过河说课稿北师大版
-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材料教科版
- 小学生宿舍内务管理制度
- 死因制度培训课件
- 2021年卫生招聘(公共卫生管理)考试题库(带答案)
- 医生输血培训课件
- 同轴电缆接头制作(最终版)
- 越努力越幸运商务红色工作汇报PPT模板
-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和答案(陈杰)
- 设备润滑注油周期表.doc
- 医用红外热像仪
- 藏历新年ppt模版课件
- 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
- 沪教牛津版小学四年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智能净水器控制系统设计
- 模拟电子技术答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