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_第1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_第2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_第3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_第4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双鸭山高一检测)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该看法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夸大了文化观念的影响C.说明了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D.强调了中英冲突的偶然因素【解析】选B。亚当斯“(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的看法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这夸大了中西文化观念的影响,故选B;鸦片战争根源在于英国亟需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排除A;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排除C;由“亚当斯……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可知,他认为鸦片战争是中西文化观念冲突的结果,而不是偶然因素,排除D。2.1862年,清朝决定以“黄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采用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D.实现了外交观念的转变【解析】选C。据材料“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可以看出中国在外交场合中也有国旗,体现了中国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故C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特征,故A错误;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没有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晚清政府具有初步的国家理念,清政府外交观念并没有实现转变,故D错误。【深化点拨】晚清政府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最终导致了对外战争的失败;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增强国力,民族才能振兴,才能在国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3.(2020·黄冈高一检测)太平天国在其管辖领域内实行严格的避讳制度,如为避南王冯云山之讳,将“山东、山西”二省改为“珊东省”和“珊西省”,将“云南省”改为“芸南省”。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建立了横跨南北的全国性政权B.推动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C.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D.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束缚【解析】选D。古代避讳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尤其是体现皇权至上的特点,太平天国时期坚持避讳制度体现了其领导者深受传统皇权思想的影响,故D正确;B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错误;A、C与史实不符,故错误。【补偿训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规定了“朝纲”和“君道”:“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下定于一尊,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B.已达到革命事业的终极目标C.加强了对核心领导层的控制D.未摆脱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解析】选D。太平天国规定的“朝纲”和“君道”体现了天王的权力和地位如同皇帝,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仍然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D。4.(2020·九师联盟高一检测)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对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选A。据材料中“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对经济平衡的破坏”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A,排除B、C;D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补偿训练】《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B.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C.鸦片输入导致了白银大量外流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析】选D。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原先为躲避战乱而逃入租界的人纷纷返回原籍,进而导致租界内人口数量减少,房租下跌,故选D。5.清末某官员在汇报民情的奏折中称:“(民)知法不可恃,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经反复开导、再三力拒。”文中的“民情”是指 ()A.干涉还辽B.抵制瓜分狂潮C.拒绝割台D.秘密结社反清【解析】选C。据材料“为南洋屏蔽”可知不是辽东,故A错误;据材料“为南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结合所学唐景崧为台湾巡抚可知涉及甲午中日战争时割让台湾,瓜分狂潮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B错误;据材料“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后割让台湾得出人民拒绝割台,故C正确;据材料“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得出民众不反对政府,故D错误。【补偿训练】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归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钓鱼岛是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故C与题意相符。【拓展延伸】中日甲午战争是列强侵华转折点的表现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国家主要是英国等老牌的殖民国家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目的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方式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从勾结清王朝到政治瓜分中国,最后到实行“以华制华”列强关系以勾结为主以争夺为主影响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剧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6.(2020·成都高一检测)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中外文化冲突加剧B.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解析】选D。题意没有体现中外文化冲突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内容,故排除A、C;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民主独立没有成为时代主题,故排除B;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借助宗教理论来进行斗争,充分说明了农民运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故D正确。【补偿训练】下图漫画名为《官方的礼物》,并写道:“为纪念中国的这次运动,将要给端郡王载漪送上漂亮的首饰(项链、锁链和手链)。”据此判断,“这场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选C。义和团运动中,端郡王载漪利用义和团排外,力劝慈禧对外宣战。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与漫画《官方的礼物》内容相符,C符合题意。7.(2020·青岛高一检测)“内地会”是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1900—1936年“内地会”中英国传教士的数量在20世纪前期逐渐被其他国家赶超,据所学可知,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落后,被美、德赶超有关,说明国力的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故C正确;侵华与传教相结合是近代西方传教的总体特征,不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在华传教士比例的消长,看不出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总体发展趋势,故D错误。8.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下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解析】选B。漫画把腐朽的清政府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力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都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这体现了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故选B。9.歌曲《始业式》唱道:“学堂今朝开校,清晨起床早。同学依然济济,殷勤相问好。国旗五色飘飘,旭日正相照。从兹进步愈速,知识日增高。”以上歌词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解析】选D。从题干材料中“国旗五色”可看出,当时的国旗是五色旗,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故选D。10.(2020·济南高一检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终结,A中“其统治得以延续”表述错误,排除;南北议和后,根据协议,袁世凯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错误;共和政体确立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的实现,排除C;故只有D符合题意。【补偿训练】(2020·德州高一检测)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得到的答复是:“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的答复旨在说明 ()A.政治妥协的必要性B.袁世凯变为共和派C.军事斗争的残酷性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解析】选A。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以换取民主共和的早日实现,体现了政治妥协的必要性,故A正确;袁世凯变为共和派说法错误,故排除B;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不是军事斗争的结果,故排除C;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是出于大局考虑,并不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排除D。11.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解析】选D。由材料“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选D。【补偿训练】下图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次国际性会议的一幅漫画。这次会议的决议导致了中国哪次历史事件的爆发 ()A.中日甲午战争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D.五四爱国运动【解析】选D。图中信息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的情况,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故选D。12.(2020·旅顺高一检测)1919年11月,李大钊发文评价五四运动,称其:“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这体现了五四运动 ()A.追求正义自由的理想B.具有苏俄革命的模式C.爱国牺牲的责任意识D.兼具社会革命的意义【解析】选A。根据材料“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可知,五四运动对正义自由的追求,故A正确;苏俄革命的模式是指中心城市暴动,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模式,故B错误;材料只体现对正义自由的追求,没有涉及爱国牺牲和社会革命,故C、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天意”之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崇拜……在这种逻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二历史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一直以汉族为中心,华夏蛮夷间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即便暂时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辛亥革命以后,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普通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态度(不得摘抄原句)及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12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态度;根据“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概括原因。第(2)题,举例要符合题目要求,围绕“五族共和”展开,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变化。答案:(1)态度:旁观者(或看客、民族意识极为淡薄)。主要原因: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2)政治实践: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国国定教科书指出: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材料二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指出:“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材料三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