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实验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B.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C.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D.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B.5月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C.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最早时写作“荼”字,《尔雅·释草》中解释说:“荼,苦菜。”茶叶味苦,于是茶树也被称为“木荼”。B.“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首童谣唱的就是我们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端午节。C.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4.下列诗句中用“梨花”比喻人物的是哪一句?()A.千树万树梨花开 B.驿路梨花处处开C.梨花一枝春带雨 D.梨花枝上层层雪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河和西河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两河生态功能间不容发。C.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D.梦想似乎近在咫尺,偏偏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生活多么矛盾啊,而他必须在这矛盾中寻找平衡。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表1某市农村学校不同性别中学生食用早餐情况性别每天都吃(%)经常吃(%)偶尔会吃(%)基本不吃(%)男生1193(72.48)312(18.96)106(6.44)35(2.13)女生1214(67.86)348(19.45)175(9.78)52(2.91)合计2407(70.07)660(19.21)281(8.18)87(2.54)表2某市农村学校3个年级中学生早餐食用各类食物比例年级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肉类(%)豆类(%)初中一年级1015(80.30)749(59.26)573(45.33)430(34.02)248(19.62)初中二年级1024(80.06)71(59.66)495(38.70)494(38.62)210(16.42)初中三年级797(79.70)591(59.10)406(40.60)327(32.70)188(18.80)合计2836(80.05)2103(59.36)1474(41.60)1251(35.31)26(18.23)(材料三)以下是关于学生早餐食用情况的采访:生一:每天做作业都做到很迟,早上能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早餐就没那么重要了。生二:家里给了我早餐钱,可是我经常把钱省下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一:我们的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给孩子做早餐,随便外面吃点儿就可以了。家长二:早餐吃个馒头,再加个鸡蛋就行了,哪儿来那么多讲究?营养师: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早餐的食物种类越多,营养就越全面。1.阅读(材料二),分析某市农村学校中学生食用早餐存在的主要问题。2.阅读(材料三),概括学生早餐食用状况不理想的原因。3.下列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A.经常不吃早餐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和体力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学习效率。B.某市农村学校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中,女生占比高于男生。C.某市农村学校的学生最需要补充的早餐食物是豆类制品,比如豆浆。D.为了加强早餐的营养,最需要的是对学生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7.默写填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老师们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8.名著阅读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1)选段出自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2)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样读书?请联系少年毛泽东的读书经历,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这首诗是写的季节是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呈现的画面。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齐景公以司马穰苴为将军,使庄贾监军。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司马穰(ráng)苴(jū):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立表下漏:立起了木表和漏壶,用来计时。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穰苴既辞辞:辞别,告别 B.仆表决漏仆:倒下,趴下C.以徇三军徇:巡行示众 D.士卒次舍次:驻扎安营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A.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化其赢弱者B.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惠到者C.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D.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中午在军门会和,并立起木表和漏计时。B.庄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参加亲戚朋友的劝酒挽留,故而迟到。C.庄贾派人向景公求救,求救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庄贾就被斩首示众。D.司马穰苴用三天整训军队准备出战,要病弱者都奋勇争先上战场。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挤公交车的母亲铁凝①这里要说的是我母亲在乘公交车时的一些表现,但我首先须交代一下我母亲的职业。②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她对自己的职业是满意的,甚至可以说是热爱,因此她一开始有点不知道怎样面对退休。她喜欢和她的学生在一起,有时候也喜欢对学生发脾气。用我母亲的话说,她发脾气一般是由于学生练声时和处理一首歌时的“不认真”“笨”。不过在我看来,母亲对学生发脾气稍显那么点儿煞有介事,只觉得发脾气时的她不像教授,反倒更似一个使性子的孩童。但我观察母亲的学生,他们还是惧怕这位徐老师(我母亲姓徐)的。他们知道这正是徐老师在传授技艺时没有保留,没有私心的一种忘我表现,他们服她。可是我母亲退休了。③我记得退休之后的母亲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说过,让我最好别告诉我的熟人和同事她退休。我说退休了有什么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挤公交车了,你不是常说怕挤车嘛,又累又乏又耗时。母亲冲我讪讪一笑,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觉出她对于挤车的某种留恋。④我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公共汽车连接了她的声乐事业,连接了她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所有活动,她生命的很多时光是在公共汽车上度过的。当然,公共汽车也使她几十年间饱受奔波之苦。我母亲就在长年的盼车、赶车、等车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车的经验。不管人多么拥挤,她总能比较靠前地登上车去。她上了车,一边抢占座位一边告诉我,挤车时一定要溜边儿,尽可能贴近车身,这样你就能被堆在车门口的人们顺利地“拥”上车去。试想,一位年过六十的妇女,这是多么危险的行为啊!我的确亲眼见过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地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未停下,母亲便会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她的表现也使我们母女乘公共汽车时总仿佛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我被母亲率领着上车。有时,她能够幸运地同时占住两个座位,而我又离她比较远时,她总是不顾进出站立顾客的白眼和我的尴尬,坚定不移地叫我的小名要我去坐。甚至有一次我因高烧几天不退乘公共汽车去医院时,母亲竟然还动员乘客给我让座。但那次她的“动员”没有奏效,坐着的乘客并没有因为母亲声明我是个病人就给我让座。那时我站着,脸更红了,心中恼火着母亲的“多事”,并由近而远地回忆着她在汽车上的种种表现。当车子渐空,已有许多空位可坐时,我仍赌气似的站着,仿佛因为我母亲太看重座位,我便越要对空座位显出些不屑。⑤近几年来,城市的公共交通逐渐得到化解,可我母亲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仍固执地使用她多年练就的上车法:即使车站只有我们两人。我不止一次提醒她不必这样,万一她被车刮倒了呢?万一她在奔跑中扭了腿脚呢?我知道我这提醒无用,因为我母亲下一次照旧。每逢这时我便有意离我母亲远远的,故意不和她站在或坐在一起。我遥望着我的母亲,看着她在找到座儿之后那么心满意足。我母亲也遥望着我,她张张嘴显然又要提醒我眼观六路留神座位,但我那拒绝的表情又让她生出些许胆怯。我遥望着母亲,遥望着她面对我的“胆怯”,忽然觉得母亲练就的所有“惊险动作”其实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有关联。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里,母亲总是拥挤在各种各样的队伍里,盼望、等待、追赶……拥挤着别人也被别人拥挤着:年节时买猪肉、鸡蛋、粉条、豆腐的队伍,凭票证买月饼、火柴、洗衣粉的队伍,买定量食油和富强粉的队伍,买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的队伍……每一样物品在那个年月都是极其珍贵的,每一支队伍都可能因那珍贵物品的突然售完而宣告解散。我母亲这一代人就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就着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⑥我渐渐开始释然:我理解了母亲因不能再领受挤车之苦而形成的那种失落心情,我知道等待、挤上公共汽车其实早已是她声乐教学事业的一部分。她看重这个把家和事业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并且因此还乐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予的“庇护”,就像从前岁月里,她曾为她的孩子、家人,无数次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拥挤在嘈杂的人群里,等待各种食品、日用品。⑦不久之后,我母亲同时受聘于两所大学继续教授声乐。她显得很兴奋,因为她又可以和学生在一起了,又可以敲着键盘对学生发脾气了,她也可以继续她的挤车运动了。我不想再指责我母亲自造这种惊险,我知道有句老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⑧幸福,对于母亲来说,一定程度上源自对于“挤公交车”的爱好。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母亲乘坐公交车有哪些表现。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3.请根据第⑤段划线句子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用第一人称描述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4.第②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对于文章中的母亲的形象,有人认为她充满小市民的庸俗,而且破坏社会秩序,这个人物形象不符合当代的社会价值观,太过时了。对此观点,你作何评价?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谈谈你理由。12.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胡龙成①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的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好相反。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地适应严寒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达2/5以上,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同时,愈往南,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翻的趋势,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厚而向前凸的嘴唇,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风沙天气多,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⑤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都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度角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肤色一般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纤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选自《中学生科普文阅读》,略有改动)1.通读全文后填空。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从全文看,“形体”是从_______和____方面说明;“容貌”是从_____方面说明;“肤色”是从_____方面说明。2.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1)“地理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阅读第④段,分析本段的写法。(1)本段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加具体准确。(2)本段采用总分式结构,先写__________,然后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加以说明。4.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3.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列小题。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B.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地重复别人,要有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3.文中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B.画家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C.写诗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D.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4.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三、语言表述14.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五)班的王强正要上学,他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王强要向班主任陈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带王强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王强对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强对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武侠小说,常有这样的套路:主人公以前打不过人家,然后遭受屈辱,得到奇遇,学了新招,打败宿敌。生活中,也常这样,旧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可能新的招数就可以。请以“________的新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可以放飞你的想象,也可以发表你的议论;(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6)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
B改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C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2、A【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运用反选排除法,B句中“石破天惊”指出人意料的奇境,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形容比赛,C句中“骇人听闻”意为听得使人害怕,有贬义,D句中“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正确,不同意,错用词义,故A对。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D【解析】
试题分析:“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构成并列关系,其间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据此,答案为D。4、C【解析】
A比喻冬雪。B比喻雷锋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精神。C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D指梨花。5、B【解析】
B.“间不容发”,两物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用在此句不符合语境,可用“刻不容缓”。【点睛】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6、1.约10%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早餐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单一;营养不均衡。2.作业较多,补眠占用了吃早餐的时间;学生把早餐钱挪作他用;家长没时间给孩子准备早餐;家长缺乏营养学知识,不懂得如何给孩子准备营养早餐。3.D【解析】1.本题考查图表分析。某市农村学校中学生食用早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表1某市农村学校不同性别中学生食用早餐情况”中最后一列“基本不吃早餐”的数据可知:约10%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表2某市农村学校3个年级中学生早餐食用各类食物比例”中数据“谷类占比80%”“蔬菜、水果59%”,对比可知“早餐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单一”;“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肉类、豆类”学生的早餐只有这几类,因为早餐的食物种类越多,营养就越全面。由此分析:学生早餐营养不均衡。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阅读【材料三】,学生早餐食用状况不理想的原因可由“每天做作业都做到很迟,早上能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家里给了我早餐钱,可是我经常把钱省下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给孩子做早餐”“早餐吃个馒头,再加个鸡蛋就行了,哪儿来那么多讲究?”概括分条作答。3.D项理解在材料中没有依据。7、(1)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2)醉翁之意不在酒(3)沉舟侧畔千帆过(4)会当凌绝顶(5)留取丹心照汗青(6)断肠人在天涯(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
(1)——(6)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下句即可,要注意“愠”“畔”“绝”“汗”“涯”等字的书写;(7)(8)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君”“作”等字的正确写法。8、(1)斯诺《红星照耀中国》(2)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围绕读书对个人成长,对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去谈,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解析】
(1)文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说的读书经历。(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如,读书笔记的实际用处在读书的时候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慢慢体会,总之自己做读书笔记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问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而总结出来的结论的,一定要记录下自己是如何导出这个结论的;做读书笔记,也可以等你看完一整章节的时候凭借回忆来做笔记;当你无事所做的时间段超过五分钟的情境就是你的碎片时间了,其实细细算来,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碎片时间所完成的读书进度是远大于你的固定读书时间的。二、阅读9、1.秋天2.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3.表达了豪情壮志(畅快豪迈)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所描写景物所呈现的季节。此题比较容易。“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秋”字揭示了季节,即秋天。2.试题分析: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半轮明月倒映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可通过分析具体诗句来概括情感。如“夜发清溪向三峡”写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的畅快豪迈。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点睛: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0、1.B2.B3.D4.(司马穰苴)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仆表决漏”的意思是: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这里的“仆”是“打倒,推倒”的意思,不是“倒下,趴下”。故答案为B。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的意思是: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惠到者。故答案为B。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可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并不是“要病弱者都奋勇争先上战场”。故答案为D。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召(召来)、军正(军法官)、期(约定)、后至(指迟到)”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参考译文:齐景公让司马穰苴为将军,让庄贾作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渡过了黄河,燕国的进攻被瓦解了。11、1.①母亲冒着危险挤上公交车;②母亲占两个座位并固执地让我去坐;③母亲动员乘客给生病的我让座;④母亲提醒我去占座,但害怕被我拒绝。2.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扒住车门”“一跃而上”表现了母亲上车动作的麻利;“催促着我”表现了母亲对我还没上车的担心;“优越”“得意”写出了母亲觉得自己比年轻人能干的自豪感。3.正好那里有空座,这孩子怎么还不过去?我提醒一下她吧(看到有空座,想提醒2分),但是她上次就为座位的事生气了,我还是不说了,真让人焦急。4.交代母亲退休的经历以及退休前的职业,体现母亲是一个热爱声乐教学事业、无私关爱学生的好老师。“退休”意味着不再需要挤公交车去上班,母亲却表现出留恋与不舍,设下悬念;之后再次受聘又可以挤公交车了她显得很兴奋,前后照应再一次侧面体现出母亲的事业心。5.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文中母亲虽然有自私、精明的特点,但这是她为了子女、为了家庭在长年的排队的经历中养成的习惯。她习惯了给予孩子庇护,习惯了挤上公车,乘车去给孩子们上课。所以我认为文中的母亲是可敬的,在她身上有特定时代母亲共同的特点,这种事业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并不会过时。【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中主要写了母亲乘坐公交车时的表现:冒着危险挤上公交车;占两个座位并固执地让我去坐;动员乘客给生病的我让座;提醒我去占座,但害怕被我拒绝。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扒住车门”“一跃而上”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上车动作的麻利;“催促着我”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还没上车的担心;“优越”“得意”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觉得自己比年轻人能干的自豪感。3.本题是对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围绕母亲的“不解和无奈”拟写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合下文来分析,②③两段交代母亲退休的经历以及退休前的职业,体现母亲是一个热爱声乐教学事业、无私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母亲对不再需要挤公交车去上班表现出留恋与不舍,设下悬念;再次受聘又可以挤公交车了她显得很兴奋,前后照应,侧面体现出母亲的事业心。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母亲挤公交车的行为虽然有自私、精明的特点,但这是她为了子女、为了家庭在长年的排队的经历中养成的习惯。她习惯了给予孩子庇护,习惯了挤上公车,乘车去给孩子们上课。所以我认为文中的母亲是可敬的,在她身上有特定时代母亲共同的特点,这种事业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并不会过时。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12、1.身材体型五官皮肤颜色的深浅2.(1)地域的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等。(2)社会生产力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3.(1)举例子列数字(2)从五官方面来看存在差异鼻子嘴唇眼睛4.因为前面几段只对南北方或东西部情况进行比较,而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所以这样写就使文章内容更全面、更周密。【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从中心句可以看出,二、三自然段紧扣“身材”和“体型”说明了形体特征的差异;第四自然段“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即指首段的“容貌”;第五自然段“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是从“肤色”角度进行说明的。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一句是对地理环境的具体阐述;(2)“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则是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3.考查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如文章在说明不同地域的人的饮食结构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用大量的数字说明南方和北方人在五官上的差异,这些使得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准确。(2)“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是总;然后分别从“鼻子”“嘴唇”“眼睛”三个方面具体说明。所以说本段采用总分式结构,这样说明逻辑严谨,层次分明。4.此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掌握。也是对语段作用的把握。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的补充说明,人们就会误认为自然环境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而这与实际是不相符的。所以加上最后一段的说明内容,时说明的事理更加严密周全,无懈可击。13、1.D2.A3.B4.B【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错误,从文中“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可知,荆浩画松以及画家写生画了一百多张,是强调长期观察对意境创造的影响,而不是数量对意境创造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塔吊安全监控安装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买卖合同关于房屋附属设施使用协议4篇
- 口腔科2025年度公益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储备与交易居间合同
- 2025年度消防器材租赁与维修专业承包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临时仓储仓储货物保险及理赔合同
- 2025年度牧草种植与农业科技研发合同范本4篇
- 2024维修电器合同
- 2025年度配电箱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墙装饰工程碳排放管理合同
- 洗浴部前台收银员岗位职责
- 2024年辅警考试公基常识300题(附解析)
- GB/T 43650-2024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NA物种鉴定技术规程
- 暴发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