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其一赏析_第1页
杜甫《绝句》其一赏析_第2页
杜甫《绝句》其一赏析_第3页
杜甫《绝句》其一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杜甫《绝句》其一赏析《绝句》其一描写了春天美妙动人的景色。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杜甫《绝句》其一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绝句》原文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③。

译文

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行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漂亮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杜甫《绝句》赏析赏析一:

[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头,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绚烂阳光的照射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颜色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其次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呈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由于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详细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布满勃勃生气,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看非常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行,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画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暖和,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由于“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绚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闲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比,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协作,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颜色鲜亮,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临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季节自然界一派生气、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爽。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王启兴)

赏析二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分(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对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看法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美丽,格调严厉,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快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漂亮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非常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画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剧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气,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顺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美丽,的确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严厉春意。假如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缓缓、花草芳香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由于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暖和;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快、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醉于优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胜利不但在于作者擅长观看物象,更在于作者擅长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杜甫《绝句》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