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8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暂时(zànzhàn)道观(guànguān)哪吒(nǎné)缥缈(miǎomiáo)溶解(róngrǒng)扑哧(chīchì)褴褛(lǔlǚ)缰绳(jiānjiāng)2.读拼音,写字词。zhí行pì静bǎng架明mèicùgāngzhǎ眼dān误nuó动寂mòpáihuái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外貌描写E.神态描写(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3)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4)他想:把炸药包放在哪儿呢?(5)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春节了,人人都会穿上新鞋新衣,好在新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B.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们齐聚陕西,参加了一场体育盛宴。C.他掩藏的错误想法,在妈妈的追问下终于重见天日了。D.虽然遭受挫折,但这对于娇生惯养的她而言焉知非福。5.爷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正所谓‘‘,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和蔼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眼前。B.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C.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D.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严厉,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追求美好梦想的坚定自信、稳健从容。7.按要求写句子。(1)他只好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运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用加点字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为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心情“好”:心情“不好”:8.默写。(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栩《寒食》)(2)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3),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4)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5),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6)粉骨碎身浑不怕,。(于谦《石灰吟》)(7),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9.请将下面的信息填入对应的名著后面。(填序号)①尼尔斯②塞尔玛·拉格洛芙③丹尼尔·笛福④马克·吐温⑤主人公流落荒岛二十八年⑥波莉姨妈(1)《汤姆·索亚历险记》 (2)《骑鹅旅行记》 (3)《鲁滨逊漂流记》二、口语交际。10.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设计发言内容。当你漫步校园时,学校的小记者邀请你针对“目前很多同学不爱锻炼身体”这一现象发表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27分)阅读(一)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时,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教命呀!”萨沙大声呼教。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采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萨沙看到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他激动极了!为了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于是,萨沙。最终,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11.给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1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流落荒岛困难办法结果没有住处①④没有食物②没有火③13.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的孩子。14.请你展开合理想象,说说萨沙是用什么办法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的,填写在短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二)长征的由来①红军长征,可谓是家喻户晓,但“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至遵义会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圈”“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作报告时,把红七军团北上和红六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党的文献中最早出现的“长征”概念。③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第一次提出了“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扩充。④193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红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⑤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16.最早提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是()。A.《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B.《中国工农红军布告》C.《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17.文章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A.总结全文 B.开篇点题 C.交代创作背景 D.承上启下18.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②1935年2月,朱德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③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④1935年9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19.最后-段中的“逐渐”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35年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请你也试着写一句歌颂“万里长征”精神的话吧。(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天地。(30分)21.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以“我的理想"为题目,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zàn;guàn;né;miǎo;róng;chī;lǚ;jiāng【解析】【分析】“暂”读作zàn。意思为:1.时间短(跟“久”相对)2.暂时。“观”guān、guàn,读[guān]时,意思是: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读[guàn]时,道教的庙宇。故“道观”选“guàn”。“哪吒”读作“nézh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缈”拼音: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溶”róng,意思为溶化;溶解。“哧”chī,象声词,形容笑声或撕裂声等。“褛”lǚ,意思为:(衣服)破烂,缰拼音:jiāng,意思为缰绳,拴牲口的绳子。故答案为:zàn、guàn、né、róng、chī、jiāng【点评】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2.【答案】执;僻;绑;媚;醋缸;眨;耽;挪;寞;徘徊【解析】【分析】“执”注意不要写成“值”;“僻”注意和“避”区分开;“绑”注意不要写从“帮”;“媚”注意不要写成“眉”;“醋缸”注意“缸”不要写成“钢”;“眨”注意和“扎”区分开;“耽”注意不要写成“端”;“挪”注意和“娜”区分开;“寞”不要写成“模”“漠”等;“徘徊”注意读准字音,不要写成“排回”。故答案为:执、僻、绑、媚、醋缸、眨、耽、挪、寞、徘徊【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3.【答案】(1)B(2)D(3)E(4)C(5)A【解析】【分析】(1)根据句子“走去”可知,是动作描写,故选B。
(2)根据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可知是外貌描写,故选D。
(3)根据句子“瞪”“两眼”等词语可知,是神态描写,故选E。
(4)根据句子“他想”可知,是心理描写,故选C。
(5)根据句子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可知,是语言描写,故选A。故答案为:B、D、E、C、A【点评】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运用。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语言描写:反应人物的个性特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动作描写:对人物的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4.【答案】C【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5.【答案】D【解析】【分析】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指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苦味的,但却于治病;而教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句子意思,应选D。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句子的补充、名言警句。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6.【答案】B【解析】【分析】A.有误,搭配不当,应将“亲切的话语和”删去。
B.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把“使得”去到。
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严厉”改为“严峻”。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7.【答案】(1)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2)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3)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听课,要认真做作业,要及时进行总结。(4)我走在林荫道上,柳树在向我招手,小鸟在枝头歌唱,似乎都在为我喝彩。;我走在林荫道上,柳树耷拉着脑袋,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似乎都在嘲笑我。【解析】【分析】(1)改为双重否定句,在句子中加上“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语,并且要把句子中的“只好”去掉保持语句通顺。
(2)分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两句话是构成因果关系,所以要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并且两句话的相同部分去掉一个。
(3)分析句子,是用“要……,要……,要……”句式来写话即可。
(4)按照题目要求,是从“走在林荫道上”这个情境展开想象,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情景写话时,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所给情境表现出来。
如:心情好:我走在林荫道上,柳树在向我招手,小鸟在枝头歌唱,似乎都在为我喝彩。心情不好:我走在林荫道上,柳树耷拉着脑袋,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似乎都在嘲笑我。故答案为:(1)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2)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3)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听课,要认真做作业,要及时进行总结;(4)我走在林荫道上,柳树在向我招手,小鸟在枝头歌唱,似乎都在为我喝彩。我走在林荫道上,柳树耷拉着脑袋,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似乎都在嘲笑我。【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改写、情景写话。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所给示例的特点。再结合平时学习积累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仿写、连词成句,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注意句子的结构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等。8.【答案】(1)寒食东风御柳斜(2)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3)中庭地白树栖鸦(4)老大徒伤悲(5)大漠沙如雪(6)要留清白在人间(7)千磨万击还坚劲【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可知诗句的下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2)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分别是“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可知诗句的下句分别是“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
(3)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冷露无声湿桂花”,可知诗句的上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
(4)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少壮不努力”,可知诗句的下句是“老大徒伤悲”。
(5)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燕山月似钩”,可知诗句的上句是“大漠沙如雪”。
(6)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可知诗句的下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7)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诗句的上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2)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3)中庭地白树栖鸦;(4)老大徒伤悲;(5)大漠沙如雪;(6)要留清白在人间;(7)千磨万击还坚劲【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答案】(1)④⑥(2)②①(3)③⑤【解析】【分析】(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2)《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3)《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笛福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鲁滨逊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他既是一个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家,又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实干家。故答案为:(1)④⑥;(2)②①;(3)③⑤【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典名著。认真分析所给题目,结合课内外的积累与阅读选择填空。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阅读积累,做到厚积薄发。10.【答案】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求针对目前很多同学不爱锻炼身体这一现象发表你的观点,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1.荒岛四十天12.用大帆布和破气垫床做帐篷和褥子摘野蘑菇;自制工具钓螃蟹;捡蛤蜊钻木取火;被人发现,最终得救。13.萨沙是一个乐观向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肯于动脑动手的孩子。14.点燃火堆形成烟雾来吸引军舰上的水兵15.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沉着冷静,努力克服困难。【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考查给文章拟标题。文章主要介绍了萨沙荒岛求生的故事,因此可以给文章拟一个题目为“荒岛四十天”。
故答案为:荒岛四十天1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内容,“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于是,他走进树林,采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可知萨沙遇到困难想到的办法。由“最终,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可知,结果是萨沙被人发现,最终得救。
故答案为:用大帆布和破气垫床做帐篷和褥子摘野蘑菇、自制工具钓螃蟹、捡蛤蜊钻木取火、被人发现,最终得救。1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萨沙流落荒岛后遇到没有住处、没有食物、没有火,他凭借日常积累的生活知识和坚强的信念最终获救,可以看出萨沙是一个乐观向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肯于动脑动手的孩子。
故答案为:萨沙是一个乐观向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肯于动脑动手的孩子。14.考查想象写话。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想象萨沙会想什么办法吸引军舰上的水兵。比如:点燃火堆形成烟雾来吸引军舰上的水兵。
故答案为:点燃火堆形成烟雾来吸引军舰上的水兵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启示。《鲁滨逊漂流记》记叙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一个人流落人烟稀少的“绝望岛”上,依靠自己,克服困难,让生命延续,过了28年的荒岛生活,最后帮遇难船长夺船回国的故事,和本文萨沙的遭遇雷同。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沉着冷静,努力克服困难。
故答案为: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沉着冷静,努力克服困难。【答案】16.D17.B18.错误;错误;正确;错误19.不能删去,这一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0.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原文“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可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17.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作用的分析。文章开头句段的作用:一、内容上:1开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时间原因等。4.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5.为下文埋下伏或作铺垫。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7.奠定感情基调。二、结构上: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本文首句先提出问题““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照应题目“长征的由来“,开篇点题。
故答案为:B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①根据原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至遵义会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②根据原文“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③根据原文“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可知,本题说法正确。
④根据原文“9月12日,在《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俄界会议)》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错误19.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与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合同争议解决机制
- 2025年度时尚潮流导购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西餐厅合作经营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老旧小区改造装修垫资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
- XX二零二五年度官方铣刨料融资租赁与投资合同
- 2025版美食摊位租赁与食品安全监管协议
- 2025年度新型餐饮租赁服务协议
- 2025版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版茶叶线上线下销售合作协议范本
- 医疗护理员培训课件
- 征兵体检外科标准
- 供水公司报装管理制度
- 床上用品采购 投标方案
- 标识、文化墙及灯箱采购服务方案
- 标本馆规则管理制度
- 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真题及答案(2025年新版)
- 伤口获奖个案护理比赛
- JG/T 438-2014建筑用真空绝热板
- 超市过期商品赔偿协议书
- 丁晓兵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