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2+古代手工业、商业)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2+古代手工业、商业)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2+古代手工业、商业)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2+古代手工业、商业)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2+古代手工业、商业)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商业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➊官营手工业➋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一)主干知识一、中国古代手工业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与历程原始社会纺织:山顶洞人(骨针)、河姆渡养蚕缫丝、新时期晚期陶纺轮制陶:最初泥条盘筑、后来坯车制坯商周铸造: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青铜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青铜文化。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为主导;冶铸:战国以后出现大量铁农具范。秦汉冶铸:开始用煤炭做燃料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大大提高了冶炼效率;纺织:汉代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制瓷:东汉成熟的青瓷。魏晋南北朝冶铸: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制瓷:南朝时,瓷器烧制中出现了匣钵;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丝织: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制瓷:“南青北白”、唐三彩、支钉宋元矿冶:北宋时,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丝织:织锦花鸟画写实;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制瓷:五大名窑;元朝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明清制瓷:青花瓷、釉里红、粉彩、珐琅彩瓷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起源早历史悠久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手工业分布随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的变化123456(二)考点突破: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1.(2022·山东高考)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解析】考点:经济重点的南移。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2.(石家庄统考三模)北宋仁宗时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后“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于是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一时名臣……及绍圣(宋哲宗年号)崇宁(宋徽宗年号)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有沉抑之叹。”这反映了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中心南移C.取士人数增多

D.文官地位提高【解析】根据“及绍圣(宋哲宗年号)崇宁(宋徽宗年号)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有沉抑之叹”可得出材料反映出南方人才较北方更多,反映出南方经济实力强于北方,因此教育文化也强于北方,反映了当时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BA商业的本质是交换,它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后来人们把以货币为媒介而进行商品流通的活动,称之为商业。商业发展基本要素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市场、城市(商业活动的场所)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货币(交易媒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国家政策(交易管理)贸易通道(交易路线)历史解释二、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主干知识时期总体特征概况原社后期起源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条件,+社会生产力)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目的)商周兴起出现商人;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商朝后期会出现铜铸币;信贷契约“工商食官”春秋战国繁荣工商食官局面被突破,私商兴起;金属铸币大量出现;实物借贷较普遍,出现货币信贷秦汉艰难发展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修驰道;商贸活动严格限制在政府控制的市内,汉:盐铁官营;对外贸易:发展,丝绸之路出现;契约:汉朝以后,凡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魏晋南北缓慢发展货币在流通中作用减小;当铺开始兴起;出现草市隋唐较快发展大运河促进了商贸往来;实行坊市制;出现柜坊和飞钱;当铺合法;开运通宝;对外贸易繁荣;宋元空前繁荣基层市场、边境贸易(榷场);纸币出现;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坊市界限和时间界限被打破;草市普遍;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京杭大运河、大都。明清继续繁荣内盛外衰工商业市镇兴起;农副产品商品化;长途和大额贩运发达,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商帮兴盛;钱庄、票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赋役白银化);资本主义萌芽;外贸:朝贡贸易体制,1757年起,仅广州一地,公行代理;1、古代商业发展概况时期时间空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宋朝及以后空间:在特定的地点设市,与坊严格分开;时间: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空间: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时间:交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草市”更加普遍;明清时期汉口、佛山、景德、朱仙成为四大商业名镇拓展:城市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➊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➋表现:

◎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

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出

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古代中国的信贷时期概况西周《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实物借贷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唐朝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飞钱”);当铺成独立金融机构,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宋朝纸币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明朝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当铺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知识回顾】选必2第7课商业发展基本要素商人(活动主体、地位)市场、城市(活动场所)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货币(交易媒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国家政策(交易管理)贸易通道(交易路线)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亚非欧城市到农村;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官商到私商到区域性商人(商帮);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未改变。重农抑商持续始终;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物物交换到货币;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金属到纸币;多元到统一陆上、河运到海陆并举到海路;国内到亚非欧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二)考点突破2、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①城市功能:政治、军事→经济

②商业管理:限制→放松③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④城市布局:伴随经济重心⑤市民阶层:不断扩大3、古代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②唐朝:广州成为外贸重要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③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④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⑤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①以和平交往、朝贡贸易为主②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③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④由开放到自守⑤后期出现侵略与反侵(1)第一次宋代商业革命: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第二次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资本主义萌芽。(3)第三次商业革命:指晚清出现的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1)时间:嘉靖年间(16世纪40年代),白银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2)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途贸易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白银和纸币使用;②纸钞滥发,通货膨胀,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③税制改革推动,最终制度上确立白银法定货币地位。④大量海外白银流入中国为明白银货币化提供了可能。(3)影响:①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促进明代国家从实物财政到货币财政的转型;②切断了通向恶性通胀之路,推动了生产和贸易增长;③促进了明末市场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④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促进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⑤疯狂的白银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4.宋元明清时的三次商业革命5.白银货币化1.(2021·河北高考)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解析】考点:明清的商业。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是南方的商品运到北方,北方的粮食运到南方,这说明大运河的重新疏通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2.(山东高三校联考)山东西南部的济宁是明清时运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为百货转运起点;工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及粮运改道,河道废弛,津浦(铁路)通车”,济宁“顿见停滞,不复如昔”,由直隶州降为济宁县,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层次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导致济宁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 B.海外贸易新格局形成C.政治中心职能的丧失 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解析】材料表明,运河对济宁的政治、经济地位影响极大,从“河道废弛,津浦通车”可知,济宁地位发生重大变化,这说明交通方式是变化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DD(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3.(2019·全国高考Ⅰ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