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望海潮》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望海潮》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望海潮》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望海潮》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课堂实录【教学设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而诗词赏读正是在课堂中落实这一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柳永的《望海潮》在美景的书写和表达上有其独到之处,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重构画面,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诗词中的美。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以审美为主线,设计了畅读诗词——感受独特音韵、想象联想——还原诗词画面、比较分析——明确词作特色、创作诗词——抒写“有我之境”四个环节。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表达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最终将着眼点落实在对诗词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上。从欣赏柳永词作到完成自我创作,让诗词真正和学生的主观审美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认可诗词之美;但如何让学生感知诗词之美,还需要巧妙的问题设计。在具体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更贴近生活、具有更高参与度的问题情境一直是我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探索。本节课设计了有序的任务驱动,从让学生提出制作江南美景明信片的想象,到完成制作VR的设想,再到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本词的特色,最终能以独特的“诗心”来抒写家乡之美,完成诗词创作,这些任务力图为学生创设真实且有趣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文本,真正触摸到诗词的灵魂。可以说,让千年前的诗词真正在学生的生命中鲜活起来,是我教学的初衷。【课堂实录】导入——回忆诗词之妙师: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如此广阔,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真正在江南生活的体验,但神奇的是,提到江南,我们似乎从不感觉到陌生。提到杭州,我们会想到白居易的“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想到杭州的西湖,我们知道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到夏日里西湖上遍开荷花,我们能回忆起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叹,诗词真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它穿越千年,与此刻的你我相遇,它带你我神游千里,沉浸在江南城市的美好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欣赏柳永的《望海潮》,看看他笔下的江南拥有怎样独特的神韵。畅读诗词——感受独特音韵师:欣赏一首词最直观的路径莫过于诵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词,在诵读中感受本首词作音韵之独特。(生自由诵读。)师:我们之前学过了姜夔的《扬州慢》,同样是写江南城市记忆,这首词读起来和姜夔的《扬州慢》感受全然不同。姜夔和柳永都是精通音律的高手,两首词也都是词人的自度曲。请比较,是什么使得你的初读体验如此不同?生:韵脚不同。《扬州慢》的韵脚读起来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而《望海潮》的韵脚都是开口音,读的时候发音顺畅明朗,感觉洋溢着一种明媚的氛围。师:可见语言本身也能通过音韵传递不同的情绪,这也正是诗词的妙处之一。让我们齐读文本,读出这份音韵带给你我的明媚阳光之感。想象联想——还原诗词画面师:如果说诵读是我们赏析诗词的一双慧眼,那么想象联想就是我们走进诗词的一颗慧心。《望海潮》全词描绘的画面极其丰富鲜明,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完成以下阅读任务(投影):阅读任务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计划出版一套以“古代江南城市印象”为主题的明信片,请你结合《望海潮》,选出你认为画面感最强的句子,并根据下表,明确你的设计意图。所选诗句画面主题要素画面构图和色彩传递的情绪生:我选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画面中应当有细密的柳树、精致的小桥流水,远近人家点缀其间,风轻柔地吹起帘幕。这里的柳树要用淡淡的绿色,因为是“烟柳”,要有“柳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美感。整个画面远近协调、色调清新,感受到的是江南百姓生活的平静和乐。生:我选择“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个句子读起来和我脑海中已有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有重合,不过这应该是一个局部特写画面,集市上人流如织,陈列的物品尽是奇珍异宝,边走边看的人们衣着打扮讲究,画面色彩浓烈,应该传递出一种富庶繁华的感觉。生:“云树绕堤沙”这一句最有画面感。我们古代常说女子鬓发如云,“云”大概是茂盛之意。沙岸边环绕着茂盛的树木,沙是白,树是绿,近是岸,远是水,岸上有树的阴凉,水中有树的倒影,整幅画面是自然景致绝美的写照。……师:听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也已经完全有了同学们描绘的种种美好之境,同学们设计的这套明信片既有人文之景,又有自然之景,有远观,更有细节,如果真的出版了,一定也会作为“国潮文化产品”而热卖啊!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再次感叹,诗词可真是奇妙,短短几行文字,就已经让景致如在目前。但是诗词的奇妙还不止于此,老师刚刚在听你们描绘的时候,觉得单是画面似乎都不足以表达诗词传递的美景,对吗?你们觉得静态的画面可以传递你对诗词美景的想象吗?生(纷纷说):不能。还有声音、气味、动态……师:好,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把画面丰富起来,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投影):阅读任务2:在收到青年读者的投稿和建议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计划在官方网站上推出“古代江南城市虚拟现实技术(VR)”影像,以期让读者能从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方面感知古代江南城市印象。请结合《望海潮》,提出你的制作设想。(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生:刚刚那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画面最适合制作VR。置身其间,应该能听到商贩有江南方言特色的叫卖和吆喝声,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有女孩子环佩作响的声音、集市上遇到熟人的寒暄声;肯定还能闻到集市上的各种味道,可能有菱角的清香,有虾蟹独特的腥味儿……总之就是浓浓的烟火气息。生:“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自带声音和动态的描绘。VR中能听到悠扬的管弦之声,能听到江南独特的采莲曲,能看到采莲女相互嬉戏,应该还有“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玩闹其间吧……很有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感觉。师:看来《望海潮》不仅让我们想象到了诗词本身的画面,甚至还能让我们联想到曾经学习的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句子,这种打通文学之脉的感觉真好。生:气味的点缀少不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夏天肯定是黏腻燥热的,但是荷花亭亭净植又香远益清,这时候闻到荷花香,正像喝了一碗冰冰凉凉的酸梅汤,沁人心脾;桂花的香是甜甜糯糯的香味,一闻到就会觉得温暖,尤其是在已经有几分秋天的凉意的时候,桂花估计和北方的糖炒栗子一样,能带来一种内心的慰藉。师:你的这VR制作得也太有感染力了,让观者都忍不住食指大动了。师(小结):经过两个环节的讨论,学生基于诗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千年前的词作变得鲜活无比,真正让美景如在目前,让你我如置身其间,神游了一场江南的梦。这样的诗词探究,让诗词不再远离当下,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真正的精髓和韵味。师:经过这样的一番描绘,我们真正惊叹于诗词文字的美妙,惊叹于其短短的几行文字中凝聚的巨大的创造力,相信此刻的我们只想立刻去体验真实的江南生活。诗词的感染力到底能有多大,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艳羡江南繁华形胜不已,“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柳永这《望海潮》的感染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了。此时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都好奇,词人笔下的江南为何如此之美呢?我们一起来知人论世,看看词作的创作背景,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投影。)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生:原来是投赠之作。孙何是当地的地方长官,那要得到对方的赏识,就要夸对方管理的地方钟灵毓秀、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对方看到一定会开心,可见赞美他人也是一种艺术啊!生:这样的作品不仅文辞要美,音韵也要美,这样才能在唱出来的时候一下子就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忍不住想去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师(总结):虽然是投赠之作,却不因写作的目的性而影响美感,笔下能写出如此兼具柔美与壮美、繁华与清新、历史和当下、远观和细察的作品,能让我们拥有一场对江南的沉浸式欣赏,可以想见,柳永本身也是胸中有山河的词人,不然笔下又何以能有这般锦绣呢?比较分析——明确词作特色师:江南名城众多,古往今来书写江南之景的名篇佳作更是数不胜数,那么柳永的《望海潮》能在这众多的诗词中独树一帜,一定是因为这首作品自有其独特之处。独特在哪里?我们要在比较中发现。(投影。)阅读任务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官网上推出了一个以“神游古代江南”为主题的线上活动,配合之前选定制作的明信片和VR,力图让读者足不出户也能尽享美景,现在还缺一首放在首页的、有代表性的诗词,除了《望海潮》之外,网友们还推荐了以下作品,请比较分析,选出你认为最能展现江南风貌的作品。备选诗词:白居易《忆江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韦庄《菩萨蛮(其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生(总结):如果不比较,还看不出《望海潮》有这么贴切合适。备选的作品当然也描绘了独特的江南之美,静好的西湖、灵隐寺的桂树、钱塘江大潮的汹涌、荷花的繁盛、江南姑娘的纤美……这些作品各具特色,但大多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景致的描绘。《望海潮》则不同,它带给我们的是全景式的展现,词中既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奔涌而来的壮阔,又描绘了徜徉湖畔的悠然;既描绘了桂花的甜美,又飘散着荷花的清新;既有集市上的热闹,又有生活中的闲适;既有采莲女的活泼,又有钓鱼叟的自在;既有自然的天籁之音,又有羌管的悠扬之声……可谓是真正的全景式多角度描绘。刚刚有同学提到《清明上河图》,我觉得《望海潮》正是描绘江南的众多词作中的这样一种存在,似乎打开这首词,江南的城市就真的出现在了你我眼前。创作诗词——书写“有我之境”师:余秋雨曾说:“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阅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节课的审美过程真正让你我都沉醉其间。柳永用这短短的一百多字,竟然达到了如此妙不可言的效果,这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诗词的魅力。我们此刻不在江南,但赏读诗词让我们拥有了一双“诗眼”和一颗“诗心”。当我们带着一颗诗的心和一双诗的眼来看待此刻的生活,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让我们将美好的瞬间凝结在自己的文字中。(投影。)阅读任务4:《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官网开放了以“家乡记忆”为主题的互动区,希望网友们都能写出自己家乡的独特之美。请你仿照《望海潮》的形式,抒写你身边的美好。(学生习作略。)师:这节诗词课,我们带着一双诗的眼,看杭州的美景,也看身边的美景;我们怀着一颗诗的心,赏读柳永词作,也创作自己的词作。愿粗粝的生活中,你我永葆心中的这份诗意。【名师观察】周燕老师这节《望海潮》的赏析课非常生动,从整体看,设计精心,结构完整,把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较为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既有对古典诗歌意蕴的解读,又有今人对诗意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尤其是教师设置的四个情境任务,有非常明确的驱动性、目的性,调动了学生参与诗歌鉴赏的活动过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共有五个环节,三、四、五为重点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周燕老师以“想象联想——还原诗词画面”作为教学任务的核心内容,采用了参与实际活动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两个阅读任务,两个阅读任务都是让学生作为欣赏主体进入赏析对象,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有慧识、有慧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模拟的社会活动任务之中。我们来看“阅读任务1”,周燕老师设计了以“古代江南城市印象”为主题的明信片出版的任务,教师对任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望海潮》,选出你认为画面感最强的句子,并根据下表,明确你的设计意图”,表格的设计包含“所选诗句”“画面主体要素”“画面构图和色彩”“传递的情绪”四个要点。这四个要点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要领,实际上也就是对意象、构图、色彩、情感等的变形表达,由于以任务驱动为情境,就使得学生对这个阅读任务有了明确目标,并形成了强烈的参与感。这个环节的主题任务明确,任务驱动清晰,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到位,同时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这个环节与“阅读任务2”也是前后呼应、紧密衔接的。到了“阅读任务2”,教师又添加了现代科技元素,“古代江南城市虚拟现实技术(VR)”这样的一个探索,使得课堂有了跨学科参与的痕迹。虽然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点最终归于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如“从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方面感知古代江南城市印象”,但是教师已经很勇敢地迈出了一步。这虽是一小步,但是它能起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作用,同时也充满了科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遐思。因此这个环节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也要注意,因为技术的不可实现,这个环节的空想痕迹较重。在阅读任务1和2的驱动下,教师进一步采用任务驱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将放开的遐思想象牵引回到古典诗词解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任务1、2两个环节所获得的信息来总结柳永《望海潮》的“独树一帜”之处。在这个教学任务的驱动下,教师设计了第四个教学环节,以“比较分析——明确词作特色”作为活动主题,以“阅读任务3”作为驱动,将课堂教学由单篇诗歌学习转向任务群的学习,以一组写“江南风貌”的著名古典诗词作为阅读对象,形成对比阅读。如果说,前面的两个阅读任务是以《望海潮》为阅读基本技巧的探索,那么这个环节就进入了以“能力迁移”为主导的教学任务。周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将五首诗词进行了横向比较,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最后以第五个教学环节“创作诗词——抒写‘有我之境’”作为本节课的收尾,以“阅读任务4”的“家乡记忆”作为点题和收束,同时也进行了“家乡记忆”的主题诗词创作,阅读与写作相呼应。整体来看,周燕老师的这节课,能够以任务驱动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学生充分参与,能够较好地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自主对比赏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任务主动地深入理解诗境,并由此点醒诗情,形成作品,使师生的互动得以精彩呈现。铺叙和聚焦:欣赏长调之美

——《望海潮》《扬州慢》课堂实录一、课前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制作本专题所涉作家作品资料卡片,卡片信息至少包括作者姓名字号、籍贯、生活时代、传世作品集、创作缘起或背景、后人对作品评价(至少一则)等内容。2.自主查找并阅读词中所涉及的《诗经·黍离》、杜牧《赠别(其一)》《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等几首诗歌,初步感知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诵读《望海潮》《扬州慢》,圈画出两词的韵脚,特别注意古今读音有变化的韵脚。简要列出两词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差异。二、诵读感知师:今天我们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首先,请听两首词的诵读录音。听读时,注意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注意体悟诵读的节奏和感情。(播放诵读音频。音频可从爱奇艺网站下载截取。)师:请集体诵读两词,进一步熟悉两词的内容。(学生朗读。教师注意检查学生朗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停顿是否恰当。如有错读,提出纠正。)三、梳理意象师:《望海潮》《扬州慢》两词多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比如二者都是自度曲,都是长调,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我们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整体把握其内容。请同学快速筛选、整合词中信息,填写下表。(展示PPT表格如下。学生思考并填写表格。)图片师:请同学公布表格第二列(“所写城市”)、第三列(“判断依据”)内容。生:两词所写城市分别是杭州、扬州。我的判断依据是两词的题目。师:修正一下你的表述。刚才你所说的“题目”,用严格的术语来说,应是词牌。特别提醒大家,词牌是词的音乐形式,一般与词中表达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初创词调时,词牌往往就是词题,能涵盖词的内容,比如白居易初用“忆江南”词牌时,该词所写内容即为思忆江南。《望海潮》《扬州慢》都是自度曲,由柳永和姜夔初创。“望海潮”一名,包含着本词中所写的在“钱塘”可以观赏到壮阔的钱江涌潮的内容;而“扬州慢”一名,则明白告知读者该词是写劫后扬州的慢词。所以,根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词牌名,在本词中,可以视为确定表现对象的依据。但是,这不是主要或根本性的依据。我们能否从正文中找出更多的判断依据?生:《望海潮》中的“钱塘”一词明确点出了所写城市为杭州;综合“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怒涛卷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叠巘”等描写可以间接推断出所写地方为杭州。《扬州慢》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十四桥”等介绍,点出了所写城市为扬州,从“杜郎俊赏”的典故中也可以推断出所写地方是扬州。师:言之有据,所以言之成理。请同学填写第四列空格(“城市特点”)内容。最好用原文词语解答。生:杭州的特点是“形胜”,地理形式优越;“繁华”,人口众多生活富庶;“清嘉”,景色优美。扬州的特点是“萧条”,整座城市已经成为一座“空城”。师:两座城市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从《扬州慢》的小序中已经可以看出,《扬州慢》所写的扬州,是南宋初期战火劫难之后的扬州。那《望海潮》所写的杭州呢?生(齐):北宋盛世。师(追问):何以见得?生:作者柳永生活的时期正是北宋盛世,词中所描写的场景也凸显了盛世风貌。师:为了描写不同历史背景中的不同城市风貌,诗人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来突出其特点?生:《望海潮》主要选用了“烟柳”“画桥”“云树”“怒涛”“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箫鼓”等意象来彰显杭州“形胜”“繁华”“清嘉”的特点。《扬州慢》则用“荠麦”“废池”“乔木”“清角”“冷月”等意象来突出扬州成“萧条”“空寂”的特点。师:不同的意象,不仅描述了两个城市不同的特征,同时为两首词营造了不同的意境:《望海潮》繁丽壮美,《扬州慢》凄清悲凉。可见,意象的运用,既是为了描摹人、景、事、物,使其具体生动,也是,或说更是,为了营造诗歌特有的意境,以便更好地、艺术地感染读者。(PPT展示表格填写完整内容。)图片师:《望海潮》《扬州慢》都是长调,意象比较丰富。现在,请同学利用表格中“主要意象”一栏中的学习成果,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组接、组合各个意象的。生:《望海潮》将描写自然景色的意象和描写人文风情的意象进行交叉组合。如罗列“画桥”“风帘”等人文风情意象后,转而呈现“云树”“怒涛”等自然景色意象,随后又转列“珠玑”“罗绮”等人文意象,再转接下阙的“重湖”“桂子”等自然意象,最后以“菱歌”“箫鼓”等人文意象收束。《扬州慢》按时间顺序组合意象,先写白天的“荠麦”,再写黄昏时的“清角”,最后写夜中的“冷月”。师:作者采用这样的组接、组合方式主要目的或作用是什么?生:《望海潮》的意象交叉组合方式,使全词描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平铺直叙、呆板粘滞的缺陷。多变的场景,很好地表现了杭州风景优美、市井繁华、人民生活安乐的特点。《扬州慢》按时间顺序组合意象方式,有序而全方位地呈现了扬州城萧条空寂的特点,同时暗示作者意绪步步趋冷的变化。师:分析得到位到点!全面而深刻!我们欣赏诗词,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文心”,在解决了诗词“写了什么”的问题后,多思考“怎样写”这一问题。四、赏析手法师:下面我们要进一步赏析两首词“怎样写”的有关问题。首先“八卦”一下《望海潮》的逸事。《望海潮》有两则广为流传的逸闻,这两则逸闻存在着较难考证甚至无法考证的缺点,但读者却普遍认可这两个故事为真。请大家仔细阅读故事材料,然后展开小组讨论,从诗歌艺术鉴赏角度分析读者认故事为真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PPT展示材料。学生讨论,形成意见。)图片师(见学生讨论分歧较大,作补充说明):补充说明一下,如果我们认可这两个故事为真,那就是认可故事中的两位特殊读者的阅读感受为真。假如我们认可孙何、完颜亮的阅读感受为真,那就是认可本词所写杭州景色具有非凡感染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使得本词充满感染力?生:《望海潮》是长调,篇幅较长,所以有可能采用铺叙手法,全方位展示杭州的繁盛、安乐、壮美、秀丽。铺叙内容越丰富,越容易感染人。生:词人在铺叙杭州景色过程中,做到点面结合,既有整体介绍,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又有细部聚焦,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读者对杭州的美好形成感性而深刻、全面且深入的认识,进而产生对杭州热爱、羡慕、向往之情。正是因为读者自己有此感受,所以也认可了孙何、完颜亮对本词的阅读感受。师:是的。《望海潮》的关键艺术手法正是铺叙,同学抓住铺叙这一手法对全词进行鉴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需提醒大家的是,本词铺叙中不仅点面结合,而且以点带面,比如以“市列珠玑”这个具体的“点”写出杭州市井的繁华一“面”,以“嘻嘻钓叟莲娃”写出杭州居民生活的安乐,收到了既具体可感又引人联想的艺术效果。接下来我们齐声朗诵一遍《望海潮》,朗读时注意体会词作中的铺叙之美。(学生朗读。教师板书:铺叙。)师:我们再来欣赏《扬州慢》。如果说《望海潮》的主要艺术手法是铺叙,我们梳理一下,《扬州慢》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生:用典。师:使用了哪些典故?我们试着梳理一下。(学生梳理词中典故。师生共同明确主要典。PPT展示相关典故。)图片师:用典有什么特点?生:词中所用的典故都是有关杜牧的。师:作者为什么仅仅采用杜牧一人的典故?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为作品取材单一,作者学养不深、视野不广!生:杜牧写扬州的诗歌最多,也写得最好。杜牧的诗也最能让人看到扬州过去的繁华。本词要突出今日扬州的萧条破败,最好就用杜牧笔下的扬州来反衬。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写扬州诗歌最多的诗人是杜牧”“写扬州最好的诗歌是杜牧的诗歌”这两个判断还需要斟酌、考证一下。但很明显,作者仅用杜牧一人典故,是为了将本词写作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杜牧的扬州诗写得最具特色,最能展现扬州的繁华。杜牧扬州和姜夔扬州形成了鲜明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突出了自己面对劫后扬州的沉痛和悲凉。我们欣赏本词时,一定要紧紧抓牢“扬州今昔盛衰”这个牛鼻子。带着这样的认知,我们集体朗诵一遍《扬州慢》。(学生朗诵。教师板书:聚焦。)师:《望海潮》《扬州慢》两词,除了已分析的铺叙和聚焦艺术外,还有许多艺术特色值得大家咀嚼、赏析。课后请从两词中挑选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进行赏析,要求形成文字。(教师提供赏析示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词句运用拟人(或移就)修辞,富有韵味。月本无声,但作者在此特意拈出,给读者以特别的思考余地。因为,按照事理逻辑,“正”“反”相成,你提出一个否定式命题,一定预设着一个肯定式命题。比如,我们说“你不要走”,就暗含着“你要走”这一前提。姜夔说“冷月无声”,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或命题,但根据正反相成的逻辑规律,它给了读者一个“冷月”原先或本应是有声的暗示。这一暗示又引领读者做这样的思考:“冷月”现在何以“突然”“无声”?原来,“冷月”也和诗人一样沉浸在对扬州城的衰败的沉痛和感伤中,故而失声、无声了。诗人借用这一有点“无厘头”的陈述或描述,曲折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时情境特有的氛围和作者微妙的心理。同时,“冷月无声”隐隐包含着与昔日“冷月有声”的对比: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笑语喧哗,玉箫悠扬,月儿也与人同乐。诗句也因此而拥有了特别蕴藉的意味。)第二课时一、体悟感情师:学习诗歌要注意诗歌所述内容、所用手法、所抒感情。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望海潮》《扬州慢》两词的所述内容和所用手法,这节课我们重点体悟两词的感情。首先,我们请全体男同学朗诵《望海潮》,全体女同学朗诵《扬州慢》(已经会背诵的同学背诵)。注意朗诵出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男女生分别朗诵。)师:古典诗词常常借助特定意象来营造意境,又借助特定意境来含蓄表达感情。利用上节课表格填写中的“主要意象”“意境特点”两栏内容,推断、概括两词作者所用意象表达的基本感情。生:《望海潮》用“烟柳”“画桥”“云树”“怒涛”“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箫鼓”等意象营造繁丽壮美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盛世杭州的壮美、秀丽、繁华、安乐的赞美之情。《扬州慢》用荠麦”“废池”“乔木”“清角”“冷月”等意象营造凄清悲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劫后扬州的萧条、空寂、荒芜的震惊和悲哀之情。师:是的。两词都用铺排较多意象的方式,营造特定的意境,借以增加情感表达的力度。这是两首词情感特别浓郁和感人的重要原因。在诗词作品中,除了通过上述“意象-意境-感情”途径表达思想情感,作者还可能通过设置“诗眼”“词眼”的方式或直抒胸臆直接“泄露天机”。自由朗诵两词一遍,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词或句子,并简要分析该词或该句表达的丰富思想情感。搜检词句的时候可以利用预习任务中收集的“诗歌创作背景或创作缘起”内容。生:《望海潮》中的“夸”字,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可以看作是本词的词眼。“夸”字具有多重含义,表面上表达对杭州美景的夸耀之情,暗中委婉表达对孙何政绩卓著的夸赞之情,同时寓含对孙何入朝执政的祝福之意。生:《扬州慢》中的“惊”字,最能表现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扬州感到震惊的感情,可以看作是本词的词眼。师:两位同学的分析完全符合本学术界对两词的评论。补充一点,《扬州慢》中的“惊”字包含内容丰富,唐圭璋先生评析,作者“用杜牧之诗意,伤今怀昔,不尽唏嘘。‘重到须惊’一层,‘难赋深情’又进一层,‘二十四’两句,以现景寓情,字炼句烹,振动全篇。末句收束,亦含哀无限”。根据唐先生的解说,联系词前小序交代的创作背景,“惊”字所表达情感至少包含以下几点:①震惊于劫后扬州的荒凉;②震惊于自己(杜牧)无法表达内心的沉痛和悲怆;③震惊于物是人非的悲凉;④震惊于花开无人赏、国难尚未息的现实困境。同学们在赏析两词情感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两个“词眼”丰富的内涵、意蕴。二、拓展阅读师:我们上课时多次谈到《望海潮》《扬州慢》两词是长调,对一些艺术手法的分析就是基于这点作出的。爱思考的同学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长调和中调或者小令在艺术特色上会有怎样的不同?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潘阆《酒泉子》和本课《望海潮》都是写北宋时期杭州盛况的著名词作。下面我们对两者进行对比阅读。(PPT展示潘阆《酒泉子》。学生个人示范朗读。随后集体朗读。)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师:结合“预习任务3”,我们简要梳理、概括一下两首词的用韵特点。生:《望海潮》通篇押一韵;《酒泉子》两句换一韵,其中开头两句不押韵。师: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曾说,即使对柳永词常存讥评的学者、读者,也不得不承认柳永长调中具有的“声律之美”和“铺叙之美”。我们对比阅读《酒泉子》《望海潮》两词,探究《望海潮》的“声律之美”“铺叙之美”的具体表现。要求形成书面阐述。(学生思考,撰写赏析文字。教师选择部分文字展示。)师:我们综合刚才同学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望海潮》的声律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望海潮》通篇押韵,气韵流畅,因篇幅较长而“特显悠扬”,适于吟咏。而《酒泉子》两句一换韵,则气息略显短促。②《望海潮》除末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外,其余部分均三句成群,其中逢三必押韵,带来了非常鲜明的节奏感。酒泉子两句一韵,也能形成节奏,但起首两句无韵可押,有节奏不稳之嫌。③《望海潮》各句群,有的仅第三句押韵,有的则一、三两句押韵,韵脚形式灵活有变化,其节奏也因此变得规律而灵动。铺叙之美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内容上,《望海潮》是长调,所叙内容繁多,涉及历史、市井、西湖、江潮、人物等,体现了内容的丰富之美。《酒泉子》是小令,由于篇幅所限,仅仅描述江潮一事,所以略显单薄。②结构上,因铺叙内容繁多,《望海潮》特别注意叙述对象的层次安排,显示出叙写层次之美。③手法及风格上,《望海潮》的铺叙,“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冯煦)、“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体现了手法纯熟之美和风格自然之美。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再集体朗诵一遍《望海潮》。(学生朗诵。)师:为了更好的体会两词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魅力,课外请完成背诵两词的任务。下课。《望海潮》《扬州慢》群词阅读公开课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两幅图片,左边是战前,繁荣祥和,右边是战后,一片废墟。战争与和平,影响着城市的兴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词人眼中的城市兴衰,寻找城市的记忆,去倾听杭州的欢歌和扬州的悲吟。二、《望海潮》赏析:师:请同学们自读《望海潮》。柳永笔下的杭州城给人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师:从总体上看杭州城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杭州的繁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10万人家。师:画桥在烟柳中掩映,帘幕在微风中摇摆。这里生活着10万人家,人口多,乃是一个城市繁华的基础和表现。据《元丰九域志》记载。杭州人口有20多万,柳永写10万人家不仅没有夸大,反而写少了。师:同学们想一想,杭州的繁华还表现在什么地方?生: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家家户户遍身罗绮,竞相表现得豪华奢侈。师:果然是繁华之都,富庶之乡啊。同学们,如果你去杭州旅游,你必去的自然景点有哪些?杭州西湖,钱塘江大潮。我们先一起去观赏柳永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吧。生: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师:哪个字用的好?生:“卷”,师:怒涛卷起的是霜雪吗?不是,是波浪,用了比喻的修辞。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吗?其中有“乱石穿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