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课堂讲解鲁教版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第3课时资料_第1页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课堂讲解鲁教版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第3课时资料_第2页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课堂讲解鲁教版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第3课时资料_第3页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课堂讲解鲁教版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第3课时资料_第4页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课堂讲解鲁教版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第3课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情景激趣】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清单|峡谷外力作用的表现阅读教材P32~P34“外力作用的表现”,填写下列知识。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风蚀蘑菇沙丘微思考

有人说河流的上游分布的是侵蚀地貌,河流的中下游分布的是堆积地貌,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河流的上游以侵蚀地貌为主,但也有堆积地貌,如山麓冲积扇;河流的中下游主要是堆积地貌,但也有侵蚀地貌,如河流凹岸。|案例探究|材料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4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梁、峁……结合材料探究:(1)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哪一种外力作用有关?(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又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答案

(1)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风力的堆积作用有关。(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方法规律|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重力等改变地表形态,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1.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特别提示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综合思维|1.请根据这段描写,用下面的关键词,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倾斜。张家界市境内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东,一直流入洞庭湖。

张家界市的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当你泛舟或河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使你感到惊心动魄。(选自张家界之旅网站)关键词:地壳抬升溪流向下侵蚀河流两岸

水流提示分析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应综合考虑内力、外力的共同影响。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河谷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地理实践力|2.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提示(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2)洪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人地协调观|3.我国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