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40分。其中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第21~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抗体 B.血红蛋白 C.葡萄糖 D.肾上腺素〖答案〗B〖祥解〗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详析】A、抗体存在于血浆、淋巴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D、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B。2.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不小心摔伤时皮肤会出现红肿现象。一段时间后水泡和红肿现象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C.皮肤红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红细胞进入组织液引起的D.皮肤肿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答案〗D〖祥解〗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析】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A正确;B、“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B正确;C、“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进入组织液,使局部血红蛋白(呈红色)增多引起的,C正确;D、“肿“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液体更多地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液体增多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D错误。故选D。3.“酸碱体质理论”曾在国外甚嚣尘上,该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B.当一定量的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答案〗C〖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析】A、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3-/H2CO3、HPO42-/H2PO4-等离子有关,A正确;B、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能将正常人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正确;C、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D、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正确。故选C。4.人类在婴儿时期就可完成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之后由于机体不断接触外界环境,经过训练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答案〗B〖祥解〗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析】A、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其中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正确;B、非条件反射需要低级中枢参与,不需要大脑皮层,B错误;C、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数量无限,C正确;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D正确。故选B。5.人体排尿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C.人体排尿反射的调节不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膀胱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通过①②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尿意〖答案〗C〖祥解〗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析】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是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B正确;C、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是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错误;D、①是传入神经,膀胱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①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脊髓,再通过②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尿意,D正确。故选C。6.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情绪、学习和记忆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剧痛、恐惧时,人表现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等应激反应〖答案〗D〖祥解〗人体大脑皮层分布有人体的最高级中枢,并决定着人脑的高级功能,如:语言功能、学习与记忆、情绪。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析】A、学习和记忆,以及情绪(开心、兴奋),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A正确;B、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神经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因此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D、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D错误。故选D。7.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激素是人和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C.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答案〗A〖祥解〗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直接通过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2)微量高效:(3)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会作用于特定的细胞或器官(细胞膜表面的受体);(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发挥完作用后就被灭活等。【详析】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固醇或氨基酸衍生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RNA,A错误;B、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正确;C、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正确;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A。8.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A.为节约人力物力,本实验没有必要设置对照组B.胰液分泌的增加是垂体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研究并不能说明降低血压是促胰液素的功能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答案〗C〖祥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详析】A、为了实验的准确,动物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正常的生活状态,A错误;B、促胰液素是人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错误;C、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准确;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C。9.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B.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C.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答案〗D〖祥解〗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析】A、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会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大量补水后,内环境渗透压可能降低,应该补充淡盐水,A错误;B、出汗时,增加散热,体温保持稳定,此时,由于运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较多,B错误;C、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出汗后,机体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D正确。故选D。10.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④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祥解〗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析】①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即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②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参与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此外辅助性T细胞也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②错误;③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③正确;④某些致病细菌若是胞内寄生物,则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④正确;终上所述,①③④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11.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糖丸”是用减毒的病毒制成的B.该疫苗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起预防作用C.疫苗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D.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答案〗B〖祥解〗1、灭活疫苗,即人们在获得病毒以后,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它其实就是一种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入侵。如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等。2、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详析】A、“糖丸”是用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A正确;B、该疫苗作为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起预防作用,B错误;C、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这样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C正确;D、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B。1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C.过敏性鼻炎 D.白化病〖答案〗A〖祥解〗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详析】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病,B错误;C、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C错误;D、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A。13.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以光照(如图所示)。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a不弯曲、b不弯曲、c不弯曲B.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C.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D.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答案〗B〖祥解〗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详析】a:虽有单侧光照,但是因为云母片的作用,尖端的生长素不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直立生长;b:由于有云母片的阻隔,生长素不能从尖端运到伸长区,不生长,不弯曲;c:右侧的生长素不能运至伸长区,但是左侧的生长素能运至伸长区,向右弯曲生长。综上所述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激素直接相关的是()A.秸秆还田 B.间作套种C.中耕松土 D.尿泥促根〖答案〗D〖祥解〗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2.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析】A、秸秆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无直接关系,A错误;B、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无直接关系,B错误;C、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无机盐离子,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无直接关系,C错误;D、尿液中含有吲哚乙酸,可促进植物生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D正确。故选D。15.某种植物激素能延缓离体叶片的衰老,可用于叶菜类的保鲜。该激素最可能是()A.细胞分裂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生长素〖答案〗A〖祥解〗生长素的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析】A、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因此可用于叶菜类的保鲜,A正确;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C、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能保鲜,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不能保鲜,D错误。故选A。1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影响B.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C.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只吸收红光和远红光D.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不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答案〗B〖祥解〗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环境因素(光照、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详析】A、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同时也受环境影响,A错误;B、光作为一种信号,会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正确;C、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C错误;D、树木上年轮的形成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B。17.下列关于生物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B.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答案〗C〖祥解〗1、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记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析】A、趋光性昆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可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B、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B正确;C、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C错误;D、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故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答案〗D〖祥解〗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详析】A、种群的S形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B正确;C、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C正确;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逐渐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逐渐增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故选D。19.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B.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下层为灌木层C.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无关D.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无关〖答案〗A〖祥解〗群落的空间结构: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植物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详析】A、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A正确;B、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最下层为草本层,B错误;C、在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照的利用有关,C错误;D、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错误。故选A。20.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演替都要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B〖祥解〗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B错误;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即群落演替向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如干旱)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即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故选B。21.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局部模式图,A~D分别代表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四大系统,①②③为体液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细胞内液,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B.①②③相比较,CO2含量最高的是③,最低的是①C.A、B、C分别代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内环境稳态需要机体不同系统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A表示消耗系统,B表示循环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血浆。【详析】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析题图,①表示细胞内液,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A正确;B、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血浆,①②③相比较,CO2是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产生,需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CO2含量最高的是①,最低的是③,B错误;C、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所以A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另三大系统相联系,故B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C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所以D是泌尿系统,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B。2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答案〗D〖祥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析】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错误;C、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D正确。故选D。23.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示意图,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大图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K+内流,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B.缩手反射发生时,放大图中的兴奋由近⑤端向近④端传导C.若仅④受损,大脑皮层仍然能够感觉到针刺手指的疼痛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近④端和近⑤端,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详析】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A错误;B、④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缩手反射发生时,放大图中的兴奋由近④端向近⑤端传导,B错误;C、④传出神经,若仅④受损,大脑皮层仍然能够感觉到针刺手指的疼痛,C正确;D、④传出神经,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近④端和近⑤端,指针会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C。24.我国青少年的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都日趋严重,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升高血糖,甲状腺激素则不能C.PEDF可能干扰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D.糖尿病一定是由于患者部分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的〖答案〗C〖祥解〗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2、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详析】A、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肌糖原不能分解,A错误;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均可升高血糖,B错误;C、PEDF可能干扰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使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C正确;D、糖尿病可能是由于患者部分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的,也可能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D错误。故选C。25.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TSH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9乙12A.TRH和TSH分别是由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下丘脑和垂体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C.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D.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答案〗A〖祥解〗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详析】A、TRH和TSH分别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A错误;B、甲和乙的TSH的含量都少于健康人的含量,TSH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则说明下丘脑和垂体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B正确;C、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C正确;D、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D正确。故选A。26.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对抗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灭活病毒疫苗防护力大约在70~80%,而mRNA疫苗产生的防护力会更高,可以使有效率达到95%以上。如图是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活病毒疫苗是保留抗原成分而丧失致病性的一种疫苗B.脂质纳米颗粒被细胞融合内吞摄入不需要消耗能量C.mRNA疫苗能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地翻译出病毒刺突蛋白D.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病毒复合物与溶酶体有关〖答案〗B〖祥解〗疫苗是经过减毒或灭活处理形成的生物制品,但都保留了其抗原成分,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主动免疫过程。mRNA疫苗要装入脂纳米体中再注射,原因是防止mRNA在内环境被RNA酶所水解,脂质纳米颗粒由磷脂分子包裹mRNA,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细胞。注射的上述mRNA会在人体内翻译出S蛋白,从而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详析】A、传统疫苗通常是利用病原体经人工灭活或减毒方法而制成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种疫苗能够激活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即该种疫苗实质上是抗原,A正确;B、脂质纳米颗粒被细胞融合内吞摄入属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注射的mRNA会在人体内翻译出S蛋白,从而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D、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D正确。故选B。27.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或)2,4-D对即将成熟的柑橘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施赤霉素和2,4-D不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B.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C.赤霉素和2,4-D都不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D.赤霉素、2,4-D与脱落酸对柑橘脱落的作用相反〖答案〗D〖祥解〗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类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自变量为留树天数和施加外源激素种类,因变量为脱落酸量。【详析】A、由图可知,喷施赤霉素和2,4-D脱落酸含量均下降,所以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A错误;B、喷施赤霉素比喷施2,4-D脱落酸含量下降得更少,2,4-D比赤霉素更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B错误;C、喷施赤霉素和2,4-D脱落酸含量均下降,两者都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C错误;D、赤霉素、2,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与脱落酸对柑橘脱落的作用相反,D正确。故选D。28.为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小组选取紫背天葵为材料,将NAA母液稀释倍数为10⁴、10⁶、10⁸、10⁻¹⁰四个梯度做预实验,清水组为对照,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稀释倍数010-410-610-810-10生根数61512107根平均长度5cm10cm8cm7cm6cmA.正式实验时可以不需要空白对照B.该实验结果体现了NAA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C.实验前对紫背天葵可去叶留芽D.实验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答案〗B〖祥解〗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和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做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需要先做预实验,为正式的实验摸索合适的实验条件。该实验的步骤为:随机分组一浸泡一培养(扦插)统计。【详析】A、预实验已经做过对照组了,正式实验时可以不需要空白对照组,A正确;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促进生长,不能体现NAA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错误;C、实验前对紫背天葵应去叶留芽,以减少蒸腾作用,同时留芽可以保证能正确区分形态学的上下端,C正确;D、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实验最好在遮荫或者空气湿度高的地方进行,D正确。故选B。29.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答案〗D〖祥解〗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2、标记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析】A、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B、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得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故选D。30.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螺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寄生的关系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体现群落演替的过程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答案〗B〖祥解〗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2、植物受单侧光照产生向光性。植物的生长速度温度、光照、水分等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详析】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瞑蛉放在窝里,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错误;C、“远芳侵古道”意思是无人经过的小路上草木长出来的样子,由于起始条件不为零,是一种次生演替,C正确;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31.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能从_____________、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________。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电位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___________而转变为动作电位。(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__________,pH变_______,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_________的呼吸中枢产生的。〖答案〗(1)①.血浆②.内分泌(2)①.神经中枢②.电信号③.钠离子内流(3)①.上升②.小(4)①.大脑皮层②.脑干〖祥解〗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细胞能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据此可推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在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从而转变为兴奋状态。(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可导致pH降低,CO2可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利于排出CO2,恢复内环境的pH。(4)大脑皮层受损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参与,而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说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产生的。32.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下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CRH为___________激素,ACTH为___________激素。(2)内部精神刺激或外部强烈刺激都能够导致下丘脑分泌CRH,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完成这种调节的结构基础为___________。(3)下丘脑通过CRH控制垂体的活动,垂体又通过ACTH控制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这种分层调控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可以通过途径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4)儿童如果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某些疾病,会导致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从而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设计实验证明这一推测的思路为: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幼龄大白鼠随机均分成①②两组,①组每隔一定时间注射一定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②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白鼠的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则说明推测合理。〖答案〗(1)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①.神经调节②.反射弧(3)①.分级调节②.负反馈调节(4)①.生理盐水②.生长激素含量③.①组大白鼠生长激素的含量明显小于②组〖祥解〗下丘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肾上腺皮质在ACTH的作用下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的分泌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据图分析,C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因此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由垂体分泌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根据题意可知,内部或外部的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参与,导致下丘脑(效应器)分泌CRH,这种调节属于神经调节,机体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3)下丘脑通过CRH控制垂体的活动,垂体又通过ACTH控制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这种分层调控的调节方式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方式类似,都属于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可以通过途径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可以使激素维持在一定水平。(4)根据题意“儿童如果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某些疾病,会导致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的信息推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从而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根据题目信息设计实验,需要在实验后测定两组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含量,根据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判断推测的合理性。因此实验思路为: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幼龄大白鼠随机均分成①②两组,①组每隔一定时间注射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②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含量。因为①组大白鼠一段时间内使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推测可知,该组大白鼠垂体的活动被抑制,从而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所以若①组大白鼠生长激素的含量明显小于②组,则说明推测合理。33.肾脏的集合管细胞膜上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能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对水的重吸收,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③表示体液成分,④表示原尿,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④不属于内环境的有_________;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_________。(2)图中的“某种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该“刺激”能激活位于_________的神经元。(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DH促进集合管细胞对水重吸收的具体机制是_________→促进含AQP2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__________,促进对水的重吸收。(4)水通过AQP2、AQP3、AQP4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a过程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答案〗(1)①.①④

②.组织液与集合管内的原尿的混合(2)①.升高②.下丘脑(3)①.抗利尿激素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②.增加靠近集合管一侧细胞膜上AQP2的数量(4)①.协助扩散②.减弱〖祥解〗人体水平衡的调节过程:饮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1)图中的①是集合管的细胞内液,④是集合管管腔内液体,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的,②是集合管的细胞外液,即组织液,③是毛细血管内的液体,即血浆,故图中①④不属于内环境。据图可知,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组织液与集合管内的原尿的混合。(2)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该刺激可能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量将增加。(3)据图分析可知: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促进含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