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开封五县联考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清明二绝(注)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①双髻(jì)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②夭(妖)邪:袅娜多姿。③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④了:了结,度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B.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C.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D.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2.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B.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C.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D.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食品安全谣言,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相反相成不胫而走满城风雨B.天壤之别相辅相成来势汹汹甚嚣尘上C.大相径庭相辅相成不胫而走甚嚣尘上D.天壤之别相反相成来势汹汹满城风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C.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B.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C.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刘焉的招军榜文前慨然长叹,身后有人说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并问其姓名,由此结识关羽。B.《家》中,高家要把鸣凤嫁给冯老爷,晚上鸣凤来到觉慧窗下,房里咳嗽一声。鸣凤担心惊动别人,但还是轻轻敲了三下,低声叫了一声“三少爷”。C.《边城》中,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她对傩送的爱从未明确表达过,对天保的提亲也不曾坚定拒绝。她是人性美、自然美的化身,深切感人。D.《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去世不久,葛朗台就请来克罗旭公证,要求欧也妮在财产文书上签字,欧也妮签了字,葛朗台这才放了心。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没能继承他本应该继承的王位,他的母亲乔特鲁德也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后一情况让哈姆莱特更难承受。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①刘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⑵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⑶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⑷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⑸山水之乐,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⑺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⑻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河入海叶梅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不屈不挠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本文通过藏族女诗人梅卓对乡亲们敬畏雪山溪水的讲述,以及对她“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的描写,突出了雪山的圣洁。C.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D.文中借助联想、想象和记载展现黄河的风貌以及人文底蕴,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情感也达到高潮。2.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乎乎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作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2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他们把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这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是来自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科学家去作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照。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的。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乎乎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B.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C.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D.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B.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对照,相当客观。C.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因素造成。D.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他一开始就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进行研究。3.从科学家对画家和作家作品的研究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厨师的书法周华诚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乱坠,舞出一朵花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吃饭工具而已。但能聊天,就不一样了。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一人一瓶啤酒,我和当年的小余、现在的老余,面对面坐着聊天。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我的理解是,这既是老余自我修行、观照內心的地方,也是老余结交众生、看见世界的地方。怎么说呢,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直用到现在。我问老余“途中”何谓?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这么一想,老余说得对。做菜,写字,道理是相通的。说白了,是一种悟性,是你对工具的熟悉。当你对笔墨与纸的关系,或者对菜肴与水火的关系,了解透彻,运用娴熟之时,这些东西就会成为表达内心的一种工具。工具不再重要,内心才变得最重要。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才是最重要的。比方说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老余开店几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识过,都打过交道。老余听话听音,三句话一接,就知道对方的身份甚至口味。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继续喝酒,聊天。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吃……(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名为“厨师的书法”,写厨师不言其厨艺,却强调其书法,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老余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没有了,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达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C.文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一个厨艺高超、书法精妙、淡泊名利、内心通透的人物。D.结尾“道道菜都好吃”与开篇形成呼应,既突出了老余高超的厨艺,也有对他人生态度与境界的赞美。2.老余为自己饭店改名为“途中”,请结合全文分析“途中”包含的意蕴。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酔死无所知,因破取。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B.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C.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D.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学,指离家到远处求学。游学精神可湖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追求的逍遥游是现代游学的始源。B.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汉代推举孝悌、清廉之士的察举制与征辟相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C.士人,文中指读书人。在崇儒社会,读书人普遍把《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作为理想。D.郡县,行政区划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实行郡、县两级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佗精通方药,谙熟于心。他治疗疾病,所配药汤剂并不多;且对所用药物,心中能估算岀分量,不用再称量。B.华佗医术高明,精于辨证。给病症相同的兒寻、李延治病时,他能准确辨别病因的不同,釆取不同的治疗方法。C.华佗医者仁心,主动救治。在路上偶然遇到患者,他主动前去救治,让患者饮用三升蒜泥和酸醋,治好患者。D.华佗不畏强权,身死狱中。他为太祖治病,回家却延期不返,在郡县多次写信召而无果后,惹怒太祖,被拷问致死。4.把文中画横级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2)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陆康字季宁,吴郡吴人也。康少仕郡,以义烈称。刺史臧旻举为茂才,除高成令。县在边垂,令户一人具弓弩以备不虞,不得行来。长吏新到,辄发民缮修城郭。康至,皆罢遣,百姓大悦。以恩信为治,寇盗亦息,州郡表上其状。时,灵帝欲铸铜人,而国用不足,乃诏调民田,亩敛十钱。而比水旱伤稼,百姓贫苦。康上疏谏曰:“臣闻先王治世,贵在爱民。省徭轻赋,以宁天下,除烦就约,以崇简易,故万姓从化,灵物应德。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造作无端,以从苟欲,故黎民吁嗟,阴阳感动。陛下圣德承天,当隆盛化,而卒被诏书,亩敛田钱,铸作铜人,伏读惆怅,悼心失图。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传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世何述焉?’陛下宜留神省察,改敝从善,以塞兆民怨恨之望。”书奏,内幸因此谮康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槛车征诣廷尉。侍御史刘岱典考其事,岱为表陈解释,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会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拜康庐江太守。康申明赏罚,击破穰等,余党悉降。帝嘉其功,拜康孙尚为郎中。献帝即位,天下大乱,康蒙险遣孝廉计吏奉贡朝廷,诏书策劳,加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时袁术屯兵寿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御之。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节选自《后汉书·陆康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B.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C.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D.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郭,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城郭又称为“城池(指城墙和护城河)”,在古诗文中也泛指城邑、城市。B.黎民,泛指平民百姓。如《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类似的称呼还有黎元、黎庶、黎氓、黎旷、黎首等。C.即位,古代只用作新皇帝登基。通过“禅让”、改朝换代,或者皇帝驾崩后,皇族中的继承人登基都称为“即位”。D.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改命为制,令为诏,此后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康恩信治民,深得好评。他来到边陲高成县,废弃旧制,免除百姓修缮城郭的劳役,高成县从而太平无事了。B.陆康敢于直谏,为民请命。汉灵帝想铸造铜人,下诏增加收取田税,他上疏劝戒皇上,不要重蹈亡主的覆辙。C.陆康赏罚分明,抗贼有方。庐江贼黄穰等人聚众十多万人,猖獗一时,他率众彻底击溃贼人,受到皇帝嘉奖。D.陆康忠于朝廷,以身许国。献帝即位,天下大乱,陆康冒着危险奉贡朝廷;他坚守城池,抵御孙策,为国尽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书奏,内幸因此谮康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槛车征诣廷尉。(2)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摘录材料二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4月1目,30名失联扑火队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其中27名森林消防队员平均年龄仅23岁,另外3名为地方干部群众。——《央视网》材料三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身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努力着、奉献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学生会举办的“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第一首诗描写少年男女踏春游乐的景象。第二首诗则描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对周围人事景物的感受,体现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有道者的精神。全诗风格自然,纯以白描手法抒写,体现了诗人以平淡为美的艺术旨趣。【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突出作者的谦虚”错,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第二首诗首句写风吹市井喧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喧闹在别人。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危坐”,那份拘谨,那份压抑,跃然纸上;尤其是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充满遗憾且有所不甘的心情。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但身未动心却”飞,“抛”过来的市井之声时时喧闹着诗人之心。眼随心转,无奈之下,只得眼盯着一帘之隔的窗外,看那一抹晚霞渐渐收起,杨柳吐绿的柔条,在微微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百媚横生。虽此一窗春色,却已令诗人心旌摇荡。此诗描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对周围人事景物的感受,体现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有道者的精神。【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2、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可在“保密性好”后面加“的优点”;B项,语序不当,可把“尽管”移到句首;D项,搭配不当,可把“扩大”改为“加强”。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B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3、1.B2.D3.C【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由“有着”可知,此处应选用一个名词,故“天壤之别”更恰当。第二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由后文可知,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是互相补充的,故选用“相辅相成”。第三组,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来势汹汹:形容人或事物到来时的气势很猛烈。此处是指谣言的气势猛烈,应选用“来势汹汹”。第四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指谣言的嚣张,应选用“甚嚣尘上”。故选B。2.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A、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不合逻辑。“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应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应在后。故选D。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受众”移至“如果”前;二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将“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和“被谣言蒙蔽”互换位置。故选C。【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4、AC【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A项,“由此结识关羽”错误,应该是张飞。C项,“她是人性美、自然美的化身,深切感人”错误,“她对傩送的爱从未明确表达过,对天保的提亲也不曾坚定拒绝”表现的是翠翠的害羞。故选AC。【点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5、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及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从注释“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可知,送别地点在“苏州”,友人前往之地是“湖南”,诗句所写是想象中的湖南之景,故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故选D。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这是比较鉴赏题,然后结合诗歌的注释、诗中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异同。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注释了解作者,进而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扈江离与辟芷兮望帝春心托杜鹃泣孤舟之嫠妇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园香径独徘徊非道弘人少年智则国智【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词:邪、扈、芷、嫠、徘徊。7、1.C2.①交代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概括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历史到现在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写黄河投入海并终于化作海,形象地暗示文章的主旨。3.示例一:应放在“神州揽胜”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荡荡,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②主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示例二:应放在“文明探源”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黄河入海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②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错误,开头的“它”指代黄河入海的“那一番情景”,不是指代黄河;称黄河为“她”,表现的是作者个体化的情感。故选C。2.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从内容上看,作者描写的正是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是文章的内容概括;“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从结构上看,作者从黄河源头写到黄河入海口,即黄河从地理上、历史上“入海”的经过,因此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主旨上,“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借黄河的倔强、本色,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3.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本题开放式作答。如认为放入“神州揽胜”,可分析本文描写黄河入海的艰辛历程和入海的壮观景象,是对壮丽河山的赞美,是写景的文章。如认为放入“文明探源”,可着重分析文中对黄河孕育中华民族文明,以及黄河代表民族精神等内涵。比如认为放入“神州揽胜”,“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荡荡,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即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8、1.C2.D3.①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污染加重;②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③学科之间没有完全的界限,文学艺术作品可以作为文学艺术研究的对象,亦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解析】
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而言属于原因分析题。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要做好此题首先应该理解分析划线句子“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首先应该明确这里的印象派大师具体指这一段的莫奈,另外应该解读出“沮丧”的意思是伤心、失望、落寞、失意等悲伤之情。这种悲伤之情源于什么呢?根据上文应该是美和丑合为一个的对比落差造成的。画线句里的关键词有“绚丽色彩”(美好),而美的背后却是丑陋,即“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美好的感觉和丑扭结在一起让人心理上难以接受,所以“沮丧”。A项,“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乎乎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不恰当,因为选项里表现“沉重”源于“黏乎乎”的丑陋,而非美和丑的对比,另外本句内容出自开头段,说的是“蒙克”而非结尾画线句中“莫奈”相关的信息。B项,“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不恰当,与美丑的对比无关。C项,“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的“这”指的是“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这就是人们“沮丧”的原因。恰当。D项,“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没有突出美丑的对照,不属于沮丧的原因。不恰当。故选C。2.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D项,“得益于他一开始就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进行研究”错误。原文信息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见并非“一开始就对……进行研究”而是意外发现后才研究。D项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本题题干为“从科学家对画家和作家作品的研究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题模式为,找出相关信息,得出答案点来。答案①“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污染加重”,源自第三自然段:“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答案②“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源自第三段:“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是来自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答案③“学科之间没有完全的界限,文学艺术作品可以作为文学艺术研究的对象,亦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源自结尾段:“科学家去作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照。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的。”9、1.B2.①“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断追求进步。②“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有价值。③“途中”包含老余对精神世界的观照重视。他注重自己的爱好,不以书法和厨艺博取名利,只求内心的愉悦和丰盈。④“途中”包含老余对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脱融合在了起。3.①巧用比喻、反问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和气势。如用“如沐春风”“如浴温泉”形象写出老余聊天给人的温暖之感;多处连用反问,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形成强烈的气势。②口语和书面语、文言交杂使用,使语言通俗亲切又不失典雅庄重。如“怎么说呢”“比方说吧”的口语表达,使语言生活化,亲切自然;“何谓”“答曰”“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等文言、书面语的运用,使语言古朴典雅,意蕴丰厚。③长短句结合使用,使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如“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运用短句使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与长句配合,行文有变化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答整散句结合亦可)④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手法,有亲切感,真实感,表达灵活自由,便于情感的表达。如老余回答“我”对“途中”这一饭店名字是何意的询问:“我老余……”这是采用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介绍老余的技艺本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吻米叙述,自由灵活地反映出客观内容。【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错,一则生意并不琐碎;二则不是书法使他从生意中超脱出来的,老余不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厨艺上,都非常超脱。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先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断追求进步。原文中“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有价值。“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精神世界的观照重视。他注重自己的爱好,不以书法和厨艺博取名利,只求内心的愉悦和丰盈。“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脱融合在了起。3.本题考查语言特色。语言特色题一般从风格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常见的风格有:质朴平实、华美精致、含蓄蕴藉、诙谐幽默、严谨准确、条理清晰等。手法方面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厚;词语运用富有特色,生动传神;使用叠词,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感;句式整散结合,变化多姿;引用诗句,丰富文章内容,富有诗意等等。答题的时候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本题,先从手法角度分析,“如沐春风”“如浴温泉”这是比喻手法。“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这就到顶了吗?”等都是反问手法,举出例子,点出手法,还要分析其效果。从语体角度分析,“怎么说呢”“比方说吧”等都是口语,“何谓”“答曰”等是书面、文言化的词语。这样交错使用,使语言通俗亲切又不失典雅庄重。从句式角度分析,“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是短句。“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是长句。这样使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从人称角度分析,“我老余……”是第一人称,介绍老余的技艺本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这样有亲切感,真实感,表达灵活自由,便于情感的表达。【点睛】小说中的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0、1.B2.A3.D4.(1)华佗在路上行走,见到一个人有咽喉梗塞的病,特别喜欢吃东西却又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拉着他想去求医诊治。(2)华佗说:“这病短时间很难治好,长久实施治疗,可以延长寿命。”【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华馆说:“兒寻应该没下。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华位说:“兒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其中,“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是并列结构,是说兒寻和李延的不同治疗方法,各自断开,排除AD项;“或”是“有人”,做“难其异”的主语,应与上句断开,排除C项。故选B。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道家追求的逍遥游是现代游学的始源”有误,应是“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游学的始源”。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郡县多次写信召”有误,属张冠李戴。见“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是“太祖”多次征召。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病”,有……的病,得……的病;“就医”,求医诊治;“嗜”,特别喜欢;“车”,名词作状语,用车。(2)“近”,短时间,近来;“济”,治好;“恒”,长久,持久;“攻治”,治疗;“岁月”,寿命,年寿。【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他在徐州一带游历求学,又通晓几部儒家经典。沛国丞相陈理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前往。又精通医方和药物,他治疗疾病,配药汤剂不过几种药物,心里知道药的分量,不用再称量,煮熟了就让病人喝下去,告诉病人服药的方法和禁忌,他离开后病人的病就痊愈了。如果应当艾灸,不过选一两处穴位,每处不过负七八下,病痛也就消除了。如果应当扎针,也不过选一两处穴位,进针时对病人说:“针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已经到了”,就立刻拔出针来,病人的病也很快就好了。如果疾病在身体内部结积,针刺和药力都不能达到,应当需要剖开切除的话,就给病人喝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于是剖开腹腔取出结积物。府吏兒寻、李延一同来到华佗处治病,他俩都是头疼身体发热,病的痛苦正好相同。华馆说:“兒寻应该没下。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华位说:“兒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于是给他们不同的药,第二天早上他们俩的病全都好了。华佗在路上行走,见到一个人有咽喉梗塞的病,特别喜欢吃东西却又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拉着他想去求医诊治。华佗听到他的呻吟声,停下车前往探视,告诉他说:“我刚才来的路边有个卖饼店,店里面有蒜泥和酸醋,从那里取三升喝下去,病自然会消除。”病人就按照华佗的说法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他把蛇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子正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像遇到我父亲了,车边的病物(指悬挂的蛇)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病人上前进了华佗家就座,看见华佗家的北墙上悬挂着这种蛇,大约有几十条。华佗的绝妙医术,大致都是这样一类的。然而他本来是个读书人,却把从医作为职业,心里经常懊悔自己的选择,后来太祖亲自处理国事,得了很严重的病,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华佗说:“这病短时间很难治好。长久实施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华佗长久远离家乡很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暂时回一趟家。”回到家后,他用妻子生病推辞,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想返回。太祖多次写信召他回来,又命令郡县把他发派遣回原职。华佗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又厌恶干受人役使的事,还是不肯上路。太祖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他四十斛小豆,放寬回来的期限;如果他是说谎欺骗,就把他拘捕押送回官府。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经审魏他招供认罪。荀或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应当宽容赦免他。”太祖说:“不必担心,天下难道会没有这种小人物吗?”于是将华佗拷打审问至死。11、1.B2.C3.D4.(1)奏章报上去后,宫内受宠幸者因此进谗言说陆康援引亡国之君,来比喻圣上,是大不敬,用囚车将他押到廷尉。(2)陆康坚固防守,有些正在休假的官吏士兵都暗中回来,趁夜间翻越城墙进入城内。【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十征一的税法,周朝叫彻。彻就是通,就是说这种法度可行万世。所以鲁宣公实行初税亩,蝗灾由此产生;鲁哀公增加赋税,因而受到孔子的责难”。“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中的“周”是朝代名,是后句的主语,不应在其后断开,依此排除AD项;“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中的“故”是关联词,应在其前断开,依此排除C项。故选B。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古代只用作新皇帝登基”错误,即位,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也可指成为皇后。所以成为皇后、诸侯王都可以称“即位”。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D项,“陆康冒着危险奉贡朝廷”错误,原文是“遣孝廉计吏奉贡朝廷”,是派人而不是他本人。故选D。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谮”,进谗言;“譬”,比喻;“诣”,到……。(2)“固”,坚固;“遁伏”,暗中;“缘”,句中意思翻越。【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陆康字季宁,是吴郡吴人。陆康年轻时在郡里做官,凭着忠义节烈而受到称赞。刺史臧旻推举他为茂才,任高成县令。此县在边远之地,按法令每户有一人拥有弓弩以备不测,不准相互借用。长吏刚到任,就征调民工修缮城郭。陆康到任全部遣散停修,百姓非常高兴。陆康用恩泽信义来治理百姓,寇盗之事由此平息不再发生,州郡上表报告了他治理的成绩。当时,灵帝想铸造铜人,而国家的经费不足,于是下诏书征调民田税,每亩收费十钱。可是连年水旱灾害损害庄稼,百姓贫苦。陆康上疏进谏说:“臣听说先王治国,贵在爱民。减少徭役轻征赋敛,来安宁天下,除去烦杂实行简约,用以推崇简约便易,所以万民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破袋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感应式IC卡发卡充值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单路式双绞线影像传输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司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 风电项目施工进度方案
- 体育赛事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及观众管理
-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计划
- 医嘱执行制度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对青少年的影响
- 体育减负增效计划
- 大学语文优质课件《韩孟诗派》
- 2023年国家宪法宣传周知识竞赛答题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机械原理-第4章力分析
-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液化石油气脱硫技术研究
- 1999-2023年南京大学844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 06K131 风管测量孔和检查门
- 第20课 皮影戏(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查房
- 美团网电子商务案例详细分析课件
- 学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