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朱成玉的《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完成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

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

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

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

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

大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

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

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

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

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

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

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

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

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

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

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

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厚作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

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

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

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

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

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

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

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

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L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TT被"教诲”TT获"奖励”T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

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

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

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

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

第2页共22页

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嚏!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6.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7.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你赞同众人的判断

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8.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

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9.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

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

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

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

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

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

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

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

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

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要有〜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

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

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

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

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

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

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是建设在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

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

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

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

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0.下列作为本文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B.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有怀疑精神。

C.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1.请说说第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名言独立成段,能引起读者关注并深入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12.请简析第④⑤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

13.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一切”,表述是否过于绝对?为什么?

14.关于怀疑精神的论述,我国就有许多。第⑥段画线句中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

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

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第4页共22页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

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

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

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

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

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

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

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

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

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

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

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

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

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

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

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

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

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

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

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

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

15.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16.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17.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

枝头,真像花果山。

18.作者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里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在表达什么?

19.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

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

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

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

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

“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

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

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

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

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

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

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

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

“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

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

第6页共22页

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

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

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

书。

2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2.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23.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

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

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鹫,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

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

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

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

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

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

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

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

人生在世,是要夭夭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

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

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

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

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牯牲我现

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

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

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

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

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

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

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

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业?

25.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除引用论证外,属于何种论证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2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7.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此时却月光明亮,武松从墙头上一跳,却跳在墙里,使先来开了角门,摄过了门扇,

复翻身人来,虚掩上角检都提过了。武松却望灯明处来,看时,正是厨房里。只见两个

丫聚,正在那汤罐边()说到:“伏侍了一日,兀自不肯去唾,只是要茶吃。那两个

客人也不识羞耻,吵得这等醉了,也兀自不肯下楼去歇息,只说个不了。”那两个女使,

正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武松却倚了朴刀,掣出腰里那口带血刀来。把门一推,呀地推

开门,抢人来,先把一个女使整角儿揪住,一刀杀了。那一个去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

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端的是惊得呆了。休道是两个丫聚,便是说话的

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杀了。却把这两个尸首,拖放灶前,灭

了厨下灯火,趁着那窗外月光,一步步挨入堂里来。

武松原在衔里出入的人,已都认得路数,径楚到驾考楼胡梯边来,捏脚捏手,摸上楼来。

此时亲随的人都伏事得厌烦,远远地躲去了。只听得那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说

话。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不了,只说:“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

仇,再当重重的报答恩相。”这张都监道:“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

事!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

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张团练道:“这四个对付他一

个,有甚么不了?再有几个性命,也没了。”蒋门神道:”小人也分付徒弟来;只教就

那里下手,结果了,快来回报。”

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捡开五指,抢入

楼中,只见三五枝灯独高明,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朗。面前酒器,皆不曾收。

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那

时快,蒋门神急要()B寸,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椅子都砍翻了。武松便转

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脉子破着,扑地倒在

第8页共22页

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剩翻了

两个,料道走不迭,便提起一把交椅抡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尺一推。休说张团练

酒后,使清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后便倒了。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割下头来。

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把张都监

也割了头。见来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钟予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

割下一片衣襟来,蕴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把桌子上

器皿踏匾了,揭几件在怀里。却待下接,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通:“楼上官人们都醉

了,快着两个上去搀状!”说犹未了,早有两个人上楼来。

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提武松的。武松在黑

处让他过去,却拦住去路,两个人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鳏,做

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急待回身,武松随在背后,手起

力落,平制翻了一个。那一个便魂下讨饶,武松道:“却烧你不得!”报住也是一刀,

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8.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埋怨赞同挣脱B.唠叨称赞挣脱

C.埋怨称赞挣扎D.唠叨赞同挣扎

29.请简述武松杀张都监等人的原因。

30.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1.武松可以说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请结合选文分析其性

格特点。

32.《水浒传》中写了三个打虎的故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故事情节。

阅读《故乡》一文的片段,完成小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

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

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我们那时候不知道

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枇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鸨捣,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

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

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

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

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

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狡,……但又总觉

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

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

不出话。

33.联系选文,说说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4.二十年后“我”见到闰土,“很兴奋”,但为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35.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两句中省略号的不同表达作用。

(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鸽,蓝背……

(2)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

定规……收成又坏。

36.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

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37.文中说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第10页共22页

敬业与乐业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

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

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鹫,便

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

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

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

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

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

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

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

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

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

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

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

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

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

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

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做这山,望那山,一事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

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

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

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

理。

38.说说选文的论证思路。

39.文中画线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40.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号多,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

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碳中和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

◎材料二碳排放预算

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

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

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

2011年2045年

已用掉52%的预算据预算,若不采取

额度,自工业革命行动降低现有排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是指企

以来,全世界共排放,将在2045年

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

放5150亿吨超支

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

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全球

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

碳预算额度总量为10000亿吨(来源:新华

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

网)

碳“零排放”。

(来源:人民网)

◎材料三政府工作报告◎材料四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

2022年有序推进味着什么?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碳

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做好“加减法”,实现排放量

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和吸收量的平衡

型中国为应对全球候变化主动作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为

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

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对中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第12页共22页

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

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度比较高,大量排放集中在基础设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施建设等领域

发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汽车等低碳的新产业新技术,

“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正在大力发展

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新华网)

◎材料五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

◎材料六据悉,2022年湖州计划新造林

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

8700亩,目前已落实绿化造林地块9014亩,

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

施工完成4700亩,种植苗木5.7万株,绿化

尘、0.97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

造林正有序推进。2022年湖州将全面增强森

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林碳汇能力,开展碳汇试点探索。

(摘自《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

(摘自“人民网精选资讯”)

册》)

41.从上面材料看,全球积极推进“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2.根据上面材料和语文知识积累,下面推论与上面材料相符的一项是A.峰,山峰、

高峰的意思。“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峰值越高,对“碳中和”越有利。

B.汇,汇合、聚合的意思。“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强森林碳汇

能力,就能达到“碳中和”目标。

C.“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全部竞赛

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这里的“绿电”是指煤电和光电。

D.积极参与“我为亚运种棵树”“我为亚运节度电”活动,有助于把杭州2022年第19届

亚运会打造成绿色低碳亚运会。

43.“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该词人选“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请根

据材料,推断“双碳”入选有哪些原因。

44.班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为了保证宣传效果,需要你进行深入研究。

你准备如何开展这项研究?请写出你的研究内容、研究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也谈敬业

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很难被感动,以致那种“瞬间被击中”的感觉成

了奢侈品。前不久,就有两条新闻具备这种使人“瞬间被击中”的能力。山东曲阜一名

环卫工趴在车下徒手扒垃圾,当被问及为何不用扫帚时,他说:“一辆车要10多万元

钱呢,对哪家来说都是大物件。要是用扫帚刚到车就不好了。”湖南医生罗远健不慎受

伤,但打着石膏的他仍坚持穿着15公斤的铅衣上手术台。在人们纳闷他为何不请假时,

他说:“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就会延长,费用也会增高。”

不这么做,也合情合理,没人会指责他们;这么做了,费时费力费身体,别人多半

也不会知道。也就是说,在一些人看来,他们两人都做了一个对自己来说性价比极低的

选择。的确,在精于算计的人眼里,这样做并不值得,他们常说:“不是我们不敬业,

是敬业了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其实,敬业是不以报酬为前提的,敬业的实质是爱,是对工作的热爱与敬畏。正如

美国人詹姆斯∙H∙罗宾斯在《敬业》一书中总结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

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了敬业精神。”可

见,敬业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信仰,就像一个对婚姻忠诚的人,无论配偶是否年老色衰、

性情乖戾,他都会矢志不渝地去关心和爱护对方。

因此,这位环卫工不会放过车底的那几平方米,因为车终会开走,他负责的是整条

路段的卫生;而那名医生,也始终不忘治病救人的天职,他不忍看着已经遭受病痛的人

再继续遭受着经济的损失。这当然是超出常规的奉献,可对他们而言,也许只是发自内

心的自觉。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

琪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打扫街道。他的工作如

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

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有了这份对职业的使命感与热爱,工作就是快乐与幸

福的源泉,即使收入微薄、身心俱疲,也远不及那份成就感与满足感重要。

敬业是有利于他人与社会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路径。放下无

处不在的性价比思维,带着初心去简单生活,即使从最自我的角度想,也未尝不是快乐

人生的最好方式。

4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6.文章开头列举两条新闻有什么作用?

47.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第14页共22页

48.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的“《庄子》记佝偻文人承蜩的故事”,能不

能作为这篇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材料?为什么?

谋生与乐生

梁丽娜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它意味着忍受、付出、疲劳、无奈、受气、披星戴月、

流泪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

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人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教以各种谋生的必需素质。想想小时候学走路时摔倒,父母告

诉我们要坚强,要自己爬起来,这已是在训练我们的谋生能力。尔后,我们不停地读书

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艺,领悟人生道理,这是在为日后的谋生作准备。参加工

作后,努力地敬业、进取、适应、忍耐,承受各种身不由己的事情,这是真正的谋生。

是的,当我们必须回报,必须担起各种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时,我们就被推到谋生的

角斗场之中了。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人生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履行。所以,不要怨恨和

拒绝这一切,这是你应该做的,除非你不想活了,而不想活是做人最不负责任的一种想

法。

而“乐生”却是一个愉快的词语,它意味着情趣、品位、干净、爱音乐……乐生是

属于精神层次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而贫

穷的人也不一定不乐生。如果你能热爱生活、博爱众生,放一轮明月在心中,那么,任

何苦厄便都能从从面对,并从苦中掘乐。

人的一生呀,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杨绛的《我们仁》中有一段文字!“人间没有单

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

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真是令人唏嘘啊!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心是烦

恼的根源,亦是快乐的根源。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但是

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

就会快乐起来。

学会了乐生,才不枉来人间一趟,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9.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50.本文的标题只是论题,你认为作者对“谋生与乐生”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51.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人为什么要"敬业”。

52.你怎样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3.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乐业”与“乐生”的关系。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问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

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

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

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常常评判节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

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

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

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54.顾颉刚,字,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学派创始人,现代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55.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56.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5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5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各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

第16页共22页

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嚏!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

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

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滴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

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

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髡,请报录的坐着吃酒,

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

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爸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

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

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

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

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

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59.范进欢喜而疯的过程可分为四层,请概括出来,每层层意不超过四个字。

60.选文通过直接描写刻画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分类举例说明。

61.选文写到邻里们属于什么描写?结合例句谈谈它的作用。

62.结合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或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胡屠户形象意义。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乙】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

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63.为【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

64.选文是如何刻画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填写下表。

中举前中举后

称呼——

长相——

学问——

动作——

65.文中写道:“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第18页共22页

参考答案:

1.偷“破烂”受"惩罚”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

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3.因为“我”

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

励”“我”。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

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

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5.因

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

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6.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

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7.不赞同。理由: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

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

而晕死过去。8.周进是“哭”,范进是“笑”,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

书人的摧残与毒害。9.(1)中举之前①胡屠户带点东西来贺他中秀才,给范进立体统教

导。②范进因想去参加乡试,没有盘费,去和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碎在脸上痛骂一番。

③在范进瞒着他参加完乡试回家后,胡屠户又骂了一顿范进。(答出两点即可)

(2)中举之后①带着肉和钱来贺喜。②听闻范进疯癫,在众人建议下,斗胆一个巴掌将他

打醒。③打醒范进后,又赶紧赔罪,还夸奖女婿才学高品貌好。(答出两点即可)

10.A11.①引用我国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论述,点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②借名言自然引

出本文所要论证的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③两句名言同时作为理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

中心论点。12.第④段论证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对于辨伪去妄的意义价值,

而第⑤段是承接第④段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精神读书治学(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

步)。先阐明意义,后指导行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因此,④⑤段是层进关系。此外,

第④段首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

了。’‘是承上启下句,第④段紧承第③段的论述,③④段联系紧密。因此,④⑤段不能调

换。13.不绝对。因为前文已充分论述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因此,只要

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即“所有”,更比“所有”多了

强调的意味。14.不能。因为陈献章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他的名言不能照应前文“许多学

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一句中的“大哲学家”。并且,笛卡尔的名言和戴

震的事例从中外两个角度更全面有力论证观点,更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陈献章则不能。

15.因为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总理喜欢海棠;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

海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的劳累;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以及回忆生活的寄托物与

第19页共22页

美好见证。16.①夫妻二人有时来到院落,在海棠树前散步,欣赏海棠,以消解周总理工

作中的疲倦;②作者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③总理去世后,作者独

自赏花,回忆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④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

务。17.作者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惹人喜爱

的情景;“真像花果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花的

热爱。18.①写出作者对静悄悄飘落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②写出周总理如花一样默默工

作,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19.作者对西花厅海棠花饱含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题目蕴

含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20.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21.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

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22.所写

道理论据契合“读书有益”即可。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

彩,足以长才。23.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24.我们要敬业;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25.道理论证从道

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意对即可)26.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

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

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27.不

可,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

28.C29.示例:武松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蒋门神和张都监、张团练等一

起设计陷害武松,并要在飞云浦“结果”武松,武松在知道自己受诬的原因后,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