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9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专项09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专项09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专项09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专项09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09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09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言实词题】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2.【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3.【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5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1.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2.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方法参照解释加点词

根据造字方法推测瞑,古字形为,翕目也。翕,合也。目,人眼也。(1)目似瞑_

根据语境选择“暴”字的常用词义有:①凶恶残酷的;②鼓起来;③突然;④过分急躁的。(2)屠暴起(填序号)

根据课文迁移骨已尽矣(3)鼠尽而鸡亦尽_________

根据成语推断鼠窃狗盗(4)窃吾食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4.参照甲文语句示例,赏析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结合加点词语,体会文中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哉",表示反诘语气。“耳”,相当于“罢了"。这两个语气词表现了作者对狼“顷刻两毙”结局的嘲讽和对屠户勇敢机智的赞扬。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5.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3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一项是()

A.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B.下车引之晓之者曰

C.去后乃至乃悟前狼假寐

D.日中不至吾日三省吾身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翻译: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

理解:客人刚到时礼貌地与元方交流,用了“尊君"这样的敬辞表示尊重。

B.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跟别人一起走了。"

理解:友人因为知错心虚,所以想要先发制人,怒斥陈元方的父亲,借以增加气势。

C.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

理解:元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3.结合原文与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链接材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因为友人“过中不至"“对子骂父”,陈元方认为他是个①_____的人,不值得深交;链接材料中,魏文侯冒雨赴约的行为让魏国②_____。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一国之君,③______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4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2)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为该玄②言,政③空送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2)遂成枯落()

(3)以《易》为宗()(4)向梦见伏羲()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从哪个方面来“诫子"的?

4.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蒙呓诵文”之精神的是哪几句话?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3小题。

谢道韫传(节选)

①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

②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③及遭孙恩③之难,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①白:向……陈述。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孙恩,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④厝:同“措”。⑤贼:此处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语方法解释

安大说关注常见通假字(1)()

道韫遣婢白献之曰联系成语:调兵遣将(2)()

及遭孙恩之难联系课文:及其家穿井(3)()

宁先见杀查阅字典:①动词,看见;②同“现",出现;③用在动词前,表被动,释为“被”。(4)()(此空填序号)

2.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5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乙】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①逾②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①杼(zhù):织布用的梭子。②逾:越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

(3)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________

(4)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________

2.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一处。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3.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人又告之曰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列子·杞人忧天》)

B.有闻而传之者。(《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母尚织自若也。

5.两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

参考答案

1.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判断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无鸡者”偏正结构,“者"表提顿,应在“者”后停顿;“弗食鸡则已耳"主谓结构,“耳”表语气,应在“耳"后停顿。

2.(1)闭上眼睛(2)③(3)完,没有(4)偷

【解析】(1)根据“瞑,古字形为,翕目也。翕,合也。目,人眼也”推测,瞑是“闭上眼睛"的意思。句意为:眼睛好像闭上了。

(2)根据参照推测,“屠暴起”的“暴"应是“突然”的意思。句意为:屠夫突然跳起。

(3)根据“骨已尽矣"中“尽”为“完,没有"的意思,推断“鼠尽而鸡亦尽”的“尽"也应是“完,没有”的意思。“鼠尽而鸡亦尽"意思是:老鼠没了,鸡也没了。

(4)根据“鼠窃狗盗”中“窃"是“偷”的意思,推断“窃吾食"中的“窃”也是偷的意思。句意为:偷吃我的粮食。

3.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擅长捉老鼠和鸡。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予:给。之:代赵人。善:擅长。及:和。

4.“乎",表示反问语气,表现了赵人被老鼠折磨的痛苦之大和对老鼠的憎恶之深。

【解析】“乎”,句末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语气,结合“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可知,这个词表现了赵人对老鼠的危害之大有清晰的认识,表达了对老鼠深深的憎恶之情。

5.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除掉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或者多看看别人的好处,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意思接近也可)

【解析】根据乙文“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可知,赵人告诉儿子,老鼠之害是“吾将饥寒",猫的害处是“无鸡”吃而已,距离“饥寒犹远",孰大孰小让儿子思考。因此,本文的寓意是不能因小失大,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译文】

【乙】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擅长捉老鼠和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这件事,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二、1.D

【解析】A.均译为“离开";B.均译为“他(代词)”;C.均译为“才";D.太阳/每天;故选D。

2.B

【解析】B.重点词:委,舍弃;去,离开。故译为: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根据友人所说的话“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在友人看来是陈太丘不守信用(爽约),并未认识到自己失信于人,故而很生气。选项表述有误。

3.①无信无礼②“于是乎始强”(或强大、强盛)③诚信

【解析】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友人是无信无礼之人。

根据链接材料“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可知,魏文侯信守承诺冒雨赴约的行为让魏国强大起来。

两则材料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小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一、1.(1)陶冶性情(2)最终(3)主要的(4)刚才(意对即可)

【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性:陶冶性情。

(2)句意:最终枯败零落。遂:最终。

(3)句意:以《易经》为主。宗:主要的。

(4)句意:我刚才梦到了伏羲。向:刚才。

2.(1)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一会儿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2)俄而,一会儿;皆,都。

3.惜时(答“持之以恒”“意志坚定"也算对。)

【解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据此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4.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解析】根据“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可知吕蒙梦呓诵文是因为对《易经》学习非常认真,极其用心。甲文“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诉我们: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吕蒙诵经一事正好印证了甲文的这几句话。

【参考译文】

【乙】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一会儿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刚才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做梦的时候在朗诵文章。

二、1.(1)说,同“悦”,愉悦、高兴。(2)遣,派遣。(3)及,等到(4)③

【解析】(1)“说"是一个通假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说,同“悦”,愉悦、高兴;(2)“调兵遣将"意思是调遣兵力、将领,泛指调派人力。由此可以推断出,“遣”的意思是派遣;(3)课文例句中“及"的意思是“待,等到”。由此可知,此处“及"的意思是“等到”;(4)结合句意可知,“见"在这里表被动,释为“被”,故选③。

2.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解析】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恩虽毒虐"写的是孙恩的性格特点,后面应该停顿;“为之改容”写的是孙恩改变决定的原因,“乃不害涛"写的是他的做法,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3.(1)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

【解析】(1)“差(大体)"“拟(相比)”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其(她的)"“数(几)”“欲(想要)"“害(杀害)”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参考译文】

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她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在一起,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讨论切磋问题,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韫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的行动一如既往,不久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我先被杀。"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于是没有杀刘涛。

1.(1)待,等到(2)讲述(3)和(4)相信,信任

【解析】(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

(2)句意:全国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