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财政史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关于财政史的相关说明第二章历史知识
第一章关于学习财政史的相关说明一、教材:关于课时:关于作业:关于考试:关于平时成绩:关于课堂纪律。二、教学内容1、学习的目的2、学习的方法、手段3、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章历史知识回顾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记略教学参考资料胡寄窗谈敏: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国财政史编写组:中国财政史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上卷)余也非:中国古代经济史翁礼华:财政、赋税、官吏、俸禄叶振鹏主编: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第二编奴隶制财政史第一章夏代财政第二章商代财政第三章西周财政第四章三代财政的收支管商:郑州铜方鼎夏:兽面铜牌饰周:□簋第一章夏代财政第一节夏代经济第二节财政(传说)思想夏:兽面铜牌饰第一节夏代经济(1)一、夏代简史(约2000BC-1500BC)夏代共14世,17帝,约400年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天下为家”的局面。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夏朝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夏朝已经使用铜器,但因当时铜很珍贵,没有用于农业生产。
夏朝人用木制的鹭耒耜等种地翻土,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那时,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奴隶们不断反抗他的统治。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乘机起兵,向夏进攻,打败了桀,夏朝灭亡了。第一节夏代经济(2)二、夏文化的社会生产:农业生产工具:石、木器、骨器、蚌铲水利浇灌、造酒;天文历法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玉器制造三、土地制度治水与土地公有制(欧洲奴隶制是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含义思考讨论题:中西方土地所有制差异的根源是什么。第二节财政(传说)思想一、财政的征课—贡1、远古社会无君无臣:“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2、“夏后氏五十而贡”、“自虞夏时,贡赋备矣”3、“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史记•夏本纪》;“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裴。”二、会计的传说“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三、鼓励粮食储备“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到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第二章商代财政第一节商代经济第二节商代财政思想第一节商代经济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农业是商朝生产的主要部门,种植的作物有黍、稷、麦、稻、桑、麻等。
商朝的手工业也很发达,青铜器制造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把铜、锡、铅放在一起,用高温冶炼出青铜器溶液,再铸出青铜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件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商代文明在古代世界有特殊的地位:
1,商朝所拥有的辽阔疆域,在当时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2,商朝的青铜器制造和青铜器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3,商朝的文字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而且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
4,商朝天文历法也具有世界水平。
第二节商代财政思想“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实物税为主,出现货币课征。“重赋伤民,敛聚怨雠”:反对重税。“富以其邻”:对外掠夺财富。“因其地势所有而献”。第三章西周财政第一节西周经济第二节西周财政思想周:□簋第一节西周经济西周(约前11世纪初─前771年)经过周文王时期的准备,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叛乱,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制度。西周确立了天子之下的文臣、武官体制;其刑罚制度更加完备;保持了“西六师”和“东八师”两支军队。西周中叶后,各种矛盾激化,出现“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宣王时虽一度号称“中兴”,但到公元前771年,幽王终于亡国。次年,平王东迁,西周历史结束。西周的农业较前代有所进步,工具改良,耕作技术提高。其土地制度为奴隶主阶级国有的井田制。西周时期,手工业在门类和技术上都有所扩大和进步尤其表现在青铜铸造、制陶以及纺织业上。其商业仍主要服务于贵族,即“工商食官”,但民间以物易物的贸易也初步发展。西周在前代的基础上,文化继续发展,文化典籍、诗歌及音乐取得较大成就,天文、历法和医学等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节西周财政思想一、租赋概念:1、“贮”具有地租、赋税的双重涵义。这是由于土地制度实行“封建领主所有制”的结果。2、“租”为劳役地租,体现地租剥削制度;“赋”从武从贝,意为军事战争而征课的税收,一般为谷米税。“税”的含义更深刻“以禾兑(换)(自由?)”。二、财政的基本原则:量入为出;国家预算;重视谷物之储蓄。三、赋税课征思想“彻田为粮”;“任土所宜”;平均负担(按土地面积大小、距离王城远近、资产或盈利的多少、年龄之长幼等标准)思考题:如何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的财政平均负担观点?第四章三代财政的收支管第一节三代土地制度一、所有制:实行奴隶主国家所有制而非私有制二、三代的井田制商代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商代井田制是一种古代东方奴隶制下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西周的井田制
第二节三代财政收入一、贡纳收入二、田赋收入:“贡、助、彻”制度三、军赋收入四、专利收入:五、工商什税六、其他收入第三节三代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特点二、财政支出的内容军事开支祭祀支出王室支出俸禄支出建设支出其他开支第四节三代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机构二、财政管理体制:地方分权三、《周礼》四、财政管理原则量入为出上计制度因地制宜,均平赋役巡视督征储备原则第三篇春秋战国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第一节春秋简史第二节战国简史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第一节春秋简史春秋(前770年-前256年)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政治、经济地位沦丧,仅成为形式上的天下“共主”。取而代之产生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先后出现所谓“春秋五霸”。在此期间,大国纷争,小国追随,战争不息;同时,也产生了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春秋时代,以铁器、牛耕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原有的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土地则日趋强大。在此基础上,不仅产生出封建生产关系,而且爆发了新兴地主力量向奴隶主贵族的夺权斗争,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等。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春秋时期,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第二节战国简史进入战国之后,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身,并与对手争雄,纷纷进行改革变法运动,其中又以秦国商鞅、魏国李悝及楚国吴起等变法最著名。于是,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战国“七雄”之间激烈兼并战争的不断发展,变法最为彻底的秦国逐渐压倒对手,终于导致了秦国在公元前221年对天下的统一。战国岁月,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制农具普遍使用,水利灌溉设施深受重视;手工业规模、种类及技术都较前进步;商业及城市经济也显著活跃,并出现了金属货币广泛流通的现象。战国时代,思想文化进一步活跃,“百家争鸣”,儒、法、道、墨、阴阳、名、农及兵家等学派相互交锋;文学、史学及艺术领域成就辉煌璀璨;科学技术继续发展。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铁器与牛耕的推广土地所有制的私有化,井田制逐步瓦解二、各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三、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第一节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第二节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第三节财政收入第四节财政支出第五节财政管理第一节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一、齐国:管仲,齐恒公(前685年)把农业生产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改革赋税征收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办法取民有度的征收原则盐铁专卖,粮食专营以公经济收入代替税收收入二、晋国改革:前645年作辕田,作州兵三、鲁国改革:鲁宣公15年(前594年)初税亩第二节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魏国:李悝,魏文侯41年(前405年)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倡导“尽地力之教”、“治田勤谨”实行“平籴法”楚国:吴起,楚悼王19年(前383年)节省财政开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特权收回奴隶主土地,重新分配奖励耕战,节约费用秦国:商鞅,前359和前350年废井田,开阡陌。确定土地私有制取消分封制,创设郡县制,实行编户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鼓励发展农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实行重税政策第三节财政收入田赋收入土地制度:由国有转为私有;田赋由劳役地租转为实物地租赋税重,税率高贡纳收入表现为强弱之间的豪夺与窄取;贡纳与抢劫无异。关市税私营商业的发展专卖收入寓税于价,“官山海”公产收入:经营自然资源徭役*兵役与力役第四节财政支出军事支出祭祀支出皇室支出俸禄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文化教育支出第五节财政管理财政管理体制:四级制财政体制财政管理原则:推行“量出收赋”财政管理政策专卖政策均输法平籴法财政管理制度:上计制度第四篇秦汉第一章秦朝财政第二章汉朝财政第四篇秦汉财政史第一章中国与西欧封建制的比较第二章秦代财政第三章汉代财政第一章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国与西欧封建制的比较一、中国封建经济制度是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二、封建地主经济的租佃制三、实物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主要生产者是租佃农民而非农奴四、由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不存在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五、封建城市是封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封建政治统治中心六、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体产业地主是剥夺者,农民是被剥夺者封建国家的财政及财政制度封建国家财政的发展趋势税制结构完善化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赋役制向近代工商税制过渡封建国家财政制度的特征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彻底分离自成体系王室财政中心制转变为国家财政中心制君主诸侯的分权制转变封建统一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经济结构与赋税土地制度与赋税土地制度决定赋税制度农业与赋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是国家最大最稳定的财源工商业与赋税重农抑商工商业的盛衰取决于农业发展的状况与政府政策第二章秦代财政第一节秦汉财政概述第二节秦朝简史第三节秦代财政收入第四节秦代财政支出第一节秦汉财政概述一、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秦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一的措施自称“始皇帝”;设三公九卿;实行郡县制;推行官俸制;统一法律、田制、税制;统一度量衡;构建四通八达的驿道站。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二、秦汉财政的特征中央集权制财政的确立封建赋税体系的建立人头税:算赋、口赋、徭役、更赋收益税:田赋、贳贷税、牲畜税财产税:算缗钱、算商务、税民资消费税:关税、盐税、市租赋税课征以实物为主,兼课货币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分离第二节秦朝简史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第三节秦代财政收入一、田赋:二、口赋:三、工商税:四、徭役一、田赋秦代田制:爰田制=>初租禾=>商鞅变法
=>使黔首自实田秦代田赋包括田租刍稿二、口赋口赋,亦即人头税,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最初是对不耕种、不劳动和游手好闲者课以人头税战国时,口赋向恶税转变商鞅后,口赋成为赋税结构中的支柱:田租与口赋三、工商税市租:实物与货币并行课征盐铁之课:战国后民间经营,政府课税酒课:十倍于本四、徭役更卒:规定时间服役,期满后更换正卒:服于郡国或京师的兵役戍卒:守卫边境的徭役第四节秦代财政支出军事支出:秦第一支出服役长、军种多、军费大皇室支出:宫殿营造、陵墓建筑官俸支出:秦代创设官僚制度严密:三公九卿建筑工程支出兴修水利、修筑万里长城、修建弛道第三章汉代财政第一节汉代财政收入第二节汉代财政支出第三节秦汉财政管理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第一节汉代财政收入田赋算赋与口赋徭役与更赋户赋与献费公田与屯田收入工商税关税与市租山泽园池税专卖与均输平准卖官鬻爵与赎罪收入田赋田租原则: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轻税课征方法的演变:刍稿:军食(实)附加:东汉末年每亩加征十钱减免:恩幸减免灾荒减免贫困减免算赋与口赋算赋:成年人头税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算赋体现:重农抑商,打击豪强;倡导早婚,鼓励生育口赋:儿童人头税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钱。人,二十,以供天子;汉武帝后加征3钱。口赋的不合理性。徭役与更赋徭役:汉承秦制更赋:是对应服役而未去股役的人课征的代役金更赋是费?更役是税?户赋与献费户赋:是在封邑之地按户征收的赋税。属人头税性质。每户每年200钱。献费:是地方官吏为诸侯朝觐需要而课征的一种人头税。汉高祖11年,统一规定每人每年63钱。(按当时5000万人计,年收31亿)公田与屯田收入公田:属国有之土地。公田形成有四:前代沿袭;没收;新垦;战争拓疆。使用有四:标价出售;出租;使用官奴、罪犯耕种;边疆屯田。屯田收入:解决边远地区战争给养。工商税算缗钱和算车钱:属临时性征课的财产税。武帝时(前119)规定:商人、高利贷者每二千钱一算(120钱);手工艺者每4千出1算;一般车辆出一算;船长5丈以上出一算。关于告缗令税民资:贳贷税:属资本利息(所得)税牲畜税:对饲养六畜(马牛羊猪狗鸡)所征的税。“算千输20”,税率2%。所得税:汉王莽创设的纯收益税。关税与市租关税:汉武帝时始征。主要解决边关衣食。市租:对市场交易额所课的税定期或不定期征收即时课征山泽园池税对山林、草原、沼泽、江河湖海、园囿、池泽等出产课征的税。山泽税:竹木、矿产、珍禽异兽课征。分特产税和矿产税。海租:实物纳税。江河湖海所出。假税:为园囿池泽收入。皇家园林。专卖与均输平准盐铁专卖:原因:筹措国防军费;打击商人兼并。可行性与策略: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酒专卖:汉代武帝时创设。均输和平准:均输:当地征收,转卖价高地,收入归中央。五均六管:五均: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官,主持制定市价、收纳滞物、调剂物价、掌握赊贷和征收税款。六管:国家垄断经营盐、铁、酒、山泽、铸钱、五均赊贷。卖官鬻爵与赎罪收入始于秦代。汉代从文帝始卖爵。武帝始“出资免刑,出钱赎罪”。第二节汉代财政支出一、军费开支:养兵费、装备费、国防费、转运费、善后费、战争费(匈奴、羌族、粤族)二、官俸支出谷、半钱半粮三、皇室支出皇室生活费、赏赐费、宫殿陵墓营建费四、经济事业支出农田水利建设费、治理黄河支出、移民垦殖五、宗教迷信支出宗庙祭祀、郊祀与封禅六、救济赈恤支出七、文化教育支出创设太学;郡国和王国称“学”、县道邑侯称“校”、乡立学校称“痒”、聚立学校称“序”第三节秦汉财政管理财政管理体制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开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收入来源及支出用途财政管理机构财政管理制度上计制度(预算制度)审计制度漕运制度货币制度第五篇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章政治经济财政概况第二章财政收入第三章财政支出第一章政治经济财政概况一、政治概况:一部分裂动荡、割剧战乱的历史。各朝简史1、三国2、西晋3、东晋4、南北朝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二、经济概况人口:西汉平帝59594978人,东汉桓帝54486856人,西晋16163863人,。附历代人口统计农业:曹魏实行屯田;蜀汉实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东吴持续发展。手工业:商业:附历代人口统计朝代最高数最低数西汉59594978(2年)东汉56486856(157年)21007820(57年)魏晋南北朝20006880(577年)7672881(280年)隋46019956(609年)唐52919309(755年)15760000(820年)宋46734784(1110年)13026532(1264年)元59848964(1291年)明66598337(1403年)50307843(1490年)清398942036(1833年)14033900(1655年)三、财政概况国家财政表现为割据财政财政课征采用实物形态赋税负担日益加重第二章财政收入一、屯田收入二、租调收入三、徭役四、专卖收入五、工商税收入六、杂税第三章财政支出第六篇隋唐五代财政第一章隋唐五代概括第二章隋代财政第三章唐代财政第四章隋唐财政管理第五章五代十国财政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第一章隋唐五代概况(1)一、人口618年200万户、639年300万户1230万人、732年780万户4540余人、742年890万户5090人、754年900万户5280人。户均人数由4人增至6人。二、农业1、兴修水利;2、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的发明;3、农业丰收三、手工业:纺织业:天宝年间年税绢达17210万米制陶业:青、白、彩陶(唐三彩)造船业:四大造船中心-江都(扬州)洪州(南昌)嘉兴、金陵(镇江)四、商业:长安、洛阳、扬州扬州:春风十里捲珠簾;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第一章隋唐五代概况(2)五、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内交通发达:驿:相当于现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对外贸易发达:南亚、中亚中东、东亚日本六、财政特征1、财政制度从中央集权转向地方分权安史之乱后的唐政权军阀割据势力大增2、工商税在国家赋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二章隋代财政(1)一、隋代田制永业田:可继承和买卖露田(麻田):可依法还受职分田:一品到九品,从500到100亩(50为差)公廨田:授于官府收入充行政经费二、财政收入1、租调制:以床为单位,一夫一妻为一床2、徭役:十八岁起役三岁以下为黄、十岁以下为小、十七以下为中、十八以上为丁。丁从课役,六十为老,乃免。无工商杂税。第二章隋代财政(2)三、财政支出1、军费支出养兵费: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费用不高战争费:炀帝三年三次入侵高丽均败。2、皇室费用宫殿营建、游幸支出3、官俸支出4、建筑工程支出修长城、筑驰道、开运河第三章唐代财政--财政收入一、唐代田制与隋代区别二、财政收入1、田赋收入:租庸调制户税与地税两税法2、徭役:正役、杂役、色役等3、专卖收入;4、工商杂税;5、杂项收入第三章唐代财政--财政支出一、军费支出养兵费、战争费二、皇室费用宫殿营建、游幸支出三、官俸支出四、祭祀与赏赐支出五、赈济支出六、经济支出七、文教支出第四章隋唐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机构中央地方二、预算与审计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三、国库管理第五章五代十国财政一、财政经济概况北方朝代更换-梁、唐、晋、汉、周;战乱不止。南方-吴越、吴、南唐、闽、南汉、楚、荆南、前蜀、后蜀、北汉。比较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二、财政收入田赋专卖收入:盐、铁、茶、酒商税杂税:名目繁多三、财政支出军费支出皇室支出第七篇宋元第十五章宋朝财政第十六章元朝财政第一章宋代财政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财政收入第三节财政支出第四节财政管理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第一节概述一、宋代的政治概况宋代民族矛盾的发展;宋代阶级矛盾的发展;强化中央集权制;集中兵权;加强皇权;分割相权;限制吏权宋代的供养政策:养兵、养官、养士二、宋代的经济概况农业的发展垦殖面积的增加;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粮食亩产明显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经营规模扩大;产量提高;技术进步商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集镇的出现;大都市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发展货币关系的划时代发展第一节概述三、宋代财政的特征宋代财政的高度集权宋代财政的彻底贫困化宋代纸币的财政性发行宋代赋税结构中,工商税比重显著上升第二节财政收入一、田赋宋代的田制、户籍及地籍田制:分官田(收租)和民田(收税)户籍:主户和客户地籍整理:方田均税法经界法田赋:公田之赋、民田之赋、城廓之赋、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夏税秋米。支移和折变田赋附加:头子钱、加耗、义仓税、进际税、农器税、牛皮税等。二、徭役:宋初:职役、杂役募役法:第二节财政收入三、专卖收入:盐:禁榷法、通商法茶酒四、工商税收入矿税、商税、市舶课五、杂税与杂课:第三节财政支出一、军费支出宋代的兵制。养兵费;调防费;战争费二、“岁币”支出三、皇室支出四、官俸支出五、农田水利工程支出六、其他支出文教支出赈恤支出第四节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体制宋代行政机构的设置路级财政-转运使-呈上启下皇室财政、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三级并立二、财政管理机构三、会计制度四、货币制度铜钱与铁钱交子、会子第二章辽金财政一、概况二、财政收入辽国金国三、财政支出辽国金国第八篇元代财政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财政收入第三节财政支出第四节财政管理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第一节概述一、元代的政治概况元代的疆域元代的政治弊病种族歧视、奴隶制、政出多门二、元代的经济概况元初经济倒退元中经济的恢复与繁荣三、元代财政特征元代财政南北异制元代赋税征钞普遍化元代财政极端贫困化盐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元代人民财政负担沉重第二节财政收入一、田赋田制:官田(屯田、食邑、职田、寺田、学田):征收地租民田(地主和蒙古贵族占有):课以赋税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户籍管理:政治待遇不同、赋税不同田赋制度:北方:丁税与地税南方:夏税与秋税科差制度:类似唐代的“调”,分丝料、包银、俸钞、户钞附加、输纳、豁免二、徭役兵役、职役、杂泛差役、和籴、和买、和雇等三、专卖收入盐专卖及盐税、茶专卖及茶税、酒专卖及酒醋税四、工商税收入岁课:对天地自然之利、山林川泽之产商税:轻税市舶课五、额外课及杂敛第三节财政支出一、军费支出兵制:常备军和战时兵内容:养兵费、战争费、养马费二、皇室支出三、官俸与赏赐支出官俸制度赏赐制度四、宗教费用支出五、漕运支出六、水利建设支出第四节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机构元代国家理财机构:财政被分割、财力分散皇室理财机构二、库藏国家库藏皇室库藏三、会计、监察与审计会计监察审计第九篇明代财政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财政收入第三节财政支出第四节财政管理明(1368年到1644年)276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
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第一节概述一、明代的政治经济概况政治改革,以猛治吏,独揽大权宰相胡惟庸案、大将蓝玉案经济改革,发展生产,与民休息释放奴隶,解放生产力;移民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减少国家与人民负担;兴修水利,加速经济发展;扶植工商业,繁荣社会经济。二、明代经济的特点经济重心在东南:太湖流域的苏、松、常、嘉、湖明代官营手工业的没落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及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三、明代财政的特征赋役合一,对人税转向对物税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税粮征收由民收民解转为官收官解第二节财政收入一、田赋田制:黄册、鱼鳞图册田赋:明初:两税制明中期的财政改革明后期的田赋加征二、徭役里甲;均徭(力差、银差);杂役三、专卖收入盐专卖:产销制度、食盐专卖制度茶专卖:茶引法、茶马法。四、矿税五、关税:内地关税、市舶课(国境关税)六、工商税及杂税市肆门摊税、塌房税、酒税(酒曲征税和卖酒征税)明中期的财政改革一、改革的原因土地兼并剧烈、赋税流失严重;财政危机加剧,赋役负担沉重;财政制度败坏,贪赃枉法盛行二、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内容:赋役合一、化繁为简、按亩征税、以银缴纳、官收官解意义:赋役合一;以银代役;计亩征税;以银纳税流弊:弊病多、贵族转嫁赋税、农民受剥削严重。第三节财政支出一、军费支出兵制:卫所(120人为百户所、1120人为千户所、5600人为一卫)支出项目:武器制造二、皇室支出三、官俸与赏赐支出官俸制度:九品十八级皇室宗亲勋戚待遇过高,百官俸禄过低,官俸制度过杂,文武官吏过多四、水利建设支出治理黄河;疏通运河;开塘挖渠五、文化教育支出教育经费、科举经费、文化事业费第四节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机构户部主管国家财政,皇帝亲自操作财权。户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内设民部、度支、全部、仓部。下设十三清史司、宝钞提举司、都转运盐使司、总督仓场等机构。二、库藏国库;一般储库;救济仓库;三、会计四、漕运制度海运、海陆兼运、支运、兑运、改兑第十篇清代前期的财政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财政收入第三节财政支出第四节财政管理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军入关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昭莫多战役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技术合作项目终止及解除合同书
- 2025年度农村水井承包合同与农业灌溉用水权流转及监管协议
- 2025年度特殊年龄段劳动者用工协议及权益保障
- 2025年度个体商户劳动合同(家政服务行业合作)
- 5G通信借款居间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分红股收益确认与分配协议
- 2025年度影视作品著作权许可及广告植入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分手协议书模板:分手后共同债务承担协议
- 2025年度房屋拆除与建筑垃圾清运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导师带徒技能传承服务协议
- 2025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二十章手术减肥及体形塑造美容手术美容外科学概论讲解
- 2025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履带式剪叉高空作业平台安全操作规程
- 《水稻育秧技术新》课件
- 2024-2025年第一学期初中德育工作总结
- 围手术期手术患者护理要点
- 2025年大连长兴开发建设限公司工作人员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货物学 课件1.3货物的计量
- 《钠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编制说明》
- 全球医疗旅游经济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