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一)而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5.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用作代词,同“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何用作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1)水何澹澹。(《观沧海》)(2)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并序》)其用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充当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单于壮其节,朝夕使人候问武。(《苏武传》)2.第三人称代词。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可译为“它”“他”(包括复数)。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些”“这个”“这些”“那里”。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用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商量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文言虚词(二)乃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衔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后一个“乃”)(《史记·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且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而且”“并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3.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用作副词。1.将,将要。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复音词:【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文言虚词(三)若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2.相当于“至于”。有时组成“至若”“若夫”等。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所用作代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用作助词。表示被动关系,常和“为”组成固定结构。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复音词:【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为用作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1)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2.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并序》)3.介绍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替”。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注意:读wéi)(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三个“为”)(《鸿门宴》)(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文言虚词(四)焉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用作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2.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也用作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表示陈述语气。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2)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用作助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乎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揣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与妻书》)5.用在句中,表停顿。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2)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比)吾。(《师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对)己。(《劝学》)(4)异乎(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以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1)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何可废也?以羊易之。(《齐桓晋文之事》)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引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并序》)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可译为“于”“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5.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1)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2)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1)且硕茂,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2)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示目的关系或结果,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1)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复音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1)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文言虚词(五)因用作介词。1.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2.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3.趁着,趁此。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4.通过,经由。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用作连词。于是,就。(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苏武传》)(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于用作介词。1.在,从,到。月出于(从)东山之上,徘徊于(在)斗牛之间。(《赤壁赋》)2.在……方面,从……中。青,取之于蓝。(《劝学》)3.向,对,对于。(1)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被。(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5.与,跟,同。(1)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2)室西连于中闺。(《项脊轩志》)6.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劝学》)与用作介词。和,跟,同。(注意:读yǔ)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用作连词。和,跟,同。(注意:读yǔ)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用作语气词。同“欤”。(注意:读yú)是鲁孔丘与!(《论语·微子》)文言虚词(六)则用作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可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表示转折关系,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用作副词。加强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者用作助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等的后面,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1)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用在“近”“曩”“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今者项庄拔剑武,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4.放在因果句中,引出原因。(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作语气词。1.放在主语后面,与“也”合用构成判断句式,不必译出。(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3.相当于“……的样子”。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魏公子列传》)之用作助词。1.相当于“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垃圾清理起重机服务协议
- 餐厅限高杆施工合同
- 社区活动中心租赁协议
- 仓储物流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大学科研型教师聘用协议
- 绿化荒山合作协议
- 泥工协议书模板
- 啤酒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江苏大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CECS120-2021套接紧定式钢导管施工及验收规程
- 生产计划管理实务-多种少量生产方式(2)
-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ppt
- 科普知识讲座(火箭)PPT精选课件
- 高三一模动员主题班会-课件(PPT演示)
- 钛加工工艺方法综述
- 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2022年同济大学单独考试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表
- 施工单位试验室验收方案
- 从PK-PD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解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