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

文化。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

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因

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

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

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

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

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而语

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所

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

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杜甫的名句“落

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

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

象。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

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

一种特殊的语言。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

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分行也好,节

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

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

歌语言的飞跃性。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

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

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

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

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可

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

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

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比如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

“之”字,而新诗中“的”字就还不能完全不用。古典诗歌

的语言离开散文越来越远,这就是“诗化”的过程。诗化而

自然天成,一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诗歌语言的真正

成熟。

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们以丰富的启发。但启

发既不是止境,更不是胶柱鼓瑟。一切繁琐的技巧上、形式

上的讲求,都往往只会把诗歌引入歧途。艺术上的借鉴近于

一种修养,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

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

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觉得古诗的语

言处处方便,信手拈来,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少新诗的作

者因此往往写着写着就放下新诗,又作旧诗了。我们需要古

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性的,它将有助于

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前。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材料二:

光明智库:谈到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网友们最集中的

主张有两种:一是跳出“曲高和寡”的小圈子,真正以群众喜

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坚持与时代同步。对此,您

怎么看?

葛晓音: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传诵的面越广,传统诗词的生命力也越长久。现在能写古体诗

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

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

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

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但由于古体

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这种探索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

当然,形式只是诗词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能写

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在这方面,盛唐诗的经验值得

借鉴。“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提出来的,首先是强调诗

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

同时,他也希望诗歌明白易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他用自己

的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二者统一的可行性。

康震:如果把古典诗词比作一个优盘,那么它便将古代社会

丰富的情感与内容都聚合保存了起来。普通百姓读一些篇幅较

长的文言文有困难,而读一些语言浅显、内涵深刻的诗词就容

易些。诗词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将中国人的价值理

念进行了充分表达。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

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

解这些诗词就能有更深切的体会。

余江: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

脉络。近年来涌现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

承中华经典诗词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

的评选表彰,各级学校品读、诵读优秀诗词作品的活动……都

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I.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小说、戏剧的组成要素相比,诗歌只有语言,所以

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

B.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即使在写作时

没有分行,也有利于摆脱散文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C.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现在的作者是不可

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

D.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证明,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二者统

一起来是可行的,这才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诗歌语言发展到可以完全不用“之”字的程度,

可见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跃性。

B.对古典诗歌的创造性借鉴有助于促进新诗的成熟和发

展,新诗作者不能不加消化就使用古典诗歌现成的语言。

C.古典诗词凝结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以一种

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

D.《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有助于传

承优秀文化,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诗歌语言的飞跃

性”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是陶渊明生活中

朝夕与共的,但此时的南山倏然映入眼帘,如同初次相

会,因而别有天地。

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山本来就在那里,

本来就是“青”的。但似乎在曲声结束时,山峰才宛然在

目,让人觉得格外地“青”。

C.“烟消日出不见人,软乃一声山水绿”,山水本来就

是绿的,但在这“敦乃一声”中,这绿色就仿佛是第一次

在我们的感觉中出现,绿得不同寻常。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

云”纷扰,只要“身在最高层”,便可看透事物本质。

事理分析,可挖掘出一番韵味。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5分)

5.习近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

魂。”那么,中华诗词该如何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5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鸿门宴

张山

常山县县长吕方,不吸烟也不怎么喝酒,只是有时在重要场

合不得不喝点啤酒。如果非要喝,就只有让他的秘书兼司机小

王代替了。小王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不能开车,吕县长唯

有打车回家。吕县长最大的嗜好是吃鱼,周围几十里的酒店,

但凡做鱼的他都尝遍了。而且,他每吃一条鱼,必先吃鱼头,

他说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他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就搭

下了。饭毕,他必付钱。

秋天,天空万里无云。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

查工作。今年,新任乡长刘一波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搞起了草

莓发展基地。吕县长对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刘一波很满意。

这么想着,在现场,吕县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握着几个农

民的手鼓励了一番。时间已到了中午,刘乡长早在乡里有名

的酒店设了宴,为吕县长接风洗尘。吕县长摆了摆手,从

兜里掏出手机看了下钟点,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

省了,我呢,还有急事,得马上回县里!说完,招呼小王开

车就走。

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

特色莱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

指,说,去尝尝!

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

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

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

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

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他做的菜味美价

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

入住芙蓉酒店。他的生意很红火。

吕县长和小王落座后,吕方自己去厨房点了一条六斤重的鲤

鱼。赵来将这条鱼做成了四道菜:鱼头加蕨菜清蒸,鱼肉一部

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搭配做成油丸子,鱼骨架和银耳炖汤。

鱼味鲜美,赵来的厨艺真的非凡。一道道菜上来,吕县长吃

得赞不绝口,连说这是几年年他吃过的最好的鱼宴了。最后一

道莱是鱼汤。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将鱼汤盛进

去。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赵来用搪瓷碗为吕县长盛了一

碗,又转手给小王盛。

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吕县长呢,由于好喝,不免多喝

了几碗。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赵老板的手艺,说,小王啊,

回县里给赵老板写个材料,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让报

社、电视台来采访一下,啊?小王连连点头。这时,吕县长的

电话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问他回不回去吃饭。挂了电话,

吕县长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一下子躺在地上。小王大惊失

色,急忙上前扶起吕县长,喊着,吕县长,吕县长,你怎么

了?从外面回来的小燕见此情景,再看看盛鱼汤的钵子,立马尖

叫,快,赵来,吕县长是中毒了!大家七手八脚将吕县长送进

了县医院。原来,昨晚小燕为了消灭厨房里的嶂螂,喷了足足

半瓶杀虫粉。赵来用来盛鱼汤的钵子就放在案板上!

上车前,小王恶狠狠地对赵来说,姓赵的,你胆子也够大

的。你等着!吕县长要是出了状况,你……你……个小老百姓

有几个脑袋担着!

县医院对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可以说轻车熟路,很快,两个主

治医生给吕县长做了处理。因为不是很严重,下午就出院了。

小王将吕县长送回家。小王刚欲走,吕县长一拍脑门儿,说,

坏了,小王,人家的饭钱还没付呢!听赵老板说,要一百四十

元,明天,你抽空送过去。小王心里生气,还给他钱?差点把命

丢在他那里了!没让他赔偿医疗费就不错了。什么玩意,这种

店就该举报,卫生不达标!但是,小王一看吕县长一脸郑重,

只好说,县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下次路过荷花乡再把钱还

给他?吕县长沉默了片刻,说,好吧。

过了半个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市里管农业的副市长卢晓斌

要去荷花乡核实今年建草莓大棚的具体事宜。小王就把车开进

乡政府,没想到主管领导刘一波一大早就不见了。打他手机无

法接通。

细问才知道,这个刘一波自从上次赵来酒店发生中毒的事

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虽然刘一波是吕县长亲手提拔的,但是

这情节很严重,不仅危及他的仕途,对荷花乡的种种福利恐怕也

是障碍。所以,刘一波一听到上面要来荷花乡考察,就自己坐

车去县里打探消息了。

吕县长哭笑不得。

这个副市长也喜欢吃鱼,工作一结束,吕县长就推荐了芙

蓉酒店赵老板做的特色鱼汤,来到芙蓉酒店,他们被眼前的情

景惊呆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酒店已经人去楼空。

大厅的角落里挂上了蜘蛛网。那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

了,剩下的破桌椅还有废纸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小王拦住芙蓉酒店旁边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问,这家饭

店的人呢?是不是搬走了?

那个留着一撮胡子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先是摇了摇头,

说,不清楚。小王没忘了递上一根云烟,男人犹豫了下,还是

接了。看在云烟的分上,男人对他说了实情。老赵自那天晚上

就搬走了,谁也没告诉。其实,赵来意识到自己的酒店惹下这

么大的祸,险些毒死县长,这罪过还能小吗?赵来和小燕连夜

搬走了,谁也不知去向。

吕县长想说什么,但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愣怔了片刻,他

把那一百四十元钱递给那位汉子,说,这是我欠老赵的饭钱,

麻烦你一定交到他手上。

吕县长仰天长叹,意味深长。

他说,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

了老赵这样的人!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是本篇小

说故事的起因,映射政府重视扶贫工作的社会背景。

B.小说中吕县长喝鱼汤中毒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

分,导致酒店老板赵来一家连夜搬离。C.小说善于运

用伏笔,如“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妻子这

时候去外边办事了”“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等,

都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

D.本文语言通俗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如“有时候喝得

钻桌子底下”“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就很接地气。

7.下列对吕县长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说到吕县长吃鱼只吃鱼头,因为鱼头有营

养,至于鱼身子,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说明他私底下

有铺张浪费的习惯。

B.吕县长到荷花乡检查工作,拒绝刘乡长的设宴款待,

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反映出吕县长

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

C.吕县长出院后,依然记得自己还没付饭钱,立马吩咐

小王把一百四十元钱给人送过去,体现了吕县长为人大

度、不愿占人便宜的品质。

D.“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

老赵这样的人”,表明吕县长在扶贫工作中颇有顾全大局的

意识。

8.老赵身上有哪些亮点被吕县长看好,以至于吕县长要把他

找回来?请简要概括。(5分)

9.对比必修下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本文

的“鸿门宴”有什么不同?本文以“鸿门宴”为题有什么

作用?(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

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二十九

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怀王恐,乃使太子为

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

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

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

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

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

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

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

怒。昭睢①日:“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

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日:“奈何绝秦之

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

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

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

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

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

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

在国者。昭睢日:“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

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缗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

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

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

市日‘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

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

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日:“赖社稷神灵,

国有王矣。”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注】①昭睢,楚国的将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

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

寡A人B愿C与D君E王F会G武H关

L面L相区约L结也盟II而0_去巳寡Q人旦

之S

愿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谢,指道歉,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项王”中的“谢”意思不同。

B.见,表被动,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中的“见”用法相同。

C.亢礼,即“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时站在庭院

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D.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土、谷是立国之本和

立政之基。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太子与秦国的大夫斗殴,杀死秦大夫后逃回楚

国,秦发兵攻楚,楚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

求和解。

B.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

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想不去,内心犹豫

不决。

C.昭睢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但

楚怀王还是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会见秦昭王,结果被秦国

扣留。

D.昭睢不同意楚国大臣另立怀王庶子为王的议策,就

派人到齐国迎回当人质的太子横,立太子横为君,封他为

顷襄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

侯之心。

(2)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

不宜。

14.鲁迅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结

合本文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达摩支①曲

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

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

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③宴

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沈澜

④。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

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

草。

【注】①达摩支:乐府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

兰丛》。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

一位极荒唐的亡国之君。③漳浦:齐都邺城临漳水,故云“漳

浦”。④汰(wan)澜:流泪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中的

“香”谐“相”音,“丝”谐“思”音,合取相思之意。

B.温词善用鲜艳明快的颜色来冲击人们的心灵,使读

者产生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比如三四句中的“红

泪”“白头”,其中“红泪”即血泪,出自蔡文姬的《胡

笳十八拍》"十拍悲深兮泪成血”一句。

C.中间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写高纬纵欲亡国,是全

诗的主体。“花漫漫”形容豪华奢靡,“清露寒”清露

生寒,直指齐亡后的沉寂。

D.诗歌最后两句“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

草”,暗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万古

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

16.清人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这样评论此诗:“读至

末二语,不知几许销魂。”在这“销魂”背后隐臧着诗

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

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

a,,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

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3)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佳,尤其是春冬之时的

水,文中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的句子是

a,,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当前《红楼梦》的阅读状况,可谓①:一方面

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②,另一方

面《红楼梦》在部分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

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

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一方面《红楼梦》不断地被改编

成影视节目,另一方面叫好又叫座的少之又少,昆曲电影《红

楼梦》频频获奖。却遭遇“零排片”的尴尬。

这个中缘由,固然有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

变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可替代作品增多等等诸多客观因

素,但思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楼梦》阅读热、87版

电视剧《红楼梦》走红,就知道《红楼梦》本身并不缺乏流行

的基础和基因,关键在于能否③o赋予《红楼

梦》足够且恰当的流行元素。

《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

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在当前某个普通

事件常常也能莫名其妙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

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

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选言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可在两种判断中

选择其中一个。文段采用了选言推理法,即“p或q”或者

“要么p,要么q”。请根据文段内容,用文字将“p”和

“q”概括出来。(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广22小题。

“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

空……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

色,①O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

现出色。

那么,②,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知

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光混合

而成的。只有被物体反射的光线,才能看到。某种物体具有什么

样的颜色,在我们看来,它就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白色的东

西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就是白色的;而黑色

的东西却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线,没有光线反射回来,所以看

起来就是黑色的了。太阳不仅给人们送来光

明,③O对于辐射热来说,黑色也是只吸收,不

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

因此,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像白色、灰色、浅蓝、

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大量的光线和辐射热反射掉,使人感到

凉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蓝色的衣服最好,它们能够大量地吸收

光和辐射热,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为“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

光十色,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从语意上看二

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说

明。(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

档、倒档和空档。前进档和倒档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

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

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

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

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

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1.B【A.“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

歌传统”中“唯一”说法过于绝对。C.“现在的作者是不

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说法是

非颠倒。.“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这二者统一起来是可行

的,这就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说法曲解文意。】

2.A【A.“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

跃性”理解错误。】

3.D【D.诗句分析方向有误,事理分析,可挖掘出趣

味,而非自由浮现的结果,无法论证感性因素带来的飞

跃。】

4.①对比论证。将诗歌与小说、戏剧,语言与音乐、绘画进

行对比,论证语言不能直接被感受;

②举例论证。以杜甫的诗句为例,论证语言的艺术性;

以唐诗可以不用“之”字来论证古典诗词语言的成熟性;

③比喻论证。把艺术的修养比作人体的营养,论证艺术

修养要创造性地消化;

④类比论证。用人体消化营养来类比诗人借鉴古诗语

言,论证要创造性借鉴古诗的语言。

5.①借鉴诗歌语言的艺术性与飞跃性。

②既要有容易传诵的形式,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

精神。

③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④让孩子从小接触诗词。

⑤以大众化的传承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6.C【C.“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等,都为下文吕县

长中毒埋下伏笔"错误。】

7.A【A.“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错误。】

8.吕县长敏锐地发现赵来可以作为脱贫致富典型推

广,因为他勤劳实干,精耕手艺,又懂得因地制宜,发家

致富。

9.①不同:课本中的“鸿门宴”有政治图谋,是有意

安排的,充满杀机;而本文中的“鸿门宴”是家常便饭式

的“鲤鱼宴”,是无意而为,充满巧合。

②作用:大词小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

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ILP

11.A

12.D[D.“封他为顷襄王”错误,顷襄王是楚王熊横的谥

号,不是封号。】

13.(1)大王不要去,而要派军队守卫自己(的边

境)。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它有吞并诸

侯的野心。

(2)大王与太子都被困在诸侯国,如今(我们)又违

背大王的命令另立大王的庶子,那是不合适的。

14.①真实地记载了秦楚之争的历史,具有史学性;

②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秦昭王、楚怀王等人物,形象

具体丰满,具有文学性。

译文:

二十七年,秦国一位大夫私下与楚太子争斗,楚太子杀死他

就逃回楚国。二十八年,秦国就与齐国、韩国、魏国共同攻打

楚顾,杀死楚国将领唐昧。二十九年,秦国又攻打楚国,大破

楚军,楚军死了二万人。怀王恐惧,就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

请求讲和。三十年,秦昭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

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你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

系非常融洽。谁知楚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臣,不道歉就逃离

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边境。现在听说大

王将太子送到齐国充当人质,求得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

壤,相互通婚,结为婚姻亲家。如果今日秦国与楚国不能友好

相处,就无法去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

面结成友好盟约而离开,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啊。我冒昧地向您

报告这个想法。”看到这封书信,楚怀王为此深感忧虑,想前

往赴约,又担心上当受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会更加愤怒。丞

相昭睢说:“大王不要去,而要派军队守卫

自己(的边境)。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它有

吞并诸侯的野心。”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说:

“怎么能拒绝秦国的好心呢!”于是楚怀王去会见秦昭王。秦昭

王采取欺骗手法,派一位将军在武关埋下伏兵,打着秦王的旗

号。楚王到达后,就关闭武关,于是劫持怀王来到咸阳,在章

台朝见昭王,如同属国的臣子,不用平等的礼仪。楚怀王大

怒,后悔不听昭雎的话。秦国因此扣留了楚王,要楚王答应割

让巫、黔中之郡。楚王想订立盟约,秦国想先得到土地。楚王发

怒说:“秦国欺骗了我,又强迫我割地!”不肯答应。秦国便

把他扣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