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Pt纳米颗粒及Au@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的中期报告_第1页
Au@Pt纳米颗粒及Au@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的中期报告_第2页
Au@Pt纳米颗粒及Au@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的中期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u@Pt纳米颗粒及Au@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的中期报告纳米颗粒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具有超低维度的特点,具有卓越的电、磁、光、催化等性能,可用于电子器件、生物医药、能源储存等领域。所以,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是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Au@Pt纳米颗粒及Au@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一、Au@Pt纳米颗粒的制备Au@Pt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法、贵金属离子还原法、热分解法等。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是溶液法,具体过程如下:1.合成Au核通过还原游离态Au离子,得到Au核。2.通过溶液相法合成Au@Pt核壳结构将已制备好的Au核与Pt离子混合溶液中,并同时加入还原剂,使Pt离子被还原成Pt原子,与Au核结合形成Au@Pt核壳结构。3.制备Au@Pt纳米颗粒通过适当的清洗和离心等步骤,将制备好的Au@Pt核壳结构纳米颗粒进行分散,制备出Au@Pt纳米颗粒。二、Au@Pt纳米颗粒的表征对制备好的Au@Pt纳米颗粒进行以下性能测试和表征: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发现Au@Pt纳米颗粒的吸收峰分别在520和680nm,表明其吸收的光谱分别对应Au和Pt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u@Pt纳米颗粒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结果显示,Au@Pt纳米颗粒为核壳结构,球形、均匀分布且直径约为10~20nm。3.X射线衍射(XRD)通过X射线衍射(XRD)检测了Au@Pt纳米颗粒的结晶性质。结果显示,Au@Pt纳米颗粒为面心立方结构(fcc)。三、Au@PtC催化剂的制备本实验将Au@Pt纳米颗粒包覆在碳载体上制备Au@PtC催化剂,具体过程如下:1.制备Au@Pt纳米颗粒采用上述溶液相法制备Au@Pt纳米颗粒。2.制备碳载体将杏仁壳炭化并赋活,作为碳载体。3.将Au@Pt纳米颗粒包覆在碳载体上将Au@Pt纳米颗粒分散在水中后,与碳载体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在高温下进行还原烧结,形成Au@PtC催化剂。四、Au@PtC催化剂的表征对制备好的Au@PtC催化剂进行以下性能测试和表征: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u@PtC催化剂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结果显示,Au@PtC催化剂为核壳结构,球形且直径约为10~20nm,同时与碳载体紧密结合。2.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Au@PtC催化剂的化学状态。结果显示,Au、Pt及碳元素在催化剂表面均存在,其中Au和Pt的价态均为金属态,而碳的价态则为C-C键。3.催化剂活性测试采用还原4-氯硝基苯(4-CNB)为4-氨基苯(4-AN)的反应作为模型反应,测试了Au@Pt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发现,Au@PtC催化剂具有卓越的催化活性,比Au@Pt纳米颗粒有明显的提升。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Au@Pt纳米颗粒及Au@PtC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的中期报告。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了溶液相法将Au@Pt纳米颗粒包覆在碳载体上制备了Au@PtC催化剂;在表征过程中,通过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