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颂》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课堂流程【自学导思】目标导学一:了解作品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总结:既要读出对黄河热爱赞颂的深情,又要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共学激思】目标导学二:由朗读到理解,整体感受诗歌内容一首诗拥有莫大的感染力,也依赖于它文本语言的组织,让我们尝试解析文本语言,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感受其感情是如何寄托于全诗的。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内容是赞扬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由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明确: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展示黄河流向地图)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明确: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素材补充:(1)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大约在80万年前,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就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此外,陕西的大荔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都证明了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了。而先秦时期中央政权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国文字也产生在黄河流域,诸此史实充分说明了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表现特征:古国发源地;历史故事上演。(2)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表现特征: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3)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表现特征: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目标导学三:欣赏诗歌之美,感受直接抒情的魅力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亲切、自然、直抒胸臆。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明确:否。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突出了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的决心,以及对黄河强烈的赞颂之情。6.请你根据上述探究,总体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与风格。明确:本文是一篇直接抒情的文章,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与热爱。之所以如此,正是综合用运了感叹词及呼告、反复等手法,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此外,本文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读来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文本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我的建构】:请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建构本节课知识结构,画出思维导图并展示:【我的评价】本节课我的表现:□优秀□良好□有进步□待提高【检学反思】五分钟当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九曲连环()滋长()高山之巅()fēng()火气pò()péngpài()狂lán()wǎn()转píngzhàng()bǔ()育2.《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A.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4.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