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含解析)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汇编:
文言文板块
2024届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安石好学而泥古___(2)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14.下列“而”的用法与解释,与“安石好学而泥古"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C.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D.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
1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安石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送孟东野序①(节选)
韩愈
①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②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③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④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注]①孟郊,字东野,中唐著名诗人。他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在他上任之际,韩愈写此文为他送行。
17.第④段方框处可填入的虚词是()
A.也B.乎C.矣D.哉
18.我们本学期所学杜甫《》一诗中写道:“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正是他“不平则鸣”的体现。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比兴手法,用草木、水、金石等物质的不平则鸣,引出人类的不平则鸣。对物来说,鸣是发出声音之意,对人来说则是用文章表达忧思怨愤。
B.第②段列举自然界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物有善鸣者,上天也用鸟鸣等声音来告诉人一年四季的推移。这就为下文阐述“人也亦然”打下论证的基础。
C.第④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
D.全序仅篇末用少量笔墨直接写到孟郊,但不论写自然之物还是写历史人物,都紧扣孟郊其人其事,言在彼而意在此,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0.结合第④段,谈谈韩愈创作本文的用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语文分科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②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③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盗跖:相传为古代的大盗,生性暴虐,横行天下。后用以形容残暴的人。
18.解释以下加点字。
(1)怨是用希()(2)睹轶诗可异焉()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常与善人()
A.帮助B.结交C.跟随D.给与
(2)糟糠不厌()
A.嫌弃B.满足C.憎恶D.吃饱
20.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21.翻译句子。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2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伯夷、叔齐的“积仁洁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3.第③小节,作者以“颜渊"“盗跖”及“近世"之人为例,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绿荫斋古桂记
(清)戴名世
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而为园。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每花开,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袖。行酒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而园中故有七松草。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时物。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24.第①小节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矣B.者C.也D.乎
25.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26.本文题名为《绿荫斋古桂记》,却在第①段用不少笔墨写了“朱氏园林”,以下各项中对其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A.交代了绿荫斋的归属。
B.交代了朱氏园林中只有绿荫斋最著名的原因。
C.引出后文绿荫斋中的古桂。
D.将朱氏园林昔日的繁盛和后来的颓败进行对比。
27.概述本文主旨。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宝中学开学练习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若水正冤狱
①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某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
②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③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④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邪?"知州叹服,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远近翕然称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2)其人趣诣若水厅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留其狱()
A.监牢B.狱吏C.罪案D.刑罚
(2)屏人言曰()
A.隐藏B.放逐C.抑制D.使退避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19.第②段和第④段,钱若水以不同的说话方式、语气分别拒绝了录事和知州的诉求,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20.第④段写道“远近翕然称之”,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钱若水的可“称"之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藏书室记
(宋)苏辙
①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行之,吾世()庶矣乎!
②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成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③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譬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2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则盖B.而其C.而盖D.则其
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教育人的顺序,表明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B.做好细微末节的事情比学习礼乐、读书更重要。
C.孔子的弟子们“见仁见智"表明人各有其所长。
D.引孔子言论呼应上文,遵照“孔氏遗法”读书。
2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
②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③学者必由读书
A.③①②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
24.读了本文后,小汇得出这样的结论:若谨守先贤遗训和长辈教诲便能修身立世。请结合你对《乡土中国》中“教化权力"的理解,对小汇的结论作出评价(150字左右)。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反馈检测考试
文言文阅读(一),完成11-16题。(22分)
①(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引沮授为别驾。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乃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甚见器任。左将军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
②曹操畏绍过河,乃急击备,遂破之。备奔绍,绍于是进军攻许。田丰以既失前几,不宜便行,谏绍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③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选自《后汉书·袁绍传》)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兵以几动()(2)不亮吾忠()
1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变化无方()
A.方向B.方法C.策略D.常规
(2)宽雅有局度()
A.才能B.气度C.规格D.限度
1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
15.有人认为袁绍战败在于不听田丰的谏言,所以田丰战后一定会被重用,但是田丰却认为袁绍战胜,自己可以保命,如果战败,自己必定被害。请梳理田丰这样分析的逻辑。(5分)
16.从选文看,袁绍与田丰关系不断恶化,从“甚见器任",到“疏焉”,再到“系之",最后“杀之”,请从中分析袁绍败于曹操的根源。(5分)
文言文阅读(二),完成17-20题。(16分)
东林书院记(明)王守仁
①东林书院者,宋龟山杨先生①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沦入于佛老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②始以举子复聚徒讲诵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以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先生既已纪其废兴,则以记属之某。
②呜呼!物之废兴,亦决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龟山之学,邑之人将必有传,(1)________!求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如华氏者相继修葺之,纵其学未即明,其间必有因迹以求道者,(2)________!又使其时有司有若高君者,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将无因而圮,(3)________!是三者,皆宜书之以训后。
③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以上接孔孟,下启罗、李、晦庵②,其统绪相承,断无可疑。而世犹议其晚流于佛,此其趋向,毫厘之不容于无辨,先生必尝讲之精矣。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其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川之趋海。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弗能之。□□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轮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深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上求龟山之学,庶乎书院之复,不为虚矣!
(有删节)
【注】①龟山杨先生: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人称龟山先生。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他学于程颢、程颐,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理学南传做出了重要贡献。②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至罗从彦,三传至李侗,到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号晦庵。③邵先生:邵宝(1460—1527),明代学者。字国宝,号泉斋,又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少司徒:官名。
17.可填入第③段方框的一项是()。(2分)
A.然而B.然则C.虽然D.虽则
18.本文第②段所说的“是三者”,与下面三句话所指的内容相关,请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将序号填入文中画线处。(6分)
①则亦何至沦没于四百年之久
②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居而荡为草莽之野
③岂遂沦入于老佛词章而莫之知
(1)____;(2)___;(3)___。
19.本文反复提及“龟山之旧"、“龟山之学”、“龟山之风",请联系全文,分析这三个短语的内在关联。(4分)
20.本文第③段说“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请指出这句话中“是"的具体所指,并分析作者反复提及“先生之心”的用意。(4分)
答案
2024届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答案】13.拘泥最终14.B15.C16.皇帝的三个反问句侧面体现出王安石的才高八斗;王安石的回答正面体现出他的自信、胸有成竹、有大谋略。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安石好学但是思想拘泥古板。
(2)句意: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安石好学而泥古"中的“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
A.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句意: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
B.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句意:有了疑惑却不从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终也不能解决。
C.连词,表假设。句意:(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D.连词,表顺承。句意: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句意: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
B.“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句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C.“不以为然”,古今意义相同,不认为是这样的。句意: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D.“设施",古义:规划施行。今义: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句意:那么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原文“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三个反问句,从侧面烘托了王安石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知晓文学、经书、史事等知识。
结合“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能看出王安石自信、胸有成竹、有大谋略的可贵品德。
参考译文: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选自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答案】17.A18.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19.A20.①不平则鸣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鼓励孟东野做个“鸣之善者也";②赞赏孟东野的诗才,对孟东野怀才不遇的慨叹。③宽慰孟东野命运不由自己掌握,不必为地位的高低而喜悲。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跟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杰出之士。句子是判断句,结尾处和“者"搭配表判断的只能是“也”。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杜甫《登高》中的句子。其前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注意“常"“作”的字形。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对人来说则是用文章表达忧思怨愤"错误,结合“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可知,对人来说,鸣不仅仅是“用诗文"表达忧思怨愤,还可以用说话、唱歌、哭泣等来表达。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结合“唐之有天下,陈子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三子者之鸣信善矣”可概括出,不平则鸣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鼓励孟东野做个“鸣之善者也";
结合“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可概括出,赞赏孟东野的诗才,对孟东野怀才不遇的慨叹;
结合“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可概括出,宽慰孟东野命运不由自己掌握,不必为地位的高低而喜悲。
参考译文:
大凡事物得不到平衡,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它而发出声音;水没有声音,风振荡它们而发出声音。水的飞溅,是由于外物的冲激;水流得快,是由于外物的阻守时;水的沸腾,是因为用火煮它。金石没有声音,由于敲击它而发出鸣声。人们的发表言论也是一样,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来说话。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伤怀。凡是出于口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
音乐是人们将郁结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倾泄形成的声音,选择那些善鸣的东西借着它们来鸣。金钟、石磐、琴瑟、箫管、匏笙、土埙、鼓、祝散这八类东西,是物品中善于发出鸣声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所以用鸟来鸣春,用雷来鸣夏,用虫来鸣秋,用风来鸣冬。四时的互相推移变化,那必定也是得不到平衡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那些善鸣的借他们来鸣。
唐代有了天下以来,陈子昂、苏源明、元绍、李白,杜甫、李观,都以他们的所长鸣于当世。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便是孟东野,开始用他的诗鸣于当世,他的诗高出魏晋诗文之上,不懈怠地努力创作,可以赶得上古人;其他美妙之处,可以渐渐比得上汉代的诗文。跟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还不知道天意将和谐他们的声音,使他们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将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感苦,而歌唱他们自己的不幸呢?他们三人的命运如何,完全决定于天意。他们身处上位何足为喜,身处下位又何足为悲?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象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语文分科考试试卷
【答案】18.①.少②.通“佚”,散失
19.(1)A(2)B
20.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21.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夏禹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
22.(1)互相推让君位,只好另立其他兄弟为君主;
(2)拉住武王战马并劝阻说不要讨伐纣王;
(3)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饿死。
23.文章以“颜渊"“近世”之人为例,和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对比,说明善不一定有善报,恶不一定有恶报,认为天道并不存在,所谓天道即人道,人若不行正道,则无天道可言。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罚罪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作者在此对天道与人事相背离的现实,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怨是用希”的意思是“因此很少怨言",所以“希”的意思是“少"。
(2)“睹轶诗可异焉”的意思是“读到他们留下的诗而感到事实是令人奇怪的",所以“轶”通“佚",散失。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常与善人”的意思是“它总是向着为善之人",所以“与”的意思是“帮助"。
故选A。
(2)“糟糠不厌”的意思是“连糟糠都难得饱足",所以“厌”的意思是“满足"。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那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邪道,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奋力去做,反而遭受祸殃的人,是多得没法数的。
“之”做“蹈"的宾语,其后断句;“言”和“行"是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句;“径”做“行"的宾语,其后断句;“不发愤”做“非公正"的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者……也……”,判断句式,“者"“也”后分别断句。
正确断句为: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彼",那;“以”,用;“易",取代;“非”,错误;“没",辞世;“我安适归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我适归安矣"。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可知,他们的传记里写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由此可知,他们互相推让君位,只好另立其他兄弟为君主;
由原文“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可知,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由此可知,他们拉住武王战马并劝阻说不要讨伐纣王;
由原文“武王巳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可知,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由此可知,他们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饿死。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据的作用的能力。
抨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罚罪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文章借助伯夷、叔齐的善行,和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比照,好人未有好报。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勤学近仁,然而生活贫困,以致早夭,但是盗跖横行天下,每天都有无辜的人被他杀掉,但却能够以寿终,这些都是明显的例子。到近世,那些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恶人却终身安逸享乐,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那些小心谨慎,处事公正的善良的人遭遇灾祸的却不可胜数。作者在此对天道与人事相背离的现实,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引用颜回和盗跖说明善不一定有善报,恶不一定有恶报,认为天道并不存在,所谓天道即人道,人若不行正道,则无天道可言。
参考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很少怨言。”又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为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心意,读到他们留下的诗而感到事实是令人奇怪的。
他们的传记里写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夏禹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可叹死期近,命运衰薄令人哀伤!”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为善之人。"那么,像伯夷、叔齐,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而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永远穷困潦倒,连糟糠都难得饱足,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又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吃人的心肝,凶横残暴,聚集党徒数千人横行于天下,竟然活到高龄而死。他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有些人操行不规矩,专门违犯法律,而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子孙都保有丰厚的产业。那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邪道,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奋力去做,反而遭受祸殃的人,是多得没法数的。我是非常怀疑的,如果说这便是天道,那这天道究竟合理呢?还是不合理呢?
【答案】24.C25.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宴饮时愉快的心情;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比作帐幔和藩篱,形象地写出了桂树的繁茂。26.B
27.本文借对朱家园林的破落、古桂的经历和七松遭砍伐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忧伤,表达了作者对优异人才被埋没扼杀的不平和希望良材能够得到保护的渴望。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此处“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是判断句,介绍朱氏园林的创建者,因此需要一个放在句末表判断的虚词,只有“也"符合要求。
A.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B.一般放在上句末尾表停顿;
D.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反问等;也可以放在句中,相当于“于”。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语言特点可从句式、修辞等角度赏析。
画线句“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袖",从句式上看都是四字短语,句式整齐,读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且短句节奏较快,突显出宴饮时的轻松和欢乐的氛围;
“如幄之张,加藩之设”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四面分披而下"的桂树比作帐幔、藩篱,生动地写出古桂的枝叶繁茂、密密匝匝,犹如帷幔或篱笆将树下宴饮之人遮挡起来,写出了桂树的繁茂。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段落作用的能力。
B.“交代了朱氏园林中只有绿荫斋最著名的原因”错,本文第一段写朱氏园林由繁盛到分给诸子的转变,既交代了绿荫斋的归属和古桂的由来,又为下文写朱氏园林衰败和七松被砍伐埋下了伏笔。目的不是说明“只有绿荫斋最著名的原因",因为这与下文内容无关。
故选B。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主旨的能力。
文本第一段交代了朱氏园林当年的盛景、分割,以及绿荫斋的由来;第二段写绿荫斋中古桂树当年宴饮的盛况;第三段写园林已经颓败,七棵松树被无知的人砍伐,由此引发作者的感叹“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意思是事物的兴盛和衰落,有什么规律呢?优秀的人才不凡的品质毁在匹夫手中的多了!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忧伤,表达了作者对优异人才被埋没扼杀的不平和希望良材能够得到保护的渴望。
参考译文:
①距离虎丘不到三里,有个朱氏园林,大概是从前朱某翁先生所创建的,园子从前是田地和园圃,先生买下来建成园子。园子很大,有二百亩,总共花费了几万金钱。其间竹子花木流水石头、亭榭楼阁,重重叠叠辉映环绕,真是盛极一时。先生过世之后,园子分给了几个儿子。于是他的小儿子某分出园子以东隔出来叫做绿荫斋,以便在里面读书,而不时召集同门或友人赋诗饮酒,从这以后朱氏的园子只有绿荫斋最出名。
②绿荫斋的东面有一株古桂,大概有一百多年了,它的枝干从四面垂挂下来,树荫之中可以坐几十个人。每当花开,主人就召集客人在树荫下宴集,绿叶倒垂,繁花密布,如同帐幔张开,又如藩篱设置,风大一点花朵被吹落,落满衣襟挂在衣袖上。送酒的人弯着腰进来,绕着树根走一圈倒酒,客人无不尽情欢饮而后离去。
③天标曾经引导我游遍园中,亭台楼榭大多已经倒塌多了,水流有的已经干涸,石头有的已经倾倒了,竹子花木存活的还不到十分之一、二,窗台上长满青苔,野草在亭子四周环绕,不再有昔日的盛景。而园中原本有七松草。之所以叫七松,是因为有七棵松树,大约是宋、元时的树木。从几里外远远地看这座园子,松树高挺的样子如同立在云端。从先生去世而七棵松所在的地方归属某氏,某氏用斧子砍了它们做柴火,剩下的只有一株,略微矮小,用来同朱氏的院墙隔断才得以幸免。唉!事物的兴盛和衰落,有什么规律呢?优秀的人才不凡的品质毁在匹夫手中的多了!我哀悼那七棵松树,因此对古桂的遭遇感到幸运。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宝中学开学练习高一语文
【答案】15①.揭发②.前往
16.①.C②.D
17.“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细审核一下他们的供词呢。"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没有结果,州里大小官员都责怪钱若水。
18.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19.回答录事的诉求,钱若水是含笑回应,以此缓和对方激烈的情绪,用反问句指出延迟决断的必要性,柔中带刚。回答知州时,先直陈内心的真实想法,再以反问指出拒绝的另一层理由,语气诚恳,态度坚决。
20.钱若水的可“称”之处有:断案公正、有担当;有智慧,能发现案情疑点,处理案情方法得当;廉洁自律,事成不接受获释富民对其个人的谢意;有容人之心,不居功,能体恤同僚处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劾:揭发。句意: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
(2)趣:前往。句意: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办公处。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狱:罪案。句意:留下这案子。
故选C。
(2)屏:使退避。句意:让他人退避后对知州说。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当",判处;“熟”,仔细;“旬日"十天;“趣”,催促。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富家父子不能进入,就绕墙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家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
“其人不得入"与“绕垣而哭”陈述的是富家父子的不同动作行为,中间断开;
“倾家赀以饭僧"主语承前省略,其前断开;
“倾家赀以饭僧”与“为若水祈福"也是富家父子做的两件不同的事,中间要断开。
最后的断句是: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结合“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可知,录事是来责骂钱若水的,态度语气强硬,而回答录事的诉求,钱若水是含笑回应,以此缓和对方激烈的情绪,同时,用反问句指出延迟决断的必要性,表明自己的态度,语气柔中带刚。
结合“知州……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邪?’”可知,知州想为自己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先是直接陈说自己只求审判公正,不冤枉处死人罢了,再指出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以反问指出拒绝的另一层理由,语气诚恳。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可知,钱若水对录事参军的揭发和呈报并没有草率了解,体现其断案公正、有担当;
结合“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可知,钱若水秘密派人寻找女奴,并让其父母相认,体现其有智慧,能发现案情疑点,处理案情方法得当;
结合“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可知,事成不接受获释富民对其个人的谢意,体现他廉洁自律;
结合“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邪”可知,他不居功,能体恤同僚处境,有容人之心。
参考译文:
①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而不恰当。
②有个富民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录事参军(州里掌管文书的官)审问这件案子。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富民受不了鞭杖拷打的酷刑,就自己屈招了。录事呈报知州,知州等人复审后认为并无相反或异常的情形,都认为审出了此案的真实情况。只有钱若水怀疑此事,留下这案子,好几天不判决。录事参军来到钱若水的办公处所,责骂他说:“你是否接受了富家的贿赂,想开脱他们的死罪?"钱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说:“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细审核一下他们的供词呢。”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没有结果,州里大小官员都责怪钱若水。
③有一天,钱若水去见知州,让他人退避后对知州说:“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密派人寻找女奴,现在找到了。"知州惊讶地问道:“在哪里?”钱若水于是使人秘密地把女奴送到了知州那里,知州就垂下竹帘,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来,问道:“如果你们看到自己的女儿,还能认识她吗?"女奴的父母回答道:“自己的女儿,哪有不认识的道理。”知州于是把藏在竹帘后面的女奴叫出来,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了说:“她正是我们的女儿。"知州于是叫人带来富民父子,全部卸下枷锁释放了他们。富民哭着不肯走,说:“如果没有您的恩赐,我们一家就要全完了。”知州说:“这是推官的恩赐,不是我的功劳。"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办公处,若水关上门不见他,说:“这是知州自己求得实情的,我又参与了什么?”富家父子不能进入,就绕墙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家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
④知州因若水替几个被判死罪的洗雪了冤情,想为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说:“我只求审判公正,不冤枉处死人罢了。论功行赏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知州感叹佩服。录事到钱若水处叩头表示惭愧道歉。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
【答案】21.B22.D23.B
24.答案示例:小汇的结论适用于稳定的乡土社会。教化权力的产生是因为社会发展缓慢,接受长辈的教化并遵循礼俗便能“内以治身,外以治人”,但谨守礼俗不能应对飞速发展时代的变化,只有传承并创造性地运用“忠信"“好学”等美德和学法,学习新知、更新观念,用发展观才能解决新问题。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则",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等";也可表判断。
“盖”,作副词,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而",作为连词,可表并列、顺城、递进、转折、假设、修饰等关系。
“其”,可作代词;作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商量、强调等语气。
句中“受"和“形”为顺承关系,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故应选用“而";前面为条件,后面表示推测事情的结果,……就会(大概会)……,故应选用“其”。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
A.“表明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错误,孔子教育人的顺序,表明教育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B.选项曲解文意,先细节后礼乐,表明教育应循序渐进,由浅到深;
C.“表明人各有其所长”错误,表明孔子教育方法的正确;
文章第一段提出父亲遗留给我们书,并说要按照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学习,若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很好了。第二段具体列举了“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及其弟子的相关成就,意在证明父亲遗意“此孔氏之遗法也”的正确,即遵照“孔氏遗法"读书。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面引孔子的话,意为: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谈孔子好学,承接此意,首句应接孔子句以承上启下,故②在前,排除AC;
分析①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③学者必由读书,先“……必由学”,后“学者必由……",故①在③前。
正确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B。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多功能炒果子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沙摩托车动力吊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ADSL网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DVD解码主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漂移操作课程设计
- 轻松点的课程设计
- 中国随车起重机行业需求动态与发展方向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褪黑素行业供需规模预测及投资价值监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肉禽饲料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空气滤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宣讲稿
- 宪法学 形考作业2答卷
- 2024《公共基础知识必刷300题》题库带答案(轻巧夺冠)
- 防止传销进校园主题班会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人力资源外包投标方案
- MOOC 实验室安全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模拟电子电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
- MOOC 高等数学(上)-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无人机测试与评估标准
- 碧桂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