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题汇编

1.文言文阅读。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

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

减百尺,清深多稣鱼。又北曲行纤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

卉、美箭,可列坐而麻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3)地名,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ii),

树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A.民桥其上/一优飞架南北

B.吸咫尺停王命急宣

C,可列坐而寐焉/潭中鱼可百许头

D.视之时静/师出,得其船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

(3)选文和《小石潭记》在写景方面有何异同?

2.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蒙殍以军中多务

②如往事耳

③即里刮目相待

④卿今m途掌事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又充满关爱的期望的态度;“”表

现了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态度。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

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编次、编入)当行(征发的队伍当中)。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

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愿班千里足

②当户理红妆

③荣则十二转

④双兔修地走

(2)乙文中画线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所表达的主旨。《木兰诗》

中与此句表达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

(3)甲文画线句是如何表现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

(4)木兰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有人认为她是女神,还有人认为她是

女汉子,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4.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

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注释】

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

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蒙呼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

③孰若不

④季已暮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你从两篇文章中分别获得了关于学习的怎样的启示?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盂

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予之嫁也,母命之,

往迸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于!'以顺为正者,安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ɪ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二)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Q系之衣带间。其词日:

“孔曰成仁,盂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

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

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一(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

国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行天下之大道不得志,独行其道

C.得志,与民由之己而石细柳军

D.后天下之广居后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把语段(一)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请简要概括。

(4)结合语段(一)(二),说说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

何体现的?

6.第二部分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各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

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

“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

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a,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已(已经)

B.若相语不(形状,样子)

C.塞古木上(聚集,会合)

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

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

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

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

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血):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

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量明

②沙鸥翔集

③落成明霞

④得踏危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简

述之。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

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安陵君其存寡人/高可二黍许

B.休禳降于天/受任于败军之际

C.长跪而谢学/己而考细柳军

D.臣未学闻也偿射于家圃

(2)把“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王的质问和威胁,唐雎沉着冷静,从容应战,以一个“否”字断然反驳,表明

其固守疆土的坚定信念。

B∙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压制对方“天子之怒”的威胁,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

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土人品质。

C.文中秦王的语言表现出他性格的多面性,其中“其许寡人”可见他的强悍残暴:“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可见他的盛气凌人。

D.文章始终在人物对话中展开,双方围绕“易地”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激烈对抗,人物

语言和行为形成对比,造成了映衬互现的效果。

9.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自余为修人Q居是州,恒惴栗久其隙③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修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修人”。修,同“戮”,耻辱。②惴

栗:恐惧不安。③隙:空闲。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泉香而酒冽

②但惴栗

③杂然而前版者

④■:而起,起而归

(2)翻译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3)【甲】文写"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文写“倾壶而醉”,两者都为“醉”,

但在表达“醉”的方式和“醉”的感情上有一些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晋大夫伯宗©之妻也。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每朝,其妻常戒之日:“盗憎主人,

民爱其上。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伯宗

不听,朝而以喜色归。其妻日:“子貌有喜色,何也?”伯宗日:“吾言于朝,诸大夫

皆谓我知似阳子②。”妻日:“实谷®不华,至言④不饰,今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

是以祸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日:“吾欲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其

妻日:“诺•”于是为大会,与诸大夫饮。既饮,而问妻日:“何若?”对日:“诸大

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之不能戴⑧其上久矣,难必及子。子之性固不可易也,且国家多贰⑥,

其危可立待也。子何不预结贤大夫,以托州犁®焉。”伯宗日:“诺。”乃得毕羊⑧而交

之。及栾不忌⑨之难,三都通害伯宗,谐而杀之。毕羊乃送州犁于荆,遂得免焉。

1]注释】:①伯宗:春秋时期晋国大夫。②阳子:思想家。③实谷:生长米的谷子。

④至言:好的言语。⑤戴:拥戴。⑥贰:背叛,指有二心。⑦州犁:伯宗的儿子。⑧毕

羊:晋国的贤士。⑨栾不忌:晋国政治家,主持国政。⑩三郊:郑氏家族的三人,掌握

军政大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枉者晋之:

②星/祸及其身:

③斯饮:

④子之性固不可另: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吾欲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

②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

(4)伯宗的妻子是明智的人,她的明智表现在哪两方面?

(5)伯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望一

小舟,拥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生不辰Q阔别西湖

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

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

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天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

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②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

犹在故居。旧役小彳奚®,今己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

(张岱《西湖梦寻,序》)【注】①不辰:不得其时。②僦(jiiɪ)居:粗屋居住。③

m:同“奚”,仆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维

B.是是日更定矣卷金陵人

CL上下二■白二碧万顷

D.及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张岱对西湖的特殊情感。

12.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麟之

南阳刘麟之Q善史传,隐于阳岐巴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于许,言于谟©

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贬⑤甚厚。麟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

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脩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

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麟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

④言于谟(xumo):宏图大计。⑤赠既(kua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

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脩(Xia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处处事之

②后遂无问浮者

③缘道以乞穷乏

④号厚,为乡闾所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麟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麟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麟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13.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角

②草色△帘青

③可以调素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

却因为主人的有“德”而“馨”。

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作者运用类比手法,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C文章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

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D.文章结尾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古人之言,来收束全篇,说明自己的陋

室“不陋”。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渭儒鸿:______

②无案牍之芳形劳:______

③可爱者甚董蕃:______

④亭亭净稹植:______

⑵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5.文言文阅读。

(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

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④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

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有桃花源》)【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

织成的篷帐。④藉(jie):衬垫。⑤陟(Zhi):升,登(高)。⑥灵壁:即灵璧石,

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穷其林其名为蛆

B.见渔人,乃大惊乃记之而去

C.之绿萝山下我知之濠上也

D.石为泉啮天下为公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芳草零蓑

②便攀还家

③明目过桃源县

④硼源而上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4)古代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语义。

A.桥:建桥,架桥/桥梁;

B.或:有时/或许;

C.可:可以/大约;

D..既:都是“已经”之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并结合题干要

求、语法知识等综合分析断句。此句意思为: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莒蒲

覆盖着它,碧绿的苔野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此句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逾石

而往”“交代行踪,接着写所见美景:”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有石泓昌蒲被之”

写石泓中景色,“清鲜环周”写石泓四周的景色,“又折西行”继续写行踪。再结合断四处

可断句为: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清鲜环周/又折西行。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比较。

相同点:都通过听觉写到了泉水的声音,比如,选文“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小

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都通过视觉写到了溪水的形状、水中的游鱼和四

周的景色:比如,选文“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清深多鳏鱼““其侧皆

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小石潭记》“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

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四面竹树环合”;

不同点:选文直接写水的清澈,如“清深多鳏鱼”,《小石潭记》通过写水中的游鱼侧面烘

托水的清澈。选文写山中的寂静时正侧结合,比如,“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

听始远”,《小石潭记》直接通过写自己的感受突出环境的寂静、凄冷。

答案:

(1)D

(2)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清鲜环周/又折西行。

(3)相同点:都有视觉和听觉的描写,比如,选文“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小

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和“下见小潭”。不同点:选文直接写水的清澈,《小石潭

记》主要通过写鱼侧面烘托水的清澈。

参考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

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

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

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解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

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

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

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

远。

文言实词“居”的用法:

①坐,坐下。

佛印居左,鲁直居右(《核舟记》);

②处于,位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③囤积,积蓄。

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④居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脊轩志》);

⑤平时。

居侧日:“不吾知也!”;

⑥停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当,任。

任职任事之日久(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⑧占有,占据。

想入居元济外宅(《李想雪夜入蔡州》)。

2•【答案】【小题1]推托,了解,另,另外,当道、当权

【小题2】略

【小题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托。

②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③句意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另外。

④句意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当涂:当道、当权。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

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句意为: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

历史罢了。

②句中重点词:即,就。更,另,另外。舌I,擦拭。句意为:土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

光看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掌握的内容可知,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

又充满关爱的期望的态度的语句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

的吃惊和赞叹的态度的语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

结合内容,从“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知,鲁肃是被吕蒙现在的才

干和谋略所折服,所以才会与他结友,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的成果。

答案:

(I)①推托;②了解;③另,另外:④当道、当权。

(2)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土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的爱才、敬才,且二人情投

意合。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

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

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

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

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

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

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

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

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

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

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

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3.【答案】【小题1】(1)①赶马快跑②整理③记功④靠近,临近

【小题2】(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3】(3)①运用动作描写,充分表现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

描摹出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②运用铺排的手法,表现出木兰回到家后的喜悦心情,突出刻

画了木兰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

【小题4】(4)示例:我认为她是女汉子。”少习骑,长而益精”“木兰乃易男装,市鞍

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可以看出木兰勇敢、

坚毅,载战场上不畏强敌,战功赫赫,与男子无异,所以木兰是女汉子。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②句意为:对着门梳妆。理,整理。

③句意为:记功木兰最高一等。策勋,记功。

④句意为: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傍,靠近,临近。

2.(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

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的意思

是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所以对应甲文应该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应认真阅读选文,抓住相关语句,分析人物

形象。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

的女儿。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坐”“脱”“著”

等动词体现了木兰机敏活泼的女儿情态。此处句式整齐,采用铺陈的手法,体现了木兰回家

见到熟悉的家人、环境时兴奋、喜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她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4.

(4)本题为自由发挥题。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

即可。作答本题时,女神与女汉子都可,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答是女神应结合选

文【甲】“木兰是女郎”的特点来回答。答是女汉子应围绕【乙】文中木兰勇武、刚强、屡

立战功等方面来组织语言。

参考译文:

【甲】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

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

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

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

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

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

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乙】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

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

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

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

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词义积累:

性行淑均(品德)XftighWng

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ι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ing

皆次当行(hang,行列,队伍)

行阵和睦(hang,行列,队伍)

4.【答案】【小题1】推托,只是,古时王侯的自称,恐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②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是。

③句意: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④句意:恐怕已经晚了吧!恐:恐怕。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即,就。更,另,另外。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何,为什么。

句意: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您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

析。(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吕蒙的变化告诉我

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乙)文的主旨文中已经揭示出,主旨句

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它告诉我

们: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都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答案:

(1)①推托②只是③古时王侯的自称④恐怕

(2)土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您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3)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都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

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

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

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o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

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

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

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晋国的晋平公(皇上)问乐师师旷(字子野,人名)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

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火炬呢?”平公说:“做臣子怎么能戏弄他的君王

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

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

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

啊!”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答案】【小题DB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诚:真正,确实/诚心;

B.道:正道/正道;

c.之:代词/动词,至U;

D.居:住/停留。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淫,迷惑。移,改变。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本文的文

意可知,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讲道德,做事合乎道义,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

为外物所左右,就是大丈夫。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分析。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出文天祥的相

关行为即可作答。乙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种表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从文天祥被俘后的行为来看,他面对着元军高言厚禄,没有丝毫的动心,临死前毫

不畏惧,从容赴死,这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答案:

(DB

(2)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

丈夫。

(3)孟子认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①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要

坚持原则;③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

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

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

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

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

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仁'里,站

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

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

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

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尽了人臣的责任,这是达成了仁德的原因。读古代圣贤的

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

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

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

北,面向南方拜了两次,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

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

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6.【答案】【小题1】A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有误,已:停止;

BCD.正确。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

子割裂开。句意为:鹳在古树上盘旋三圈。所以其停顿为: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

重点词:若,好像。庆,庆祝。且,并且。谢,致谢。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

并向(鹤)致谢。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答案不唯一。文中喜鹊看到自己同伴的孩子遭到赤蛇的侵犯,从

而“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鹊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

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J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

无情无义。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要团结友爱。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

范围时,要会动脑筋,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

答案:

(DA;

(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

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参考译文】

在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马上就要孵出小喜鹊了。一天,一只喜

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

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飞走了。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

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

要说。鹳再次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三圈,就俯身

向喜鹊的窝冲(下来),叼出一条赤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起来,好像在庆祝,并

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做援兵的。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答案】【小题1】日光,停歇,都,能够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

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

②句意: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歇。

③句意: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悉:都。

④句意:才能够踏上高高的崖石。得:能够。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跃,跃动。影,月影。句意: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

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重点词语:始,开始。数,几。句意: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

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分析

即可。甲文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

则纯为写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答案:

(1)①日光;②停歇;③都;④能够。

(2)①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②开始从远处

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儿千丈高。

(3)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

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甲】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

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

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

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

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

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

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乙】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

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

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

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

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

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许:答应/多一点,表约数;

B.于:从/在;

C之:他/到;

D.尝:曾经。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

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句中重点词语有:于,从。弗,不。易,交换。句意: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

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文意,再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ABD.正确;

C.有误,其中“其许寡人”看不出他的残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可见的也不是盛

气凌人。

故选:Co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

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

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

(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

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

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

±,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

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

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

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

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

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

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

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

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

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

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9.【答案】【小题1】清,经常,常常,纷繁杂乱的样子,睡醒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翻译能力。

①句意: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清:

②句意:就常常恐惧不安。恒:经常,常常;

③句意:杂乱地摆放在前面。杂然:纷繁杂乱的样子;

④句意: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觉:睡醒。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句意: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

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②重点词:更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