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罗南中学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罗南中学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罗南中学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罗南中学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罗南中学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罗南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内心的故乡

林白

很多年前,我从报上剪下了一幅川端康成的照片,他嘴角下垂,眼睛看着斜上方。那

种孤冷、清寂和隐隐的惊恐,我从未在别的作家那里看到过。

川端康成从他的幼年时代起就生活在一条死亡的河流里,两岁丧父,三岁失母,七岁

时外祖母病故,到了十六岁,唯一的亲人外祖父也撒手而去。

我想,一个在凄凉中生活、并且总是想着自己是孤儿的人,大概脸上就会停留着这种

表情吧。

我内心的表情是否正是如此呢?

那种隐约的惊恐不安,是我最熟悉的东西。

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省份的小镇上,三岁丧父,母亲常年不在家。

我经历了饥饿和失学,七岁开始独自生活,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

界几乎就是一块专门砸向我胸口的石头,它的冰冷、坚硬和黑暗,我很早就领教过了。

我不信任这个世界,怀疑一切人。

八岁的时候,我的外祖母从乡下来镇上看我,她给我买了我喜欢吃的叉烧包,但我却

认为她在里面放了毒药。种种阴暗病态的念头一直折磨了我许多年。

面对现实,我是一个脆弱的人,不击自碎,不战而败。

对我这样的一个人来说,写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宿命。

我很早就开始记日记。

文字就像我死去的父亲和远在别处的母亲,又像替我阻挡世界的厚厚的被子,它们从

我的笔下,返回我的心脏,成为我黑暗中的光芒。现实被及时地忘记,人在幻觉中变得强

大。文字们一个个手执剑戟,精勇突进,有多少凶恶的仇敌被它们一剑封喉;又有多少从

未得到过的柔情,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经过文字,变成花瓣回到自己的肩头。

从日记出发,到达诗歌,又从诗歌到达小说,二十多年来,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

方式。

不写作我会陷入抑郁,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就像一个吸毒的人断了顿。

写作顺利的时候我感到身体健康,人生美好,愿意活到一百岁。就这样,写作冲淡了

我的恐惧感,它使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像我生命早期看到的那样处处黑

暗。

我从版图最边远的省份来到北京。

我的家乡北流县,有着古代流放犯人的关口,叫鬼门关,民谣里说的“过了鬼门关,

十去九不还”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我成年以前并不喜欢自己的家乡,事实上我更不满的是

自己的生活。我在成长中焦虑、烦躁、惊恐不安,时刻盼望着逃离故乡,到远处去。我从

北流来到南宁,从南宁来到武汉,最后来到北京。

现在我在北京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十多年,就像我至今分不清它的东西南北,我同样

无法洞悉这个城市的秘密。

北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但它远在我的身外。“虽信美而非吾土”,有时我会想起古

代诗人王粲面对一座壮美的楼阁时的感慨。

就这样,故乡在我离开它多年之后才最终来到我的心里,只是此刻它早已面目全非。

三年前我回北流,我看到,它比七年前变得更加崭新和陌生,我认识的街道已经消

失,熟悉的树木不见了,大片的田野变成了工地。尤其是,我的母语也夹杂了一些普通话

和广东话,这使它变得奇怪。有一次文联在一家宾馆里请吃饭,饭桌上全是本地人,但上

菜的小姐每上一道菜都用普通话而不是本地话报出菜名。我想,如果今天我仍生活在故

乡,一定也像一个异乡人吧。

我住在东城一幢高层建筑的八层楼上,我女儿从五岁起就在阳台上种玉米,至今已经

种了几年了,因吸不到地气,又没有充足的阳光,结果每年都不抽穗,女儿总是白欢喜一

场。

我想我有一半像这玉米,既不是城市之子,也不是自然之子。

好在文学收留了我,我无根的病态和焦虑,以及与人隔绝的空虚感,都在文学中得到

了安放。

我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现在成为了一个靠写作生活的女人。目前的情况是,我国有

十几亿人口,即使只有一万人买我的书,我就能以最低的生活水准生存下去,而不必看市

场的脸色。

我逐渐平静下来,这使我慢慢看到了他人的生存。

我愿意看得更多一些,自2000年的5月到9月,我一个人独自上路,四次进出北

京,沿着黄河流域,旅行了两万多华里。

我看到了无数的田野和山脉,看到了乡村的集市和学校,老人和孩子,羊和牛,送葬

的队伍和晒在马路上的麦子。我虽不擅长参与社会现实的写作,但我确信,对底层和弱势

群体的关注会使我的内心变得健康一些。

我相信,内心的故乡将在写作中出现。

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再写作,就让文学像细菌一样潜伏在我的肌体里吧,让它们与我

一起,与万物共生长,或者,与万物同消亡。

我曾经如此畏惧这个世界,世界却以文学拥抱了我,我惟有感恩。

(《散文(海外版)》2002年第3期)

19.文章用不少的笔墨写自己幼年的经历,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文字们一个个手执剑戟,精勇突进,有多少凶恶的仇敌被它们一剑封喉;又有多少从

未得到过的柔情,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经过文字,变成花瓣回到自己的肩头。

21.文章的题目“内心的故乡”能否改为“我的故乡”?请说明理由。(4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世界却以文学拥抱了我”的具体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9.通过写自己幼年的不幸经历,交代了作者走上文学之路的原因;(或“说明写作对作

者来说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宿命”。)也凸显了文学对作者人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0.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发泄了情绪,得到了温情,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人生

愿望。(意思对即可)(4分)

21.不能。因为作者内心追寻的故乡并不是指自己实际生活的家乡,而是指在文学作品中

创造的理想的精神家园。(只答“能”或“不能”不得分;如果答“能”,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4分)

22.文学使“我”不再恐惧,感到人生的美好;文学使我消除了病态、焦虑和空虚感;文

学使“我”关注他人的生存,关注底层和弱势群体。(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19题。

国商张骞

①1853年7月1日,张骞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

四,后被称“四先生”。张家世代务农,直到他的父亲张彭年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

制糖的作坊。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将来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国商”。

②张骞进入历史视野的身份是一一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

蕴涵的内容很多。他在40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岁才功成名就。张骞曾

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8年他守制结束,到北

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稣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骞,决心远离官

场,走上实业之路,“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便在第二年辞职返乡,转而经

商。中国士大夫阶层历来以“学而优则仕”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

的一条道路。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骞又

从来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作为商人的张骞甚至做了不

少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

③张骞生活的时代对商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

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

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张骞经历了许

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后代来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启发。

④虽然张骞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他称为“商

人”。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

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

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⑤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骞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

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当时的南通城就像一个试

验田,张骞在这里培植他对美好社会的理想。而南通城也像是张骞的城堡,是他政治追求

受挫后苦心经营的小王国。有人看到过当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

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因为一个叫张骞的人,

进入了世界的视

野。

18.从文中看,张骞生活的时代对商人来说有哪些艰难?(6分)

19.从全文看,张骞被称为一代“国商”的原因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

18.(6分)①商人阶层的社会权利少;②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商业发展;③没有好的

融资环境和渠道。(每点2分)

19.(8分)①既从事经商事业,又坚持儒家社会理想;②历经艰苦,给后代很多启发;

③有着耀眼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④建设了中国近

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每点2分)

3.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

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

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

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

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

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

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

的脉络,嫩芽,我以攫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

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

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

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

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

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

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

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

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

病了的孩子。...

12.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

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

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写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这句细腻地描写了青藤颜色的

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1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

14.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

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12.C13.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

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

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③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

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④它是倔

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

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14.“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

方向。(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

不屈不挠的精神。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

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B项考核语句的作用,CD项

考核语句的艺术手法,其中C项,“拟人”错误,应为“拟人”。

U试团分析:此Ml考核欣集作M的形薮.集新作品的内语.小曾作M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注

愆。合文中的句子力纳作答.结合•仲开柔软的卷?JT舒开折叠与的WT.下雨时常抬%i满的冷昌.婆

笠的HIT总括•美•的特征;粮K它的尖缱是J#朝石育外的方向其至于一枝如叶.一茎卷飨.都叫原

来的方向,植糊是多固执啊!”峨括•儡强,望血”的特征;根据.找要W色耒比♦他茏的爱胤辜和,

我复信城色来比・班E的年4rM括•是青台.爱和室福的Utr的1ML;假据“失去了青也的勉色,受成

灵货,@成嫩黄,枝条0皮如理.会成好胸.异0病的孩子P括•灵胴”的特址.

点睛:物象特征概括的题目可按以下步骤操作: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锁定区位。针对题

干要求,在锁定的文段中摘录重点句子。对重点句子分类、概括,得出特征,答题时注意

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中的修饰性词语。

14.试题分析:此题分析句子的含义,本着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语段的内容分析,题目

要求分析常青藤“固执”的表现,可在上文找的根据“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

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从句中的“朝着窗外的方向”和“朝原来的

方向”可以看出的是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

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

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苣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

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师:学习。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学习。

C.或不焉不:通“否”。

D.术业有专攻攻:研究。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的社会现实而

疾呼需要“从师”的。

B.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问题上的相同态度,从一个侧面批判了当时

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

D.韩愈在文章的最后简单说明了写作动机,为了鼓励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而写

《师说》来送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D

(3)B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问题上是持相反态度的。

(4)①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远远地低于圣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②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他们,现在君子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他们,

这不是很奇怪吗?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

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B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习: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学习。

(2)D"曰”的主语不是“士大夫”,其前断句,排除A、B;“问之"和''则

日”的主语不一致,中间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

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

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3)B“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问题上的相同态度”错,根据

文中句子“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可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

对待自己在从师问题上是持相反态度的。

(4)①众人:一般人;下:低;耻:以…为耻;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句子翻译

为: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远远地低于圣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②之:这;不齿:看不起;乃:竟然;其:表反问。句子翻译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

这些人,君子看不起他们,现在君子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

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

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

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

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

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

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

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

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

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

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

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

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

(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

(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

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

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

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郑子、仁弘、师襄、老聃为师。知子这些人,他们的

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

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

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

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5.文言文阅读。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

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有所

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②上。建

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

皇。建日:“斩之!”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

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

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

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

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

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

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

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

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⑥门,知吏贼伤奴,辟报,

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

至今渭城立其祠。

选自《汉书•杨建传》(有删改)

【注】①军正丞:军正,军法官。丞,军正的次官。军正丞亦可简称丞。②堂皇:又

作“堂隍”,官署的厅堂。③二千石:指军中校尉、都尉之类的官职。石是秦汉时计

算官秩的单位。④三王:夏商周三代的明君。⑤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从:使•…•・跟从

B.穿北军垒垣穿:穿过

C.国容不入军容:礼仪,法度

D.建报亡它坐坐:犯…“•罪

10.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

捕。

B.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

捕。

C.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

捕。

D.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

捕。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胡建“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

①建欲诛之②走卒前曳下堂皇③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④建又何疑焉⑤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⑥射甲舍门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④⑥D、

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建发现监军御史违反军法,私自做买卖从中获利,影响很坏,于是当机立断,计

划周密地斩杀了监军御史。

B.胡建在斩监军御史之前就写好了奏章,他援引军法说明军正有权自行对监军御史进

行处罚,只是自己身居副职在依法斩监御史上可能存在疑义,故上奏朝廷禀明情况。

C.皇上知道此事后,援引《司马法》和三王的例子证明国法与军法不同,胡建斩监军

御史是应该的;胡建因此声名显扬。

D.胡建因为围捕刺客一事而得罪了贵族,后来皇后父亲上官安、皇帝的姐姐盖主、丁

外人、大将军霍光串通一气,最终逼得胡建自杀。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3分)

(2)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4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参考答案:

9.B穿:打通,使……穿

10.B

11.D②是走卒的行为,④是皇帝的嘉奖,⑥是公主的诬陷

12.D霍光压下了公主的奏章,帮助了胡建。

13.(1)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承受不了,也就不被奸邪的人所利用。(3分,中人:一

般人,普通人,1分;胜,能承担,能承受,1分;为……所:翻译为被动句,1分)

(2)担任军正次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

慰士卒,深得士卒之心。(守,担任,1分;亡通无,1分;所以,用……来,1分;其,

代指士卒,1分)

(3)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

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3分,定后,1分;上、下,向上、向下,1分;一,专一,

1分)

参考译文:

胡建字子孟,是河东人。孝武帝天汉年间,担任军正次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

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之心。

当时监军御史做奸邪之事,他打通北军营垒的矮墙,将那里作为他做买卖的地方。胡

建想杀了他,就与他的走卒相约道:“我想为公家杀一个人,我说抓他(你们)就抓他,

(说)杀他(你们)就杀他。”于是在选士马的日子,监御史和护军各部校排坐在厅堂

上,胡建率领士卒小跑到厅堂下拜见(他们),趁(胡建)上了厅堂,士卒都上了厅堂。

胡建指着监御史说:“抓他!”士卒上前(将监御史)拖下厅堂。胡建说:“斩了他!”

(士卒)就斩了监御史。

护军的各部校都很惊愕,不知道为什么。胡建也有已写好的奏章在自己的怀中,于是

上奏道:“臣听说过军法,确立刑法来威服众人,诛杀邪恶的人来禁止邪恶的事。如今监

御史公然打通军营的矮墙来达到做买卖获利的目的,(自己)私下里做买卖,而且跟军士

们一齐作交易,(如果)不确立坚定的同敌人斗争的决心,(没有)勇猛地打击敌人的气

节,(就)不能做士大夫的表率,(这就)特别失理不公。(如果)采用文职的意见,那

就不能行重法。黄商《李法》上说:'军队的营垒已经筑好,穿壁墙不从正路走的人,这

就是奸邪之人,是奸邪之人(应)杀!'我认真地按照汉军制规定的:'军正是不属于将

军(管辖)的,将军有罪过,(军正)可以将(他的罪过)表奏,对于秩奉两千石以下的

官吏,(军正可以径自)行法。'我(作为军正的次官)在以法斩监御史上可能存在疑

义,(但)我作为具体办事的人不能(因事)累及上级,我慎重地将监御史斩了,冒昧地

犯死罪来禀告。”

皇帝下诏书道:“《司马法》上说:'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不用于军中,军中

(特殊)的军法制度也不能用于国家的其他地方。'(在军中)何必听用文吏的意见呢?

夏、殷、周三代的王者有时在军中立誓,希望军士事先考虑他的意思;有时在军门之外立

誓,希望军士先有思想准备来等待事情的发生;有时将兵刃交叉兴着立誓,以达到激发军

士勇气的目的。胡建又何必怀疑(自己)呢?”胡建由此名声显扬。

胡建后来做了渭城令,治理(渭城)很有声色。正遇上昭帝年幼,皇后的父亲上官安

将军与皇帝的姐姐盖主(盖侯的妻子)情夫丁外人很要好。丁外人因此骄傲放纵,(这些

人)与先前的京兆尹樊福有仇怨,于是派刺客射杀了他。刺客藏在盖主家里,差役不敢抓

捕。渭城令胡建带领差役围捕。盖主听说此事,伙同丁外人、上官将军带了好些家奴门客

前往,跑到那里追射胡建的差吏,胡建的差吏散逃。盖主让仆射(官名)检举揭发渭城令

胡建的巡察伤了盖主的家奴。胡建报奏(巡察们是奉行公事)没有犯什么罪。盖主恼怒

T,派人上书状告胡建侵扰侮辱长公主,箭射公主的住宅,明知差役伤了公主的家奴,为

巡察们躲避罪责而隐瞒不报,故意不追究审查。大将军霍光扣下了盖主的奏报。后来霍光

病了,上官氏代霍光主事,派差吏抓捕胡建,胡建自杀。胡建的下属、百姓都替胡建喊

冤,直到今天渭城还立着他的祠堂。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

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

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

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

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

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

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

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

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

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

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

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

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

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

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日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4.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左:淮河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

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B.礼部:六部之一,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

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以及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

利、交通等事务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监督部门、新

闻出版总署、宗教局、等部门的综合。

C.丁忧: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

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

忧”。母死,为母守丧称“丁母忧”。

D.判:高位兼低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

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

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

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

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

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

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

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比较宽松。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

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2)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参考答案:

4.B5.D6.C

7.(1)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2)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

镇守。

4.B项,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属于工部。

点睛:文学常识面广量大,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积累。积累可以采用分门别

类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

以以考点为分类标准,如:(1)时代国别,可以借鉴古代史书体例中的编年体和国别体

的方法,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来记忆。(2)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

派"'‘婉约派"''豪放派”等。(3)地位评价,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

匠”等。(4)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5)题材人物,如《范进中

举》《孔乙己》等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形象。(6)作家作

品,如苏轼的诗、词及文等。(7)字号称呼,如柳河东、杜拾遗、太史公等。

5.本题所给句子中“俄而”是一个词,“不久”的意思;“裴寂”“元吉”“德

威”“武周”都是人名;“介州”“并州”,地名;“齐王”,官职;“百姓”,名词;

“投贼”,投靠贼人。

点睛:断句时应注意“四要”。一、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了解大意。二、要把握

重点词语,考虑句子成分。三、要记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当断则断,不当断则不断。

四、要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法,利用它作为断句的参考。

6.C项,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

并未实现。

点睛: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大纲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点均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

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

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评价。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

以下几点:(1)事件细节的表述;(2)整个事件的概括;(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

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5)某个论点的依据;(6)对人物或

事件的评述或争议等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

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

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

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

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

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

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7.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

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

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其过安在?”、

“素”、“与麾下兵”。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

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

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册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

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

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

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意一一顺句。注:直

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

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如该题翻译两句,第一句涉及三种句式,第二句

有词类活用。

参考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大业末年,

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后来和裴仁基一同

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

廷。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

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

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

相继投靠刘武周。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

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

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改任彭城县公。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跟从唐高祖擒

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

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

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又授

予大理卿的官职。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德

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

就严格。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

吏减五等入罪。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

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

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

在今天实行了。”太宗认为这很正确。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

驾。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

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

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死去,71岁。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用对话写成的。o。。

①讨论双方集中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一问一答,互相辩驳,揭露矛盾,最后得出结论

②他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之中,这是一种创举

③但是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

④他善于运用幽默和反讽的笔调,随时使用比喻和神话

⑤不管见解是否有理,结论是否正确,其矛盾却暴露得清楚深刻

⑥因此,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必须仔细琢磨

A.②①⑤④③⑥B.④⑤③②①⑥

C.②①⑤③④⑥D.④⑤①⑥③②

参考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细读题目提供的六个句子,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时“时话”写作形式的

讨论,对“对话”阅读感受的讨论。横线前提出话题“对话”,其后应该是对“对话”这一写作形式

进行介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②;①⑤具体讲“对话”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③转折,指出

"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④具体解释并非易事的原因;⑥是结论句,照应”阅读柏拉图的

对话并非易事”。

8.阅读下面一则微博,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60个字)(5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

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

“萨达姆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

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

参考答案:

16.示例一,反对格・芝这一«鲍骨化.(■熊2分)辑愈询师以南■受北修

潞也.・斯呼改坛、文WJL坤宵黑好各辣的人为电师,是对.比师”这个名称拍曲(即

H4分)|

期二,各H人士为.dT的僮法.(嗖点2分)各行各业U附覆尊K)人才.ttfTB

栗量方面出1鬟1).*工力・专哪”最可以的,曲这也夏■・创人8MUX.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

鸿论。”意思是说,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的道理,的训导。文学

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

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的人拥

有不同的观点,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