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的测报调查规范,并规定了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成虫诱测、螟害率和冬后各代虫口密度调查、预测方法、数据记载与归档。本文件适用于二化螟的测报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3.1调查时间越冬前和越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调查进行;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参照当地历年同代始盛期)进行。3.2冬后基数调查方法主要调查稻桩,按当地主要有效越冬虫源田分2-3个类型,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3-4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m2-4m2(依据外露稻桩的多寡决定取样面积大小)。在未翻耕田内,每点随机挖取20-60丛稻桩;在翻耕田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可见稻桩。虫口密度很低时,可适当增加取样数量,剥查总活虫数应不少于30头。冬后有效虫源地除稻桩外,还有油菜、麦类、蚕豆、紫云英等,因此,对上述虫源量较多的地区或年份,也必须调查。调查结果计入表1。根据剥查的越冬数据,计算越冬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表1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及寄生、死亡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调查面积(㎡)调查丛数(丛)活虫数(头)死虫数(头)活虫量(头/667m2)死亡率(%)寄生数(头)寄生率(%)备注3.3计算方法3.3.1各田块活虫量按式(1)或式(2)计算各田块活虫量……………………(1)式中:P——以稻丛计算每667m2活虫数(头/667m2);C——查得活虫数(头);Z——667m2稻丛;D——调查丛数。……………………(2)式中:P——以面积计算每667m2活虫数(头/667m2);C——查得活虫数(头);I——667m2;S——调查面积(m2)3.3.2某类型田活虫量………(3)式中:N——某类型田活虫量(头/667m2);P——该类型田调查每667m2活虫量(头);H——调查田块数量。3.3.3虫源田平均虫口密度………(4)式中:X——虫源田平均虫口密度(头/667m2);N——某类型田活虫数(头/667m2);Si——该类型田面积;S——各类型田总面积。3.3.4平均死亡率………(5)式中:W——平均死亡率(%);V——某类型田平均死亡率;Si——该类型田面积;S——各类型田总面积。3.3.5寄生率……………………(6)式中:Y——寄生率(%);J——被寄生的幼虫数;K——被寄生的蛹数;Z——调查总虫数。4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4.1调查时间从化蛹始盛期(参照当地历年同代始盛期)开始作第一次调查,隔5d-7d进行第二次调查。4.2调查方法以主要虫源田为调查对象,各类型田虫源化蛹,羽化进度差异较大时,则分别调查计算,以便划分峰次和峰期。调查时,应根据不同被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冬后世代每次剥查活虫数为50-100头。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同时查看死亡和寄生情况。当同一植株内虫数较多,虫龄一致时,则作一头记载,虫龄不一,则个别记载。调查结果分别记入表2和3。表2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类型田品种生育期总虫数(头)类别各龄幼虫各级蛹数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六龄预蛹合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蛹壳合计头数百分比(%)表3二化螟幼虫和蛹死亡以及天敌寄生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调查地点幼虫蛹幼虫、蛹寄生率%备注调查虫数死虫数死亡率%寄生虫数寄生率%调查蛹数死蛹数死亡率%寄生蛹数寄生率%5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5.1调查时间灯下成虫发蛾始盛期后3天开始,每隔3d查一次,共查3-4次。二化螟峰次较多,每出现一次成虫峰,都要增查一次。5.2调查方法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采用定田定点调查,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200丛。将查获的卵块连同稻株拔取,集中植于田边,或将查获的卵块分放在试管内,管口用湿脱脂棉塞住,每天下午定时观察一次卵块孵化情况。计算孵化进度。同时记载卵块的卵粒寄生数,计算寄生率。秧田划定20m2,大田划定15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在清点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发生量较少的地区、年份或世代,也可采用系统调查枯鞘团出现情况,推算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即选择主要被害类型田各2-3块,每块划定30m2-60m2作系统观察区,从卵块进入盛孵时开始,每3d调查一次枯鞘团出现的数量,至枯鞘团基本稳定为止。然后根据枯鞘团数量和增长进度,推算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结果计入表4。表4二化螟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长势取样数量(丛或m2)当日卵块数累计卵块数累计孵化数累计孵化块率(%)卵块密度(块/667m2)卵寄生备注月日寄生数寄生率(%)注:1、孵化卵块数是指有50%以上的卵粒孵化的卵块数;2、如查枯鞘,要注明数量和密度。5.3计算方法5.3.1卵块密度…………………(7)式中:Ei——单位面积卵块密度(块/667m2);N——查得卵块数;D——667m2或667m2稻丛总数;Si——调查面积(m2)或稻丛数。………………(8)式中:E——各类型田平均卵块密度(块/667m2);F——某类型田平均卵块密度(块/667m2);L——该类型田面积占比(%)。6成虫诱测6.1灯诱和性诱时间每年从越冬幼虫始蛹期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星期为止,我省多数地区常年4月1日开始灯诱,9月30日结束灯诱。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6.2灯诱诱测方法灯诱光源用200W白炽灯或20W的黑光灯,灯高(灯泡距地面高度)1.5m。为避免其它光源的干扰,诱测灯安装要远离工矿和城区、周边没有路灯或村庄灯源干扰,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定期取虫,清点数量,将结果记入表5。表5二化螟蛾灯诱记载表日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开灯时段的气象要素备注月日雌雄合计雌雄合计雌雄合计常规性诱监测设备智能性诱监测设备,使用对二化螟诱集效果好、专一性较高的诱芯,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并随植株生长调整高度,将结果记入表6。表6二化螟性诱记载表日期单台设备性诱数量(头)累计诱虫数量(3台合计)气象要素备注月日123平均7螟害率和冬后各代虫口密度调查7.1调查时间于各代各类型田为害定局时进行调查,可与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结合进行。7.2调查方法根据水稻品种、栽插期、抽穗期,结合螟害程度(轻、中、重)划分类型,每个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以上。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200丛或20m2,计算其中的被害株,并连根拔取所查被害株(枯心、枯孕穗、虫伤株、白穗等),剥查其中幼虫、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或2m2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计算被害率及残留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表7二化螟螟害率及残留虫口密度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丛数20丛或2m2调查株数活虫数死虫数活虫数/667m2死亡率%被害株数被害株率%防治情况备注分蘖数有效穗数月日7.3计算方法枯心率、白穗率、枯鞘率、枯孕穗率、虫伤株率的计算方法相同。7.3.1某田的枯心率…………………(9)式中:K——某田的枯心率(%);C——200丛或20m2稻内的枯心数;Z——20丛或2m2稻分蘖数(穗数)。7.3.2某类型田平均枯心率…………………(10)式中:X——某类型田平均枯心率(%);K——该田的枯心率(%);Y——该类型调查的田块数。7.3.3各类型田平均枯心率…………………(11)式中:B——各类型田平均枯心率(%);X——某类型田平均枯心率(%);L——该类型田面积占比(%)。7.3.4螟害率…………………(12)式中:M——螟害率(%);B1——枯心率(%);B2——白穗率(%)。8.预测方法8.1成虫发生期预测自蛹壳向前累加达到始盛(16%)、高峰(50%)、盛末(84%)值,即可由该龄幼虫或该蛹到羽化的历期,推算出成虫羽化盛期、高峰、盛末期。成虫发生始盛、高峰、盛末期=检查日期+1/2达到始盛、高峰、盛末期标准的虫龄或蛹级的历期+下一虫龄或下一蛹级到羽化的历期。8.2卵块孵化期预测根据成虫发生期、产卵前期和卵的历期,推算出卵块孵化始盛、高峰、盛末期。卵块孵化始盛、高峰、盛末期=成虫始盛、高峰、盛末期+产卵前期+卵的历期。9数据记载与归档将每次调查的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格内,年终将资料进行整理,填入附录B,归档保存,并报送上级植保部门一份。附录A(资料性附录)二化螟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及幼虫和蛹特征A1发生程度A1.1发生程度数量分级标准及防治指标发生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上代加权平均亩残留虫量或当代每667m2卵量(块)≤500500-10001001-20002001-3500>3501≤100101-180181-240241-300>300发生面积比例(%)>70≥30≥30≥30≥30A1.2发生程度的确定A1.2.1某季水稻发生程度的确定以该季水稻实发程度而定。A1.2.2全年发生程度的确定以各代发生程度值加权平均而得。A2水稻生育期的记载根据需要,分别记载:秧田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腊熟期和黄熟期。A3二化螟各龄幼虫特征和蛹的发育分级各龄幼虫特征:1龄:体长1.7mm~2.8mm,头宽0.25mm~0.29mm,体黄白色,背线;2龄:体长4.2mm~5.9mm,头宽0.35mm~0.47mm,体黄白色,开始出现浅褐色细背线;3龄:体长7.0mm~7.8mm,头宽0.41mm~0.68mm,体淡黄色,背线细,淡褐色;4龄:体长9.2mm~11.8mm,头宽0.65mm~0.94mm,体淡黄色,背线明显,褐色;5龄:体长16.2mm~19.3mm,头宽1.07mm~1.36mm,体淡褐色,背线较粗,暗褐色;6龄:体长19.7mm~24.9mm,头宽1.36mm~1.58mm,体淡褐色,背线粗,暗褐色或紫褐色。各级蛹的形态特征:1级:复眼内斑点残留或消失,中央褐色弧形圈在1/2以下,圈内基本无色素,中胸背线呈虚线状;2级:复眼中央弧形圈在1/2以上,圈内淡褐色;3级:复眼中央弧形圈在3/4以上,圈内红色或棕红色;4级:复眼全部黑色,有光泽,翅外缘与翅壳开始不分离;5级:复眼褐色有隔膜,翅外缘与翅壳开始分离,或分离明显,但无黑点;6级:翅外缘黑点隐约可见,或明显,近羽化时体呈金黄色,腹部凹凸不平。附录B(资料性附录)二化螟调查资料表册一、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类型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单季稻再生稻早熟品种(万亩)中熟品种(万亩)晚熟品种(万亩)合计(万亩)耕地面积hm2;粮食种植面积hm2。二、各代发生防治面积代别一代二代三代合计发生程度(级)发生面积(万亩)防治面积(万亩次)三、发生特点及原因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