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的中国谈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11000字(论文)】_第1页
【从舌尖上的中国谈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11000字(论文)】_第2页
【从舌尖上的中国谈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11000字(论文)】_第3页
【从舌尖上的中国谈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11000字(论文)】_第4页
【从舌尖上的中国谈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中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区域性的美食正在逐渐被发掘,提上日程。纵观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发展史,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在此之前,我国美食类纪录片较少,对于美食类纪录片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频道播出后,随即获得巨大成功,这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美食类纪录片的发展,有许多影视制作人开始将目光转向美食类纪录片。许多美食类纪录片横空出世,如2013年的《味道云南》、2015年的《新疆味道》、2016年的《老广的味道》、2018年的《风味人间》,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近些年来这些片子的大获成功,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发展带来新的思考。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美食类纪录片作为切入点,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对该部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进一步剖析此片的叙事本质,进而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提供可靠性建议。第1章概念界定寻常百姓最为熟知的事物莫过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饮食,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且常常伴随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存在。因此想要了解一方水土,饮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随着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非线性剪辑技术和摄影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饮食文化与影像艺术的结合自然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舌尖上的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并非偶然,它巧妙利用人物故事将各地美食加以串联,独到的叙事策略让这部美食类纪录片变得脱颖而出。因此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策略进行详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也能对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的长足发展提出宝贵建议。1.1美食类纪录片概念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约翰·格里尔逊最早提出纪录片一词,但对于纪录片的具体定义,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纪录片最新的定义为对人生存意义的探寻与关怀的以影像媒介为基础的纪实方式,这一定义重点突出影像媒介和纪实方式两点,这就明显区别于常见的故事片,纪录片中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的关注。美食类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主要围绕食物及其烹饪方法进行视觉呈现,纪录烟火致敬文明进程,传播风味展现人间美好。在2012年以前,美食类纪录片更多地是向观众展示厨师技艺的精湛,而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后,引发对于美食类纪录片啊新的创作热潮,例如《风味人间》、《早餐中国》、《万物滋养》、《上海的味道》等等众多优秀的美食类纪录片,许多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将目光投向美食背后关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故事,借美食纪录片这一文化的传播载体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1.2关于叙事策略叙事策略源于文学,在我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而影视艺术与文学又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电视机前的观众常常在一些影视作品的片尾中见到该部影片改编于文学作品,例如《鲁滨逊漂流记》、《红高粱》、《活着》等众多影视作品。叙事策略就是通常所说的对话口径,思辨脉络,或主题分割步骤切入点,又称视点、叙述角、观察点,即把握一种事物的特点,以之为主线来进行展开陈述。《舌尖上的中国》的巨大成功与其独特的叙事策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叙事技巧、叙事风格和叙事方式三部分来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策略展开系统分析,最后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可靠性建议。1.3美食类纪录片叙事策略概述纪录片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纪录片的特点是真实性,即真实记录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绝非虚无地创设新的故事,而是在原有真实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排列重组,让平平淡淡的故事变得更加不再平淡,富有冲突性,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张力。我国美食类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上映这一节点前后存在较大差异,这一以具体人物故事作为切入点而介绍各地美食文化的纪录片带动了我国美食类纪录片新一轮的创作高潮,促使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完成由较为乏味的讲述名厨及其独家名菜转为对丰富多彩的讲述普通劳动人民收集美味食材制作当地名吃这一转型,因此我们研究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时,需深析处于重大转折点的《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叙事策略。1.3.1故事化在美食类纪录片的创作中,故事化是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赋予拍摄素材以新的定义,这直接影响了一部美食类纪录片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对现存素材不同的排列组合就有着不同的含义,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以此来阐发着自己对于人生百态的认知,合理的排列组合可以让一些原本一般的拍摄内容发挥得更为出色。总得来讲,故事化就是纪录片所表达的内容以更加富有故事性的视觉方式向观众呈现,使纪录片本身上下连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让观众所看到的纪录片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镜头组合,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观众更能够接受带有故事化的美食类纪录片,而非枯燥的单纯说教,因此故事化在美食类纪录片创作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1.3.2国际化叙事现如今我国经济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加大,我国文化市场也应在世界市场搏得一席之地,我国文化面临走向世界这一重大问题。结合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culturalecology)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斯图尔德把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看作是真正整合的方法,认为只有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研究,才能弄清楚环境诸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发展传播离不开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文化生态学(culturalecology)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斯图尔德把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看作是真正整合的方法,认为只有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研究,才能弄清楚环境诸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08期世界纪录理念在中国——比较视野下中国电视纪录片风格衍变探析作者:武新宏第2章《舌尖上的中国》中平民化的叙事技巧《舌尖上的中国》的大获成功,充分体现了美食类纪录片中叙事技巧平民化、故事化的创作方式是深得百姓喜爱的。此部纪录片以小见大,通过讲述美食来展示人生百态,以饱含平等和理解的视角与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沟通交流,其中又充斥着许许多多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彰显了每个人的生命的存在价值。此部纪录片讲述真人真事的同时也饱含真情的流露,触动着观众的心灵,这一叙事技巧的运用完美地实现了美食类纪录片这一抽象语言的平民化表达,与此同时,也以其连贯又富有情感共鸣的故事选择让屏幕前的观众津津乐道。2.1题材选择的平民化《舌尖上的中国》以各地美食作为切入点,选择的正是与寻常百姓息息相关的饮食,导演借着纪录片这一视觉文化传播载体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够让观众看到饮食背后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予了每一位制作美食的劳动者最为深切的关注。2.1.1题材选择符合大众表达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讲究“民以食为天”这一理念,本部纪录片选取饮食文化,一方面接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能够体现我国各个地区与美食相关的珍贵文化记忆。《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将我国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并和谐地向观众展现出来,从劳动人民的故事切入主题,展现不同地区民俗民风的同时又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观众可以在片中看到不同地区的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环境,这既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影像,也是每一个平凡的生命背后蕴含的勃勃生机。作品的视角选择是平民化的,生活中最贴近百姓的自然莫过于一个个家庭的家庭生活,片子以百姓的家庭生活为每一个故事的构成单位,这一独特的安排能够自然充分地向观众展现当地人民最为日常的生活状态。每当细细欣赏每一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起源一般是从一户户普通家庭开始,首先向观众介绍时间、地点、人物,随即导演调度摄像机,让其始终紧跟主人公,跟随着主人公的步调记录着当地人民最为普通寻常的生活场景。其中许许多多不便于单独表现的重要细节,在这一个个家庭的叙事中能够非常细致地向观众展现。2.1.2使用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语言纪录片走向繁荣发展的关键是思考如何让纪录片真正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如何更好地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导演把握住了此问题的关键,在片中始终以贴近百姓生活的常态化视角来展示主人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最为寻常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向观众展现了真情实感的生活画面,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艰辛,片子摆脱了局限于少数人能理解的精英话语,转而以更具生活化、平民化的语言让每一个观看此纪录片的观众为之称道。纪录片中没有技艺精湛的美食专家,有的尽是普通劳动者,影片用朴实无华的劳动者辛苦收集食材到制作一道道美食的全过程来让观众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叙事技巧的运用上更是一改往日纪录片抽象难懂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能够跟随着劳动者的视角去探寻美食的源头,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哲理也蕴于其中。这让许多观众能够在观看纪录片之后获得心情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观众会为每一个劳动者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而感动,内心深处的乡愁之感油然而生,生发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2.2温情又平民化的故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美食类纪录片有着极大不同的一点,即对每一位当地制作美食的劳动者家庭给予极大关注度,通过一个个当地人民家庭的故事,反映一方水土、一方人。同时,每一集有不同的主题,导演将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融入到一集集的故事中,这与以往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表达的纪录片有所区别,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观众的观看兴趣,唤醒了屏幕前的观众那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藏在心底的乡愁之感,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也是其收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种平民化叙事技巧的独特运用,既能贴近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又能将美食文化融入到一个个温情的故事中,避开晦涩难懂的语言,让观众百看不厌的同时,心灵也为之触动。2.3叙事衔接连贯让纪录片变得更加平民化作品十分注重处理每段故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整体结构更为清晰,也使每段故事的衔接更为舒缓自然。这样观众在观看时会更加愿意顺着线索不断看下去,产生极大兴趣感。2.3.1时空转换的独到运用片中时空转换的穿插运用实现了跨越不同地区不同美食的镜头之间的衔接连贯。比如在纪录片第一季第三集中,导演首先介绍姚贵文王翠华夫妇的品性习惯,再逐渐将观众的视线引到他们做的豆制品,随后作为过渡,通过旁白介绍,自然而然地将镜头调转至石屏豆腐。片子在介绍完西南豆腐后,又利用时空转换将观众视线转至安徽豆腐,紧接着又通过再一次时空转换,将镜头转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奶豆腐。这种时空转换的切换方式在该作品中有很多使用之处,不同时空不同美食的不断切换将本相距遥远的人和物自然地勾连在一个作品中,作品也因此结构变得更为完整,叙事也因此变得更加连贯紧密,观众在不同地区不同美食的相互对比中欣赏了各地的风土人情。2.3.2利用饮食用具勾连叙事利用当地饮食用具连接故事让衔接变得更为自然。在该部纪录片中这一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第二集,在片中,首先进入观众眼帘的是山西丁村魏大妈一家人,他们在为一场寿宴赶制面食,这是作为本集的第一个线索,但这一线索并没有持续进行下去。随后导演通过穿插旁白的方式[[][]“同样是做面,广东人用毛竹,中原人用的是擀面杖。”综上所述,时空转换和利用饮食用具勾连叙事的综合运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观众的兴趣,引导观众看下去,这也让这部纪录片作品变得妙趣横生,更加亲民。第3章《舌尖上的中国》中民族化语境的叙事风格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是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舌尖上的中国》制作组把握住了这个切入点,不仅仅展现了各地美食,更是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呈现给世界人民。3.1小人物营造大的民族化语境影视作品的创作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不同元素的排列组合传达不同的意义。《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切入主题,让观众首先对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后传达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和反映现实生活是纪录片的要义。《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精妙的叙事手法,以小见大,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各族人民坚守着属于自己民族深处的那份古老的习俗。就像一条完整的红绳,其一个端点是不断飞速发展的经济,另一个端点是永恒的自然生活。文学以生活为源,又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美食类纪录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3.2时空叙事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叙事脉络上,《舌尖上的中国》中时间与空间相互穿插,这诠释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所表现的强大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此得到更好的呈现。3.2.1线性叙事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导演在叙事时首先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进行,每个镜头剪辑的平均时长为2.8秒,同时按照四季更替的顺序进行叙事,给了观众较大熟悉感,观众更能够接受这部纪录片。随着四季的自然更替,穿插于其中的各地美食也陆续进入观众的眼帘,人们舌尖对于某种味道的感受和皮肤对于季节冷暖的感知是息息相关的,这两种感受的相互映衬更加深了观众对于隐于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理解,线性叙事的强大魅力就在于此。跟着航拍镜头,我们首先聚焦于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保的原始森林,紧接着导演为观众介绍了主人公——单珍卓玛,一位生活在松树和砺树的自然混交林中的劳动人民。跟着他们不断搜索的步伐,导演又为观众介绍松茸这种食物,这是一种对生存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的食物,也是当地的季节性特产。随着时间自然地推移,进入到10月,导演将镜头切换到秋季时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此时正是湖水下深深淤泥中的莲藕丰收的季节,以此谋生的湖北嘉鱼县的职业挖藕人到了最为忙碌的时候,挖藕人在挖莲藕的时候还要十分小心,以此来保证莲藕中不灌进淤泥,这让屏幕前的观众不断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紧接着,几个月后,冬季吉林查干湖的职业捕捞者忙碌的身影进入观众的眼帘,干燥的空气和极度的低温让当地淡水湖早早地封冻,当地的劳动人民向水下的世界撒下一张张大网,每当收回这张大网,冰下的世界瞬时被打捞出来,一条条鲜鱼不断刺激着观众的感官。当人们疑惑捕捞上来的鱼没有小鱼时,导演又向观众介绍查干湖渔民的习惯,他们使用的是六寸网眼的大网,以此保证捕捞上来的鱼大多数是五年以上的大鱼。导演在介绍美食的同时,把当地渔民一直以来秉持的“猎杀不绝”的理念为观众呈现,也把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和谐共存的自然法则昭彰天下。3.2.2多元时空叙事相互渗透展现各族人民智慧中国土地面积纵横960多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疆土孕育着鲜美的食材。《舌尖上的中国》在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鲜美食材时十分注重与地理空间的相互交融,观众跟着镜头进入一个又一个充满活力的美食场景,同时也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比如,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纪录片开篇对准了位于山西省的丁村,这一中原最古老的村落,导演为观众呈现了几个北方人围坐在一桌制作面食的场景,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北方人喜爱面食,南方人则钟爱大米这一因地域而不尽相同的习惯,随即通过画外音向观众介绍五谷之首的稻米,导演将镜头转向了我国南方地区,又分别介绍了不同地区的米制美食。当观众还沉浸于精致的南方米食时,画面切到了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西安最为著名的美食当属西安肉夹馍。导演将镜头分别在南北方切换,通过南北方的绝佳美食将南北方不同的风俗习惯完美呈现,多元时空叙事和大场面调度让风土人情不尽相同的南北方得以相互交融。虽因地域环境的不同,南北方人民在日常饮食上具有一些差异,但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与智慧的精神品质在美食上得以较好呈现。3.3烹饪中蕴含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食与各地风俗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食文化伴随当地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尽管生活辛苦,尽管食材来之不易,中国人始终在辛苦的劳碌着,这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千百年来最普通的生活状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者把镜头对准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把他们的信念和精神投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了解,这让整部片子增添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更为观众所接受。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好评,也引发了纪录片民族化语境的浪潮,美食类纪录片不再是单纯纪录美食,而是通过美食反映其背后深邃的民族历史文化。各民族的美食不仅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果实,更是各族劳动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第4章《舌尖上的中国》中国际化视野下的叙事方式《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不仅引发了我国观众的巨大反响,也受到许多海外观众的强烈认可。[[]参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曾这样评价它“该片跨过多层传播障碍,极大程度地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在纪录片方面的距离,为中华传统文化向外传播打开了新的方向,对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的进一步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导航作用。[[]参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舌尖上的中国>研讨会摘登;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光明日报2012年6月1日。4.1大时空调度中国际化的节奏与悬念设置《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通过快节奏的场景转换和冲突、悬念的设置为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这是我国美食类纪录片与世界接轨的一大步。中国的纪录片在“讲好故事”这点上始终有所缺陷。全球知名的Discovery频道运营商在采访中曾指出:“中国本土的电视纪录片一直无法实现全球化,主要问题在于中国纪录片在设置线索悬念等国际上通用的叙事技巧的运用方面有所不足,直接导致了中国纪录片向外输出时还需要重新加工。”[[][]蔡之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悬念》,《现代视听》2007年第11期。《舌尖上的中国》与其他国产纪录片不同的是,片中不仅采用国际化的制作模式,[[][]从《舌尖上的中国》看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当代电视》,林卫军4.2国际化的叙事语言导演首先向观众介绍主人公和主人公的家庭成员,将观众引入故事,又在随后的镜头中有意穿插对于食材和食材背后的背景介绍。在中国文化面临走出国门的问题上,导演有意运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纪录片在不同国家间的传播遇到文化和社会的层层阻碍是必然的,但是对于人文的关怀是始终如一的,这样安排叙事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带动观众生发对饮食背后文化的深刻思考。在一些外国友人难以理解的片段,导演也适当穿插解说词介绍,这一点在该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和第三集中较为常见,比如其中对于莲藕和豆腐的介绍,给观众视觉冲击的同时又能够让观众及时理解这种食材背后的文化背景。总得来讲,中国美食类纪录片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未来国内美食类纪录片发展的大趋势,这需要纪录片制作人用国际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更加富有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创作出让世界人民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作品。第5章《舌尖上的中国》对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发展的启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沟通日益密切,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火热,中国文化急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影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反观各国人民,生活中密切接触的莫过于寻常所见的饮食,以美食为主题而传播本土国文化的美食类纪录片被逐渐提上日程。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国内国外一些美食类纪录片导演相互沟通的渠道增多,一些国外导演指出中国本土的美食类纪录片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叙事策略,这就导致国产纪录片走出国门后还需进一步完善才能真正进入外国友人的视野。我国美食类纪录片近几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伴随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频道播出,这部美食类纪录片创造了我国多项收视记录,随之带动我国众多美食类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得以涌现。一个纪录片作品能获得大众如此好评,都是由其精妙的叙事策略构建起来的。因此,研究《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叙事策略对我国美食类纪录片进一步发展创作是极具实践意义的。5.1立足于大众,以平民视角建构人文价值《舌尖上的中国》摒弃传统美食类纪录片脱离大众生活的名厨名菜,而将镜头聚焦于收集食材和制作美食的普通劳动者的身上。立足于广大工农大众,向观众展示一道道鲜美的食材在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手中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的全过程,这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发展也探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立足于普通工农大众,将美食与人的生活相联系,这也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同时也能够让观众生发对美食背后风土人情的深思。通过美食类纪录片,中华文化向世界人民得以展示。众多处于异国他乡的海外侨胞,每当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都会生发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会为之共鸣,挑起那心中无尽的乡愁。片中各族劳动人民的音容笑貌,这种最朴实的情感,深深刻在观众的心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大自然食材的鬼斧神工之作让世界为之震撼。观此影片,在华夏大地,各族人民都有着各自独具民族特色的绝佳美食,中国人民是热情好客的,每当有人来访,他们都会拿出当地佳肴加以款待,这让观看这部影片的国内外人民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以美食为主题,这一与各国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更能消除由于文化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而与美食直接相关的就是当地人民,该纪录片从一个个寻常百姓的家庭入手,以小家展示了中华大家,中华文化跃然呈现于荧屏之上。这对我国美食类纪录片的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在人文价值方面,要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真实纪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来反映社会现实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人文现象,从而传播和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建构作品的人文价值,创作出更加富有艺术张力的作品。5.2时空叙事蕴含文化底蕴,以小见大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这片辽阔的疆域上,导演并没有拘泥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美食,而是将目光投向全国,拍摄相关素材后进行混合剪辑,在时空间的相互交叠中,观众能够看到各地的美食,最大程度降低观众的审美疲劳,也让各地美食在同一主题下达到完美契合,蕴含着导演对于各地美食的独到见解和智慧。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韵于各地的美食之中,这是小的方面,而其背后所传达的就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这部纪录片中得以独到运用。这部纪录片将各地美食与各族人民生活完美融合,不同地区的人民面对同一种食材,做出的是各具风味的美味佳肴,各族人民有着对于美食的不同理解,他们犹如一颗颗明星,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熠熠生辉。《舌尖上的中国》面对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探索,那就是将我国辽阔疆域上的不同美食通过视听语言加以完美衔接,更加关注劳动人民的生活,饱含人文关怀,再借美食向观众展现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引起观众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思,这给了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新的启发,也是我国美食类纪录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5.3借鉴国际化叙事语言,让文化走向世界国家间的相互交流日趋频繁,各国人民多样的文化间相互碰撞,生发出灿烂而又多样的烟火。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文化,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视听语言,且以真实纪录生活为原则,它更能打破不同国家间由于地区差异而造成的文化传播壁垒。又通过美食这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就更容易进入海外观众的视野之中。在当前的大背景下,美食类纪录片的发展是光明的。所有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好奇的世界人民,都渴望能够通过众多文化载体了解中国,我国人民也希望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如想走出国门,就必须采用世界人民能理解的国际化叙事语言,要让世界人民看得明白,听得懂,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国际化的叙事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是我国美食类纪录片需要攻克的首要难题。从《舌尖上的中国》中采用的国际化叙事方式可以看出,有两个重要方面是可以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的。首要一点,借鉴美国的“钩子理论”[[][]美国有一种“钩子”理论,强调片子开始1分钟就要伸出“钩子”挑起观众的兴趣,具有“挑逗性”。而整部片子要在适当的间隔里安插“兴奋点”,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一样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钩子”策略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反映的内容;2.视觉效果;3.故事情节的变化;4.事件中的冲突。综上所述,在国际化市场的大环境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大的趋势,但对于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而言仍有不小的挑战。《舌尖上的中国》为我国美食类纪录片树立了一个跨国文化传播的典范,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身处华夏大地,辽阔的疆域有着数不胜数的美食,五十六个民族又各具特色,值此之际,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制作人理应抓住良好机遇,总结经验教训,拍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为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添一份力,推动我国美食类纪录片不断向前发展。结语《舌尖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