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下生物_第1页
3.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下生物_第2页
3.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下生物_第3页
3.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下生物_第4页
3.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下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自主学习科学史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蛋白质DNA基本单位:常见的21种氨基酸基本单位:4种脱氧核苷酸20世纪20年代支持率很高20世纪30年代,少数支持各种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遗憾: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小鼠、肺炎链球菌✮任务一:阅读课本43页,填写两种肺炎链球菌的特点:1.实验材料:何为菌落?何为荚膜?有何作用?细菌等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胶状物质,成分为多糖对细菌起保护作用

类型

菌体表面特点致病性菌落表面特点S型细菌R型细菌有致病性人患肺炎小鼠患肺炎,并发败血症无致病性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2:实验过程任务一:阅读教材43页内容,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不死亡注射R型活细菌死亡注射S型活细菌不死亡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死亡说明?问题1:格里菲思实验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给小鼠注射的细菌种类及是否有活性;因变量:小鼠是否能存活及体内是否有活的S菌。问题2:1.2组实验对照,说明了什么?R型细菌无致病性,无毒。S型细菌有致病性,能使小鼠死亡。

问题3:2.3组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推测导致小鼠死亡的S型活菌是怎么产生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致病性。S型细菌死而复生?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问题5:第4组中的小鼠为什么死亡了?由于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问题6:第4组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活的R型细菌转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问题7:推测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活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R型活菌S型活菌转化格里菲斯推断: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任务二:寻找转化因子构成S型细菌的主要物质有蛋白质、DNA、脂质、荚膜多糖等减法原理加法原理含义: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含义: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1.设计实验探究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个方面说出实验思路(先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思路1:将加热致死S型菌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后与R型混合,观察能否将R型菌转化。思路2:用酶解法分别去除细胞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后,观察能否将R型菌转化。活动二:寻找转化因子任务二:寻找转化因子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组别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不作处理蛋白酶RNA酶脂酶DNA酶加人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R型细菌S型细菌R型细菌任务三:阅读教材44页第一二段,完成以下内容(二)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问题1:分析实验变量?自变量:是否加入酶及酶的种类;因变量:培养基中是否有活得S菌。问题2:对照实验如何进行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至五组为实验组。每组特异性的去除一种物质,观察S菌的活性。问题3:其巧妙之处是什么?运用“减法原理”,人为去除某个影响因素后,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问题4:实验结论是什么?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

RNA脂质多糖S型细菌组分图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DNA蛋白质关键思路:思考:探究“转化因子”的设计思路,关键是什么?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实验任务四:对比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完成以下表格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实验对照巧妙构思实验结论联系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致病性对照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与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每个实验组用酶解法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联系①所用材料相同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1234提出“遗传因子”,并总结遗传规律孟德尔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约翰逊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萨顿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520世纪中叶通过对科学家揭示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分析,你对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有哪些领悟?通过对科学家揭示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分析,你对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有哪些领悟?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课后习题·概念检测1.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A.多肽B.多糖C.组氨酸D.DNAD

复习旧知引新课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更好的方法能够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呢?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证明了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无法真正提取出纯DNA来进一步验证遗传物质就是DNA,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特性: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回归课本探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45页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专门寄生于__________内的病毒。

大肠杆菌DNA蛋白质外壳(2)噬菌体的成分: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生活方式:1.实验材料: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5S32PC、H、O、N、PC、H、O、N、S哪一种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体内?DNA和蛋白质不能直接看到,怎么办?放射性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选择什么元素进行放射性标记回归课本探新知3.实验过程:任务二:阅读课本45页第二段、46页,回答以下问题:(1)标记T2噬菌体:(以流程图形式表示标记过程)①.标记思路:②.标记过程:先标记细菌→再用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进而标记T2噬菌体含35S的噬菌体含32P的噬菌体大肠杆菌含35S细菌培养基→含32P细菌培养基→含35S的细菌(大肠杆菌)含32P的细菌(大肠杆菌)培养培养T2噬菌体得到得到思考:能否用含35S、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若不能,请写出培养的思路?回归课本探新知35S标记的噬菌体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细菌裂解后检测子代放射性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再用已标记的含35S、32P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问题1:短时间保温的目的?问题2:搅拌的目的?问题3:离心的目的?问题4: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是什么?沉淀中是什么?问题5:预期放射性如何分布?实际实验结果?很高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无沉淀物放射性很低“短时间”:促使噬菌体充分侵染细菌;同时避免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保温”:为噬菌体培养提供适宜的恒定的温度,以保证酶的活性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层问题1:短时间保温的目的?问题2:搅拌的目的?问题3:离心的目的?问题4: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是什么?沉淀中是什么?问题5:预期放射性如何分布?实际实验结果?(小组讨论两者结果差异)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上清液放射性很高说明?T2噬菌体中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沉淀物出现放射性原因?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2)再用已标记的含35S、32P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②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细菌裂解后检测子代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问题:预期放射性如何分布?实际实验结果?(小组讨论两者结果差异)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无上清液放射性很低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高标记部位35S标记的蛋白质32P标记的DNA放射性情况上清液很高很低沉淀物很低很高子代噬菌体没有检测到35S检测到32P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问题1:两组实验大肠杆菌内放射性的分布情况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传递给了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则没有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中,DNA进入到大肠杆菌中问题2:子代噬菌体有标记的DNA,却没有标记的蛋白质。说明?4.实验结果、结论:任务三: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任务三:分析所学三个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回归课本探新知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①个体小、结构简单(细菌是单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②繁殖快(细菌20-3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每个实验组中用酶解法特异性地去除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一种物质,然后培养R型活菌,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看能否发生转化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3.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实验设计?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噬菌体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物质的提纯和分离技术等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再思考:有些病毒不含有DNA比如下图所示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回归课本探新知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感染烟草时,会出现如图致病斑。任务四:如果你和同学是科学家,请你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应用所学探新知蛋白质RNA分别侵染健康烟草植株患病不患病得到全新病毒不能得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组分单独侵染烟草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RNA蛋白质(2)实验结论: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应用所学探新知四、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叶片实验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评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