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及失误2.难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的特点【时空定位】【基础知识梳理】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①准备: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②主要矛盾: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①提出: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2、探索中的失误——“左”倾错误。(1)表现:2①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②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2)结果: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加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克服经济困难。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系统纠正“左”倾错误。“文革”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3)作用: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二、“文化大革命”1、背景(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表现(1)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3、整顿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4、结束: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5、评价:“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问题探究】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2)遵循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5)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三、伟大的建设成就(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31.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领域建设成就作用和意义工业和国技工业“一五”到设计划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⑵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科技两弹一星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农业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育、医疗等⑴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⑵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⑶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⑷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二)打开外交新局面1.70年代取得的外交新成就:⑴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⑵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问题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对美国来说,主要基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西欧和日本的冲击、美国深陷侵越泥潭等因素;对中国来说,主要基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决策等。影响: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美国而言,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对中日关系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的正式建交。⑶70年代,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第二次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2.打开外交新局面的意义: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三)历史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4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拓展探究】1、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于“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2)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3)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意义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也大力支持中国。意义(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说明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3)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教材问题探究】※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答案提示毛泽东根据当时我国正要全面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现实需要,借鉴了苏联和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考虑到我国1956年前后出现的一些少数人"闹事"的问题,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从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高度来认识全党、全国团结的重要性。而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又是能否实现团结的重要保证。※学思之窗结合这一材料,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答案提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建设过程比较顺利的时候,广大党员、人民群众锐意进取,斗志昂扬。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和国际上遭到帝国主义严密封锁时,党及时地把情况告诉人民,公开进行自我批评,努力调整政策、纠正错误。正因为如此,尽管出现那么严重的困难,人民却仍然团结在党的周围,把战胜困难、争取经济好转的希望寄托在党的领导上。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奋发图强的创业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欣欣向荣的年代。这种时代性的社会风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