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说”这种文体,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学习目标知识备查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作者介绍知识备查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与李宽、韩愈、张拭、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知识备查背景资料本文是周敦颐在南康郡(今属江西)任职时写的。他曾于府衙东侧挖了一方莲池,在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浑浊,写下了这篇《爱莲说》。周敦颐(
)
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玩(
)鲜有闻(
)
噫(
)yífánxiǎnzhuóliánxièyīyū读一读预习检查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2.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多。喜爱。只。
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儿,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都)非常喜爱牡丹。非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表示转折,但、却。沾染(污秽)。洗。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波。过分艳丽。指莲的柄中间贯通没有阻隔。指莲的柄外部挺直而不弯曲。名词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更加。耸立的样子。竖立。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以为,认为。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指品德高尚的人。叹词,表示感慨。少。应当。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梳理文章层次第一段:描述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独爱莲的原因;第二段: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整体感知文章思路:爱莲—绘莲—喻莲我喜欢什么?点题我喜欢莲花的原因(表层)我喜欢莲花的原因(深层)第二课时精读细研2.作者为什么惟独喜欢莲花?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了莲什么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作者在文章开篇提到菊与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用陶渊明独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花。第一段:描述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独爱莲的原因。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象征君子不孤高自许、庄重质朴,不哗众不炫耀的品质。象征君子通达事理、正直不苟、美名远播。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3.找出具体描写莲花高贵品质和最能高度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①隐逸者——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②富贵者——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③君子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精读细研第二段: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莲,花之君子者也。4.文中的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写?(主题)——1.表面看,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2.深层看,表达作者对莲一样的君子之品的喜爱、赞美、追求之情。5.《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倚,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处于污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洁身自好、保持自我。课后习题6.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衬托菊花秋天开放,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正衬反衬精读细研衬托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文中三次运用了衬托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的爱好与众不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用菊、牡丹象征不同的人群,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抒发感慨,讽刺追逐名利的世态,赞美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格。小结:作者写菊和牡丹,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8.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篇末将牡丹移到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深化文章主旨。7.怎样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概括主题
作者借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的品质,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婉转地批判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9.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托物言志。委婉批判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陋室铭》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爱莲说爱莲绘
莲
喻莲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生长环境——洁身自好体态香气——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体态端庄菊花(隐逸者)——正衬牡丹(富贵者)——反衬莲花(君子者)衬托象征衬托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板书设计学后感悟课堂小结
许多人喜爱牡丹,追名逐利,周敦颐则只喜爱莲,独守心中的那片净土。追名逐利似乎是人之天性,安贫乐道则不易做到,因为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是多么艰难!让我们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用莲的高洁品质来洗涤我们的心灵吧。❶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写作特色
本文借赞美莲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信念。❷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写作特色
文章用了四个叠套式的衬托,用“菊”“牡丹”分别正衬和反衬“莲”,用陶渊明、世人衬托自己,用“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志向的与众不同,主题得到层层深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比喻,勾勒出优劣不同、高下有别的三种形象。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抒写了自己的抱负、向往和追求。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名句默写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今异义亭亭净植·竖立例句古义今义栽种一词多义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字词清单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友人惭,下车引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指陈元方。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考点辨析文言虚词“之”的用法1.动词词类用法与意义例句译作“到”“往”“去”“到……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代词常用来指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们”“这”等,一般用在动词后,作宾语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3.助词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③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④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久之,目似瞑(《狼》)清形容词,清澈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芬香远益清·益副词,更加香远益清·动词,有益处自以为大有所益·(续表)远动词,远闻、远播香远益清·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省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吉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酒店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口腔设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东湖学院《社会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少儿体操与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生物合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建筑法规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妇女健康与康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B14∕T 1319-2016 公路工程标准工程量清单及计量规范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版有答案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知识竞赛-竞彩知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医院DRG付费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
- (2024年)保安培训图文课件
-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知识讲座
- 雷达干扰技术概述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