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1页
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2页
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2.提高学生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和防范诈骗的意识。3.教导学生如何在遇到诈骗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诈骗的定义、种类及识别方法。难点:如何在生活中有效防范诈骗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开场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遭遇诈骗的经历。简要介绍诈骗的定义,以及诈骗行为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诈骗的定义:诈骗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知识讲解(10分钟)列举常见的诈骗种类,如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短信诈骗等。诈骗的种类:①刷单类诈骗:通过虚假交易平台,以刷单返利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参与,最终骗取钱财。②虚假购物消费类诈骗:诈骗者通过虚假购物网站或冒充正规商家,以低价诱骗消费者下单,收到货款后拒绝发货或发送劣质商品。③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诈骗者声称可以帮助受害者代办信用卡或贷款,但需要支付各种费用,最终骗取钱财。④网络交友引诱赌博投资类诈骗:诈骗者通过婚恋网站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交友或征婚为名,骗取事主信任后,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⑤微信QQ冒充老板或者亲友类诈骗:诈骗者冒充电商或银行客服,以退款、升级服务等为由,诱导事主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⑥冒充网络客服退款类诈骗:诈骗者冒充网络客服,声称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退款诱导受害者转账。⑦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者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虚假投资项目或平台吸引投资者,一旦投资者投入资金,诈骗者便卷款逃跑。⑧冒充公检法机关类诈骗:诈骗者冒充公安、检察院或法院工作人员,谎称事主涉及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并缴纳罚款,从而骗取钱财。分析诈骗者常用的手段和技巧,如假冒身份、虚假宣传、威胁恐吓等。诈骗者常用的手段和技巧:①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者冒充警察、检察官或法官,以各种借口要求受害者转账。②冒充亲朋好友诈骗。通过获取个人信息,骗子冒充受害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③网络中奖诈骗。骗子以中奖为诱饵,要求受害者支付各种费用。④网络刷单诈骗。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受害者购买商品并骗取钱财。⑤网络购物诈骗。通过低价或假冒品牌商品诱惑受害者购买,实际上货物并不存在。⑥冒充客服退款诈骗。冒充购物平台客服,以取消订单、质量问题退款等为由诈骗。⑦短信链接伪装运营商钓鱼诈骗。冒充运营商发送含有钓鱼链接的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⑧网络虚假投资诈骗。通过虚假信息诱导受害者在虚假交易平台上投资,骗取资金。以上手段多样且极具欺骗性,公众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讲解诈骗的危害,包括经济损失、精神压力、社会信任度下降等。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这种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下是其具体表现:①吞噬诚信社会,动摇社会稳定。网络诈骗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诚信体系,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②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网络诈骗行为往往会让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有些人因为被骗而倾家荡产。③危害公共和社会安全。网络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财产权益,还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有些网络诈骗行为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社会动荡。④蚕食国家的形象。网络诈骗行为不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极大,还会对国家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网络诈骗行为的存在,使得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评价下降,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3.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近期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案例1:网络交易2024年1月28日,事主在网上看到一则出售某剧场演出门票的信息,便联系对方进行购票。双方协商好价格后,事主向对方转账支付3300元,对方很快将取票二维码发给事主。等事主到剧场取票时发现该二维码根本无法取票,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报警。案例2:冒充客服2023年8月19日,事主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百万医疗保险”客服,并称事主已开通百万医疗保险,如不取消,每月会产生1000元的费用。事主申请解除,对方则要求事主下载某APP,然后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解除操作,引导事主将其微信余额提现进银行卡中,后事主发现银行卡中的存款全部被转走,于是报警。案例3:虚假征信案例2024年1月4日,事主接到自称是某视频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事主在平台中开通了“直播带货,按月续费”的业务,提示事主开通此项业务会每月扣费500元,一旦未按时缴费,将影响事主的个人征信。事主当即要求取消该项业务,这时对方又以取消业务需进行身份信息验证为由,让事主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等信息。事主按票求提供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了7997元,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报警。案例4:2023年8月17日,事主从网上看到有人称可以抢购某明星演唱会的内场票,便联系对方并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手机号码、收货地址等信息。不一会儿事主就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演唱会门票已下单成功。随后对方私信事主要求转账,事主转账后,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察觉被骗于是报警。案例5:网络投资理财2023年1月8日,黄某(男,29岁,事业单位职工)报警称,其接到一个自称为银河证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有专业投资导师带其炒股为由,引导其下载“银河机构”APP并进行转账,后发现无法提现被骗超百万元。讨论案例中诈骗者的手法和受害者的失误,提炼防范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案件在自己身上发生。如何预防电信诈骗:①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在接到来自不明号码的电话、短信或邮件时保持冷静,不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对于任何要求打款、汇钱的行为都要特别留心,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咨询。②保护个人信息,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要随便透露个人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和银行卡等情况给任何人。在使用互联网时要使用正规的软件和网站,避免下载和使用来源不明的软件。③加强身份识别能力。当接到来电时可以通过回拨电话或查询相关信息来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同时要学会识别和防范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如虚假中奖信息等。④谨慎处理与金钱有关的事务。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以防中木马病毒;对于收到的验证码等信息要严格保密并尽快使用;在进行线上交易或转账时要确认网址的安全性并选择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⑤及时报警求助咨询。如果发现自己被电信诈骗了应该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以便及时处理追回损失并向相关部门举报该电话号码以避免更多人受害。同时也可以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相关情况寻求帮助和支持来共同应对此类问题。4.防骗技巧学习(10分钟)教授学生识别诈骗行为的技巧,如核实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等。教导学生在遭遇诈骗时,如何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如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设置复杂的密码等。5.互动讨论与演练(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到的防骗知识和经验。进行防骗演练,模拟遇到诈骗的情景,让学生练习如何应对。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讨论和演练中的表现,强调需要改进的方面。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手段:多媒体课件、真实案例视频、防骗演练脚本。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练习:学生完成一份防诈骗知识问答卷,以检验学习成果。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防范诈骗的短文或心得体会。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问答卷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包含诈骗案例、防范技巧等内容。真实案例视频,用于形象展示诈骗手法和危害。防骗演练脚本,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