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依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证中。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疗已采取此病名。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关键包含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其中最常见是输卵管炎。若盆腔炎急性期诊疗不立即可造成盆腔炎后遗症(包含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发生。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需中西医结合诊疗以快速控制病情。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慢性盆腔炎)诊疗含有显著优势和特色,在预防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所以该诊疗方案关键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中医综合诊疗。一、诊疗中医病名诊疗及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中药新药诊疗盆腔炎临床研究指导标准”、《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相关内容确定。西医诊疗标准:参考《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内容确定。二、中医诊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1.辨证论治方药: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银花藤20g,蒲公英15g,柴胡10g,枳壳15g,赤芍15g,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24g,川牛膝15g,生蒲黄20g,炒五灵脂15g。加减:下腹疼痛甚酌加延胡索20g,炒川楝子10g,五香藤15g;腰骶胀痛显著酌加怀牛膝15g,川续断15g;带下量多色黄酌加贯众15g,土茯苓15g;形成盆腔包块者酌加三棱15g,莪术15g,连翘20g。2.中成药①银甲片: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含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功效。适适用于湿热蕴结于胞脉所致赤白带下、盆腔炎等症。口服,1次4片,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诊疗1~2个疗程。②盆炎康口服液:含有清热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络功效。适适用于盆腔炎所致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盆腔包块,输卵管粘连、阻塞等。口服,1次10~20ml,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诊疗1~2个疗程。③妇科千金胶囊:含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功效。适适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所出现腰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症。口服,1次2粒,1日3次,14天为1疗程。连续诊疗1~2个疗程。④妇炎康复片:含有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功效。用于湿热瘀阻所致腰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症。口服,1次5片,1日3次,14天为1疗程。连续诊疗1~2个疗程。3.外治法(1)直肠给药(选择①或②)①妇科灌肠液: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含有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癥散结功效。用于盆腔炎属气滞血瘀、湿热瘀结证者。使用方法:直肠给药,每次50ml,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②中药直肠栓剂(妇安宁栓):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含有清解湿热,活血散结功效。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证者。使用方法:直肠给药,1粒,每日1~2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2)中药离子导入大血藤20g,败酱草20g,丹皮15g,赤芍15g,红花15g,乳香15g,没药15g,三棱15g,莪术15g,延胡索20g。水煎取汁200ml,经过中药离子导入机导入,使药品经过病灶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40分钟,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3)中药封包外敷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布袋,装入药品组成:败酱草30g,大血藤30g,丹参30g,赤芍30g,乳香20g,没药20g,透骨草60g,苍术30g,白芷30g,三棱30g,莪术30g,连翘30g。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张,上罩塑料袋,伴随温度下降逐步拆除),每日1次,诊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后每日隔水蒸20~30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次。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二)肾虚血瘀证症状: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带下质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夜尿频,经量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舌色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细弱。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1.辨证论治方药: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补肾止痛汤)。川续断18g,川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5g,川芎15g,生蒲黄20g,五灵脂15g,大血藤15g,没药10g,延胡索20g,丹参15g,三棱15g。加减:带下量多质清者酌加白芷15g,芡实15g,金樱子15g;夜尿频数酌加益智仁12g,桑螵蛸15g,形成盆腔包块者,酌加三棱15g,莪术15g。2.中成药妇宝颗粒:含有益肾活血,理气止痛功效。用于肾虚夹瘀所致腰痠腿软、小腹胀痛、白带量多;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一次10克,一日2次,温开水冲服。3.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基础方:川续断20g,川牛膝15g,川芎15g,赤芍20g,莪术15g,三棱15g,延胡索20g,苍术15g。水煎浓缩200ml,温度39~41℃,分两次灌肠,1次100ml/日。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小枕抬高臀部10㎝;肛管(为了降低患者不适感,可使用一次性尿管)插入深度15~20㎝,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2)中药熏蒸疗法川续断30g,桑寄生30g,川芎30g,苏木20g,大血藤30g,川牛膝30g,独活30g,乳香20g,没药20g,透骨草60g,苍术30g,白芷30g。熏蒸疗法:将上药煎好倒入熏蒸仪中,温度调至50~60℃,病人仰卧或俯卧熏蒸30分钟。以熏蒸后不感疲惫为度。天天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3)中药封包外敷中药封包外敷: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布袋,装入上药,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张,上罩塑料袋,伴随温度下降逐步拆除),每日1次,诊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冷藏,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后每日隔水蒸20~30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三)寒湿瘀滞证症状: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形寒肢冷。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1.辨证论治方药: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小茴香10g,干姜10g,延胡索15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生蒲黄20g,五灵脂15g,制没药1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苍术15g。加减:大便溏泄者加巴戟天15g;带下量多者加白芷10g;腰骶疼痛显著者加川续断20g。2.中成药①少腹逐瘀颗粒:含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功效,温经散寒之力较强,适适用于小腹冷痛显著,经期腹痛加重,甚则面色苍白,出冷汗,寒象显著者。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②桂枝茯苓胶囊: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盆腔炎性包块属寒湿瘀滞证者。一次3粒,一日3次,口服。3.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基础方:桂枝15g,乌药12g,延胡索15g,川芎15g,三棱15g,莪术15g,小茴香15g,艾叶15g。水煎浓缩200ml,温度39~41℃,分两次灌肠,1次100ml/日。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小枕抬高臀部10㎝;肛管(为了降低患者不适感,可使用一次性尿管)插入深度15~20㎝,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2)中药离子导入透骨草30g,桂枝15g,细辛10g,三棱15g,莪术15g,苍术15g,白芷15g,川芎15g,厚朴15g。水煎取汁300ml,可用3次,每次用100ml。将8层纱布做成纱布垫浸入100ml药汁后置于下腹部,经过中药离子导入机导入,使药品经过病灶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40分钟。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3)中药封包热敷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布袋,装入药品组成:桂枝30g,没药20g,透骨草60g,细辛10g,川芎30g,大血藤30g,三棱30g,苍术30g,白芷30g,艾叶30g,小茴香30g,干姜30g。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张,上罩塑料袋,伴随温度下降逐步拆除),每日1次,诊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后每日隔水蒸20~30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30天用1个疗程,诊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三、中医诊疗效果盆腔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我科每十二个月诊治患者近万人次。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现在采取中医药诊疗方法关键有中药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制剂静滴、中药直肠给药、离子导入、熏蒸、外敷、艾灸、推拿等。依据盆腔炎不一样证型,诊疗方案各有侧重,形成了二、三、四联疗法。上述综合诊疗方案是我科在多年临床诊疗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其疗效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一)缓解慢性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是盆腔炎关键后遗症状,中医药诊疗,尤其是我科以辨证论治为关键,内外合治、多路径给药诊疗形成综合诊疗方案,对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局部或全身症状有显著疗效。临床研究表明:综合诊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诊疗方法,临床愈显率达70%以上。(二)消散盆腔炎性包快盆腔炎性包块为盆腔炎特殊病理改变,包块形成后,增加了诊疗难度。西医对盆腔炎炎性包块形成影响生育者多采取手术诊疗,但疗效尚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且部分患者不愿手术诊疗。我科该综合诊疗方案对于减轻和消除盆腔粘连,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有很好疗效。我院应用名老中医王渭川经验方银甲系列制剂:银甲合剂、银甲丸、银甲片、银甲口服液诊疗盆腔炎取得确切临床疗效,医院制剂银甲片临床应用数十年,含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之功,适适用于盆腔炎属于湿热瘀结证者,多年来诊疗盆腔炎患者近5000余例/年,临床疗疗效满意,尤其是在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改善带下量多色黄、盆腔疼痛等症方面疗效突出,愈显率在65%以上,有效率在90%以上。现已开发为中药新药妇康口服液,经临床观察,诊疗慢性盆腔炎90例愈显率达73.33%,在减轻临床症状、消散炎症包块方面疗效确切。我院医院制剂化瘀止痛片含有活血祛瘀,化瘀止痛功效,用于盆腔炎性包块属气滞血瘀证者,疗效很好。另外,我院利用中药直肠给药诊疗盆腔疾病优势,研制了中药直肠给药制剂妇科灌肠液、盆炎康栓和妇安宁栓,在缓解盆腔疼痛、消散炎性包块方面疗效显著。妇科灌肠液诊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愈显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盆炎康栓诊疗慢性盆腔炎67例临床观察,愈显率为65.71%,总有效率为88.57%。(三)改善盆腔粘连情况盆腔炎因为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除出现连续盆腔疼痛、盆腔炎性包块外,还可引发输卵管粘连或阻塞,或广泛盆腔粘连。显著增加不孕症和异位妊娠发生风险,亦是造成连续性慢性盆腔疼痛和盆腔炎性包块病理基础。中药活血化瘀,清热除湿,多路径给药,综合诊疗能显著地改善盆腔粘连情况。回顾我科经过中医药综合诊疗,有30余例盆腔炎患者严重盆腔粘连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诊疗路径以下图:专病门诊、住院患者专病门诊、住院患者病史采集专科确诊病史采集专科确诊中药熏蒸、外敷等中药离子导入直肠给药中药内服护理指导确定诊疗方案疗程完成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变(评分)进行疗效评定通知随访方法立即间中药熏蒸、外敷等中药离子导入直肠给药中药内服护理指导确定诊疗方案疗程完成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变(评分)进行疗效评定通知随访方法立即间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及实施过程1、依据盆腔炎诊疗特色对本病诊疗方案进行细化和个体化优化我科于制订了慢性盆腔炎诊疗规范,参考西医《妇产科学》(第六版)教材、《妇产科疾病诊疗和判别诊疗》(第一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相关“中药新药诊疗盆腔炎临床研究指导标准”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七版)确定了完整西医诊疗和中医辨证标准,集中、西医诊疗方法为一体,结合我科临床诊疗本病特色和优势,针对慢性盆腔炎不一样类型,制订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立足于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盆腔炎高门诊量,我科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并经过反复查阅文件,咨询教授,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制订了盆腔炎诊疗方案,以后不停完善,依据本病学术和技术进展情况和多年来临床应用所积累经验对其进行深入修订和优化。2、优化出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是现在诊疗盆腔炎最常见一个诊疗方案诊疗规范中诊疗方案充足表现了我科诊疗本病特色和优势,在灵活利用辨证施治基础上,配合我科名老中医经方验方、系列医院制剂和我科特有中药直肠给药或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或药品熏蒸等物理疗法,或配合针灸、经络疏通疗法,内外合治,综合诊疗,提升了本病临床疗效,在缓解盆腔疼痛,改善盆腔粘连,消散盆腔炎性包块疗效确切;而对于病情反复发作,伴见情志低落、抑郁患者,融入含有特色情志疗法和康复疗法。依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和中医辨证进行含有中医特色护理指导,尤其应重视生殖健康指导和中医情志调整,饮食疗法、起居调摄指导,注意经期、或人工流产手术前后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3、建立了盆腔炎合理临床诊疗路径,使本病诊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为了确保盆腔炎诊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我科建立了盆腔炎临床诊疗路径,由科主任、专病责任人、各临床小组、妇科B超室、各临床护理组组成临床研究组。临床诊疗路径:患者入院后或门诊就诊时进行具体病史采集,结合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证型,制订诊疗方案。疗程1-2个月,诊疗后再行妇科检验及盆腔B超检验,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对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情志诊疗,使其消除担心、焦虑情绪,主动配合诊疗。通知患者随访方法立即间。依据临床疗效对诊疗方案进行优化。盆腔炎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关键专科主攻病种之一,对已经有盆腔炎临床路径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国家中管局要求已经优化出一套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该路径中诊疗方案是该病最优化诊疗方案,现在正在教授审核过程中。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总结及评价分析()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为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带下病”、“妇人腹痛”等病范围。盆腔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严重,其后遗症包含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中医药诊疗盆腔炎含有显著优势,针对盆腔炎急性发作,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突出,中医以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止痛为主,有利于改善全身症状和下腹疼痛等局部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症发生。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及相关后遗症,中医药诊疗含有显著特色和优势,诊疗多以辨证论治为关键,扶正祛邪,多路径给药、内外合治,依据不一样病理情况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中药直肠给药、中成药注射液静滴、针灸推拿、离子透入、盒灸等多个诊疗方法,形成二、三、四、五联疗法。经大量临床研究报道,多路径综合诊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降低盆腔炎反复发作,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疼痛,预防不孕症、异位妊娠等后遗症。中医药诊疗盆腔炎能显著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降低盆腔炎后遗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5%以上盆腔炎患者会再次发作,而盆腔炎反复发作或病程长者常出现盆腔粘连,显著增加后遗症不孕症和异位妊娠发生风险,或造成连续盆腔疼痛。中药以辨证论治为关键,扶正祛邪,多路径给药、内外合治。可降低盆腔粘连致输卵管炎性不孕及异位妊娠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现有文件资料报道,采取中医药综合疗法诊疗盆腔炎(慢性期)愈显率达70%以上。一、应用方案现实状况分析1、盆腔炎急性发作期关键以中药辨证诊疗,或中成药内服诊疗为主,该诊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和并见于本专病诊疗方案。2、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及相关后遗症,现在采取中医药诊疗方法关键有中药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制剂静滴、中药直肠给药、离子导入、熏蒸、理疗、外敷、针灸推拿等。依据盆腔炎不一样病理阶段,诊疗方法各有侧重。大量临床研究报道均提议多路径综合诊疗。(1)部分医院在中药内服、直肠给药和离子导入等方面形成了协定处方或医院制剂,有已开发上市。内服制剂有银甲片(上市后为妇康口服液)、炎克宁冲剂等,直肠给药制剂如妇科灌肠液、盆炎康栓。经临床观察,中药口服诊疗慢性盆腔炎愈显率达60%以上,中药直肠给药诊疗慢性盆腔炎愈显率达65%以上。(2)依据多个中医特色诊疗方法,部分医院形成了“二联疗法”、“三联疗法”、“四联疗法”、“五联疗法”等综合诊疗方案。临床研究表明:综合诊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诊疗方法,临床愈显率达70%以上。(3)中医药诊疗盆腔炎反复发作及相关后遗症过程中强调规范护理和调摄。绝大多数医院护理方法中包含了现代整体护理内容,部分医院强调应涵盖生活起居、饮食、气候和精神调摄等,重视心理调摄,但中医特色发挥尚显不足,缺乏将中医辨证施护内容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现在对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法评价大多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中药新药诊疗盆腔炎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相关标准制订。关键从疾病疗效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评定等方面进行评价,但亦有选择其中一二进行评价,或自拟标准判定疗效。二、临床疗效及疗效特点分析临床疗效:我科应用该诊疗方案诊疗盆腔炎住院病人105人,门诊病人3579人,其中仍以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占病人总数85.5%。多使用三联疗法,即“中医辨证论治+直肠给药+封包外敷者”,患者依从性好,症状改善显著,复发率经观察有所减低。中医诊疗率100%。具体疗效以下:1.缓解盆腔疼痛疗效中医诊疗率总有效率愈显率湿热瘀结型100%98.12%77.50%肾虚血瘀型100%97.3%70.00%寒凝血瘀型100%100%67.53%2.改善局部体征疗效中医诊疗率总有效率愈显率湿热瘀结型100%96.88%73.75%肾虚血瘀型100%94.60%75.68%寒凝血瘀型100%100%63.77%疗效特点分析:1.盆腔炎复发次数降低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辨证往往为虚实夹杂,对于这类患者不宜一味使用活血化瘀、攻破药品,我们再辨证诊疗时多采取攻补兼施,补虚化瘀,益气扶正,中药益气扶正诊疗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而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复发率。2.盆腔粘连松解和盆腔包块消散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形成盆腔粘连和盆腔包块,采取以中医辨证诊疗、内外合治、多路径给药诊疗形成综合诊疗方案,以改善盆腔炎症病理基础,重视特色疗法如直肠给药、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疗法、中药封包外敷,和温盒灸、推拿诊疗辨证使用,经临床观察盆腔粘连可显著缓解、盆腔炎性包块可显著缩小,甚至消失。四、改善和优化方法现在即使中医药综合诊疗盆腔炎含有显著优势和特色,取得了很好疗效,但怎样防治盆腔炎反复发作仍无理想防治方案和方法。对此经过文件调研、传承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探索和揭示盆腔炎反复发作相关原因、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经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形成科学合理、规范可行、经济实用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综合防治方案,面向城镇和小区广泛推广应用,应是处理这一难点问题可行方案。以期降低盆腔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家庭稳定和社会友好。我科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加入辨证食疗,以期减低复发,利于推广。
盆腔炎中医诊疗难点分析处理思绪及方法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为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盆腔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严重,其后遗症包含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西医对盆腔炎慢性盆腔痛采取物理诊疗或使用止痛剂以松解粘连、缓解疼痛,但疗效尚不理想;形成炎性包块、影响生育者多采取手术诊疗,但患者接收性较差。中医以辨证诊疗为关键,多路径综合诊疗,对盆腔炎慢性盆腔痛诊疗含有显著优势和特色。但对于顽固性盆腔疼痛缓解,盆腔炎反复发作防治及中药直肠给药依从性等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1.顽固性盆腔疼痛缓解难点分析:盆腔炎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造成顽固性(连续性、反复性)盆腔疼痛发生,而连续性、反复性盆腔疼痛所致躯体痛苦和精神压力,又深入造成了病情顽固性和难治性,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中医药内外合治对于缓解盆腔疼痛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对缓解严重盆腔粘连形成顽固性、连续性、反复性盆腔疼痛及盆腔炎性包块消散诊疗效果尚不满意,且难以根本治愈。处理思绪和方法:①重视特色疗法应用针对盆腔炎所致连续性盆腔疼痛,应重视特色疗法如直肠给药、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疗法、中药外敷,和温盒灸、推拿诊疗辨证使用,和活血化瘀药品合理应用。②采取多联疗法综合诊疗,且足疗程用药采取以中医辨证诊疗、内外合治、多路径给药诊疗形成综合诊疗方案,以2-3月为一疗程,并在临床规范应用,以改善盆腔炎症病理基础,最终形成疗效显著,切实可行盆腔炎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盆腔炎关键临床症状。2.盆腔炎反复发作防治难点分析:盆腔炎病程长,病情缠绵,数次反复发作形成特殊病理改变增加了诊疗难度,因为疾病各阶段不一样病因相互叠加造成病变因果交织、证候虚实互见,且包含肝脾肾多脏功效失调,从而决定了盆腔炎反复发作病症难治性。对于本病反复发作西医尚无有效防治方法,中医药防治含有显著优势和特色,但怎样防治反复发作仍是现在还未处理难题,虽有学者进行探索,但尚无系统研究和防治方案形成,更缺乏含有指导作用“规范”和“指南”,致使本病防治工作在临床上尚存在较大盲目性。处理思绪和方法:①重视防治并重,防重于治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提出以中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重视防治并重,防重于治标准,阻断反复发作病因。②确保综合诊疗方案足疗程使用及缓解期预防方案使用我科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这一难题,申报了相关科研课题,对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综合防治方案进行研究,以期经过系统科学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防治方案并在基层和小区推广应用,以降低盆腔炎复发率,降低盆腔炎后遗症发生,提升广大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水平。3.中药直肠给药依从性难点分析:中药汤剂直肠给药对于缓解盆腔炎所致盆腔疼痛和松解盆腔粘连,缩小盆腔炎性包块,促进妊娠含有确切疗效,且中药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高,并可避免消化道副反应及部分肝脏首过作用,所以中药直肠给药是诊疗盆腔炎关键给药路径和方法。但因为中药直肠给药多采取中药煎剂灌肠,药品浓缩差,使用不便,温度、剂量不易控制,无标准规范灌注器具,中药汤剂或灌肠液携带不方便,操作较为繁琐,诊疗过程中患者有一定不适感或难以接收,依从性较差,往往难以确保完成全疗程诊疗,从而影响诊疗效果。处理思绪和方法:①中药直肠给药剂型改革:研制直肠给药特色制剂,如中药直肠栓、中药微型灌注液;②中药直肠给药方法改善:研制恒温恒速恒量中药直肠灌注仪器以处理此难点。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疗方案()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DUB)简称功血,系由调整生殖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发异常子宫出血,需要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分类:1、无排卵性:多归属中医崩漏范围。2、有排卵性:(1)黄体功效不足(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3)排卵性月经稀发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多属西医黄体功效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范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多属排卵性月经稀发范围。一、诊疗标准西医诊疗参考西医《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妇产科疾病诊疗标准》(第1版)确定。中医病名诊疗及辨证论治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中药新药诊疗月经不调临床研究指导标准”、《中医证候规范》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确定。二、中医诊疗(一)崩漏标准:急则治其标,以止血塞流;缓则治其本,以澄本清源1、急以止血中医止血法:(1)益气摄血止血法:独参汤,据体质可选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太子参等分次煎水频服。(2)益气养阴止血法:若阴道出血量多如崩,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冷汗淋漓。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者,应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生脉汤浓煎频服。(3)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法: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神疲体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气短懒言,手足心汗出,不思饮食,舌质淡胖,或舌红少津,脉细弱。证型:气阴两虚血热证方药:生脉二至丸加味。太子参30,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炒地榆20g,炒大蓟15g,炒小蓟15g,炒槐花15g,生地12g,炙甘草5g。气虚显著者加黄芪30g。(4)益气摄血、化瘀止血法: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或夹血块,小腹坠痛,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面色淡黄,舌质淡胖,或紫暗边有瘀点,脉细涩。证型:气虚血瘀证方药: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味。党参30g,黄芪20g,白术12g,炙升麻10g,炙甘草6g,炒蒲黄20g,五灵脂12g,益母草15g,茜根炭15g,三七粉6g(冲服),焦艾12g,焦山楂15g,炒枳壳12g。西医止血法:(1)口服止血药止血:可口服止血芳酸、氨甲环酸片、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2)静脉止血:“止血三联”静脉滴注。(3)诊疗性刮宫止血:针对有性生活者经过以上诊疗无效者可考虑行诊疗性刮宫。(4)激素止血:若未婚无性生活者应予西药激素止血。2、澄源复旧、辨证施治(1)阴虚血热证症状: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保阴二至坤茜汤。生地15g,熟地12g,白芍15g,川续断18g,黄芩10g,黄柏10g,山药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益母草15g,茜草10g,炙甘草6g。(2)脾肾两虚证症状:月经非时而至,暴下量多,或淋漓量少,血色淡黯,质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固冲方药:寿胎丸四君子汤加减。桑寄生15g,菟丝子15g,川续断18g,阿胶1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6g,焦山楂15g,焦艾12g,海螵蛸24g,补骨脂15g、黄芪20g。加减:兼肾阴虚者,以左归饮合四君子汤加减。(3)肝郁血瘀证症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淋漓不净,血色紫暗有块,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两胁或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舌边瘀点,脉弦涩。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血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味。柴胡10g,炒枳壳15g,白芍15g,炙甘草6g,炒蒲黄15g,五灵脂12g,益母草15g,茜草12g,炒荆芥15g,三七粉6g,制香附12g。(二)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1、辨证用药①阴虚血热证症状:月经周期提前,或量多,或经行时间延长,血色鲜红,质稠,咽干口燥,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保阴煎合二至丸加减。生地15g,熟地10g,白芍15g,川续断18g,黄芩10g,黄柏12g,山药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益母草15g,茜草12g,炙甘草6g。②肝郁血热症状:月经周期提前,或量多,或经行时间延长,血色紫、鲜红或紫红,质粘稠,时挟血块,烦躁易怒,经前乳胀,或经行下腹胀痛,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脉弦滑或弦数。治法:疏肝解郁,凉血止血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2g,焦栀子10g,醋炒柴胡6-10g,白芍15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6g,炒荆芥15g,炒地榆15g,炒贯众15g,茜草15g③脾肾气虚症状:月经提前,或量多,或经血过期不净,色淡而稀薄,倦怠乏力,食欲降低,面色晄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寿胎丸四君子汤加减。桑寄生15g,菟丝子15g,川续断18g,阿胶1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6g,黄芪20g,海螵蛸24g,焦山楂15g,补骨脂15g。2、中成药诊疗①丹贞颗粒:开水冲服,1次5g,1日2次,月经洁净后起服,15天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适宜血热型月经先期、量多者。②独一味胶囊:口服,1次3粒,1日3次,7天为一疗程,血止后停药。(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1、辨证用药①肾虚血亏症状:月经推后,或月经量少,经色淡黯,质清稀,腰膝酸软,耳鸣,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性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治法:补肾养血调经方药:五子衍宗丸合圣愈汤加减。覆盆子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车前子10g,党参30g,黄芪20g,熟地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5g,肉苁蓉15g②肝郁血滞证症状:月经推后,或月经量少,色暗红,夹少许血块,经行乳房胀痛,或胸胁胀满,或少腹疼痛,舌质正常或暗红,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方药:逍遥丸合四物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2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6g,甘草6g,熟地12g,川芎10g,鸡血藤18g,制香附15g。③肾虚痰湿症状:月经推后,或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腰膝酸软,耳鸣,胸腹痞满,面色晄白,形体肥胖,大便溏泄,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或缓滑。治法:补肾祛痰,燥湿通经方药:五子衍宗丸合导痰汤加减。覆盆子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车前子10g,苍术12g,陈皮12g,茯苓15g,法半夏12g,香附12g,薏苡仁24g,当归12g,川芎15g。若兼血瘀者,加红泽兰15g,生山楂20g。2、中成药诊疗①通脉大生片:口服,1次4~6片,1日3次,1月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②补益调经合剂:口服,1次10ml,一日3次,1月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③胎宝胶囊:口服,1次1~3粒,1日3次,1月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④八珍颗粒:开水冲服,1次1袋,1日2次,1月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三、非药品诊疗1、针灸诊疗(1)针刺①虚证:取穴:关元、三阴交、肾俞、交信,辨证辅以配穴。操作: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②实证:取穴:气海、三阴交、隐白,辨证辅以配穴。操作:针刺用泻法。(2)温盒灸应用温灸盒置于下腹部,每次施灸20min,每日1次,30d为1个疗程。(3)耳穴取穴:肾、肝、脾、内分泌、子宫、卵巢。操作:王不留行籽压穴法,1周更换2次,2周为1疗程,月经来潮即停止诊疗。关键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者。2、辨证食疗据临床观察,本病中药培补多作用缓慢,短期内对疾病无显著改善;兼之需长久服药,常难以令患者接收,中医药食疗在固护胃气同时,易于为患者接收,常作为有效辅助诊疗方法。①气血虚弱,肾气不足(月经后期、量少):归芪参姜羊肉汤:食羊肉饮汤,可补血养血,调经。枸杞炖羊肉: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调料适量。食肉喝汤,可补肾养血调经;②肝郁气滞(月经后期、量少):归芎乌药益母粥:一日一剂。行气解郁,活血调经。四、中西医结合诊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经中医药人工周期疗法、针灸等诊疗后促排卵效果仍不理想者,可配合西药克罗米芬、HCG、HMG促排卵诊疗。五、护理调摄(1)对阴道出血量多,贫血患者指导注意卧床休息,专员陪护。(2)出血期间禁房事、盆浴,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并使用消毒卫生垫,保留卫生垫,以备观察出血量。(3)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食鱼肉、鸡、蛋类食物及新鲜蔬菜,忌辛辣、煎炸、酒类等生火动血之品。(4)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六、疗效评定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相关“中药新药诊疗月经不调临床研究指导标准”,制订疗效标准以下:1.疾病疗效(调经、止血)评定标准崩漏痊愈:诊疗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恢复正常(周期28±3天,经期7天,经量30~80毫升以内)。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诊疗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恢复到28±7天,经量较诊疗前降低1/3或少于100毫升,经期仍在7天以上,10天以内。有效:诊疗后月经周期恢复到有一定规律(15~21天或36~60天),经期、经量有所改善。无效:诊疗后阴道出血未控制,或周期、经期、经量无改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痊愈:诊疗后周期、经量、经期恢复正常(经量30~80毫升,周期28±3天,经期7天以内),停经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诊疗后月经在周期28±7天,经量降低1/3或少于100毫升,经期7~8天以内。有效:诊疗后周期、经期有所改善,经量有所降低(不足1/3)。无效:诊疗后周期、经量、经期无改善。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痊愈:诊疗后月经周期,经量恢复正常(经量30~80毫升,周期28±3天),停经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诊疗后月经在周期28±7天,经量增加1/3以上。有效:诊疗后月经周期、经量较诊疗前改善。无效:诊疗后月经周期、经量无改善。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以中医症状积分为关键依据,采取尼莫地平法计算。证候疗效率=(诊疗前总积分-诊疗后总积分)/诊疗前总积分×100%痊愈:诊疗后证候疗效率≥95%。显效:诊疗后证候疗效率≥70%,<95%。有效:诊疗后证候疗效率≥30%,<70%。无效:诊疗后证候疗效率<30%。七、中医诊疗难点分析(一)现实状况分析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诊疗月经疾病上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含有独特优势。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口服、中医药人工周期及针灸诊疗等全部有很好调经止血疗效。但面对功血所涵盖繁琐中医病种和证型,怎样简化辨证思绪,寻求中医辨证规律;针对崩漏、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怎样快速止血;怎样提升中医中药促排卵、调周期疗效和增加月经量少患者经量是中医诊疗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难点。1.怎样提升快速有效止血疗效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包含崩漏、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以其阴道出血量多,如血崩,为急症;失血造成贫血,甚至休克,为急重症。或阴道出血日久不净,中医药诊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标准,以益气固冲或化瘀止血为主,若不能快速有效止血者,应配合西医诊疗。2.怎样提升中医中药促排卵、调周期疗效针对无排卵多种月经不调,包含崩漏止血后,属于无排卵功血月经后期和月经先期,中医药促排卵、调周期有经典中医药人工周期疗法,含有很好疗效,但临床使用繁琐,其调周、促排卵疗效缺乏科学评价标准。虽有单味中药促排卵基础研究,但临床应用促排卵效果尚不理想,所以常需配合西医诊疗(如克罗米芬等)。3.简化辨证思绪,探索辨证规律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病种繁多,崩漏多属无排卵性功血范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多属西医黄体功效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范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多属排卵性月经稀发范围。临床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涵盖中医病名繁多,辨证繁琐,有待依据月经“太过”和“不及”和病因病机特点,简化辨证思绪,寻求辨证规律。4.增加月经过少患者经量月经过少是月经不调常见病种,多年来因为多个原因影响,其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月经过少可出现排例卵,亦可无排卵,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或症状,是不孕症常见原因,若月经量少合并月经后期可发展成为闭经,严重影响到妇女身体健康。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等诊疗难以达成理想诊疗效果,故需深入进行病因病机研究,为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二)研究思绪为深入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作用,并使中医调经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对本病建设提出以下处理方法和思绪:1.中医药诊疗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辨证思绪和规律研究立足于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对月经病类“太过”、“不及”和临床清补二法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已经有调经系列制剂,探索新调经药品,丰富调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提升临床疗效。2.中医药诊疗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综合方案优化研究借助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因、证型进行总结、归纳、规范,制订优化综合防治方案,形成应用指南和推广方案。3.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病因学调查研究基于月经不调发病率日益上升,针对常见月经不调病种临床发病原因,提出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规范月经不调中医病因学,为中医治病求本提供依据,亦可从发病源头上提出月经不调具体防治方法。4.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药诊疗方法创新研究在治法、处方、剂型、用药时间等各诊疗步骤上以提升临床疗效为目标,以中医诊疗难点为突破口,以补肾养血调经为基础,依据月经周期中肾之阴阳转化,结合妇科常规检测手段(如B超,基础体温,宫颈粘液,血激素等)判定胞宫虚实。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创建新治法、研制新药品、开创新剂型,形成含有确切疗效中医特色疗法。
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总结及评价分析()中医月经不调,为西医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DUB)范围,简称功血,系由调整生殖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发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有排卵性分为黄体功效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及排卵性月经稀发三种类型。中医崩漏多属无排卵性功血范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多属西医黄体功效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范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多属排卵性月经稀发范围。现将我科主攻病种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评价分析以下:一、应用方案现实状况分析1、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关键分为崩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诊疗以辨证诊疗,或中成药内服诊疗为主,该诊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和并见于本专病诊疗方案。2、针对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现在采取中医药诊疗方法关键有中药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制剂静滴、中药分期疗法、针灸诊疗等。依据该病发展阶段,诊疗方法各有侧重。(1)其中止血疗效:中药急则治其标,以止血塞流有效率达94.74%,能显著缩短出凝血时间,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力、受损血管内皮相互粘合能力,血小板聚集能力,还能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提升其水平。(2)调周疗效:中药缓则治其本,以澄本清源有效率达76.21%,能升高E、P值,减低FSH、LH值,有调整激素水平作用,还可使子宫增重,部分卵巢有黄体形成,有诱发排卵现象作用。(3)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经中医药人工周期疗法、针灸等诊疗后促排卵效果仍不理想者,需配合西药克罗米芬、HCG、HMG促排卵诊疗。二、疗效特点分析1、提升了崩漏患者止血疗效其中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崩漏以其阴道出血量多,如血崩,为急症;失血造成贫血,甚至休克,为急重症。怎样快速有效止血是中医诊疗该病难点之一。该诊疗方案中医药诊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标准,重视病机因果转化,塞流止血,辨证使用中药止血,以益气固冲或化瘀止血为主。2、月经不调中经期延长患者应结合地域环境原因,注意清湿化瘀止血;月经先期、过多患者应注意凉血止血法应用。该诊疗方案应用于我科临床实践后,止血疗效得到显著提升。四、改善和优化方法1、在以后研究中将深入开发专病制剂,并立足于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对月经病类“太过”、“不及”和临床清补二法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已经有调经系列制剂,探索新调经药品,丰富调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提升临床疗效。2、在治法、处方、剂型、用药时间等各诊疗步骤上以提升临床疗效为目标,以中医诊疗难点为突破口,以补肾养血调经为基础,依据月经周期中肾之阴阳转化,结合妇科常规检测手段(如B超,基础体温,宫颈粘液,血激素等)判定胞宫虚实。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创建新治法、研制新药品、开创新剂型,形成含有确切疗效中医特色疗法。
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难点处理思绪及方法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诊疗月经疾病上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含有独特优势。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口服、中医药人工周期及针灸诊疗等全部有很好调经止血疗效。但面对功血所涵盖繁琐中医病种和证型,怎样简化辨证思绪,寻求中医辨证规律;针对崩漏、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怎样快速止血;怎样提升中医中药促排卵、调周期疗效和增加月经量少患者经量是中医诊疗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难点。一、崩漏1.崩漏患者怎样快速有效止血难点:月经不调(功效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崩漏以其阴道出血量多,如血崩,为急症;失血造成贫血,甚至休克,为急重症。怎样快速有效止血是中医诊疗该病难点之一。处理思绪和方法:①中医药诊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标准,重视病机因果转化,塞流止血,辨证使用中药止血。②止血过程中注意益气固冲如独参汤,生脉散,化瘀止血如三七粉、血竭粉、炒蒲黄等中药应用。2.怎样提升无排卵患者中医中药促排卵、调周期疗效难点:针对无排卵多种月经不调,包含崩漏止血后,属于无排卵功血月经后期和月经先期,中医药促排卵、调周期有经典中医药人工周期疗法,含有很好疗效,但临床使用繁琐,往往需要患者长时间坚持诊疗,怎样提升中医中药促排卵、调周期疗效为中医诊疗该病另一难点。处理思绪和方法:①提升中医中药促排卵、调周期成功率需长久坚持诊疗和规范诊疗方案,且中药调周诊疗关键在于促排卵诊疗成功,常见促排卵方法有活血行气、除湿通络、辛散走窜类药品使用;②配合特色疗法,如针刺、温盒灸促排卵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医药促排卵、调周期疗效。二、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1.怎样提升月经先期患者调周疗效月经先期是妇科月经不调常见病种,多年来伴随生活节奏加紧等多个原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怎样提升月经先期患者调周疗效是中医诊疗该病难点之一。处理思绪和方法:依据“火太旺则血热,水太旺则血多,此有余之病,非不足之症也”。月经先期患者应注意养阴凉血法应用,如方选清经散、保阴煎、两地汤等可显著提升调整月经周期疗效。2.经期延长患者怎样有效止血经期延长深入发展为崩漏,该病是妇科月经不调常见病种,多年来伴随生活、环境等多个原因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期延长患者怎样有效缩短经期亦是中医诊疗月经不调难点之一。处理思绪和方法:针对经期延长患者,结合病机特点和环境地域原因,注意清湿化瘀止血药应用,形成协定处方贯榆四妙散加减,显著提升了缩短经期疗效。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怎样增加月经过少患者经量难点:月经过少是月经不调常见病种,多年来因为多个原因影响,其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月经过少可有排卵或无排卵,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或症状,是不孕症常见原因,若月经量少合并月经后期可发展成为闭经,严重影响到妇女身体健康。但该病诊疗常需要长时间、足疗程坚持,在诊疗该病过程中怎样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加月经过少患者经量是中医诊疗该病难点问题。处理思绪和方法:①增加经量需要医患充足沟通,使患者认真对待,明确诊疗关键性,坚持足疗程诊疗;②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温盒灸、食疗、足疗等,患者有很好依从性,并可显著提升诊疗效果;③针对肥胖性月经过少患者,注意控制体重,辨证使用化痰除湿药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疗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方案()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含有生长功效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部位,从而发生周期性、继发性、渐进性痛经,月经失调,并造成盆腔粘连,形成异位结节、囊肿,引发不孕等症。本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含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本病属中医痛经、癥瘕、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病范围。一、诊疗西医诊疗参考郞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和诊疗(规范化提议)”(3月武汉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规范化讨论教授共识会)、郞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和诊疗规范”(中国医学论坛报,年6月8日第24版)、西医《妇产科学》(第6版)教材、“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规范”(草案)中相关内容确定。中医病名诊疗及辨证论治参考《中医证候规范》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确定。二、中医诊疗方案痛经(1)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瘀证症状:经行下腹胀痛,痛处固定,经来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缓。治法:理气行滞,活血止痛。方药:四逆散金铃失笑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5g,赤芍15g,炒川楝10g,延胡索18g,生蒲黄20g,三棱15g,制没药10g,制乳香10g,姜黄15g,炙甘草6g。②寒凝血瘀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猛烈,得热则减,形寒肢冷,经量少,经色黯,有块,带下量多色白,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10g,炮姜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2g,没药10g,制乳香10g,川芎15g,生蒲黄20g,官桂6g,白芍15g,乌药12g。(2)中成药①桂枝茯苓胶囊:大蜜丸,每丸重6克,口服,每次1丸,1日1~2次,温开水送服。胶囊剂,口服,1次2~3粒,1日3次,1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②化瘀止痛片:口服,1次4片,1日3次,1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③内异康复片:口服,1次4片,1日3次,1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3)直肠给药①妇科灌肠液:直肠给药,每次50ml,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②妇安宁栓:直肠给药,每次1粒,每日1~2次。从经净后开始用药,14天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4)针灸①体针配合艾灸针刺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留针15~20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经期每日1次,非经期每七天2~3次,连用3个周期。艾灸:取关元、气海、曲骨、三阴交,每次取3穴,于经前3日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20分钟,每日1次,连续诊疗,4日为一疗程,适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②温盒灸将温灸盒放置于患者下腹部,点燃之艾卷放于铁纱上,每次施灸20min,每日1次,30d为一个疗程。2.癥瘕(1)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瘀证症状:腹中有块,固定不移,婚后不孕,经期肿块腹痛显著,经来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缓。治法:理气活血止痛,祛瘀消癥。方药:四逆散金铃失笑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5g,赤芍15g,炒川楝10g,延胡索15g,生蒲黄20g,炒五灵脂12g,三棱15g,莪术15g,水蛭6g,土鳖虫10g,炙甘草6g。③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包块固定不移,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血量多,经色深红,质稠有块,低热起伏,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时干结,舌质红,舌尖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而腻,脉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消癥。方药:蒲翘消丸合四妙散加减。蒲公英15g,连翘15g,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24g,川牛膝15g,生牡蛎30g,玄参15g,浙贝母15g,夏枯草15g,三棱15g,莪术15g,土鳖虫10g。(2)中成药①化瘀止痛片:口服,1次4片,1日3次,1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②内异康复片:口服,1次4片,1日3次,1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③大黄蛰虫丸:口服,1次3g,1日1~2次,1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3)直肠给药①妇科灌肠液:直肠给药,每次50ml,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②妇安宁栓:直肠给药,每次1粒,每日1~2次。从经净后开始用药,14天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护理调摄1.指导患者注意经期清洁卫生,禁房事及盆浴,经期勿游泳,忌坐卧潮湿之地和涉水;注意合理休息,避免过分劳累和猛烈运动。2.对于痛经患者,重视精神心理护理,关心并了解病人不适和对疼痛恐惧。讲解相关痛经生理知识,腹痛猛烈时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和进食热饮。增加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并抚慰患者,消除担心恐惧心理,使精神身体放松,以利于疼痛解除。3.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癥瘕患者,应注意亲密观察包块大小改变,通常三个月复查一次。若患者出现下腹猛烈疼痛,要考虑包块破裂等可能,应立即诊治。4.注意饮食调整,禁食辛辣、生冷寒凉或肥甘厚腻之品。5.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三、疗效评定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1993年版)相关“中药新药诊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指导标准”制订。疾病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诊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证候疗效率≥95%,盆腔包块消失。显效:诊疗后症状基础消失,证候疗效率≥70%,<95%,盆腔包块缩小≥1/2。有效:诊疗后症状减轻,证候疗效率≥30%,<70%,盆腔包块缩小≥1/3,<1/2。无效:诊疗后关键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美容院健康体检与会员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新能源车辆运输合同
- 二零二五年宁波租赁房屋租赁合同租赁物维修责任
- 2025年度影视作品版权授权合同样本二4篇
- 2025年度足浴店品牌连锁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酒厂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品牌形象设计顾问聘请合同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工程公司股东股权变更与项目执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出口产品购销合同样本知识产权保护策略4篇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用)
- 乡镇风控维稳应急预案演练
- 脑梗死合并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犯罪现场保护培训课件
- 扣款通知单 采购部
-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IATF16949包装方案评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