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3月第二次月考试题命题人:刘笑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公元前126年十月癸酉这一天,西汉河间献王诸多成年儿子同时被封为列侯,列侯所辖土地在原河间国故地。结合所学知识推知,他们被分封主要是因为(

)A.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 B.汉景帝削减诸侯王封地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七国之乱的平定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如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3.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采用《齐民要术》的生产经验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4.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造成材料中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商人掌握国家政权 B.国家取消重农抑商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门第观念的变化5.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但他的部分活动却与《家礼》的一些规定不合。如朱熹为母亲治丧,遵从母亲遗愿采用佛法做事,违背了丧礼“不做佛事”的原则。再如他亲人的葬期多数超过了“三月而葬”的规定。这说明(

)A.理学吸收了大量佛教思想 B.社会主流价值观亟须重塑C.《家礼》实践具有灵活性 D.乡规民约的基层约束渐弱6.“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名。……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面做出的一大发明。”材料可用于说明(

)A.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 B.原始宗教的主导地位C.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D.社会分工出现的原因7.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D.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失主发现自己的遗失物在另一人之手,持物者不能找到卖者和买此物时的证人,而失主能找出知其遗失物之证人,则持物者为窃贼,应处死;失主得收回其所失之物。此规定(

)A.规范契约行为 B.保护私人物权C.维护司法公正 D.形式主义明显9.萨尔贡一世(公元前2354-前2279年)在征服苏美尔的战争取得胜利后,宣称他受到苏美尔女神的眷顾得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得到苏美尔城邦保护神的认可,获得王位。萨尔贡一世的这些做法意在(

)A.强调其统治合法性 B.打击两河流域的神权势力C.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抵制汉谟拉比的对外扩张10.泛雅典人节是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祭祀城邦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节日。在这一盛大的节日里,雅典人连续多日进行音乐、史诗吟诵、体育竞技等比赛活动,之后还有隆重的巡游、百牛大祭以及飨宴胙肉等宗教活动。泛雅典人节(

)A.体现了宗教主宰社会生活 B.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差别C.反映雅典城邦政治的特点 D.实现了公民参政的愿望11.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12.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萨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婚礼,他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结婚。据此可知,这次集体婚礼(

)A.为亚历山大东征扫除了障碍 B.旨在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C.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 D.利于促进东西方民族交融13.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人利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东、西方之分,将罗马和希腊并列归入“西方”,树立一种“非亚洲”“非东方”的身份和文化定位,由此,“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同化了”。这(

)A.体现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 B.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东移C.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构建新的文化认同14.14世纪后期,英国一本广泛流传的故事集里讲道:一位僧侣担任主教后,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但两只寒鸦想在洞里筑巢,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这则故事(

)A.蕴含了理性精神 B.助力了宗教改革C.迎合了拜金思潮 D.揭露了教会腐朽15.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A.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B.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C.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律在两河流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英国学者萨格斯统计,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材料二:乌尔第三王朝重视农业、兴建水利,不断扩大国王与寺庙的农庄。一个农庄管理者可拥有十五公顷土地。在劳动力方面,十个城内王室与寺庙占有两万一千多名奴隶。国王舒尔吉在位时九次向外远征,久而久之,阿摩利人威胁着乌尔王朝的独立。公元前2007年,控制着海陆交通的要道。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姆阿布姆于此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年,掌握了公社与寺庙的领导权,在军事与政治上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其后,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建立起来。——摘编自阁宗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重视法律建设的目的。(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材料二

I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如市场上的十字架和钟楼。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宋代,中世纪西欧城市治安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原因。(10)(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孟德斯鸠还认为,一个民族居住地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断言,小国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君主专制政体。——摘编自李学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材料三

地理学家早已摒弃了站不住脚的、理性上有局限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自然环境本身塑造了人类以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理念。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并不取决于社会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社会组织制度和对真实与正义的概念同环境状况并没有明显关系。——摘编自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公元前126年十月癸酉这一天,西汉河间献王诸多成年儿子同时被封为列侯”可知,汉武帝时期,诸侯王除嫡长子外,其他儿子也被分封为列侯,属于推恩令的做法,C项正确;公元前126年为汉武帝时期,“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汉景帝削减诸侯王封地引发了七国之乱,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七国之乱的平定发生于汉景帝时期,而推恩令在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①中的蜀、建业、洛阳等信息可知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图②中的北周、后梁、陈等信息可知是南北朝时期;图③中的西夏、金、临安等信息可知是南宋、西夏、金等政权并立时期;图④中的后蜀、后周、南汉、南唐等信息可知是五代十国时期,①②④③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诗成为古代中国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的标志。纸成为书写材料和《齐民要术》均在唐朝之前出现,因此两项可以适用于唐朝。C项正确;材料中的四项内容均在秦朝之后产生,排除A项;火药用于军事、《齐民要术》和诗歌进入黄金时期均在汉朝之后,排除B项;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末,诗歌进入黄金时期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依据材料“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宋代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并未掌握国家大权,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政府放松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门第观念的变化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遵从母亲遗愿采用佛法做事,违背了丧礼‘不做佛事’的原则。再如他亲人的葬期多数超过了‘三月而葬’的规定。”和所学可知,朱熹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也不能抗拒母亲的意志,同时非常迷信卜葬,喜欢卜求“山水形势”,其家人的葬地葬日往往因此久拖不决,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协调一致,《家礼》实践具有灵活性,C项正确。据材料“但他的部分活动却与《家礼》的一些规定不合”可知,采用佛法做事不符合理学,葬期多数超过了“三月而葬”的规定也不是佛教思想的内容,排除A项;理学的创立和完善标志社会主流价值观已经重塑,排除B项;“乡规民约的基层约束渐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等信息可知,农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出现,D项正确;农业发展推动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主导地位”无从得出,且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业发展不仅促进社会阶级分化,还促进了文字的产生,C项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可知,随着考古学及文献研究的发展,学者对古希腊历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这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D项正确;只要史料充足,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也可以考证,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综合多种史料与历史结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如失主发现自己的遗失物在另一人之手......而失主能找出知其遗失物之证人,则持物者为窃贼,应处死”可知,该法律条文规定了寻找遗失物需要有证人,确定为窃贼后被处死,这表明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的所有权,B项正确;此规定并未为了规范契约行为,排除A项;“维护司法公正”与材料“而失主能找出知其遗失物之证人,则持物者为窃贼,应处死”不符,排除C项;此规定没有体现形式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萨尔贡一世借助苏美尔女神和城邦保护神的权威,稳定新征服地苏美尔,从而强调其统治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借助宗教神权力量,而非打击,排除B项;宣扬君权神授观念不是目的,稳固新征服地区才是目的,排除C项;汉谟拉比处于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8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泛雅典人节营造了自由的氛围,培育了城邦意识,反映出雅典城邦政治的特点,C项正确;泛雅典人节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不能体现宗教主宰社会生活,故排除A项;泛雅典人节虽然有各阶层参加,但不能消除雅典社会阶层差别,排除B项;材料没有“公民参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B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24年(欧洲)。据材料“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结婚”可知,马其顿国王和将领积极迎娶波斯显贵的女性,促进了马其顿和波斯的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D项正确;亚历山大此举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但不能为亚历山大东征扫除了障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建立军事同盟的问题,排除B项;“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的说法夸大了亚历山大联姻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将自己和希腊划归西方,树立“非东方”的身份,目的是构建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主体的区域文化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主要是希腊与罗马价值体系同化,而不是构建多元价值体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排除B项;这种做法只是突出希腊罗马的西方身份定位,并不会阻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可知,僧侣担任主教后,获得一大笔钱财,却被乌鸦衔了出来,体现了当时教会人员贪污腐朽,D项正确;这则故事揭露了教会人员的腐败,与理性精神无关,且寒鸦衔金币具有偶然性,不体现“理性精神”,排除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文主义复兴,但拜金主义思潮盛行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故选D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可知,中古西欧人民的文化生活等与教会息息相关,且在政治领域教会也有一定的地位,体现了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占有特殊地位,C项正确;“一切权力”说法错误,与材料“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欧教会的地位,并未说明教会的腐朽和黑暗,无法体现中古西欧的黑暗和腐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戒律,排除D项。故选C项。16.(1)原因:修筑长城的历史传统;帝国的统一;(帝国)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为保护边境地区的稳定。(2)康熙帝反对修筑长城,主张以民为本,各民族团结一心就能实现国家安定。宋元以来,草原、中原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长城渐渐失去防御作用;火药武器化后,传统战争方式改变,也削弱了长城的作用。康熙帝受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认为国家统治只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长治久安。这一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统一国家的发展。【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欧亚时期。原因:根据材料“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可知,修筑长城的历史传统,以及帝国的统一;根据材料“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可知,(帝国)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为保护边境地区的稳定。(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可知,康熙帝反对修筑长城,主张以民为本,各民族团结一心就能实现国家安定;根据材料“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可知,宋元以来,草原、中原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长城渐渐失去防御作用,同时火药武器化后,传统战争方式改变,也削弱了长城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受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认为国家统治只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长治久安,这一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统一国家的发展。17.(1)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立法受到高度重视;法律逐渐规范化、成文化;法律较为完整和系统化。(2)规范社会生活、缓和矛盾;组织生产、开展建设;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地位;建立统治秩序、推进武力扩张。【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得出立法受到高度重视;根据材料“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得出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材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得出法律逐渐规范化、成文化;根据材料“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得出法律较为完整和系统化。(2)本题是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乌尔第三王朝重视农业、兴建水利”得出规范社会生活、缓和矛盾,组织生产和开展建设;根据材料“不断扩大国王与寺庙的农庄....占有两万一千多名奴隶...九次远征”得出维护奴隶主阶级特权;根据材料“国王舒尔吉在位时九次向外远征”得出建立统治秩序、推进武力扩张。18.(1)主要特征:借鉴前代经验和自我创新管理相结合;涉及治安业务多样化;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危害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治安管理权责分明;监管群体覆盖官员与民众;“礼”渗透治安管理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2)不同之处:蕴含鲜明的民主和自治色彩;更多地涉及经济类治安问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管理制度和法律仅限于本城市);法治色彩浓厚;普通市民也肩负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原因: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实行自治;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深受西方古代法治传统的影响;城市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和地位得到提升;世俗王权相对弱小。(3)认识: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治安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治安管理应注重制度化、法制化保障。【详解】(1)主要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可知,借鉴前代经验和自我创新管理相结合;涉及治安业务多样化;监管群体覆盖官员与民众;根据材料“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可知,治安管理权责分明;危害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根据材料“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可知,“礼”渗透治安管理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不同之处: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可知,蕴含鲜明的民主和自治色彩;根据材料“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可知,更多地涉及经济类治安问题;根据材料“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可知,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管理制度和法律仅限于本城市);法治色彩浓厚;普通市民也肩负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