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历史试题2024.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2.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4.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5.“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7.《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无命可知。”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顺应民心,接受共和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表面接受,实为揽权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材料中的“民贼”指的是()A.段祺瑞 B.袁世凯 C.冯国璋 D.曹锟9.自1840年以来,为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繁荣和富强,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各阶层都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在步履蹒跚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主张是()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10.七年级1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赛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护国战争 B.“民主”与“科学”——维新变法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辛亥革命11.小茗同学观看纪录片《激荡年代:誓师北伐》,从中了解到孙中山曾经创办一所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12.1926年7月4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复辟C.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3.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源于我党领导的哪次武装起义()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14.会议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15.“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河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16.“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三湾改编 B.吴起镇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17.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8.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二○运动 D.五卅运动20.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城南京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一二·九运动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③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兵谏”④侵华日军长达六个星期的野蛮屠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某场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了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此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22.1947年3月后,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A.持久作战 B.囚笼政策 C.重点进攻 D.全面进攻23.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等,以乡或村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A.均田免赋 B.减租减息 C.耕者有其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冼星海,其代表作是()A.《义勇军进行曲》 B.《英雄交响曲》 C.《黄河大合唱》 D.《国际歌》25.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而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有()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什么共同影响?(1分)由此得到什么启示?(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1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有哪些?(3分)27.中国人民经历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材料一中沈阳和卢沟桥所反映的分别是哪个历史事件?(2分)分别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或影响?(3分)材料二: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材料三:图一台儿庄战役指挥者图二彭德怀(3)材料三中图一是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他是谁?(1分)图二彭德怀指挥的这场战役是什么?(1分)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材料四: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的理解。(3分)28.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具体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摘编自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1945年与共产党进行“谈判”的目的。(2分)你知道“与共产党谈判”的地点在哪儿吗?(1分)材料二:到了1946年6月底,蒋介石和他的美国主子认为已经有了充分准备,认为可以在3个月至6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就以围攻……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2)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起点”指哪里?(1分)材料三:(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材料三中“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1分)简述其战略意义。(1分)材料四: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1948年)(4)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出现材料四中这种现象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哪一举动。(1分)材料五: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1948年7月至12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3分)简述这三大历史事件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29.经济、社会生活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经历了蜕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的著名实业家?(1分)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4分)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摘编自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的表现有哪些?(4分)材料三: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摘编自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例子?(2分)并归纳出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特点。(1分)
初二期末测试——历史答案1-5ADCDC6-10DBBDC11-15DDACB16-20DBBBC21-25DCCCC26、(1)影响: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决定因素:国情。(3)会议:遵义会议。(4)学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情结合;勇于纠正自身错误。27、(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2)国共两党都认为要持久作战;都重视游击战;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管理职能及角色分工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市场政策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室内设计合作协议
- 房屋买卖合同范文转让协议
- 注册会计师考试政策的变化与考生应对方案试题及答案
- 精确掌控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业务流程优化的有效策略试题及答案
- 数据与技术证券从业资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试经验总结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考试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GB 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
- 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迪普科技DPtechDPX8000深度业务交换网关主打胶片XXX课件
-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2
- 文件丢失怎么办-完整精讲版课件
- DB37∕T 5164-2020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
- 赞美诗歌1050首下载
-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知识测试试卷
- 土方工程量计算与平衡调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