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规范_第1页
DB35T 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规范_第2页
DB35T 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规范_第3页
DB35T 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规范_第4页
DB35T 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

CCSB52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

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biofilminsitutreatmentinpondaquacultureforwater

savingandeffluentsreduction

DB35/T21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集美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兴龙、崔利锋、陈学洲、曾祥波、王浩、王祖峰、郑伟刚、黄太寿、王奕霖、

王泽宇、刘金海、张翔、王玮、邓来富。

II

DB35/T2101—2022

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池塘养殖生物膜原位处理节水减排的工艺流程、生物膜调控、鱼类混养调控、复合微

生态制剂调控和尾水排放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和海水池塘养殖的节水减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池塘养殖尾水pondaquaculturetailwater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向养殖池塘外排出的水。

生物膜biofilm

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微生物

群落聚集膜样物。

生态基ecologicalbiocarrier

一种经过处理的适合水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物载体(填料)。

池塘水原位处理pondwaterinsitutreatment

在池塘水体内进行的水处理。

4工艺流程

见图1。

1

DB35/T2101—2022

图1原位处理工艺流程图

5生物膜调控

总硬度和总碱度调节

每次使用10kg/667m3~30kg/667m3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间隔14d~28d施用,使池水

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50mg/L、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80mg/L。

生态基设置

5.2.1设置密度

将一定体积的生态基材料(如生物膜净水栅等弹性填料),设置于池塘的中间,或池塘水流可流经

的断面;按池塘养殖水体体积的0.5%~3.5%的密度设置,垂直悬挂于养殖池塘的水体中。

5.2.2设置方式

每组生态基材料(如生物膜净水栅等弹性填料)之间间隔1m以上,其上端(上纲绳)设置于离池

塘水面20cm~30cm以下,底端(下纲绳)离池塘底部20cm以上。

有机碳源添加

5.3.1有机碳源种类

葡萄糖、红糖、蔗糖、糖蜜、淀粉、糖浆、麦麸、细米糠等含有机碳物质。

5.3.2碳氮比(C/N)

C/N比值为3~6。其中,C表示池塘水中COD的浓度(mg/L);N表示池塘水中总氮的浓度(mg/L)。

5.3.3碳源添加量

按公式(1)计算有机碳源添加量:

/0.15···················································(1)

式中:

CH——池塘中所需要的碳源的添加量,单位为千克(kg);

feed——投饲量,单位为千克(kg);

Nfeed——饲料中的氮含量(%);

Nexcretion——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所含氮的比例(设定为50%);

生态基上的生物膜形成后,可以减少或停止添加碳源物质。

2

DB35/T2101—2022

5.3.4碳源添加方法

养殖动物投饲30min~60min后,用养殖水体溶解有机碳源,全池泼洒。

水质要求

5.4.1溶解氧

合理使用增氧设备,使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

5.4.2pH

保持池塘水体pH在6.5~9.0。

调控管理

5.5.1生物膜建立

生态基安装前用益生菌溶液浸泡10min~30min,或安装后用益生菌溶液泼洒生态基及其邻近水体,

每1000m³池塘养殖水体使用益生菌菌液50mL~2500mL或粉剂10g~1000g。

5.5.2水质监测

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和pH计测定养殖水体温度、溶解氧和pH值;每隔7d~14d监测水体的氨氮、总

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法)。

6鱼类混养调控

鱼种搭配

淡水池塘混养鲢、鳙、扁圆吻鲴、鲫等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海水池塘可以混养鲻或梭等刮食

性鱼类。

混养鱼种规格、密度

见表1。

表1混养鱼种规格、密度

规格放养密度

池塘类型种类2

g/尾尾/667m

鲢100以上50~100

鳙100以上20~30

淡水

扁圆吻鲴15~2550~150

鲫15~2550~100

海水鲻或梭15~25100~300

3

DB35/T2101—2022

7复合微生态制剂调控

菌体活力

7.1.1菌株安全

所用菌株均应符合农业农村部公告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安全菌株名录,杂菌率符合GB

20287的要求。

7.1.2菌体要求

使用的菌体质量应符合GB20287的规定,液体活菌含量大于2×108CFU/mL,粉剂活菌含量大于2×

108CFU/g。

培养活化

使用前每升菌液或每千克粉剂加100g葡萄糖,用池塘水稀释20倍混匀后,培养活化1h~2h;如

属于好氧菌,则使用充气泵持续曝气增氧并搅拌均匀。

调控方法

每1000m³池塘养殖水体用菌液50mL~2500mL或粉剂10g~1000g,培养活化后再用池塘水稀

释10~25倍并全池泼洒,料台附近适量多施;选择晴天上午施用,施用当天连续增氧至次日上午,保持

溶解氧含量大于5mg/L,以后每天中午开增氧设备2h~3h;每7d~15d施用1次;施用前3d及施用

后5d禁用杀菌剂、杀虫剂。

8尾水排放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经原位处理,符合SC/T9101的规定后外排或作为稻田综合种养水源;海水池塘

养殖尾水经原位处理,符合SC/T9103的规定后外排或作为海水综合种养水源。

4

DB35/T2101—2022

参考文献

[1]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2]GB/T22213—2008水产养殖术语

[3]《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045号2013年12月30日)

5

DB35/T2101—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艺流程...........................................................................1

5生物膜调控.........................................................................2

6鱼类混养调控.......................................................................3

7复合微生态制剂调控.................................................................4

8尾水排放...........................................................................4

参考文献..............................................................................5

I

DB35/T2098—2022

表A.1水处理单元及附属单元的设计和安装要求(续)

类型单元设计要求安装要求

(1)当出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时,应增加消毒单元;

(2)消毒单元宜由原料贮存、调制、制备、投加和控制

等设施组成;

(1)消毒间的设备基础平

(3)消毒剂宜采用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

整度和水平度的允许偏差

(4)消毒剂的投加点应根据原水的水质、水处理工艺流

应为±5mm;

消毒程、消毒方法、水质变化等情况确定。可在过滤后单独投

(2)消毒剂的制备投加设

加,也可在工艺流程中多点投加;

备及管道、管配件等应密封

(5)消毒剂的投加量宜通过计算、试验或根据相似条件

良好,连接牢固。

水厂的运行经验确定;

(6)消毒剂投加后应与水充分混合并保持足够的接触时

附属单元间。

(1)水处理系统应配置相应的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2)各水处理单元宜配置独立的子控制模块(子站)。当

子控制模块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时,宜设置主控制模块

(主站),以协调各子控制模块的运行;

(3)相应的模块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并入到厂区的自动

检测和控制-

化控制系统中;

(4)主控制模块(主站)与各子控制模块(子站)之间应采

用通信网络连接;

(5)工程分期建设时,应预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远期扩

建接口。

10

DB35/T2100—2022

附录A

(资料性)

土壤消毒方法

土壤消毒方法见表A.1。

表A.1土壤消毒方法

方法名称措施备注

播种前7天用2%~3%硫酸亚铁水溶液浇透土壤,用量为2kg/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