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台县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检测试卷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司马子鱼公开抨击宋襄公用人作为祭品的行为,他说:“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

之!”对于这种行为,孔子说道:“始作俑(象征人殉)者,其无后乎?”这反映了

A.民本精神的产生B.唯物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度的衰落Q.奴隶制度的瓦解

2.先秦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左传》记载,戎狄“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后来的

《史记•秦本纪》也指出,“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而“戎夷无此”。据此推知,当时华

夏与戎狄的区分标准本质上是

A.血缘关系与宗法观念B.衣食风尚与礼乐法度

C.民族心理与风土民情D.文化选择与文明进步

3.《汉书•食货志》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日'半

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秦朝实行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规范市场交易B.发展商品经济C.巩固国家统一D.强化重农抑商

4.下表为西汉初年至东汉时期封国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汉朝的封国

时间基本情况

西汉初期诸吕乱政.刘姓诸王全部奉加铲除吕党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时同姓诸侯国二十二个•十五个支援中央平乱

东汉时期顺帝永和六年.“讯贷王、侯国租一岁”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结束了外戚干政的局面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Q.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

5.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

跳出家庭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极大的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B.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C.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

6.下图为唐朝劳动泥俑群图片。该图片所示信息

唐朝泥塑随葬品.高9.7〜16厘米.1972

年出土于新施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

那201号墓。现藏新⅛⅛维吾尔自治区博

物馆。

A.是研究唐朝新疆历史第一手史料B.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甄别

C.足以证明当地的生活与内地一致D.是唐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力证

7.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统计,唐朝有水利工程253项,其中北方103项。宋朝有水利

工程1048项,其中北方78项。据此可知与唐朝相比,宋朝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与商业发展不平衡

C.南方耕地开发更充分D.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8,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要务,

具有封闭性,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说明了清朝

A.国家行政体系最终形成B.军机处的权限远大于内阁

C.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D.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

9.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耕地占有量统计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时间人口(人)人均耕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10.1846年,梁廷相撰成《海国四说》。书中介绍了耶稣教源流及传教士来华传教宗旨,记述

了美国和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情况,对于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介绍尤多。这本书

A.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B.对西方的认识全面深刻

C.开阔拓展了人们的视野D.主张学习美国政治制度

n.据统计,1831年时苏州府实际人口340余万,到1865年只剩下128万左右。19世纪60年

代初,号称天堂的杭州,城市人口从80余万骤减至20万,一度仅剩下数万人。造成该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局势长期动荡不安B.列强扩大对华侵略

C.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动D.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12.1868年,上海地方官与英美领事议定《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自此以后而有上海法租界

“会审公廨”、汉口洋务公所等。《汉口竹枝词》记载汉口洋务公所:“汉口从无会审堂,洋街

公所异申江。班期领署激将去,无术分身格外忙。”这表明

A.租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B.汉口的发展与世界同步

C.列强控制中国重要经济命脉D.中国司法主权受到侵害

13.下表为1873--1878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统计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873年彳导利约6.7万两

1874年得利约13.5万两

1875年得利约15.1万两

1876年得利约34.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十余万两)

1877年得利约11.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利十万两)

1878年得利约76.6万两(因光.靖三年(1877年)十二月与英商太古公司议和.故余此数)

A.洋务运动兴起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C,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D.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14.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国债,向国内通商口岸的企业、商人进行借款。因

为有利息,被称为“息借商款”,这和过去的战争期间向商人摊派有很大的不同。清政府这一

举措

A.保证了战争期间军费开支的充足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可以减少外国银行对财政的控制D.是对民族商办企业及商人的大力扶持

15.孙中山在刚写完《上李傅相(李鸿章)书》时,曾对陈少白说:“吾辈革命有二途径,一为中央

革命,一为地方革命。如此项条陈得(李)鸿章采纳,则借此近身,可以实行中央革命,较地方革

命为事半功倍。”这反映出孙中山

A.自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B.对清政府革新尚存一线希望

C.希望清廷接受资产阶级革命D.已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筹备

16.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

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17.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为传承儒学,“西学

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

汇通。该思想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和洋务派的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18.下图是法国某年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抬着大炮去北京》。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IH本美国法国"英国俄国德国

A.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旨在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联合反抗D.直接激发了民主革命的兴起

19.近代中国“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

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运动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深刻改变了农村的习俗D.使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

20.1907年,清廷外务部根据刘式训上奏的《变通出使事宜章程》作了制度调整:一是将出使

大臣变为实官;二是让具有驻外经验并精通外语的人充任出使大臣;三是打破出使大臣的三年

任期限制。这一调整

A.揭开了清朝近代外交序幕B.增强了国民外交自主意识

C.体现了清廷的现代化倾向D.有效遏制了革命形势发展

21.据统计,1911年全国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数目为52500所,学生总数达163万人,其中占相

当数量的是蒙养院的学生和初等小学堂的学生,而在专门学堂、师范学堂普通中学和实业学

堂就读的人数不超过10%。这反映了当时

A.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B.科举制阻碍教育事业发展

C.启蒙教育的规模亟待扩大D.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

22.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House”以及国务书记"SecretaryofState"分别

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和“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B.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23.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用来形

容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

有等差而分皆平等,同心一致以赴公义,固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

A.强调了古今革命具有相通性B.意在论证反清民族革命的合理性

C.体现了民权主义的精神内涵D.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缺乏群众基础

24.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

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

国有之虚名,坐引狼人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建进步性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25.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五四运动中讲演的题目有《青岛问题》《山东与全国之关系》《日

本的野心与中国救亡的关系》等。这说明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导火线

C.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救亡D.北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阵地

26.“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

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

映了新文化运动的重大缺陷是

A.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倾向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27.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的“革命青年”,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

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则慢慢

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8.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

己觉悟的,也被几声霹雳吓得清醒…以后是社会改造的时代”。“(五四运动)是自下而上生发出

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以社会的运动改造社会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找到了社会改造的途径D.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29.从1922年初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其间有30余万工人参加

了大大小小100多次罢工,这些罢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中国工人运动出现高潮的原

因是

A.新的革命组织的建立B.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

C.民族危机不断地加深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0.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

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

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

C.有一定的“左”的倾向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

第Il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源于春秋战国的强干弱枝政策到秦朝有了进一步发展。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绡等人提

出立诸皇子到燕、齐、荆远地为王的建议;李斯认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主张“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天下安宁之术也”。秦始皇三十三年,博士齐人淳于越重提分封,

再次被秦始皇和李斯打压下去。秦朝重法家思想,认为亲情不可靠,也忽略了当时仍然存在的

封建思潮的力量。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秦灭六国,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在当时人

视之,实为变局而非常理,故秦一亡而天下复分。”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信任

臣下甚至是自家子弟,真正是彻底地实行了“强干弱枝”政策。秦朝强干弱枝的另一项举措

是迁豪富。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这部分人主要是原东方六

国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这一措施显然是对六国残存势力的进一步打击和控制,是削弱各种

地方割据因素,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

一一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⑴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表现。(6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原因。(8分)

32.(22分)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面,中国近代史学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指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1902年,清政

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学堂的办学要求,在坚持“忠孝为本”的前提下,将“培

养爱国奋发之心”作为中小学堂教育的重要目标。清末各科教科书中,由日本人编辑、后译

为中文的教材,占到20%左右。罗振玉说:“以吾国之史,吾人不能作而他人作之,是可耻也,

不耻不能作,而耻读他人所作之书,其为可耻,孰过是也?故序而重刊之,世之君子以览观焉。”梁

启超也说本国人于本国历史,则所以养国民精神,发扬其爱国心者,皆于是乎在,不能以此等

隔河观火之言充数也。”

一摘编自刘超《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

材料二下表为近代前期国人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教科书书籍简介及部分内容

《最新中学教科书中“中国第一本新式通史”:“以发明今日社会之原为主”,运用西方社会进化史观.分上

国历史》古、中古、近古三大阶段叙述中国历史

《蒙学中国历史教••国与国文明相等.各不能肆膨胀之力.于是均以帝国主义.日益经营组织于和平之

科书》中•吸彼文明•导我进步.故交通者.无形之竞争、国力消长之枢纽也J

•,自秦汉而降•进化之速极迟。虽谓中国人气质•有是古非今、尊中贱外、保守照例、

《中国历史》傲慢自大等病.然其最大之原因.未必非沉沦于专制政治之黑暗时代•而结成此腐败

不堪之秒录也J

••性质温良.体格瑞正.夙有政治道德之思想•脱野蛮之俗最早•创开中国之文明

中国历史教科书

者也”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原因。(10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国人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意义。(12分)

33.(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进程

1896年6月.苏报创办于上海的公共租界

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士钊大胆革新•使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