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

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

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

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

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

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参考答案:

B

【详解】从材料“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转向走私成为海盗”

中可以看出,海禁政策打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使许多人无法生存,转向成为“海

盗”,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禁绝”;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海禁政策的目的,

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海禁贸易的影响,故D项排除。

【点睛】“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转向走私成为海盗”是解题

的关键。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

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参考答案:

A

3.《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绘画相信有一个最佳视点,只是这视点不是‘焦点',而是

‘天眼’,即画家要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俯察游观自己所表现的对象。因此,中国画家

少去写生,而是‘收尽奇峰打草稿',这样作画运思时,就处于一个以大观小,一切了然

的境地。”据此可知,影响古代绘画创作的思想是()

A.佛教思想B.程朱理学C.道家思想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C与题无关。

根据材料关键词“中国画家少去写生”,这说明了这种思想反对对外探究、寻求真理,这

与心学相关,故本题选D。而B强调对外寻求真理。

4.导致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战争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以色列战前准备充分

B、阿拉伯国家缺乏共同的民族感情

C、阿拉伯国家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的部署与指挥

D、阿拉伯国家武器装备落后

参考答案:

C

5.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

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

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

说明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②C.

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6.一位英国诗人在诗作中写道:“在一颗沙粒中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中看到一个天

国;在你的手掌中把握无限;在一个小时中把握永恒。”这首诗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参考答案:

A

材料中的这首诗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作品,所以这首诗的创作风格只能是

浪漫主义风格,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7.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

运动()

A.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B.反对君主制,倡导君主立宪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

考点:87: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

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解答:启蒙运动崇尚“科学”“理性”,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与材料信息一致,

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8.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

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参考答案:

9.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一千牛露«i-m;

-mM毋;

u.女慵秋七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

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B

10.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

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

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

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奠基,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

11.“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

的选官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

省略处应为()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

考点:1。: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由材料可直接得出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变化是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

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

“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

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

A与血缘关系有关,故排除.

察举制是直下而上,故排除B.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不在中央,故排除C.

故选D.

【点评】科举制的影响也是考查的重点.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

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

思想束缚,重人文轻科学,阻碍了社会发展.

1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

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

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

理道德

参考答案:

D

13.按照罗马法的有关规定,在转移物的所有权的过程中,当事人的意思虽然不可或缺,

但当事人的意思只是形式出现的动因,它不能决定和改变形式,更不能决定所有权变动的

效力。材料中罗马法的有关规定

A.忽视了交易双方当事人意志的作用

B.难以适应罗马商业发展的需要

C.限制了罗马公民范围的扩大

D.表明罗马法内容日臻完善、丰富

参考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当事人的意思只是形式出现的动因,它不能决定和改变形式,更不能

决定所有权变动的效力”,可知罗马法在转移物的所有权时,只有符合法定形式的所有权

变动才有效,这种规定显然不利于商业的自由发展,故选B项;根据材料“当事人的意思

虽然不可或缺”,表明当事人意志并未被忽视,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罗马公民与非公

民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表明罗马法在物权转移过程中注重形式的一面,排除D项。

1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

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都与迁都洛阳有关,但B项是直接原因或目

的,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直接原因或目的,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

题意,排除;D项是直接原因或目的,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本目的要从

“维护和巩固统治”维度思考,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概况

15.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和而不同

D.兼爱非攻

参考答案:

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

善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属于和谐的思想,这符合孔子的主张,C正确;A是孟子的思

想;B是老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

16.“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

道,何须阅全部史书。”这副对联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哪一特点?

A.集中性

B.教化性

C.程式化

D.个性化

参考答案:

B

由“劝忠劝孝”“冷暖人情”“兴亡世道”,说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特点是教化性,故选B;

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17.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五国条约》规定了有关舰只的比例或限额,包括

①巡洋舰②航空母舰

③主力舰④潜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D

18.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时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秦朝出现了较轻便的

楼车

C.宋代出现能控制耕土深浅的曲辕犁D.唐代出现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参考答案:

D

19.《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

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

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B.强调人应具有理性思维

C.批判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D.讴歌城邦制的优点

参考答案:

考点:古希腊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人文主义精神起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材料“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

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可知B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

D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B.

20.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

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

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A.成立关贸总协定

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组建区域经济集团

D.推动混合经济模式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

易自由化,促使国际贸易在自由市场中有序进行,故A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二战之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其实质是加强“有形的手”在经济发展中的干预力度,不

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区域经济集团是地区国家之间为实现本地区经济发展,形成的一

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具有排他性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中自由市

场的开放性原则,故C项错误;混合经济模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1.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

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

知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

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

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

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

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

22.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④剥削严重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意强调的是商鞅治理秦国不重视百姓、不以百姓利益

为重,①②重视农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百姓利益;③④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体现了对

百姓的压迫。

23.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

与英国“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参考答案:

A

24.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

衰,禅宗独盛。禅宗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

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

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宋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禅宗的理论

来改造儒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通

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同时理学思想体

系也有选择性的吸收扬弃了道教、佛教的思想,更加思辨化。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形成

25.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

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

参考答案:

答案:C

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开始的以国

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C选项正确;“民主共

和”只符合国民党的主张,故A选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各个革命阶级合作的形

式,不是运动的旗帜,故B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等共

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产物,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6.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

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

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

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参考答案: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知识点,重点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答:从题干林则徐的上书中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泛滥,白银外流,对内影响兵源,影

响财政,并且特别强调“(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

洋,岂宜籍寇资盗”,表明最严重的是流向外洋,充实列强财政,对中国更为不利.因此

通过比较,D项最符合题意.

故选D.

27.史书记载:西周初年分封了71个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对周

天子承担朝贡、提供赋役等义务。这反映西周实行()

A.行省制B.礼乐制C.分封制D.宗法制

参考答案:

C

28.下面是来自课本的一段材料:“德军进攻法国的原定计划一一‘黄色方案'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施里芬计划'的翻版,计划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德军将领曼

施坦因认为该方案毫无新意,主张将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中段的阿登山区,以达

到奇袭的效果。……1941年初,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军官乘坐的飞机因

迷失方向迫降于比利时,该方案因泄密而毫无价值。希特勒最终采纳了'曼施坦因

方案'。”对材料中错误部分改正正确的是()

A.德国进攻法国的原计划是“巴巴罗萨”计

B.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采用的是“海狮计划”

C.1941年初应为1940年初

D.最终德国进攻法国采用的是“霸王行动”计划

参考答案:

C

29.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

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的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参考答案:

A

30.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

B.胡适

C.瞿秋白

D.孙中山

参考答案:

A

【详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

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A正确;胡

适主要是提倡文学改良,B错误;瞿秋白不是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C错误;孙

中山主要宣传三民主义思想,D错误。

【点睛】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

大钊。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

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

2年(西汉元始二年)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

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

581—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4844万人。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

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

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5883万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1063万人。

1741年(乾隆六年)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40100万人。

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战国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

等时期人口急剧下降。(3分)

说明:战乱分裂破坏社会经济,统一稳定推动社会发展。(3分)

示例二: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人口合计增长较快。(3分)

说明:民族融合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3分)

示例三: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3分)

说明:中国小农经济、农耕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有利于经济社会

的发展。(3分)

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

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

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

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提取信息战国

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等时期人口

急剧下降。也可以提取信息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人口合计增长较快。不

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

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

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

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

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

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

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

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

“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

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

“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

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主要表现。指出当时最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学派及其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

变”的重要主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其主要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宋明理学按其发展

分为理学与心学两个阶段,除朱熹之外,请按其主要派别再分别列举代表人物两个?(代

表人物按派别各写一个)宋明理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根源。

参考答案:

(1)表现:礼崩乐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派别和主张: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强调加强君主的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作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

(3)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

程颐、程颍,陆九渊、王守仁或王阳明。(要求理学与心学代表人物各答一)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4)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

根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从百家争鸣、汉代儒学、理学、黄宗羲的思

想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

小问表现,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

确立”“礼崩乐坏”可得礼崩乐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二小问派别,抓住问题

“最符合统治者需要”,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家;第三小问重要主张提倡以法治国,强调

加强君主的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从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中可以分析出董仲

舒的思想核心。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从材料“朱熹要灭的是“人欲”中可以分析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朱熹提出的认识论

是“格物致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

可以得出,理学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4)从材料“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乐”“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黄宗

羲所在的时代来回答,即为:明末清初,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

关系来思考,但是题目问题为“根源”,可以想到经济方面,即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发展。

33.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

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

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

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问题:

(1)当时的欧洲文明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请以代表性国家的具体史实从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和制度文明方面加以说明。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福泽谕吉怎样评价欧洲文明?

(3)19世纪的日本是如何实施福泽谕吉的思想的?请以史实说明。

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